艺术应该被资助吗?

奥力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艺术家不是身无长技的乞丐,更不是贪图功利的泛泛之辈。

艺术不是被资助与否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那个眼光和实力去投资的问题才对!如果在十八世纪这么说还无伤大雅,当下这么火爆的艺术投资市场没点实力都已经搭不上车了。




2010年以前投资或是赞助艺术的早已经赚到爆棚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里你去瞅瞅看还有几个是能“资助”得起的?至少昏鸦所了解的很多都已经功成名就至少是小有成就了。

艺术创作必须基于真诚的原则,既然是出于真诚对艺术地热爱我相信都能熬过生活艰难和不被认可的漫长困苦岁月。


这个年月真正具有艺术天赋和才华的艺术家是不会被埋没的,媒体、自媒体高度发达,各种资本就等着去挖掘有朝一日能够一鸣惊人的艺术家们了。

文化昌盛和开放的社会当是资本去“乞求”艺术,当是民众稀罕创新和具有真诚自我的艺术。艺术去向资本“乞讨”,向代表多数的市场“摇尾乞怜”那就是艺术真正消亡之时了。

有利可图的资本会独具慧眼地选择有价值的艺术家和作品,有那个实力的人也不会傻到去选择毫无价值地投资。


昏鸦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我们国家有序和健康的艺术市场,对真正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有着来自于体制内外的各种资助,帮助尚在成长的艺术家们渡过饥馑劫厄,顺利达至艺术的涅槃升华。

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审美能力的人也不会去资助什么艺术,附庸风雅的话也坚持不了多久。无论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创作都需要整体的社会环境来维系其良好发育,那样的话真正诞生大师的时刻就离我们不远了。


疾飞昏鸦



笔者以为,艺术家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获得人们的认可和赞赏,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好的“价值”。但是,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热心于资助的。真正的艺术家同样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

在过去,很少听到艺术家被资助的事,艺术和资助似乎并没有联系,也没有因没有资助而影响了艺术的繁荣发展。这方面,巳经在国内外的绘画发展历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无论是我国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都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艺术家,创作出无数的艺术精品。但这其中没有听说过哪一个艺术家是靠“资助”成长和"发达"起来的,也没有听说过哪一个艺术家因为生活拮据而放弃对艺术的创作和追求的。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当和资助联系在一起,可能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升值”空间,但当艺术因得到大规模投资性“资助”,艺朮成了市场化的纯商品的时候,艺术原本的价值就变味了。

笔者一向以为,艺术可以被“资助”,但艺术最好不要和“资助”搅和在一起。艺朮家踏踏实实做自己“艺术”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潜心于创作而不是专注于市场,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的艺术作品来。




谁怜一灯影

艺术的范畴太过于宽泛,我在这里回答时,仅仅以绘画为例来说明问题。

我觉得,资助艺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资助的好,会无限挖掘出艺术家的创作潜能和艺术才华,让他奉献出许多艺术精品,促进艺术正常发展。如果资助的不好,容易让艺术家养成惰性和依赖性,毁灭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创作才华。

艺术创作是不折不扣的个体劳动,需要艺术家在没有干扰和影响的环境下,进行独立创作。在这种条件下,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观念,展现自己的技法、技巧、修养等,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拉斐尔《亚当与夏娃》局部

历史上那些传世名作,虽然不少是命题创作,都是由商人或政府给画家给出一个题材和思维,让画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作。像拉斐尔的《亚当与夏娃》壁画系列,米开朗基罗的大型系列壁画《创世纪》,都是为教廷所画,他们分别耗费数年时间创作完成。作品被悬挂在了教堂天花板上,教廷也付给他们不菲的报酬。

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是为佛罗伦萨的一个大商人所画,提香画完后,商人很满意,为他支付了双倍酬劳。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赵佶特意委派宫廷画师王希孟画出祖国江南一带的大好河山。王希孟用四年时间游览完江南的名山大川,然后回到宫廷开始画,大约一年后,终于大功告成。宋徽宗看到天才少年王希孟的杰作后,很震撼,立马给他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

以上三幅作品,可以说是艺术被资助的典型代表。从中可以看出,只要资助得当,不给画家过多压力,让画家按照自己的步骤与想法来画,完全能创作出精品。

西安美术学院郭北平作品

但问题是,在急功近利,把艺术品当做商品炒作的一些商家眼里,艺术品是一个赚钱的好工具。

拿我们西安艺术界来说,一些画商看到一些年轻艺术家有潜力,将来作品会升值,就会掏出许多现金买断艺术家的创作。比如,给某个年轻画家一年300万,让他画出300幅作品全归画商。

