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造飛機不能像造汽車一樣流水線幾分鐘一架?

我偏不說

圖注:俄羅斯蘇-35戰鬥機總裝場景,工人們在發動機機匣中安裝零部件

汽車採用流水線生產方式組裝,這也是現代工業產品的主要製造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產品生產的時間週期,同時提高產品的工藝質量,尤其是隨著工業機器人的引入,工業產品流水線的生產效率和質量管控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於降低產品的成本,促進大規模普及應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像汽車這樣的典型民用工業產品,其車身零件的數量最多是以萬為單位來計算的,而飛機就不同了,它的全身零件數量則是以十萬甚至百萬為單位來計算的,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汽車在總裝流水線環節,無非就是把已經加工好的很多車身模塊依次拼裝在一起,也許幾十道工序之後,一輛完整的汽車也就可以下線。但飛機呢,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從前到後,有太多精巧設計,機身內部往往是管路密佈,有很多接口,可能不同位置的接口大小和形狀都不一樣,如此要將所有零部件及其整裝模塊各得其所,所有這些工作下來,絕不是汽車那樣的幾十道流水線工序就能解決的,所需要的安裝和裝配工序多到難以數計,如果採用流水線,這個流水線的整體長度就是很嚇人的概念。

所以,飛機這樣的精密大型設備,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流水線式生產,而是使用所謂的脈動生產線進行總裝,現在美國的F-35、波音787客機等,都是以這種方式完成整機組裝的,簡單說就是進行裝配時產品不移動,移動時不進行裝配,是介於固定式裝配和流水線裝配形式之間的一種作業方式,其生產效率當然也就沒有流水線作業那麼高,以美國F-35戰鬥機的生產週期為例,大概也就是一週出廠一架的樣子。俄羅斯共青城加加林飛機制造廠生產蘇-35戰機,一年下來也就是四、五十架的樣子,平均算下來,和美國F-35的生產週期大致相似。


兵工科技

為什麼造飛機不能像造汽車那樣流水線幾分鐘一架呢?因為飛機的複雜性是汽車所不能比擬的!


一架飛機從組裝到試飛到交付,要確保每一個環節不能有任何問題,否則起飛之後的飛機如果在空中發生任何異常都有可能造成無法逆轉的嚴重後果。

汽車就不一樣了,複雜程度是不能和飛機同日而語的。汽車就算有機械問題,是隨時可能被發現解決的,這就是為何汽車磨合期要特別小心的。

全世界每年因為汽車機械故障導致的災難性事故數不勝數,而空難相對於汽車事故概率是非常低的,那為什麼空難造成的影響和關注度比汽車大的多呢,因為飛機是高科技的結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可以生成汽車,但能造飛機的國家卻屈指可數!

目前全世界能造好軍用民用飛機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我們熟悉的美國F22、F35中國的殲-20 運-20,殲-15殲-10等,俄羅斯的蘇-35等等。民用的如美國波音,歐洲空客,中國的C919等。


綜上所述,處於安全和複雜性的原因,飛機不可能像汽車一樣流水線幾分鐘一架。


東方紅一號軍情觀察室

先來說一下汽車產量吧。這個數據大傢伙可以在網上隨意查得到,國內這幾家車企,隨便的年產百萬量。



再來說一下飛機,肯定的說,主流客機和軍機都是生產線生產的,只是飛機生產線不像汽車生產線那樣迅速。

看一下全球有多少民用飛機在飛?小兵特意去波音公司的官方網站去查了下,根據波音官網的數據,目前全球處於商業運營中的波音民用機總量為 “超過10000架”,我們就假定他有20000架吧。再來看看波音的最大競爭對手空客,小兵沒有找到空客公司飛機數量的數據,就假定也是20000架吧(實際上波音的市場佔有率要比空客的大)。加上其他公司生產的飛機,我們按照10000架來算(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多)。這些加起來可見,全球的運營民機最多五萬架。



再說一下軍用飛機。美國是世界上裝備軍機數量最多的國家,目前各軍種裝備的各型軍機超過6000架。其次是中國俄羅斯何歐盟各國,這些國家國家地區軍機總數量應該在一萬架左右。除了這幾大國世界上其他各國裝備的軍機應該不超過五千架。也就是說,全球軍機總量在兩萬架。



可以看到,全球軍用架民用,飛機總數量也就在七萬架左右。假設這些飛機每年更新一次,需求也不會超過十萬架。十萬對於汽車行業來講,簡直是九牛之一毛,但對於飛機行業來講,確是天文數字。

如果飛機真的幾分鐘下線一架,那麼這麼多飛機賣給誰呢?總不能每個人都開飛機上班吧?即便能開飛機上班,那這麼多飛機停在哪裡呢?



