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球員的故事曾經激勵過你?

koppt

我不斷奔跑,只為了追上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自己——阿隆·拉姆齊

1990年出生的拉姆塞,在八歲時就已經被戴上了“天才少年”和“未來球王”的標籤。在經歷了威爾士少年錦標賽上的出色表現後,年僅八歲的他引發了包括卡迪夫城、紐卡斯爾、赫爾城等多傢俱樂部的哄搶。最終,卡迪夫城將他納入麾下,成為了自己青訓系統的一員。

2006-07賽季,英冠聯賽最後一輪卡迪夫城1比0擊敗赫爾城的比賽中,年僅16歲124天的拉姆塞被球隊迫不及待的派遣上場,完成了職業生涯處子秀,從此成為了卡迪夫城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場隊員。

從2007年到2008年,包括曼聯、阿森納、利物浦、埃佛頓等半個英超的球隊都開始對拉姆塞展開追求,而拉姆塞也在不斷用自己在場上的表現為自己加碼。

他不僅在17歲的年紀鎖定了球隊主力位置,而且在足總盃的比賽中兩次被評為當輪最佳球員,隨球隊一路殺進了當年足總盃決賽。

2008年,在曼聯俱樂部已經官方宣佈拉姆塞加盟的情況下,溫格硬生生的橫刀奪愛,將拉姆塞帶去了阿森納。一時間阿森納球迷一片歡騰,彷彿下一個“海布里國王”已經降臨。

拉姆塞很快也用自己在場上的表現證明自己對得起球迷的期待。在2009-2010賽季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拉姆塞在場上表現出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在比賽中跑動積極,態度端正,聯賽尚未過半便交出3球3助攻的成績。

正當一切都向著“新海布里國王”的劇本進行時,一切卻戛然而止。

2010年2月27日,阿森納客場對戰斯托克城的比賽下半場第66分鐘,阿森納準備反擊時本特納沒控制住球,斯托克城的隊長肖克羅斯斷下球卻也沒控制住,皮球轉瞬就被機敏的拉姆塞截獲。正當拉姆塞準備帶球發起進攻時,隨後趕到的肖克羅斯一腳將他鏟翻……

時間在那一刻彷彿停滯了……

拉姆塞痛苦地在地上翻滾,作為肇事者的肖克羅斯湊到拉姆塞旁邊看了一眼,然後驚慌失措的快步走開,開始雙手掩面哭泣……

阿森納的球員們圍了過去,然後立刻驚恐的雙手抱頭……

作為球隊隊長的法佈雷加斯歇斯底里吼叫、甩手、跳腳……

隊醫入場,給拉姆塞戴上了氧氣面罩,用擔架抬出場外,直接抬上了救護車。

在這幾分鐘的過程中,轉播鏡頭始終沒有重放拉姆塞受傷的畫面,因為天空衛視以“場面太過殘忍血腥”為由,沒有給出哪怕一次慢鏡頭。而賽後的斷腿視頻也被提前註明“畫面暴力殘忍恐引不適,觀看者慎入”。

一位十九歲的天才少年,就這樣隕落了。

肖克羅斯那一腳將拉姆塞的脛骨完全踢斷,只剩下皮肉還連著。

此後,就是長達10個月的養傷。在復出之後,由於狀態極度低迷,拉姆塞又被陸續租借到諾丁漢森林和卡迪夫城,輾轉一年之後才回到阿森納。

在他不在的這段時間裡,整個阿森納俱樂部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納斯里、法佈雷加斯等人紛紛出走,等拉姆塞回來時,面對的已經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球隊。

溫格用拉姆塞搭配威爾謝爾和羅西基組成了新的中場。羅西基向球迷們展示了什麼叫藝術家一般的組織和突破,威爾謝爾也不時亮出高光表現,但曾經的天才少年拉姆塞卻變成了一個只會在場上不惜體力奔跑的平庸球員,當年的靈性似乎全被那斷腿的慘劇一股腦帶走了。

作為一名遭遇了慘劇的年輕球員,當拉姆塞最初狀態低迷的時候球迷還是理解的,但隨著比賽的增多,拉姆塞始終還是一副只知道無腦奔跑的模樣,他漸漸的就成為了球迷口中的一個笑話。