为了挣钱和完成每年画画任务,年轻画家只好用流水线式的方法来画画,多幅作品构图大体相同,根本没什么艺术性可言。

王西京《杨贵妃》

画家把大量时间消耗在制作作品里,极少有时间进行真正的创作,长期这样,这对画家的艺术生命是致命的毁灭。

西安美术学院王胜利作品

大凡那些传世名作,都是画家长期观察创作对象,对它们有深入了解后,才起笔画画,也能画出对象的精气神。而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完全是对艺术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说,艺术要不要资助,在于资助人和艺术家之间的深入了解与沟通后,达成共赢模式,做到既不亵渎艺术又不花冤枉钱才是正道。


鸿鹄迎罡

真正的艺术不需要被资助,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是令人回味无穷,让人陶醉在于艺术美的其中。

如果资助了,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该艺术家都不能管好自己,如果单纯为了营生,那么势必就会走商业化的艺术,也就是快餐艺术了。二是给艺术资助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势必会影响画家自有的创造灵感。


近三十年以来,艺术市场的火爆,一些画廊行业和收藏行业大多赚的金钵满盆,都是一切为了钱而已。另外学着西方的裸体艺术,活生生把自己最优秀的美术当垃圾丢弃了。

好的艺术品,无论时过境迁,依然通过画就能直观地了解对应年代的一些文化事迹等。 比如说我们的《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等,过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至今依然无法超越,堪称经典。



艺术应在尊重客观,或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勾画出图像,给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该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如果艺术脱离了事实,就是妖术。歪曲事实,歪曲历史,注定是不会长久的,艺术也是。


大自然的美,在于它的千姿百态,在于它的五颜六色,在于万物各有形状,大小长短不一,因为不一样,才是大自然美的核心原因。我们的文化自古讲的是宇宙万物道法自然,天地人三才。

在中国盛世全速归来的今天,新时代是中国,祝愿更多作者绘画出属于我们文明的好作品,文化自信,从己做起。只因为,我们的美学,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最极致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崇儒

艺术应该被资助吗?我感觉这件事随您的便就好,若您有情我有意,那就应该资助,如我一身傲骨,您不受嗟来之食,那就不要勉强。

所以,对于艺术资助与否持无所谓的态度,取决于我自身对于艺术的认识。如果按照我上面给出的关于艺术的定义(姑且称作定义),那对艺术的资助,其实也和广泛的社会福利区别不是很大,也完全可以等同于解决世界性的失业贫困饥饿等问题。

至于说专门的对于某些特定的艺术或艺术家的资助,我们担心资本资助后产生的倾向问题,这完全是有点杞人忧天了。艺术在西方国家最早只是特指雕塑和绘画,最初就是为了歌颂宗教,后来又转头开始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宣传本来就是艺术众多功能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但艺术的门类越来越多,艺术教化宣传的角度也越来越广。所以,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而能够真正的很好的做到顺其自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或许仍有善良者担心那些贫困艺术家的生存问题,但生存和艺术之间有比例关系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举个例子:同为大宋朝花间派词人的晏殊和柳永,都可称得上是个中翘楚,两人所做之词各有各的韵味,但是假设如果落魄的柳三变得到资助,也能够过上锦衣玉食的晏丞相的小日子,那么,你觉得现在我们还会读到那些凄婉的柳词吗?所以,不同的境况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好心有时是会害死人的,当然,也会害死艺术的。


芦苇luwei


玛丽艺术好音乐

这个话题范围有些大,音乐,绘画,雕塑,影视戏剧等等都属于听觉和视觉艺术,诗歌、散文、词赋也是艺术的范畴。艺术没有应该资助这一说法,无论是听还是去看,还是从文字的内容的解读,都是人的内心的感觉和触动的一种体验。现在社会网络媒体如此快捷灵活,好的艺术作品会很快传播出去,也很快会成为热点。例如音乐作品,影视作品就是当下社会传播最快,更容易让大众接受。虽说这其中也有因炒作盲目追捧而起的泛烂拙作,但也会很快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优秀的艺术作品会受到艺术评论家的认可和赞扬,也会让公众接受和喜爱,与其说是应该资助,还不如说成有价值的资助或是有价值的投资。审美眼光的不同,审美评判角度不同,艺术作品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考验。文森特.凡高,莫迪里.阿尼,生前作品无人问津,甚至还遭人吵笑和讽刺挖苦,生活穷困窘迫,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位伟大的画家已不在人世,而他们的画作却倍受推崇和高度赞扬。画作的拍卖价也是惊人的爆涨。有艺术天赋的优秀的艺术品就值得资助与投资,所以说艺术应该被资助的想法是错误的。


静坐竹林看雨听风

艺术和资本之间的博弈关系

艺术应该被资助吗?太应该了。可以说,没有资助就不会有艺术史。

如果没有尤里乌斯二世资助与订单,也不会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莫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丢朗.吕厄,我们大概会被饿死。

如果没有特列季亚科夫,也不会有诸如列宾,苏里科夫这样的巡回画派的兴盛。

艺术究竟是职业?还是爱好?这是第一层悖论。

艺术究竟是职业还是爱好?如果是爱好,那么就很难做出持续的创作和革新,如果是职业,就会面临面包和艺术的抉择。

就拿我们都熟知的伦勃朗来说,伦勃朗的前半生,搭上了荷兰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订单也多,但是在《夜巡》之后,因为不符合雇主们的心意,订单数量一落千丈,晚年凄凉。但是从艺术水平上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伟大的作品,只是因为雇主不满意自己露脸不够而让画家的名声一落千丈。

