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圈和投資圈中有哪些大佬來自香港和臺灣?

青春的感覺

在國際金融界有個詞叫“紐倫港”,長期以來,中國香港和紐約、倫敦齊名,並稱為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可是稍顯遺憾,就是這樣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坦白說,香港互聯網的發展根本稱不上好,近十年,更有被大陸遠遠甩在身後的意思。


香港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雖然起步早,但在一日千里的互聯網時代,香港的互聯網體系顯得跟不上時代,一直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


一直以來,香港都未能夠建立起自己獨立的互聯網社交平臺,也沒有成規模的電子商務平臺,互聯網金融平臺更是空白。




話雖如此,還是有一些香港互聯網大佬,比如,以上三個人中我比較瞭解的古永鏘。




2016年6月,優酷十週年。從2006年6月21日公測上線算起,那時候正好走過十年。


十年來,大量的創業者和資本湧入視頻行業,優酷並不是最早的,其中土豆比它上線早一年多,優酷後來居上且併購了土豆,成為行業老大,並保持優勢。


2016年4月,優酷土豆又從美國紐交所退市,併入阿里巴巴,開啟一個新時代。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創始人古永鏘的運籌帷幄。古永鏘是1966年生的,屬馬,以前大家說古永鏘跟老張(張朝陽)是“龍馬精神”。


他出生於香港,14歲到澳洲留學,之後又到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經濟,畢業後則進入貝恩諮詢公司。


工作三年後他重回校園,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並在那裡接觸了大量美國創業者。回國後,他進入風險投資公司富國集團工作了五年。




2005年3月31日,他離開了服務六年的搜狐公司,地位僅次於張朝陽。


彼時的搜狐蒸蒸日上,放棄如此優渥的工作,並非易事,但古永鏘的夢想是創業。


創業之前,古永鏘休整了一段時間,先是展開了三個多月的國際旅行,隨後又陪太太去紐約讀書。


在紐約時,他密切注視中美兩國的創業動向,研究過在線教育、支付和視頻三個領域。


最終他選擇了視頻領域,因為教育不是他的愛好,做支付他又沒有電商平臺,做不到最牛,只有視頻最貼近他的愛好,而且契合當時網絡硬件換代的潮流。


從香港走來,到西方深造,在大陸創業,很好的總結了古永鏘的互聯網創業之路。


不過,2016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佈郵件,正式宣佈優酷土豆CEO古永鏘不再擔任優酷土豆董事長兼CEO職務。


古永鏘的結局,從優酷土豆“賣身”給阿里那天就已經確定了。而他自己也重新迴歸了創投界。有意思的是,網上一直流傳著不同版本的故事,十九年前古永鏘曾面試過馬雲,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描述的:


1999年的時候,古永鏘去搜狐競聘首席運營官的職位。當時,一同來應聘的還有馬雲。當時的馬雲,還名不見經傳。但是最終,馬雲惜敗古永鏘。因為英雄惜英雄,馬雲還稱讚古永鏘,是做搜狐COO的最適合人選。正是因為在此次競聘中落敗了,馬雲才開始電子商務生涯。之後,才有了阿里巴巴。而古永鏘搜狐,一路從首席運營官做到首席執行官以及總裁。不僅如此,古永鏘還和張朝陽一起,將搜狐做到上市。但是最後,他離開搜狐,創辦了優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