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嚴嵩設計害死的老鄉首輔夏言,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嘿嘿221007601

夏言——明朝嘉靖年間首輔,知名度一般,但他卻間接影響了整個大明王朝的走向

因為,如果沒有夏言,或許就不會有徐階,那麼也千古名相張居正也許就不會出現

當然,這種說法太過絕對,但不可否認的是,夏言算得上徐階的伯樂,也成功幫助徐階成長為一代名相,然後徐階帶出了一個好徒弟——張居正

不苟言笑,一心做事的夏言,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只是他遇到了不是人的嚴嵩

明朝首輔歷來下場一般,不是秋後算賬就是當場打倒,而夏言算得上是下場最慘的一個人,因為他的結局是棄市


夏言字公謹,卻被人稱為子龍——渾身是膽!

在夏言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嘉靖朝已經歷經重大變革,四朝不倒的楊廷和告老還鄉,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含恨離場(流放),靠議禮上位的張璁,摸爬滾打當上了當朝首輔

在很多人眼裡,楊廷和是國之重臣,張璁是跳樑小醜,可皇帝偏偏就要用這麼個人,還用的很順手,大臣們並不理解,但無計可施

此時的夏言官輕人微,好像並不能掀起什麼風浪,可他偏偏靠著一己之力做到了,他曾辯的張璁啞口無言,也說的張璁惱羞成怒,大罵不止

黨羽甚多的張璁,偏偏就是罵不過夏言,甚至說還被夏言不漏髒字的罵了個狗血淋頭

張璁曾在眾人面前大呼小叫,怒斥夏言;而夏言微微一笑:“曾聽聞張先生起於議禮,言辭激烈,今日得見,果真不凡!”

先是嘲諷了張璁是靠著議禮起來的,然後用不凡來表示對於張璁先生大呼小叫的不屑。高,實在是高!

結果很明顯,張璁是搞不定夏言的,明爭暗鬥繼續著,直到有一天,嘉靖在朝堂之上朝張璁扔了一樣東西,說:“這是你的,還給你,我不稀罕了!”

張璁知道,那是一封奏摺,是那封當年自己為了打倒楊廷和討好嘉靖的敲門磚,混不下去的張璁慘淡離場。而後不久,夏言成為內閣首輔

不苟言笑的夏言,經歷了農夫與蛇的故事

夏言是個能幹的人,擔任首輔期間,夏言一心為國,勤懇做事,是個不折不扣的好首輔。嘉靖也很喜歡他, 畢竟張璁這種貨色只能拍馬屁,而夏言是正兒八經幹活的!

直到一對父子的出現,將夏言徹底推入了深淵

嚴嵩,一個載入史冊的奸臣,整個明朝排名第一的奸臣。就是他搞死了夏言,而在這之前,夏言曾心軟放他一馬,只是嚴嵩並不懂感恩

由於貪腐無度,夏言決定收拾嚴嵩。絕望中的嚴嵩在天才兒子嚴世藩的授意下,找到夏言府上,稱病不見的夏言正躺在床上,正盤算著收拾這倆人的計劃

嚴嵩買通左右,一路小跑進了屋,二話不說就開始對著夏言的床榻放聲大哭,這夏言也不能不起來了,畢竟這倆活寶就在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自己躺著,搞得太像遺體告別儀式了吧!

沉默的夏言,揮了揮手便默不作聲,意思很明白,“我放過你了!”扣頭謝恩的嚴嵩父子離去了。殊不知,嚴嵩父子走出大門的那一刻,夏言的死亡大門也開始洞開


做事不夠絕的夏言,終於為自己的心軟所害

離開的嚴嵩,一如既往的裝孫子,卻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謀劃。後來,一個人的加入,讓這場戰爭的天平開始傾斜——明朝最強錦衣衛陸炳