著名的“拉姆塞死神定律”開始在球迷中流傳:“5月1日,阿森納1比0擊敗曼聯,拉姆塞進球,5月2日,登登死了;10月2日,阿森納1比2不敵熱刺,拉姆塞進球,10月6日,喬布斯死了;10月20日,阿森納1比0絕殺馬賽,拉姆塞進球,當天,卡大校死了。昨天他終於打破115天的進球荒,結果,我們的歌后(惠特妮·休斯頓)又死了。 ”

段子歸段子,不過從中可以看出那段時間拉姆塞的進球效率實在太低了。

從2011年到2014年,拉姆塞就在所有人的辱罵和嘲諷度過了四年,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他,只有將他帶去阿森納的溫格教練始終對他不離不棄。

2013-2014賽季,已經遠離巔峰狀態四年之久的拉姆塞終於開始走出了斷腿的陰霾,在英超射手榜、助攻榜、搶斷榜上一路領先,場上效率甚至一度與梅西C羅比肩。

那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未來球王”用了四年時間,終於追上的曾經的自己。

2016年12月25日,英國《衛報》2016年度百大球星正式出爐,拉姆塞以近三年優異的表現排名第73。


皮耶霍

韋德——是金子總會耀眼

當初在2003黃金一代中,韋德是那樣的默默無聞,即便是他在新秀年就進入季後賽並且完成絕殺。不過當時還是鋪天蓋地都是詹姆斯V安東尼的故事,然而幾年之後,韋德就成為了聯盟最好的球員之一。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2013年mvp獎頒佈,我們看到一個人拿著手機對著獎盃拍照,我們或許會想這是一個簡單的拍照紀念。但是那個拍照的人是韋德,他飽含深情的望著,那是他沒有得到的東西。他得到了冠軍,卻與最能證明自己實力的獎項失之交臂。或許得到註定會失去一些東西,他沒有時間去爭取,唯有留存心中。

