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經常出土石枕、玉枕,古人的腦袋受得了嗎?

至禪居士一日談

首先,題目中提到考古發現經常出土的玉枕並不是實用器,而是作為冥器出現在墓葬中。至於喪葬用枕始於何時,目前還難以確定。但是,至少在兩週時喪葬用枕一成為一種定製。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玉枕的使用主要在漢代,其他時代較少見。

那麼,在漢代為什麼會有這種喪葬用枕的現象?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就代表著權力與地位,並隨葬於墓葬中以伴隨墓主人的靈魂。到漢代的時候,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王室貴族中生前奢侈、死後厚葬之風尤甚。一方面,漢人繼承並發展了儒家貴玉的思想。漢代天子、王侯等貴族將生前佩玉發展到死後以玉為葬的習俗推向高潮。另一方面,漢代人思想觀念裡靈魂不滅,認為玉的山嶽精英,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神氣就不會外洩,可以防止身體的腐爛。想必大家對於漢代的金縷玉衣都有所耳聞,由此可見漢代喪葬用玉的盛行。除此之外,墓葬中,玉枕的使用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玉器組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斂葬玉器的組合,如玉衣、玉面罩、玉琀、玉握等。已發掘的兩漢墓葬中,出有玉面罩、玉衣的墓葬中大多有玉枕。而這些墓葬多為諸侯王、列侯或高級貴族墓。諸侯王用的玉枕通常玉質較好,紋飾繁複、雕琢精美,如滿城漢墓。列侯、高級貴族墓中的玉枕玉質相對差些,工藝簡潔。

其次,中國古代社會還有另一種較為熟知的枕,瓷枕。瓷枕應該是實用器,光潔細膩,質堅清涼,是夏天時候寢臥的佳品。古人認為瓷枕可以有消炎、明目的作用。瓷枕應創始於隋,至唐宋時期廣為流行。並且由於陶瓷質地堅硬,色釉穩固的特點,較容易保存。唐代瓷枕形制簡樸,以越窯青瓷、三彩枕及絞胎枕著稱。宋代瓷枕的形象更為豐富,名品眾多。其中定窯白瓷、磁州窯、吉州窯彩繪,景德鎮影青瓷,耀州窯青瓷枕均有大量珍品問世。元代景德鎮影青鏤雕瓷枕不僅形象巧妙,而且技藝稱絕一時。

至於古人是否受得了瓷枕的堅硬,只有古人自知了。


北大爐爐

看到這個問題,由於我之前寫過一部小說《古墓驚魂錄》,對墓葬文化深入瞭解過,我想談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而問問題的這個朋友,或許對中國古代的喪葬文化了解的並不夠透徹。

在古代人的眼裡,特別是帝王將相,他們講究事死如事生。


就是人死之後,生前享用的一切,也要被帶到地下繼續享用。

所以,很多的帝王將相,在剛繼位的時候,就給自己營造大型陵墓。

光用陵墓還不行,還要有隨葬品,在盜墓或者考古行裡,隨葬品有一個統稱,叫冥器,又叫明器。

指的是古代人們下葬時帶入地下的隨葬器物,明器一般用陶瓷木石製作,也有金屬或玉質、紙製的。


現在的社會條件下,不像以前那樣,有大量的隨葬器物,現在都是用紙紮紙糊的。

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墓中,已出現專供隨葬的模型,如江蘇邳州大墩子遺址墓中出土方形尖頂陶屋、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墓中出土彩繪陶靴等。

商周時期明器日益普遍,河南安陽商墓中曾發現錫鉛鑄造的禮器和武器,以及仿青銅禮器製作的陶明器。

戰國時期,仿青銅禮器和樂器的陶明器更加普遍,象徵車馬的小型車馬飾和陶、木質俑開始流行,甚至連竹木製作的床榻几案等傢俱和琴瑟等樂器,也常常是仿實用器的明器。

秦漢時期陶明器數量更多,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大小如真人真馬。反映家貲財富豪華威儀的樓閣庭院、侍衛奴僕,井倉灶磨、車船、雞狗等明器,在漢墓中隨處可見,而且造型大多逼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流行武士俑、胡人俑、伎樂俑、陶牛車,南方流行青瓷明器,其中以蓮花尊、魂瓶、虎子(相當於尿罐子)等最具特色。 唐代出現三彩明器,工藝水平很高。

北宋以後,紙明器逐漸流行,其他質料明器減少;但在官僚地主墓中仍不乏陶、木明器。


說到這裡,現在回到問題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非常明確了。

在考古現場發現的那些石枕和玉枕,都屬於隨葬明器,是專為死者陪葬用的,並不是實用物。

也就是說,這是專為死者留下的,古人現實中也沒有傻到用石頭枕頭或者玉枕頭睡覺的。

玉枕和石枕都一樣,都是石頭,玉也是石頭的一種。試想,哪個朋友晚上要是枕著一塊石頭睡覺,估計頸椎就不好了。

石枕和玉枕的性質,跟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隨葬的冥器,只不過這玩意一般盜墓賊看不上,即使看上了,也弄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