作為明朝歷史上唯一三公兼三孤的高級官員,陸炳可謂是位極人臣,只是他也曾犯事,也同樣去求夏首輔放他一馬,只是他的方式不對,他帶著銀子去的

夏言直接把他攆了出去,讓他滾蛋。這讓陸炳受到了很大的侮辱,決定報復夏言。然後嚴嵩父子便跑來拜碼頭,與陸炳結成聯盟

中間很曲折,不多表述。被迫下崗的夏言已經無心在政治中繼續勾心鬥角了,他準備回家過舒坦日子,只是還沒等他到家,皇帝的追討詔書就到了

在特務系統老大陸炳和當朝新首輔嚴嵩的通力合作下,夏言被定罪。而當時接到詔書時的夏言問了一句“我的罪名是什麼?”在得到四個字的答覆後,夏言癱倒在地,說了一句:“我完了”

無比優秀的夏言,為何會敗給奸邪無恥的嚴嵩?

夏言之所以有最終的下場,是因為“結交近侍”的罪名,簡單來說就是作為大臣跟邊將有所勾結,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嗎?誰還沒點朋友啊,沒事到邊關打獵看景都不行麼?

答案是不行!夏言深知,貪汙也好,瀆職也罷,無非就定個翫忽職守的罪名,而有的罪名是十萬高壓線,碰不得的!那就是皇權,邊將結交近侍,只能有一個解釋——謀反!

於是,殫精竭慮一心為國的夏言被處以棄市的極刑

之所以會落得這樣的下場,是夏言自己太不小心,或者說是夏言的弱點太明顯

夏言正直、能幹、勤勞,但有個致命的弱點——清高

面對嘉靖親手製作的香葉冠(道士帽),夏言嗤之以鼻;面對陸炳這等人物的求情,他黑臉相迎,對於嚴嵩這樣的奸邪小人,他手下留情

一步錯,步步錯。不收黑錢不貪汙,正直廉潔的夏言被嚴嵩害死,這一切看在徐階的眼裡,並且他發誓要為夏言討回公道!

此時的徐階,還只是東宮太子的侍讀官,官小人微,但正是由於他的工作性質,才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跟嚴嵩一決高下

而徐階之所以有這個機會,是拜夏言所賜。曾經因為拒絕給夏言的親戚走後門,遭到告狀的徐階錯過了官升一級的機會(夏言不爽,你不給我面子,我就不給你面子!)

但是,在幫太子選擇優秀官員的時候,夏言再次看到了徐階這個名字,並且義無反顧的將徐階的名字寫了上去

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公正正直的人,不該因為得罪自己被埋沒

於是,正直的夏言選擇了徐階,而徐階也不負夏言所託,在張居正的幫助下,最終扳倒了權傾天下的嚴嵩

削職為民的嚴嵩,先是兒子被斬首,自己孤獨還鄉之後遭人唾棄,兩年後貧困交加死在野外,可謂是下場悲慘

可是比起夏言的遭遇,實在是不足提起



置身黑白的精彩

嘉靖朝四十五年中的歷任首輔,從第一任首輔楊廷和到最後一任首輔徐階,沒有一個是等閒之輩。而各位首輔的命運似乎也是一個魔咒:所有擔任過首輔的大臣,其最後結局都不能算太好,其中結局最為悽愴的就是夏言。

夏言

夏言字公謹(和周瑜的字很像),江西貴溪人。他性格機警,對時政極其敏感,而且文章寫得也很漂亮。在被調為言官之後,恰逢嘉靖繼位,他上書道:“正德年間的國家時局十分混亂,現在陛下您想要維新,請您每日臨朝,並取文華殿批閱奏摺,有問題召集內閣共同決策。如果事關重大,則要召集廷議。不要讓身邊的人鑽了空子,以免聖德有損。”朱厚熜很高興地採納了他的建議,而後來的嘉靖新政乃至整個嘉靖朝宦官勢力的勢微,與這封奏摺都有很大關係。