韋德奪冠後開香檳致敬半月板的畫面也令人感動,為之分開,沒了半月板,他依然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那天韋德扭傷了右腳踝,賽後記者問他,說你30歲生日就快到了,你最想要什麼禮物。他想都沒想,脫口而出“我想要打球”。然而教練、隊友甚至於各個長期跟隊採訪的記者都勸他不要傻了,因為他在六月的健康,要比幾場一月的勝利更加重要。所以他必須忍耐;幸好,他已慣於忍耐。
德維恩-韋德出生在芝加哥南區59街,他的父母早早離異,母親在絕望的生活中染上了毒癮,雖然對他極致寵愛,但幾乎沒有能力照顧他。在他七歲的時候,他的姐姐決定把他送到父親那裡,因為“周圍的街坊不是變成了小混混,就是變成了癮君子”。這個決定改變了德維恩的一生。
他在父親家的後院裡第一次接觸到了籃球,每天與幾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長一起打球,每天被他們一陣狂帽,抗議犯規也沒用,因為兄弟打球根本沒有犯規之說。因而,他學會了韋德摔和各種各樣變向的突破。他高中已是籃球明星,但SAT考試怎麼考怎麼不及格,只有三所學校願意給他獎學金,他選擇了馬奎特。由於SAT不及格,達不到NCAA的學術標準,所以他只能場場穿著西裝待在場邊,就這樣過了一年半。每次球隊輸球,教練就瞪他,“都是因為你不能打球我們才輸的”。等到他大二後半段的時候終於考過,立刻成為全隊領袖,到大三的時候他帶領名不見經傳的馬奎特在三月瘋跑,掃掉路易斯維爾和匹茲堡成就了歷史上最有名的“灰姑娘之旅”之一,馬奎特進入最終四強,而韋德的選秀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他的經紀人對他說,他的名字從第四位開始,隨時都可能被喊到。當猛龍決定選擇波什,邁阿密的第一選擇已經不復存在了,於是,萊利打電話給韋德的經紀人,告訴他,熱火會選擇這個芝加哥來的後衛。那天晚上,他跟姐姐坐在賓館房間的地板上,笑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反反覆覆說的都是“現在我們變成百萬富翁了”。
但事實上,那個時候的邁阿密正被陰霾籠罩著。在韋德到來之前的那一年,邁阿密熱火一共只贏了25場球。這裡沒有巨星、沒有成績、沒有看點……因而新賽季,在各大電視網絡全國直播表中,熱火的場次為——零。打了半個賽季,他去到全明星新秀賽上,所有人都圍著勒布朗和安東尼,而他的面前,只有一個看上去像是實習生的記者,問他,“你的名字是什麼”。他發誓,那會是他最後一次被人小瞧。隨後他率領球隊贏得了那個常規賽裡最後21場比賽中的17場勝利;無論對手是誰,無論他們多強大,韋德所做的事情就是搶到球,對籃筐發起攻擊,投進。等到他在季後賽第七場絕殺黃蜂,等到他在當年東部第一的小奧尼爾頭上扣籃,這個世界才終於發現了德維恩-韋德的存在,他們說,真正的籃球終於回到了邁阿密。
那年夏天,奧尼爾到來。韋德說,我不會跟他搶球權的,但記者提醒他,奧尼爾說“這是韋德的球隊”。“那好吧,”他說,“這是我們的球隊。”於是就有了2005年季後賽他見神殺神的表演,如果不是他在東部決賽裡受傷,當年進入總決賽與馬刺對決的恐怕不會再是活塞。於是就有了2006年的韋德傳奇。到了總決賽裡,他們0-2落後小牛、第三場到了第四節還落後15分的時候,萊利對球隊大吼“你們就想這樣結束嗎?”韋德扔下一句話:“不,我不想這樣結束。”然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和他的邁阿密熱火,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從無人知曉,到世界的頂端。但是傷病,爭吵,隊友更迭。夢醒的速度比任何人的預料都要更快。韋德在2006年的冬天,一個人一遍又一遍的刷新著奇蹟,但那沒有用,反而讓自己在冬去春來的時刻在遭受了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次傷痛。他勉強復出,他帶領球隊進入了2006-2007賽季的季後賽,卻倒在了第一輪。過去兩年在季後賽中橫衝直撞無視所有防守的記憶,像是上輩子一樣的遙遠;曾一度籠罩在他頭上的神奇光環消失了。接下來那個賽季更糟,他打到一半就賽季報銷,而球隊也掉到了最後一名。所有人都認為他無法再回來了,甚至他自己都失去了自信,在2008年初他去他的個人訓練師蒂姆-格羅弗那裡報到的時候,格羅弗說他從來沒有看過韋德這個樣子——膽怯、畏縮,彷彿失去了所有的光芒。

然而韋德畢竟是韋德。隨著身體的慢慢恢復,他的自信也慢慢恢復,等到夏天征戰奧運的時候,面對“帶他去純粹是浪費名額”的輿論壓力,他以替補的身份成為了美國隊內的得分王。然後,是NBA的得分王。他一個人帶著比斯利、哈斯勒姆還有一群幾乎是NBDL水平的球員,連續兩年殺進了季後賽——這才有了三巨頭時期的邁阿密熱火,這才有了無數的可能性。用大學時代教練的話來說,韋德終究是一個,“身上流淌著壓抑怒火”的人。他遇到挫折,他遭遇到質疑,只會讓他變得更加強大。就像早前匡威為他做的廣告,跌倒了七次,爬起來八次,因為他雖然懂得適時的屈服和忍耐,但骨子裡是個永遠不肯認輸的戰鬥狂。或者說,他的屈服與忍耐,都是要為了未來的捲土重來。因而,現在他再蟄伏起來,讓自己假裝滿足於萬千星輝的祝福,讓自己剋制住想要上場的渴望,因為在未來,熱火會比現在更需要他。到最後,讓我們以福克斯佛羅里達頻道在上賽季結束時為他所做的視頻旁白中的一段作結:“我們可以把他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嗎?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希望和榮耀達到頂點之時,他是最耀眼的那顆明星;我們也不會忘記,在每個灰暗的賽季裡,他是唯一讓我們相信還有希望的那束光。他一直實踐著諾言,將這支球隊、乃至這個城市的希望扛在他沉穩的肩上。”
網易新聞,我最喜歡的關於韋德的介紹。

