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應屆畢業生,到底是先就業再擇業還是先擇業再就業?

幹會計其實不累

作為一個從事職業規劃的專業人士,非常明確地說應該是“先擇業再就業”。

“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會直接導致很多大學生將第一份工作作為跳板。先就業後擇業,對大學生來說,浪費了時間、精力與機會成本,對用人單位來說增加了風險,長此以往它們更不願意招聘應屆畢業生。不少用人單位呼籲,不應該為提高自身就業率,一味地把畢業生推向並不適合的企業,為學生做好就業定位才是解決就業難題的源頭所在。

實際上,對於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完全可以做到“先擇業再就業”。在大一的時候,就應該在知彼(就業市場典型職業的工作內容及任職要求,行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知己(職業興趣、能力、喜歡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確認自己的3-5個職業目標,並在其後採取各類行動達成職業目標的要求,譬如獲得獎學金、考證書、參加社團活動、在大一、大二、大三的寒暑假尋找和職業目標相關的實習兼職。實習兼職一方面可以從實踐中確認自己的職業目標是否合適,另一方面將來找工作時,它們也是很大的優勢。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不排除少部分同學雖然先擇業,但畢業時依舊找不到符合職業目標的工作,這個時候,可以“先就業再擇業”。畢竟,作為成年人,要先解決謀生這件事。其後,可以再嘗試繼續尋找心儀的工作。


職業諮詢顧問陳凱


迷彩只偽你綻放

有能力就先擇業,沒能力就先就業。

當你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的時候,可以先做自己能做的工作,只有先做了才能養活自己。

先活在現實裡,再去追逐夢想,當你能夠養活自己,再也不會有人嘲笑你的夢想。

古人說“溫飽思淫慾”,這個淫慾其實就是指我們的夢想,只要吃飽了才能有力氣想其他的東西,只有自己能力跟上去了,才能去做我們真正的想要做的事情。

所謂安身立命,就是要先要保證自己的基本生活,才能去實現自己更偉大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