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建軍大業》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的獻禮,是“建國三部曲”的第三部,影片為我們講述了人民軍隊初創時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要奪取政權,必須有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但要建立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是很不容易的,那麼如何建立這樣的一支隊伍呢,這就是《建軍大業》這部影片所講述的內容。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先生在《明史講義》中就這樣評價“自古得國之正,無甚太祖皇帝者也”。為什麼說明太祖朱元璋“得國最正”,因為他“伐無道,誅暴元”,他是真真正正最底層的人民,活不下去了才被迫起義:“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無論是明太祖還是漢高祖,用一個詞來精確地總結他們的行為就是“弔民伐罪”,也正因為此漢朝和明朝被認為是合法性最高的兩個朝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道”——“夫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根植於人們心中的絕對正義。

這就是為什麼《建軍大業》的開頭要著重展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深層原因。蔣介石的軍政府向人民舉起了屠刀,汪精衛的國民黨中央同樣背叛了革命,中國共產黨發動武裝起義建立自己的軍隊是正義的,正義是站在共產黨這邊的。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正義戰勝邪惡、先進取代落後,需要鬥爭,需要英明的、正確的、睿智的鬥爭方式。

影片中有這樣的場景: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他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敗的原因在於共產黨沒有掌握自己的軍隊,提出了“黨建在連上”主張,當時擔任師長的餘灑渡提出各種異議,陳浩、徐韓等人也站出來反對,會議爭論非常激烈。毛澤東力排眾議,用葉挺獨立團把黨支部建在團上,領導幹部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的成功經驗舉例,來說明“黨建在連上”,發揮堡壘作用,在艱苦的戰爭歲月拖不垮,打不爛,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

這說明什麼?共產黨在軍隊中建立了自己的組織,把黨支部建到了連上。與此相反,國民黨卻摧毀了自己的基層組織,中國的命運恐怕在這時起就已經決定了。只有高效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先進的戰略戰術、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造就出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影片著重展現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先輩們偉大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

三河壩戰役是影片最震撼的一個橋段,三天的戰事,三千人對三萬人,真的就是純硬槓。戰火連綿,傷亡慘重,血染江河,屍橫遍野。朱德、蔡晴川這些熱血男兒,展現出的卻是柔情的一面,他們敬的每一個軍禮,都令人動容。最後決定二百人留下時,定的原則是“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軍,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斷後,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朱德對蔡晴川說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現在想起,依然是會淚水滂沱。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在那個年代裡,那些年輕的、鮮活的生命都不畏死,是為什麼?記得曾聽過一位老紅軍作的革命傳統報告,具體內容都忘記了,但有一些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

“你說打仗怕不怕死,能不怕麼。怕!為什麼還要上?我們的命賤,娘生了十個孩子,能有三個長大就不錯;災荒一來,人跟那風吹稻子一樣一片一片往下倒……我們的命賤,我們不希望你們,不希望你們這一代命也賤,我們打仗是給你們打啊……”

最樸素的語言,最高尚的情懷,卻代表了千千萬萬仁人志士共同的願望。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致敬,我們的人民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