乒乓之聲

克洛澤。

當其他球員已經被看作未來之星閃耀在青年隊的舞臺時,克洛澤還在精心計劃著自己的粉刷工生涯;當歐文在1998年世界盃上千裡走單騎的時候與他年紀相仿的克洛澤正在接受著工人職業培訓。

而在克洛澤終於有些意外地成為一名擁有職業合同的球員時,比他大兩歲的羅納爾多早就憑藉著世界足球先生的光環名揚全球。

當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德國隊主力後,許多球迷感慨竟然是德國隊後繼無人,這樣一個無名小卒也被堪以大任。

甚至就連在韓日世界盃一戰成名後,還有一些媒體批評他只會頭球破門,只會在和弱隊比賽中進些無關緊要的進球,可是要知道他此前一個賽季中的17粒進球有15粒是由腳踢進。

可即使面對著諸多的誤解、質疑,他從來都選擇默默承受、不去辯解。

前不來梅中場米庫曾說過:「很難想象米洛這樣一位德國隊主力前鋒,因為想提高自己的傳球技術,一次次不恥下問、訓練後找我加練。」

每晚入睡前,克洛澤都會回顧當天的訓練內容,家裡的電燈開關就是他練習射門的道具。於是,四年後的德國,他的前四個進球均由雙腳打進,在和奪冠熱門阿根廷隊的比賽中,他頂進最關鍵的扳平比分進球。

在領取那屆世界盃金靴獎時,他說:

當你有一個目標時,就請朝著它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

2002年6月1日-2014年7月9日,4421天,世界盃歷史第一射手。


斷劍寫春秋


穆里尼奧曾經這樣評價過他:我們,還有那些歐洲俱樂部的主帥們,我們都瞎眼了,我們竟然讓這麼好的一名球員遠離豪門這麼多年。他不是那種每天都會給我回報的球員,卻能在球場上為我去死,去進球,冠軍盃決賽後我們一起在更衣室裡落淚。

沒錯,今天我要說的就是迭戈.米利托,如果不是穆里尼奧,米利托很有可能就像意甲賽場的那些老射手,比如普羅蒂,胡布內爾,迪納塔萊……進球不少,越老越妖,但就是沒辦法進入豪門的法眼,窮盡一生之力也無緣在更大舞臺上亮相,更遑論用高舉歐冠獎盃這樣的時刻來證明自己。幸運的是,米利托得到了這樣的機會,而且牢牢的把它抓在了手裡。

大器晚成!這個詞用在米利托身上無比貼切。25歲才登陸歐洲,而且加盟的是身處乙級的熱那亞,第一個賽季就幫助球隊升入甲級,合同到期後被西甲的薩拉戈薩看中,2005—06賽季對米利托來說是至為關鍵的一年,西班牙國王杯,對陣巴薩梅開二度,半決賽6:2屠殺皇家馬德里,米利托上演大四喜,證明了自己“大場面先生”的絕對實力,此後,在西甲對陣巴薩,皇馬和馬競的比賽中屢有關鍵進球,一代殺手呼之欲出。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2009年6月,隨著穆里尼奧入主國際米蘭,一份合同放擺在了米利托的面前,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米利托義無反顧的投身到穆帥帳下。士為知己者死!接下來的一個賽季,30歲的米利托和斯內德,埃託奧,潘德夫的前場組合在意甲和歐冠大殺四方,特別是三場決賽包攬全部四個進球,和國際米蘭勇奪五冠王,足以保證自己能夠名垂史冊。


在米利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顛肺流離!什麼叫永不言棄!什麼叫大器晚成!什麼叫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我相信,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在他的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是他曾經激勵過我的原因。


怪獸小王

關於NBA、世界盃是所有球員的嚮往,為了這個夢想不斷超越自己,作為球迷的你是否只是看到他們光鮮的拿著獎盃,而遺忘了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呢?!

科比“你知道洛杉磯每天早上4點鐘是什麼樣子嗎?”

訪談中科比說:“每天早上4點,洛杉磯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磯街道上。一天過去了,洛杉磯凌晨的黑暗沒有改變;兩天過去了,凌晨的黑暗依然沒有改變;10多年過去了,洛杉磯早晨4點的黑暗仍然沒有改變,但我已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

你有一萬個理由討厭科比,甚至也可以是一百萬個。但是隻有一個理由是所有人都不能磨滅的和忽視的,而且這個理由足以讓所有人尊重他,那就是努力!科比的成就來自於時時刻刻對自己苛刻的要求和努力。

梅西“他是個真正的天才,純粹的天才!”

