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喜歡中國白酒嗎?他們怎麼看中國白酒?

中外酒說

歐洲人眼裡的中國白酒,是來自東方的神秘液體。

胡哥在拍攝嘿老外的時候,會策劃一些讓老外談話的環節,在這個環節裡,喝點酒更能出戏,所以中國的白酒必不可少。而在節目裡胡哥用的白酒有二鍋頭、江小白以及洋河大麴。

據胡哥觀察,老外們喝白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他們喝威士忌或者伏特加,一口悶之後發出的聲音是舒爽的:啊~~~

而他們喝白酒一口悶之後,發出的聲音是難以形容的:擦……

對於老外來說過,中國白酒入口更辣,而且喝完之後很渴,也就是我們說的“燒心”。

除此之外,胡哥還不止一次的聽他們說白酒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有說臭襪子的,也有說抹布的。雖然胡哥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對這些味道瞭解得那麼清楚……

節目拍攝過程中需要喝大量的白酒,一場拍攝下來,三個老外,一瓶洋河大麴見底了。而且還是在沒有任何下酒菜的情況下,幹喝!

和胡哥合作拍攝嘿老外的外國人基本都不喜歡中國白酒,裡面有歐洲人也有美國人,他們更喜歡的是威士忌那種口感,酒量好的可以當飲料喝解渴的那種。

胡哥瞭解到的真的喜歡中國白酒的老外只有一位,是一個做外貿的德國人。在頻繁的中國生意酒局中酒精考驗,口味已經和其他的老外完全不同,已經完全被中國白酒同化了。

事實證明,如果老外初次接觸白酒,一定會被它的味道嚇倒,就像胡哥第一次喝威士忌覺得像藥酒一樣。但是,只要適應了這個味道,酒鬼們還是會愛上它的。

聽說現在國外已經有以白酒做基酒的雞尾酒了,就叫“龍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試一試。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嘿老外

我做白酒十幾年了,同時也是紅酒的品酒師,我不知道歐洲人到底喜歡還是不喜歡白酒,但是我想說的是五糧液去英國展覽時,英國一位大人物(具體是誰我忘記了)喝完以後讚不絕口,然後五糧液被英國皇家收藏了,這是真事。再來講講大家平時說的勾兌酒,酒行業的勾兌分兩種,一種是酒精和水勾兌,這樣的勾兌是為了減少成本,一種是老酒新酒勾兌,然後再加純淨水降度(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60度以上的白酒,其次為了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出現的低度酒,在80年代以前,白酒很少有50度以下的)我重點說說第二種,這樣的勾兌是保證品質,大的白酒廠裡面有光譜分析儀器檢測校對,以及頂尖品酒師的認可,每一批出廠的酒都會抽樣分析以保證他的品質不變。再來說說為什麼五糧液,茅臺等會那麼貴的原因,第一,品牌效應,你說一頭牛能做多少個LV的皮包?那LV的皮包為啥會那麼貴?第二,釀造中國白酒的是糧食,但是這個糧食並不是咱們平常見到的糧食,舉個例子,釀造白酒的糯高粱,現在市價是8000左右一噸,咱們都知道三斤糧食一斤酒,而咱們喝到的好酒又要掐頭去尾,分層摘酒,真正剩下的精華就沒多少了,白酒最貼近窖泥的酒是最好的,再往上就是稍次的酒,最表面的就是這批裡面最次的酒了,而貼近窖泥的就只有非常薄的一層,再加上外包裝,防偽,廣告宣傳,國家稅收,你來說說這個成本價格如何?第三,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把仁懷的茅臺酒廠,宜賓的五糧液酒廠搬遷到諸位的地方,釀造所需的水,糧食,工藝同樣不缺,依然釀造不出來茅臺五糧液,這是因為當地氣候條件,空氣當中的微生物是其他地方不具備的,這就是同波爾多一樣的地理唯一性!舉個例子,姚明也是中國人,諸位也是中國人,但是姚明可以在NBA 賺到上億美金,諸位可以麼?因為姚明是中國的一張名片,同樣的,茅臺,五糧液也是中國的名片,全世界其他地方產不出來相同品質的東西!上帝疼愛波爾多,給它好紅酒,而玉帝同樣不會比上帝地位低,讓中國有好白酒!