實際上,飛機不可能像汽車那樣年產幾百萬架,一來沒有市場,二來當前技術也達不到這個水平。因為飛機的生產不僅是造出來,還要有一系列的測試和調試,而且有些參數是每一架都不同的。僅僅這些調試工作,可能就要耗費比組裝製造更長的時間。


兵器小百科

首先,如果是大飛機,飛機結構件大部分是複雜結構的超大部件,特殊件異形件多,非標準化手工生產佔比高,機體需要密封,內部操作空間有限,不適合採用大規模機器人或工裝臺,無法實現標準化、自動化流水化生產。同時,無法保有連續生產所需要的批量庫存,需要隨到隨裝,並且移動不便,無法設計常規的標準化工藝路線,組織管理流程需要圍繞著飛機大部件等為核心,由內到外,由局部到整體地逐次進行生產。而汽車生產工件質量小,移動成本低,所以可以沿著工藝路線移動生產。

二,大飛機結構複雜,生產週期本來就很長,零部件佔用資金大,基本上都是按單生產,因為保有部件庫存的風險太大。另外,需求批量無法與汽車相比,生產重複性和連續性也不如汽車生產,除非發生戰爭,需要連續補充飛機,這個時候可以進行飛機部件的簡化從而轉化為標準化連續生產。

第三,大飛機生產對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屬於資金密集、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需要通過團隊協作才能保證質量地完成各個工序的生產。並且每道工序都要設置操作員、複核員、和多道審查檢驗崗位。可以說,民機的生產是強調可靠性安全性優先,汽車生產是強調效率優先。

第四,軍用戰術戰鬥機的生產完全可以按照汽車流水線的方式大規模生產。但是流水線生產能力設計餘度受飛機市場需求強度和緊迫性程度決定的,無需與普通工業品汽車生產能力相比,也就是供給能力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互匹配就可以了,以最大化資源利用率。


鶇飛天

軍迷哨所為你回答這個問題,現在汽車的製造速度已經可以達到非常快的速度,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甚至工人都沒有幾個,生產速度也達到了新高度,就現在的大眾,本田,豐田,特斯拉等國際品牌車輛。從開工到下線,可能只要幾十個小時的時間,甚至更短。


而這個問題卻問為什麼飛機沒有那麼快的製造速度,在這裡我只能說,如果飛機都製造的那麼快,我怕天天都有空難發生。飛機為什麼不能那麼快呢?我們不能違反自然法則,這是事實,飛機就目前而言不可能像汽車那樣全自動化,飛機基本都是零件生產好,再人工組裝。想想一架中型客機少說也有10來米高,30幾米的機翼,如果自動化生產,得要多大的場和設備啊,再說,飛機的發動機也不像汽車那樣車蓋打開就能裝,內部密密麻麻的不用人工,機械如何操作?就目前的速度,生產一架客機最快也要半年時間。


就戰機而言,體積相對的小的多,最快的生產速度,也就美國F35採用的脈動生產線,一次同時批量組裝數十架,一年能下線上百架,平均也要3個月左右才能生產完工一架,這樣的生產速度投入也是非常大,絕對不是和汽車生產能比的,畢竟兩者不在一個級別,根本沒有可比性。


軍迷哨所

因為幾分鐘造一架沒意義.不是消費品.買的不多.

簡單比喻來說 一條生產線的價值是一個產品的10w倍 一個產品要生產10w個以上 生產線能達到利益均衡.超過10w達到100w時候.生產線就有意義了.

很顯然 飛機的賣出數量.用不上你所說的那種全自動生產線.那是對生產線的浪費.

如果你要打造一臺車.你會先研究一個生產線嗎?很顯然不會.就像一些跑車.也不會幾分鐘出來一臺.


小林炸雞廚房

首先是可以像造汽車那樣流水線製造,叫“脈動流水線”,但是要求很高,不是像汽車流水線那麼好設置,最後,就像有脈動流水線,飛機也不能像飛機那天幾分鐘造好一臺,因為飛機涉及到的流程複雜,工藝精緻,零部件非常多,戰鬥機一般一個月才造幾架,大型客機就更少


僑沃德基巴

最主要的是市場沒那麼大的需求,無論是生產還是使用飛機的門檻都要高於汽車很多很多,一架飛機幾千萬到幾億美元,相當於幾千上萬輛汽車!沒多少人買的起,也沒多少人可以開,汽車有路就可以走,飛機要專用機場才可以!無論從生產實用上講飛機註定不可能像汽車一樣那麼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