如果梅西當年對足球有一絲一毫的動搖,那麼現在,他不過是個可憐的侏儒,在某個城市某個不知名的灰暗角落,依靠人們的憐憫,艱難地謀生...

他們手捧獎盃鮮花都不全是因為天賦,天賦的背後是揮灑汗水,是堅強的意志力。如果你還在被是否前行而困擾,那就看看他們!

艾弗森、韋德、C羅哪一個不是天賦異稟,但又有誰不是通過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


看楽兒

足壇從來都不缺乏勵志傳奇,在世界各地,有一進入職業足壇就被稱之為天之驕子的球員,也有在戰火中泥濘中熱愛足球的追風少年,他們中的有一些最終迫於生計離開了足球,可有一些成為了叱吒足壇的明日之星,在我們失意彷徨的時候,他們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克洛澤的故事就曾給了筆者很大的激勵,克洛澤9歲時,全家從波蘭遷居德國,克洛澤只能就讀於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粉刷與木工。1998年克洛澤進入凱澤斯勞滕二隊,克洛澤在21歲時進入了一線隊,看看18歲的姆巴佩,看看薩內,看看轉會費第二高的奧斯曼-登貝萊,一個21歲才開始職業生涯,進入一線隊的球員,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呢?克洛澤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你:那就是世界盃歷史上的最佳射手。

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克洛澤在以16球打破了由巴西前鋒羅納爾多保持的15球紀錄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的射手王。即便是在韓日世界盃一戰成名之後,一些媒體也在批評克洛澤只會頭球破門,只會在弱隊的身上刷進球數。面對著質疑與誤解,克洛澤沒有選擇去辯解,而是不斷苦練去提升自己的射術。克洛澤是兩德統一後首位世界盃金靴獎得主。幫助德國隊贏得2014年世界盃冠軍、一次世界盃亞軍、兩次世界盃季軍及一次歐洲盃亞軍、一次歐洲盃季軍,他還是足球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四屆幫助球隊打入世界盃四強的球員。

還有經歷兩次換腎手術,342天的休養,最終回到球場的鬥士克拉什尼奇;19歲遭斷腿終成全能戰士的拉姆塞,這些球員的勵志故事,足球可以給一個人帶來榮譽與金錢,更可以給一個人帶去希望與動力。


足球部落

李娜

1998年,16歲的李娜接受電視臺採訪,她說,她的目標是打入世界前十;2008年,李娜決定從國家隊“單飛”,放棄大多數運動員享有的福利,自主參賽,自負盈虧。這時候她已經26歲,是一個外界看來隨時會退役的年紀;2012年,卡洛斯成為李娜的教練,給30歲的她制定的目標是,進入世界前三,再拿一個大滿貫。

然後,大家都知道了。李娜做到了。

李娜當年發佈的告別信,雖然遺憾,但她已拼勁全力!

奇蹟不會在安逸中誕生,而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


格悉服飾

足球史上,有哪個球員能為國家隊出場達到半百而保持不敗?雖然確切地說,應該是49場不敗,因為最終他還是遭遇了一場失利——在告別的時刻品嚐了失敗的滋味。

答案是,加林查!當然是加林查,也只能是加林查!

作為足球史上的傳奇邊鋒、加林查活躍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於足球,那是最美好的時代,因為處於進攻盛世,而加林查在球場上的身影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說來也巧,加林查代表巴西隊征戰的時期,正是南美這塊神秘大陸上文學大爆炸的發韌期。

1955年,墨西哥作家胡安·魯爾福的小說《佩德羅·帕拉莫》問世,被認為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一面旗幟;同年,加林查在自己22歲生日前40天代表巴西隊首次亮相。1966年7月,加林查結束了11年的國家隊生涯;次年,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名著《百年孤獨》出版,被奉為魔幻現實主主義的扛鼎之作。