我們是中國人,當然要珍惜中國的名片了不是嗎?我們可以接受老外輸出的喝了怎麼怎麼好,香味怎麼怎麼樣的紅酒,同樣也可以讓老外逐漸接受中華的白酒,中餐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中餐的搭檔白酒同樣可以不是嗎?


單眼同學84060527

我來說說吧,我曾經在英國留學,那裡的人我不可能說不喝高度的酒,我們經常喝伏特加。過生日,婚禮,跟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經常喝。一般白酒酒精度跟伏特加差不多。

但是,他們覺得白酒這個東西完全不一樣,我好朋友第一次喝白酒,喝以後我的臉馬上就變成紅紅的,說嗓子和胃裡面感覺特別熱,但是很神奇,忍不住過會又想喝。也許這就是白酒的魅力!

我覺得中國人的勸酒文化很有意思。跟他們波蘭有點像。有一次,我在包頭市參加一個婚禮的時候,飯桌上兩夥男人為了面子要拼酒。過了一兩小時他們已經喝了很多,但是誰也不示弱。越喝越兇。 這時候,我看到幾個人偷偷的帶酒杯去衛生間接自來水,但是對方已經有點醉了,居然沒有發現。所以我覺得白酒的優點之一就是它無色透明跟水一樣,拼酒的時候容易作弊。

乾杯!


微微一笑你只為你

平心而論,中國白酒不好喝,什麼柔綿、甘洌、清爽、醬香、清香……不是我一定要戳穿你們的牛皮,真是裝逼呀!中國白酒劣質和優質的區別就是雜味和純味的區別,釀酒材料不同的區別,其他真沒有了!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辛辣、嗆喉胃!好酒和劣酒的區別就是這個殺傷力不同的區別!

自從接觸了洋酒,人頭馬、馬爹利、軒尼詩……我覺得這三個品牌的酒好喝一些。順喉、不傷頭,還真的有酒香。都是葡萄提純蒸餾的,口感就是好!葡萄至少比高粱、大米味道香甜吧?喝了提神,精神振奮!口氣也清新,沒有酒臭味。

現在國產酒死貴死貴,茅臺五糧液動輒就8百上千,你那高粱大米難道比葡萄貴?___還真不如喝洋酒。不是哥崇洋媚外,只說實話,不喜勿噴!


仁者無憂68973182

很多中國人有個偏見,中國的食品白酒在國外都大受歡迎,外國人喜歡的不得了,其實不是這樣,就比如中國的白酒,外國人幾乎不怎麼喜歡,因為味很大,而且國外的烈酒幾乎都是40度,很少有更高的,不是沒有,我就喝過70度以上的白酒。


dqsasa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有點超出知識範疇了,因為自己生長在農村,也沒有過出國經歷,所以外國人咋看中國白酒真的不知道。但是從茅臺在早期的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以及後來多次榮獲金獎來看,最少外國的鑑酒專家是欣賞的,而且茅臺在國外也是奢侈品,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因此我認為中國白酒在國外不煩追捧者!
其實洋酒也沒有那麼高貴,在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這些外國酒類飲料裡,除了真正的白蘭地是專用的葡萄發酵蒸餾而成外,威士忌、伏特加其實都是糧食液態發酵蒸餾法釀造,和現在泛濫的酒精酒別無二致。跟我國傳統工藝釀製的各種香型純糧酒從品質上來說是沒法相比擬的,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喝果酒就喝長城、張裕這些國內品牌,至於喜歡高度酒的朋友那就還是喝各大品牌的旗艦產品吧,消費能力有限也可以找口碑好的小酒廠、作坊購買傳統工藝釀製的純糧酒,記住一點要純糧固態發酵才叫傳統工藝喔!


