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宋 李唐 《炙艾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名為《炙艾圖》,也叫《村醫圖》,畫卷乍一看描繪的就是個寧靜的村莊,但細看人物的活動卻感覺後脊背發涼。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眉頭緊皺的病人

醫生正在用艾火燻灼病人受傷的後背,病人聲嘶力竭地叫著,眉頭緊皺。為了協助醫生,壯年和少年抓著病人的兩隻手臂,甚至手都不夠用,得拿腳踩著病人的腿。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抓住手臂的壯年和少年

身邊的女人因為害怕一隻眼閉著,另一隻眼又睜著,好奇醫治的進度。畫中人物臉上憐憫和愁苦神色,很難在傳統詩意的中國畫尋得。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按住病人的女人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助手手捧膏藥

畫面中人物分三類:醫生、病人、觀者,病人與醫生是整幅作品的主要部分,其餘都是圍繞他們來設計完成,在描繪人物發須時,用筆細勁一絲不苟。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畫中的人物

又因為場景裡是令人窒息的疼痛,畫家下筆很重,力量不均衡,人物衣紋的線條方而折、剛而硬。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線條方而折,剛而硬

山石用粗細不勻的線條勾出形體,側面用側鋒分出立體的面來,畫家為了表現力量使用這種大斧劈皴。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山石用大斧劈皴

作為曾經的宮廷畫師,北宋滅亡後,李唐冒死從金營逃跑,投奔南宋,南宋建立初期沒錢也顧不上重建畫院,李唐只好流落街頭以賣畫為生。他一生畫的山水很多,出名的人物畫只有《采薇圖》和《炙艾圖》,恰巧都是這個背景下的產物。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宋 李唐 《采薇圖》 局部

特定時期決定了這兩幅畫的主題都是對宋代朝廷的熱愛。《采薇圖》借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用來諷刺投降金人的宋代同胞。《炙艾圖》裡的醫生瘦骨嶙峋,並不富裕卻正在全神貫注地醫治病人。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醫生的補丁和醫藥箱

醫生還同其他村民一樣佝僂著背,受農活勞累成疾。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所有人物都佝僂的背部

同我們想象中的醫生職業不一樣,他們不光要治病還要務農,這是曾經身處宮廷的李唐接觸不到的,一方面為了反映民間生活疾苦,李唐畫下了這幅民間風俗畫;另一方面醫生幫助病患脫離病痛折磨,與抗金將士救百姓於水火,某種程度上是契合的,病是可以治好的,抗戰是能夠勝利的,畫作對朝廷將士也是一種激勵。

強烈建議所有醫院都掛上這幅畫!

《炙艾圖》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是唯一傳世的中國針灸醫療史圖證。畫裡的場景與宋代關於針灸的論著,《膏肓俞穴灸法》中的插圖驚人的一致,可以稱得上是中醫史上彌足珍貴的史料。

在尚文人士氣,重意趣自然,追尋高古清幽的宋代,畫家們表現的多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李唐的人物畫則反映民間疾苦,寄託對家國大事的殷殷期盼,也難怪他被譽為愛國主義畫家稱號了。或許他期待的是:人們病好了,國家自然也會好起來!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