加林查則是魔幻現實主義在足球領域表現者,他以天生畸形的雙腿,製造出了足球史上最魔幻的盤帶技術,直至今天仍然無人能夠超越。50場國家隊比賽,43勝6平1負,這是加林查交出的答卷,完美中略有缺憾,但有缺憾才是人生。在加林查身披黃色戰袍的11年裡,巴西隊並非沒有經歷過失利,也並非只有加林查親歷的那一場,在同期,貝利就經歷了多場失敗。然而只要加林查在場上,等待巴西隊的就幾乎是勝利的凱歌——平局僅有區區6場。

加林查總共的50場國家隊比賽中,有過兩次超過10場的連勝記錄:1957年4月至1959年3月,他幫助巴西隊連勝11場;1960年4月至1962年5月,他又幫助巴西隊連勝16場。在這兩次連勝之間,其實只隔了一場平局,那是在1959年美洲盃上與死敵阿根廷隊1∶1戰平。也就是說,加林查在1957年4月至1962年5月的5年時間裡,代表巴西隊參賽28場,取得了27場勝利。

更具有魔幻色彩的是,在與加林查為國效力的重疊時間裡,貝利經歷過7場失敗,加林查為何“恰好”都不在場上?有一種說法是,當加林查和貝利都在場上時,巴西隊從沒有經歷過失敗。對於加林查來說,這一規律只能幫他抹去最後一戰的“汙點”,而對貝利來說才幫助更大——與在球場上加林查為貝利助攻更多一樣。在巴西隊失利的比賽中,加林查為何“恰好”缺席已經難以查證,而且也無查證的必要。如果解讀為沒有加林查才是巴西隊失利的根源,可能有些誇張,那麼說沒有加林查巴西隊就失去了一種制勝武器,應該不算過分。

僅有的一場失利可以理解為,失敗也是足球的一部分,如果非要經歷一次的話,那麼放在告別的時刻也許是最合適的。在經歷過無數次勝利的喜悅後,帶著一次失敗的苦澀轉身離去,這就是加林查國家隊生涯的真實寫照。那是1966年7月15日,巴西隊1-3負於匈牙利,幾天後巴西隊在英格蘭世界盃小組出局。

加林查的人生,經歷了球場上的風光無限後,卻落得悲慘的結局。在他放縱的生活中,酒精和女人毀了他的身體和名聲,而在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后,生命也離他而去了。1983年1月20日,49歲的加林查因酗酒造成的肝硬化而去世——為什麼不是50歲?

因為他的第50場是失敗的,所以他的勝利和他的生命都停留在了49!

人們在加林查的墓碑上寫道:“這裡安息著以人們的快樂為己任的人——加林查。”

對於如今的年輕球迷來說,加林查已經屬於上古大神了,但是人生的道理永存不悖,加林查的人生經歷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迪?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所得,甚至對於我來說,在不同的時候想起加林查,還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激勵。


劉伯峰

伊布。


這是一個“外來者”孤獨抗爭的故事。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覺得孤獨、遊離於世外,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在孤獨中前進。伊布給了我一個信念上的參考:當你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時候,保持下去,然後乾死他們。



伊布的孤獨是真孤獨,他沒有家。他是南斯拉夫後裔,生長於羅森加德的貧民窟,父母離異,不上學,居無定所。這跟他職業生涯在各大豪門四處飄泊的狀態是一樣的。但就是在這樣始終格格不入的世界中,他成為了自己的神,在每一個生活過的地方。


舉兩個小例子,看看他飽受排擠的童年。



伊布從小就是混混,如果不去踢球,他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名職業小偷。伊布偷東西是報復性的,最開始源於自己的BMX小輪車被盜。他傷心難過了幾天,終於決定以暴制暴,走上了開掛撬鎖的路子。最誇張的一次,他居然偷了馬爾默梯隊助理教練的車,偷完他自己也害怕了,向教練自首後意外地逃過懲罰。不過,他偷車只是為了騎著玩玩,每次都沒有據為己有。因為他在乎的並不是偷來的東西,而是盜竊行為本身。他說:“在人來人往的大商場中行竊給我刺激。”刺激背後,其實是他作為“社會邊緣”人空洞無望的生活。