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梵高,梵高的一生基本上没有卖出去过什么画,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有资助者资助梵高,或许他还会创作出更多的画作,但是,这会不会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不好说。

艺术资助人,买画的富翁,艺术品经济,画廊和中产阶级组成的大众市场

准确的来说,在这里把艺术资助人和买画的富翁区分开来了,因为遇到过对艺术其实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为了升值而买画的富翁,但是艺术资助人不同,他们富有,又有对艺术的敬意和尊重,能碰到这样的艺术资助人是福气。

当时仅靠艺术资助人和富翁,真正能够生活好的,有艺术追求的画家太少了,大部分的画家生活贫困,化作无人问津,新兴的中产阶级依然停留在买画装饰的层面,既然是装饰,又为什么买贵的画呢?买个几百块,甚至几十块的画作不就好了吗?所以大部分的画家既享受不到富翁们的青睐和注意,又无法与流水线似的装饰画抢夺中产阶级的市场,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死结,大家觉得呢?


艺术世界观

这个问题很棒,也是在艺术领域经常被忽略的一点。艺术家在没有成名的时候,尤其是在早期潜心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专注于技术而废寝忘食,不理身外事的,身上哪怕只剩有五元钱,也会因为看到一样自己搞创作的设备而投资买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伟大画家梵高活着的时候,其实他只卖出了他的一幅画,为了能够继续创作画下去,梵高的生活费也是由他的弟弟提奥资助的。至于是不是梵高全部的生活费都是他弟弟资助的,这一点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梵高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不向当时的市场迎合,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画作。及时后来有向市场妥协的《雏菊与罂粟花》这副作品,在当时也没有能够卖掉。

所以能够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坚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够称之为艺术家。在整个生涯中的不妥协也可以被视作是一种艺术。

所以,回归到问题本身,艺术当然应该被资助。及时现在梵高的任何一幅作品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够卖到几千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是好几亿,但是如果没有当时他弟弟的资助的话,梵高或许早就已经饿死街头,又或者向市场妥协,那么他将只会是一个画家,而不是艺术家

那么在当下艺术应该被资助吗?答案是肯定的。我认识很多艺术家,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潜心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技巧,忽略了推广和经营自己,导致大众和市场并不知道自己,而让自己没有办法提高身价。在业内有一句话,画家在过世后画才会值钱。这当然是一种可悲,虽然也是对艺术的一种肯定,但也是对艺术家的一种无奈。

所以,真正艺术家的艺术是值得被资助的,不论是金钱上还是其它领域。

那么是不是任何的艺术都应该被资助呢?那么让我们先理解一下艺术这两个字。艺术家马塞尔杜尚,他曾经为了诠释艺术也好,作弄艺术也好,在1917年匿名向一个展览送去了一个男用小便器,这就是奠定了当代艺术的《泉》虽然当时这个不是以他自己名字署名的马桶被评委拒绝展览了,但是杜尚也因此向大众提出了思考:什么是艺术?顺便说一句,早期的杜尚生活的很贫困,吃不饱,住不好,可以说穷困潦倒。但是他一辈子都有女人缘,而且都是富裕的女人缘,也正是有富裕的女人资助他,才奠定了杜尚是当代艺术家的基石。这在某种层面上,也验证了艺术是应当被资助的。

杜尚和他的妻子。


文艺怎么了

艺术当然应该资助,说艺术不需要资助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理论上讲,逆境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为逃避痛苦的方法为生活制造一种幸福的幻觉。如果人的欲望在真实生活中受了压抑,他就会在幻想中去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说,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来使自己得到满足。幻念也有可以返回现实的路,那便是艺术。

艺术家也有反求于内的倾向,与神经病人相距不远。他为太强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使,他渴望荣誉、权势、财富、名誉和女人的爱,但他缺乏求得这些满足的手段,因此,他和有欲望而不能满足的任何人一样,脱离现实,转移他所有的一切兴趣和力比多,构成幻念生活中的欲望。

升华,人将原有的本能冲动、欲望转向崇高的目标或方向和对象的过程。升华作用是一种转移,一方面它将本能欲望转入另一有用的新途径,原先用以满足本能的活动为更高尚的精神活动所取代。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将本能欲望向合乎文明发展和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也避免了与社会道德、法律、习俗相冲突或违背。本能的升华是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发展特征,正是由于升华、高级的心智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或思想活动才成为可能。

但是,如果艺术家既穷困潦倒,又没人资助,恐怕他生活都不能继续,更遑论创作。

农场 西班牙 米罗

米罗

国家现在有《国家艺术基金》,每年投入几亿元资助艺术家,这对于真正搞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