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三談這件事,釋放哪些最新信號?

17日,應邀赴美的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見面。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劉鶴啟程前往這次吸引全球目光的會面之前,他現身了十三屆全國政協的第一次專題協商會,再談金融風險,現場金句頻出,用意頗深。

劉鶴三談這件事,釋放哪些最新信號?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四句大白話 四條重要信息

在本次專題協商會中,劉鶴提出,“要建立良好的行為制約、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監管機制,使全社會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後面的四句白話,表面看來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含義卻頗深。

第一句,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這句話表面看來很好理解,做生意當然就要有原始的資本,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存在部分企業完全依靠金融市場融資的情況。

對此,王有鑫說:“這句話意在強調企業要依靠自有資金創造價值,不能完全依賴金融槓桿,完全依靠金融市場,這樣做會導致自身根基不穩,從而放大借貸雙方的金融風險。”

實際上加強防範這種金融風險是有前車之鑑的,早在十年前,造成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過高的槓桿率和複雜的金融衍生品結構。

王有鑫強調:“一些金融控股公司或產融平臺利用控股銀行或者其他資金比較充裕的公司,大量籌集資金、多領域擴張業務,然而自有資金卻很少,導致公司槓桿率非常高,一旦市場環境、政策監管要求或流動性條件發生變化,將加劇公司或集團風險,相關風險還會蔓延到他所持有的、或者控股的商業銀行中來,從而使金融風險擴大化甚至超過自身可控的範圍。”

第二句,借錢是要還的。“這句話實際上也與高槓杆率有關,正因為企業一直在高槓杆下運營,所以其資金的可循環性非常差,一旦企業的現金流無法償還債務,就會產生風險。”王有鑫如是分析。

這與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的一句警告不謀而合:“我們要重點防止明斯基時刻!”

通俗來講,所謂的明斯基時刻就是指人們在經濟繁榮的時候產生的投機行為過多,一旦債務人無法償還債務的時候,金融危機也就隨之產生了。

“‘借錢是要還的’,就是強調要有穩定的現金流來償還自身的利息支出,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王有鑫說。按照危機內在演化順序,根據“債務-收入”關係,可以將“明斯基時刻”劃分為三個階段或三種形態,分別是:抵補型、投機型和龐氏型。在龐氏階段,投資者當期收入和資產價格不足以維持利息償還,只能依靠變賣資產或不斷增加未到期債務來償還到期債務,將造成資產價格呈螺旋式下跌,導致經濟快速下行。因此,目前就是要防範經濟社會向龐氏型轉化,使現金流和債務本息支出相匹配。

第三句,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這句話是說給廣大投資者的,投資者需要自負盈虧,樹立風險意識。近期出臺的資管新規中,打破剛兌正是其中的亮點。

“打破剛兌後,作為投資者來說,會更加註重風險和利益的匹配,從承銷者和發行人角度來說,為了自身的利益和聲譽也會對自己所承銷和發行的理財產品施行更加嚴格的把關。”王有鑫說:“通過打破剛兌,可以在全社會樹立更高的風險觀念和風險意識,從而在源頭上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

最後一句,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實際上,中國正在加緊治理金融亂象。數據顯示,最近五年中國起訴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詐騙犯罪人數達到14.4萬,是前五年的2.2倍。突出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起訴人數達到8.2萬。

“過去,由於部分不合規的金融機構或是金融產品還處於發展階段,存在監管的空白和缺失,隨著中國金融防風險的細化,未來肯定會嚴肅金融法制法規。”王有鑫直言:

市場經濟是不相信眼淚的。這句話也警示這些人,一旦再出現危害投資者利益的情況,將會被給予更嚴格的制裁。

三談金融風險 三個重要時刻

劉鶴此次講話的時間節點也值得關注。

就在本月初,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1.5%至1.75%的水平的同時,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聯儲6月份再次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對此,王有鑫說:“綜合目前情況看來,美聯儲加息節奏是在加快的,這也帶動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大幅度攀升,甚至在前段時間一度突破了3.1%,另外美元指數也在強勢反彈。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加速和美元指數的強勢,導致了新興經濟體金融風險的加大。”

受此影響,多個新興經濟國家的貨幣匯率已經出現大幅度貶值。數據顯示,2018年巴西雷亞爾兌美元累計貶值已接近10%,阿根廷比索兌美元貶值甚至已經達到21.4%。

“從國際環境來看,外部風險在增加,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風險在加劇,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也存在較大的壓力。在外部風險無法控制的情況下,中國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經濟的健康度和穩定性,降低國內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王有鑫說。

實際上,劉鶴此番講話早有信號。

劉鶴第一次重點提出防範金融風險,是在3月27日調研金融管理部門的時候,當時“一行兩會”的人事初定,他提出“要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並要抓緊按照市場化方向深化金融改革開放,落實開放舉措

。”

如今兩個月已經過去,在這段時間裡,中國確實在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路上越走越遠。在博鰲論壇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佈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並給出了時間表,隨後中國自貿港的建設如火如荼、滬深港通單日額度也在擴大。

對此,王有鑫說:“金融開放在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被明確提及,是中國的既定方針,所以中國的開放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和訴諸於本國自身的需要來推進的,不是在外部壓力下被動開放的。中國保持了自身政策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在銀保監會揭牌,銀監會和保監會正式告別歷史舞臺之際,劉鶴又一次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是整個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解決金融監管交叉和監管空白,逐步建立現代金融監管框架,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整體來講,新的金融監管框架較之前地框架更加完善,監管的思路、分工也更加明確。”王有鑫說。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