足球生涯的開端亦是如此。馬爾默梯隊中,除了他,只有兩個出身平凡的外國小孩,剩下的都是住在高檔社區的瑞典富二代。其他隊友穿著阿迪達斯、耐克、彪馬的新款球鞋,他只有一雙便利超市裡花6歐元買的簡易球鞋。這還不算什麼,由於從小就沒有受到任何禮貌教養,伊布在場上總是出口成髒脾氣火爆,經常怒吼隊友,還因為幾次剷球暴打了一個孩子。這引起所有家長的憤怒,他們寫聯名信,上書主教練要求開除伊布。那時候,伊布已經被視作異類、怪物,人人喊打。


我們大多數人的青少年時期的經歷都很有限,難以想象伊布這般煉獄。在他面前,我們的孤獨遠算不上孤獨,感到無助困惑的時候,像他一樣,狠下心趟過火,就能重生在縫補過的軀殼。



不吃魚翅

皮耶羅,亞歷桑德羅·德爾·皮耶羅。

激勵我的有這麼兩件事。

第一,是從失敗裡的重生。1994年巴喬在美國世界盃失意而歸又遭受了嚴重傷病,年輕的皮耶羅在尤文得到了大量的上場機會。第二年巴喬遠走AC米蘭,皮耶羅穿上了尤文的10號球衣並將這個傳奇號碼更加發揚光大。他在歐冠小組賽裡連續四場進球,在8強戰裡進球幫助尤文逆轉皇馬,最終一路殺入決賽點球擊敗阿賈克斯奪冠。1996年,他在豐田杯決賽裡打入精彩進球,幫助尤文1-0擊敗阿根廷河床登頂世界冠軍。這時的他,簡直就是世界足壇的王者。

然而,在1998年11月8日,就在皮耶羅24歲生日的前一天,他在和烏迪內斯的比賽裡受到了十字韌帶的毀滅性損傷。前十字韌帶、外側韌帶和前後交叉韌帶撕裂,後十字韌帶拉傷。受傷當天,他打了兩次止痛針都忍不住劇痛。第二年,他又先後接受了兩次大手術才回到了球場。

但是,這次傷勢對於皮耶羅的職業生涯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打擊。失去了以往強大的爆發力和衝擊力,曾經的斑馬王子也被人們叫成了“點皮”。2000年5月7日,皮耶羅在和帕爾馬的比賽裡頭球破門,終於打破了567天的運動戰進球荒。不過,那年夏天的歐洲盃,還沒有恢復狀態的皮耶羅在決賽連續兩次錯失機會,看著法國隊完成神奇逆轉,變成了意大利罪人。2001年,對他影響非常大的父親去世。

在傷病、失敗和絕望裡,皮耶羅堅強地站了起來。

沒有了爆發力,他改變了踢法。跑位越來越妖,傳球視野越來越好,任意球越來越神,皮耶羅用一個個進球重新成為了尤文的王子。2006年世界盃半決賽,他在“皮耶羅區域”將意大利對戰德國的比分鎖定為了2-0,最終跟著藍衣軍團捧起了大力神杯。尤文降級後他繼續堅守,2007-2008賽季打入了21個聯賽進球第一次拿到了意甲的金靴,2008-2009賽季在客場對皇馬的歐冠比賽裡梅開二度,迎來了伯納烏的全場掌聲。這樣的榮譽,此前只有馬拉多納和小羅接受過。

直到2012年離開尤文,他已經成為了俱樂部歷史上最偉大的傳奇之一。

第二,是對愛情的忠貞和堅守。

我們都看慣了球星們和模特、主持人、明星分分合合的戲碼,以及結婚再離婚、金童玉女分手的故事。但皮耶羅的愛情故事,簡直就是一種清流版的存在。索尼婭·阿莫魯索,原本只是一個商店的普通售貨員,網絡上謠傳他是前尤文球員阿莫魯索的妹妹,已經被當事人在採訪裡明確闢謠。皮耶羅和朋友去買東西時遇見了索尼婭,一見鍾情的兩人開始交往,然後結婚、生子,一切都簡單的沒什麼好多說的。沒有分分合合,沒有花邊新聞,沒有離婚復婚。

後來,因為皮耶羅女友和妻子的身份,索尼婭也成為了一名模特,但和其他球員和模特的名利場相比,她在認識皮耶羅之前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

看多了球員的花邊,我從皮耶羅身上重新相信了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