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名個人、132家企業被列入黑名單!

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市第三批信用“紅黑名單”信息公佈,涉及 “紅名單”信息4957條,“黑名單”信息134條。據瞭解,目前我市已對200多名誠信主體採取了信用擔保貸款等激勵措施,對325個嚴重失信主體實施了部門聯懲。

本次發佈的信用“紅名單”信息主要涉及7個領域的4957條信息,包括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劉長城,第六屆全省道德模範曲麟昌、張曉東等2人,第五屆威海市道德模範姜新、周經海等27人,2017年中國好人張義江、劉豔芬等4人,2017年山東好人於天孟、周積國等22人,2017年威海好人馬克明、張克楠等93人;第十三屆“威海十大傑出青年”10人;山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鞠俊芳、朱冬寧、呂明玉等3人,威海市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倪紅梅、劉如冰等84人,威海市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工作者王琿、陳麗等62人;2017年度國稅A級納稅人的4587家企業。此外,24家企業登上威海市農產品生產基地“紅名單”,7家企業登上威海市農業投入品經營單位“紅名單”,3家企業登上威海市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紅名單”, 31家企業成為威海海關高級認證企業。

同時,成為法院失信被執行人的123家企業登上本次公佈的“黑名單”,劉玉敏、景齊華等2名自然人被列入威海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黑名單”,乳山市農業生產資料總公司下初鎮代辦站等2家企業被列入威海農業投入品經營單位“黑名單”,威海清源貿易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被列入威海海關失信企業。

據市發改委副主任邱魯金介紹,本次發佈的信用“紅黑名單”信息,將通過“信用威海”網站進行統一公佈,並通過市公共信用平臺,推送至相關部門,在評先選優、行政監督、行政審批、財政性資金安排、公共資源交易、金融信貸審批等領域推動實施部門聯合獎懲。

目前,我市信用平臺已歸集信用信息1.26億條,涵蓋全部企業和225萬18週歲以上常住人口,並廣泛應用於45個部門的263個行政管理事項,有效改善了市場信用環境。在全國261個地級市城市信用監測排名中,我市始終名列前茅。通過實施部門聯合獎懲,我市已對200多名誠信主體採取了信用擔保貸款等激勵措施,對325個嚴重失信主體實施了部門聯懲,有2500多名失信被執行人迫於壓力主動履行了義務。

我市信用應用情況良好,各部門在日常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可通過信用平臺、信用服務窗口、網站或手機APP等3個渠道,對市場主體信用狀況進行信用查詢核查,累計在項目申報、資金扶持、“兩代表一委員”初步人選資格審查、事業單位考核、消費者滿意單位、市長質量獎、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資格審查等領域,核查企業(單位)和個人信用信息1.6萬餘次,有2名法院失信被執行人被取消了“兩代表一委員”候選人資格,有7家企業因存在嚴重失信信息被取消了消費者滿意單位評選資格,有104家企業因存在失信行為被取消了2017年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選資格。

目前,我市正在開發信用積分管理系統,建立信用評價模型,開展系統內部測試。在個人積分應用方面,市發改委將協調有關部門開發免交押金借閱圖書或住院以及“信用貸”等產品,對誠信市民實施“信用惠民”政策。

威海2名個人、132家企業被列入黑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