明世宗朱厚熜

由於這封奏摺,夏言也獲得了皇帝的信任,而他也沒有辜負皇帝,在裁撤親軍、追回民田等工作上都表現的非常出色。這些還都只是副業,身為言官,名字裡又有“言”,他在發言上更是屢有斬獲:他救下冤枉的永平知府,又制止了無功受祿的官宦子弟,還恢復了將南北京大臣及外放官員履歷呈遞御前的制度,一時間在官場上很有些炙手可熱。

這麼紅的夏言自然會受到當時首輔張璁的注意,而且夏言對禮的研究不比他少,這就更讓心胸有些狹窄的張璁對他忌憚不已。而夏言對張璁也不感冒,因為首輔大人沒有把按資歷他已經可以得到的太常卿的位置給他,兩人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來了。

張璁

恰好對自己剛研究出來的郊禮頗為得意的嘉靖很想把這套禮儀編成書,他選用了夏言作為編修,並將他提為翰林侍讀,還參加經筵日講,儼然一位帝師了。夏言再接再厲,幫皇帝修訂了文廟的祭祀方式,皇帝也投桃報李地將他提為翰林掌院學士。不久,夏言又因為京城四郊的祭壇搭建完畢而被升為禮部尚書,這距離他剛被解除言官身份還不到一年。從六品的都給事中升任尚書者,明朝首人。

眼睛裡已經要噴火的張璁找了個藉口把夏言扔到大獄裡面,結果不久就被皇帝親自下令放了出來。而由於張璁過於專制,導致群臣對他都很討厭,都寄希望於夏言能扳倒他。夏言此時不僅深受皇帝信任,還對下級官員很好,許多被冤枉的小官均賴他保全,他自然也就更受到大家的重視起來。皇帝都賜給他一個銀章,刻有“學博才優”四字以示嘉許。

鬥不過夏言的張璁漸漸淡出了政治中心,而與他同時因大禮議事件獲得榮華的霍韜想要和夏言鬥,結果也輸得一塌糊塗。不久,夏言進入內閣,雖然不是首輔,但是首輔李時基本都聽他的。隨著李時的謝世,夏言也就順利接任首輔,並被賜予上柱國的榮譽頭銜,又是明代首人。

霍韜

終於爬到權力最頂端的夏言享受到了權力在手的快感,但他很快也感受到了前任張璁的不快感:身為首輔且聖眷方隆,不可能不招致別人的嫉妒。而對他有些想法的主要有三個:霍韜、郭勳和嚴嵩。

嚴嵩

霍韜是個沒什麼能力的人,他對夏言自然構不成什麼威脅。而郭勳雖然是個世襲的貴族,但除了貪贓枉法就是吃喝玩樂,雖然極其嫉賢妒能,但其政治鬥爭的本事遠在夏言之下。他趁著夏言回家丁憂的功夫想要扳倒夏言,結果反被擁護夏言的言官們狠狠參了一本,最後被扔進大獄,而這些事情背後的指使者正是在江西的夏言。此二人想要坑夏言一把,都被夏言輕鬆設計化解,而他真正的對手,則是他的老鄉嚴嵩。

在一次皇帝祭奠完自己生父以後,禮部尚書嚴嵩請皇帝再下一份官方文件以表示自己的孝心,而夏言不同意,皇帝也就作罷了。嚴嵩立即火上澆油,表示應該下,皇帝說:“禮樂這些都要皇帝批准才行得通嘛!”由此,嘉靖對夏言就有些疏遠了。

明顯陵(嘉靖生父陵墓)

嘉靖是一個神經極度敏感的人,而且他一旦對一個人有了成見,就會找各種小藉口來刁難他。夏言先後幾次,僅僅因為對答的時候稍稍遲疑了一點,或是在奏章裡面寫錯了字,就遭到極為嚴厲的申斥,甚至連那個銀章都被皇帝要求歸還過。儘管每次都能重歸於好,但是他的聖眷漸漸就衰弱了。

