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京、鎮江、揚州3城之間的關係?

沙漏遺愛

我覺得這件事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原因還是在南京身上。其實鎮江與揚州隔江相望,兩地人文歷史、語言表達都比較接近,唯獨就是兩地居民互相都不服氣。



在去年三城互相簽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合作項目協議》,下到基礎建設、上到創新技術都有涉及,但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相信有不少本地居民都跟我有同樣的感受。例如寧句和寧鎮城際包括“312”國道的改造,都只能拉近三城之間交通距離,並沒有拉近三城居民心與心的距離。




此外包括寧鎮揚旅遊卡、公交卡一卡通,還有擴大醫療合作機構範圍,我認為這都只是政策上的融合,與實際發展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寧鎮揚目前融合面臨窘境主要還是因為省會南京虹吸效應不夠。

本來是想南京帶著兩個城市跑,沒想到南京還沒開始其它兩座城市就想比個高低。其實我個人是不建議三城融合,例如中部的武漢、長沙以及南昌打造的中三角,也想效仿一線城市玩一體化發展。但是到最後還是各自為政處於一盤散沙狀態,反而像廣佛、深惠一對一發展的還有聲有色。

南京對江蘇省影響力小這點不容否認,甚至南京還被調侃為安徽省省會。我覺得與其寧鎮揚一體化還不如南京與馬鞍山一體化,因為與馬鞍山一體化南京能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這樣與廣東省幾個大城市發展道路也是不謀而合。


武漢斑馬繪

如何看待南京鎮江揚州3城之間的關係?我覺得南京鎮江之間絕對是好基友,你看歷史上,三國到南朝時,建康(建鄴)作為都城,而京口則作為南方前五大城市之一,佔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有南徐州等僑州。

在明朝時,南京是南方最大都會,而潤州也富甲一方,戰略要衝。至於民國時南京做都城直轄時,鎮江是江蘇省會,也能有較好發展,當時雖不及無錫,但也挺好的。可以看出南京當首都時鎮江都不錯啊。

只是在改革開放後鎮江才沒落下去了,也沒辦法,西邊省會東邊一群bug,然而南京日子也不好過啊,所以寧鎮還是要攜手前進的,他們難兄難弟不會就這麼下去,兩地都沿江,語言相近,文化相似,共同協作才是王道。

至於南京揚州,可能隋朝時將揚州府從建康遷至廣陵,從此廣陵定名為揚州了。毫無疑問寧揚在古代始終是江蘇重要的城市,清朝時世界上十個最大城市,中國有六個,其中江蘇三個,南京揚州蘇州。這也證明了其實大城市是可以建在一起而不互相危害的。所以寧揚之間也是有很多可以相互發展的地方。

而鎮揚就更不用說了。改革開放以來,寧鎮揚之所以落後了,在於地理位置和沒有把握機遇吧,而南京由於高教科技和省會地位跌的不那麼慘,但同樣的,寧鎮揚應當有共同的前進方向,所以寧鎮揚應當是合作為主,關係應當更加緊密。

這裡說說我的看法,我不希望他們發展的太快,比如南京城牆裡面建紫峰我是不太欣賞的,一個城市可以有繁華,但同樣要保護好歷史,毫無疑問,南京的歷史資源從三國到民國可以說是全國最優秀的地方。

我喜愛明城牆勝過紫峰,我喜愛莫愁湖勝過德基之類的,可以說,南京是我最喜歡的城市,山水城林,歷史厚重。金陵的氣息應當是六朝煙水氣,六朝金粉,江南佳麗文人墨客集聚,王侯將相登臨還有博愛之都。

京口的記憶應當是三山和甘露寺,還有鍋蓋面等濃濃的生活氣息。而廣陵也必須有煙花三月的瘦西湖,古樸厚重的大明寺,何園個園等。我希望這三個城市發展,但絕對不能失去自己的味道,將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才是正道。

如何看待南京鎮江揚州3城之間的關係?這三個城市都是我所喜歡的,都有歷史,都有生活氣息,這才是一個城市的精神內核。希望能發展的更好。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三個城市都是近距離的城市,都是古城,都是名城,這三個城市很好整合,都會使該地區有很大發展,帶來質的飛躍是可予見的。猶如三根筷子,一根筷子容易折,三根筷子捆在一起不易折。。三個城市同城發展,必須統籌謀劃,統一領導,塑造一個特大型城市是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