我是職業釀酒人一壺佳釀喜相逢,期待認識更多喜歡高品質純糧酒的朋友、以酒會友,暢談人生萬事。


一壺佳釀喜相逢

西班牙產品經理最怕去中國開拓市場,因為每次去中國,喝白酒要喝到胃穿孔。

歐洲人去了中國回來,最感嘆的就是中國的白酒!簡直就是魔鬼的化身。不僅僅因為中國的白酒度數高,還因為咱們有酒桌勸酒的習慣。

中國白酒,56°,還有68度的。

再玩個潛水艇什麼的,那混合酒精,殺傷力不要太強。

再來看歐洲的高度酒。伏特加40度,威士忌43度。

別看俄羅斯人一杯一杯地幹伏特加,這40度的伏特加,能和咱的68度五糧液比嗎?

電影裡經常看到豪華辦公室裡MINI冰箱裡都是酒,倒一小杯威士忌,就這麼幹喝下去。還真有,但日常生活中不常見。會餐的時候,點了威士忌,也是一小杯,酌個大半天。沒有我幹你隨意的。

年輕人和伏特加或者威士忌時,多半是當雞尾酒喝。調配其他飲料來喝。比如威士忌加可樂,伏特加+芬達。酒精濃度,大大降低。

在中國,老外能喝到白酒的時候,多半是聚餐。尤其是那些生意宴請上。有一個西班牙朋友,做夢都夢到被灌酒。

如果撇開勸酒,單獨讓老外嘗白酒。他們會喜歡。他們對米酒,有一種迷之喜愛。日本的清酒,中國的燒酒,都是逼格很高的酒。很多中餐館,都有紅星二鍋頭。很多老外就願意點來試一試。

西班牙人是最喜歡喝酒的。一個酒吧裡,滿牆滿牆擺滿了各種酒。調雞尾酒也是一個酒吧格調的一個標誌。現代年輕人,喜歡要一杯雞尾酒,慢慢喝慢慢聊。但這種高度酒,一般都不會用來佐餐。

不知道有沒有哪個調酒師,會突發奇想,拿中國紅星二鍋頭來調雞尾酒。


環遊西班牙

歐美人真的喝的是原味原漿白酒嗎?就算是劍茅五汾井,的商品酒,也是兌勺的,,要喝就喝原漿,頭蒸,那才是白酒,才是五穀精華,,兌勺的不算,有良心的大廠,食用酒精,香精,蒸餾水,收購附近小廠原漿兌勺,無良小廠,直接工業酒精,加山水,加小量自釀,就算出口也是兌勺的多數,,,曾在廣東增城正果佘族村,山好,水好,酒種好,純正自釀頭蒸,70度,醇,爽,香,清,鮮,冽,,空腹半斤不上頭,不搖,不晃,身心愉悅,舒暢,此乃不出山之佳釀,不入世之仙醪也!


全_因為你

不喜歡就不喜歡吧 就像多數我們國人也不喜歡他們的葡萄酒或者甜不囉嗦的洋酒一樣 不同6飲食特點和人文環境

也許有老外喜歡甚至有什麼研究學會 但我個人不相信他們真是全部都懂 同樣國內附庸洋風雅的一定也不是全懂紅酒

個人作為一個有十來年酒齡的普通北方人 十分討厭標榜的大牌名酒 現在喝白酒只一個要求 沒有邪味(各種亂七八糟香型)更喜歡喝國產啤酒 恩 對了 個人對黃酒還比較喜歡 若朋友聚帶兩個小壇 五六個人喝完正好 再多也喝不下去 微醺吹吹牛逼 挺有感覺


萌蛋蛋的老豆

歐洲喜歡白酒?算了吧,一百年都流行不起來

國人對白酒的消費都不容樂觀了。

為什麼?

1,氣味太沖

2,口感太雜

光這兩點就足夠了,我喝過杜松子酒,伏特加,朗姆酒 這些酒 味道最好的是杜松子酒,最清爽的是伏特加。白酒拿什麼競爭這些酒,現在要不是國家針對進口酒採取保限制措施,國內白酒廠商早就倒閉了。

別說繼承了,現在的年輕人喝的是雞尾酒,國產的酒類幾十年的味道沒變,但是跟不上潮流的變化,要不是領導們喜歡看著手下的人喝著白酒人仰馬翻的囧相,白酒還有市場?

要不是爺爺那一代的白酒情懷,年輕人會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