更可嘆的是,夏言竟然還被這位動輒稱自己為“老先賢”、對自己態度極其恭敬的嚴嵩矇騙,還把他推薦入內閣,甚至把他當做自己門生看待。這樣做不僅沒有讓嚴嵩對他感恩戴德,反而覺得受到了侮辱,日日謀劃要坐一坐首輔的位子。得知此事後的夏言勃然大怒,指使言官彈劾嚴嵩。嚴嵩忍下了所有的委屈,直到有一次獨對皇帝的時候,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向皇帝控訴了夏言對他的種種惡行。

嘉靖被徹底激怒了,再聯想到自己賜給他道袍他不穿、要他騎馬他坐轎的種種,立刻下詔大罵夏言無人臣之禮,夏言只好自己引咎辭職。嚴嵩美滋滋地成了首輔,但他此時的能力又不足以勝任首輔之位;而嘉靖不久也有些失悔,覺得夏言還是很能幹的,很快又把夏言找回來繼續幹首輔,嚴嵩只能滾回次輔的位子。

嚴嵩已經下定決心要弄死夏言,而夏言還沒有醒悟。不僅如此,他還得罪了權勢熏天的錦衣衛都督陸炳,讓陸炳也和嚴嵩結成坑死夏言的同盟;而那些因為他一紙奏摺失去權力的太監,他從來沒給過好臉色,讓這些閹奴轉而支持對他們很客氣的嚴嵩,天天在嘉靖跟前吹風,夏言也就離死不遠了。

陸炳

不久,朝議收復河套,夏言認為可行,並且向皇帝推薦了自己岳父的好友、陝西總督曾銑。曾銑喜不自禁,接到夏言的私人信件後就準備出征,不想天威無償,突然降下聖旨被申斥了一頓。嚴嵩和陸炳立即抓住機會上書表示河套平原不宜收復,而且言辭間有彈劾夏言的跡象。夏言立刻反駁嚴嵩,表示內閣在做出決議時嚴嵩沒有反對,現在卻又來倒打一耙。

曾銑

可惜夏言糊塗一時,他沒有想到的是皇帝最恨的是內閣勾結邊帥,而這位邊帥又是閣臣的姻親!直到皇帝的判決書下來,夏言才恍然大悟,可惜一切都晚了。即使負責刑獄的刑部尚書和都御史都力言不可殺,嘉靖還是痛下殺手,將六十七歲的夏言斬首示眾。

平心而論,夏言雖然上位手段也有些令人不齒,但在其任上立下了頗多功勞。雖然他把張璁排擠走了,但是嘉靖新政在他手上卻到達了頂峰。不僅如此,他還不結黨營私,以示清白。只是他算來算去,沒想到自己當時扶進內閣的是個白眼狼。而嚴嵩繼任後,嘉靖新政遂無疾而終,明代的國運也就由此走向衰落。


青言論史

在明朝的各類政爭中,嚴嵩與夏言之爭,是叫後人尤其痛心的一場:被嚴嵩設計害死的夏言,不止是嚴嵩的政敵仇人,更是一位業績卓著,本可造就明朝中興大業的治國強人!

雖說與嚴嵩同是江西老鄉,且年齡只差三歲,但比起滿腹自私算盤的嚴嵩,夏言卻是截然不同的另一類:不止有萬人之上的權力慾,更有振興大明朝的壯志理想。

在明朝的歷代首輔裡,夏言屬於“學歷”較低的一位,科考才是個三甲進士,入仕後也只是做給事中之類的小官。明朝首輔們該有的“培養流程”,他是半點都沒沾,卻也因此造就了另一風格:辦事接地氣。由於常年仕途不順,外加天賦政治奇才,低調磨鍊的夏言非但沒被磨平稜角,相反早看透了明朝權力場的規則。

待到嘉靖帝登基後,被壓制了大半輩子的他,出手就嚇了嘉靖帝一跳:幾乎是快刀斬亂麻,就清理了明朝君臣頭疼了多年的皇莊弊政,為國家追回大批土地公款。好些耀武揚威的皇親們,更是聽到夏言的名字就哆嗦。儼然成了大明政壇上,一把鋒銳的快刀。

自此以後,夏言這把“快刀”,就成了少年登基的嘉靖帝,越發倚重的新寵。特別是在嘉靖年間的“大禮議”裡,面對眾多老臣威脅的夏言,堅定站在嘉靖帝一邊,為了給嘉靖帝爭父皇名分衝鋒陷陣。這下更把年輕的嘉靖帝感動的眼淚嘩嘩,還經常留夏言在皇宮裡吃飯,君臣談得無比投機。憋屈大半輩子的夏言,這下也飛黃騰達,

到嘉靖十年時,終於成了大明內閣的掌舵人。

這段升官經歷,曾叫夏言受夠責難,甚至被看做靠奉迎皇帝上位的小人,但大權在手的夏言,卻立刻給自己正了名:爭這個高位,不是為了個人功名利祿,卻是為了大明江山國事。入主內閣第一天起,夏言的掐架模式就正式啟動,不但掐朝中的懶官庸官,更狠掐嘉靖帝,只要嘉靖帝做荒唐事,立刻就咬緊牙關頂牛,有時氣的嘉靖帝抓狂,卻也不得不忍下這口氣。於是在忍氣吞聲裡,明朝行政效率高速提高,國家蒸蒸日上。史冊上的“嘉靖中興”,就是指這段時光。

但更多的時候,愛掐架的夏言,卻也是個有胸懷的夏言,比如被他排擠退休的前任閣老張璁,在位時打了一輩子,但張璁當政時的各類政治主張,夏言接任後非但沒推翻,相反繼續做下去。愛掐架的夏言,就是這麼個負責任的政治家。

可他的仕途,毀就毀在他的“負責”上。隨著老鄉嚴嵩的青雲直上,心中只有權位利益的嚴嵩,憑著逢迎拍馬,徹底取代了夏言在嘉靖帝心中的位置。也靠著進讒言,害得夏言第一次被罷免。但坑人一流的嚴嵩,接任後坑工作卻是超一流,沒幾年就鬧的朝中雞飛狗跳,氣的嘉靖帝又把夏言請回來。但再次出仕的夏言,卻做出了一個錯誤判斷:嚴嵩只是個次要問題,當前最重要問題,是整頓這幾年岌岌可危的大明國防!

為了這個戰略目標,夏言的瘋狂工作模式啟動,他舉薦名將曾銑出任三邊總制,力推收復河套的戰略計劃。他精心籌劃的《御邊十四策》更全力推行,嚴嵩當家那幾年徹底萎靡的明軍,戰鬥力煥然重生。曾銑更是屢次出擊,痛擊明朝的死敵韃靼阿勒坦可汗。

但就在夏言與曾銑齊心協力,準備一舉收復河套平原時,嚴嵩的黑槍打來了!

在嚴嵩眼裡,所謂國防安全,才是真正的浮雲,如何坑死夏言才是王道。就在夏言與曾銑齊心協力時,嚴嵩就抓住這個“齊心協力”。嘉靖帝最在乎的,就是內閣大臣與邊將“齊心協力”。於是,一場陷害夏言的陰謀徹底展開,嚴嵩收買的邊將誣告夏言與曾銑勾結,可憐正忙於前線國務的夏言,就這樣稀裡糊塗被嘉靖帝逮捕,含冤斬於西市!

而這場冤案的報應,也在他遇害後落到了嘉靖帝身上,沒了天敵的韃靼部撒了歡,先前被夏言曾銑摁在地上摩擦的阿勒坦可汗,竟囂張打到北京城下,險些就把嘉靖帝抓到草原做俘虜,是為明朝中期堪稱奇恥大辱的“庚戌之變”。可笑的是,面對這可恥局面,坑死夏言的嚴嵩非但絲毫無感,相反還在嘉靖帝的質問下輕鬆回答:這些人不過是惡賊,搶完了就回去了!

一個如此不負責任的嚴嵩,就這樣坑死了極度負責任的夏言,嘉靖年間的江河日下,就是由此開始。說是嚴嵩太坑,不如說是嘉靖年間,這個逆淘汰的環境,最終坑了大明。


歷史風雲錄

首先說,夏言是一個有才的人,考中了進士,有《桂洲集》及《南宮奏稿》問世,嘉靖帝稱讚他“學問博大,才識優裕”,寫詩填詞,片刻完成,常與嘉靖帝吟詩和詞。其書法貞珉法錦,視若拱璧。做禮部尚書時,文廟的祭祀典禮和祖先的祭祀禮制由他完成。

其次,夏言是一個有膽識的人,他和包公一樣,不怕得罪人,在任期間,裁汰親軍及京師衛隊冗員三千二百人,將皇族莊田奪還民產,七次上書彈劾宦官趙靈、建昌侯張延齡,朝中不法之臣多受他彈劾。

第三,夏言是一個侍寵而驕,不善於團結同僚的人。夏言因為受寵於嘉靖帝,所以有些驕傲,並最終失寵。他官做到了內閣首輔,但並沒有因此獲得百官擁護,卻整日處於與其他官員的互相算計之中,並最終被嚴嵩所害。另一名內閣首輔張璁,也是深受嘉靖信任的重臣,此人清廉奉公,賜稱“太師”,但他與夏言就不和。夏言入閣,與張璁、方獻夫、霍韜相互敵對,夏言在朝爭中取得勝利,態度傲慢。武定候郭英六世孫郭勳很受嘉靖帝信會,卻與夏言也不和。禮部尚書嚴嵩也是嫉妒夏言,所以夏言的周圍幾乎都是政敵,稍有不慎就出發生危險。

第四,夏言最後是冤死的。寵信他幾十年的嘉靖帝在他六十七歲時斬了他的頭。他其實和關羽一樣,也是死在了他的性格上。實際上,夏言為了達到他的政治目的,也常常指使諫官們彈劾政敵,他一度成為政治上的勝利者,但最後也免不了失敗的命運,並因此丟掉了性命。有明一朝殺輔臣,從夏言始。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夏言是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原則的人,一個對國家盡忠的人。

夏言考試成績一般,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他非常有才能,而且人長的帥,非常擅長辯論。他不畏權貴,曾7次上書解決了建昌候張延齡侵吞民產的事情。在與首輔張璁的鬥爭中取得勝利,並官至首輔。但是他不貪汙,不收黑錢,清正廉潔,敢於直言。對於有才能的人,大力扶持。例如徐階曾經拒絕提拔夏言的親戚,夏言知道後很生氣。但是後來,再一次人才選拔時他並沒有為難徐階,而是予以推薦。後來被嚴嵩陷害致死。

總之,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一個敢於直言、堅持原則的人。


獸獸愛蛋蛋

明史對夏言的評價是這樣的。


夏言為人豪邁,才能過人,縱橫議論,沒人可以屈服他。受到皇帝寵信以後,他揣摸世宗的心思,不想讓大臣拉幫結派,因而他長期與議定“大禮”的達官們意見不一。世宗以為他不搞小集團,對他更加厚待,然而最終還是被嚴嵩迫害至死了。夏言死後,嚴嵩禍國殃民,時間長了,天下有很多人開始惋惜夏言之死。而夏言曾經推薦、提攜的徐階,後來終究剷除嚴嵩,為一代名臣。


隆慶初,他的家人上書訴說他冤枉,穆宗下詔恢復了他的官號,詔令祭祀、安葬,諡文愍。夏言開始沒兒子,姨太太懷了胎,他的妻子出於嫉妒把她嫁給別人去了,生了一個男孩。夏言死後,他的妻子把男孩迎接回家,相貌很像夏言。到馬上就能當官的時候他卻忽然病死了,夏言終於還是沒有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