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長江老農

以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還是靠子女。不過隨著今後我國養老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老人養老的問題將獲得較為妥善的解決!

子女養老:國內最普遍的養老形式!

雖然我們周邊時常有不孝子女沒有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讓老人在晚年過的並不幸福,但這僅僅是少數,在筆者周邊來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老人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生活,頤養天年。

以筆者的家鄉為例,這些年,很多人外出掙到了錢,一些原先對父母贍養並不熱衷的人意識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重要性,開始注重老人的晚年生活,想方設法讓老人家過的更好。

現實,農村養老面臨諸多問題!

不過說實話,由於這些年時代的不斷髮展,我國子女養老的情況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和危機,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由於“空巢化”、子女異地分居等原因,農村養老逐漸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一些老人在子女外出務工或者工作期間只能作為留守老人,老年境遇及生活狀況需要改善。

但是,很大一部分農村地區都面臨資金匱乏、社會力量參與不足、敬老院條件簡陋等現實短板,所以,有關部門亟須通過多種方式補齊短板,讓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2.28


糧油市場報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將會越來越多了,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完善,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和醫保,雖然退休金有的多有的少,但是用來養老應該沒問題,而且,城市的老人一般都會多多少少有點積蓄。但是,農村六十歲的老人養老卻面臨很多問題。

農村老人晚年生活沒保障。相對於城市,農村的經濟發展緩慢,在農村主要從事種植業或是養殖業等工作,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在年輕的時候要供孩子上學,等孩子參加工作了還要操心孩子的婚姻問題,需要給孩子蓋新房(如果孩子留城市了,還要給孩子湊錢買房),一下子就會掏空家底。等自己老了,孩子人在中年壓力大,給自己養老能力有限。所以,在農村六十歲的老人大部分還要通過下地幹活來維持生活,老年生活不幸福。少部分的由於家境不錯,或是子女有能力,過的比較愜意。

那麼,農村六十歲的老人該如何養老呢?我覺得首先國家應該進一步提高農村老人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養老金,現在的養老金有點少,而且要提高醫保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其次,對於子女有養老能力不願意養老的,村鎮要擔負起相關責任,督促其進行贍養老人。對於子女沒有養老能力的,鼓勵農村老人將土地和房屋入股,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養老領域(例如在條件適宜的地方,把房屋租給企業做民宿,由企業出錢對其養老)。


首都農業人

農村六十歲老人養老方式其實也不少,按照常理來說,六十歲了,兒女也大了,也會孝敬父母了,而且年紀一大把,總會有些積蓄的。雖說農村各方面生活條件沒有城裡那麼好,同樣的在農村開銷會比城裡少的多。

我外公和外婆就是比較有先見之明的那種老人,年輕的時候掙了錢一點點交的城鎮養老保險,就壓根沒考慮農村養老保險的事,老了以後根本沒人我媽和舅操一點心,每個月領著錢,每年還漲一點兒,小日子過的舒服的很。

每個老人其實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個規劃,該為自己打算的時候還是得算算的。總是會看到農村娶媳婦又是借錢,又是貼棺材本的,其實真的沒必要,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你把錢都給了孩子,孩子忙,你老了以後顧不上你,你該怎麼辦呢?

感謝關注愛農幫


愛農幫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老,我認為這個問題,現在這部分老人,在農村生活百等不一,千差萬別,因各地的地理環境,經濟收入,家庭貧,富,兒女的貧窮連自己都無法維持生活,雖然有孝心,但拿不出錢來孝敬父母,雖然,父母年老,自己也是中年,正是爬坡上坎的困難時期。兒女升學需要用錢,建蓋房子需要錢,生產投資需要錢,自己生存也需要錢,因為在農村靠的都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又沒有產前合同協議,在集市上只有隨行就市。如果供大於需求,種養的東西過剩,不但沒有經濟收入,還要貼工貼投資本錢,絕大部分兒女不是沒有孝心,而是沒有經濟來源。加之老人越老勞動的能力越差,也無法自食其力,所以,導致農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偏差大。自己兒女經濟條件好一些,自己原來也有點存款的相對來說就要好過一些。

現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說大部分是五十年代的人,正是國家困難時期,一輩子為家庭生活打拼,為兒女們讀書,住房,成親,花光和耗盡了一生辛辛苦苦的集儲,可以說沒有過著什麼好日子,剛好現在條件,形勢,政策好點,自己又不逢時,年老多病喪失了勞動能力。

俗話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我認為,對於父母的溫飽,就醫,居住等問題,兒女有直接責任和義務,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是:”百善孝為先”。作為做兒女父母的衣,食,住行,兒女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孝敬父母,比如,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飯,無條件給父母過好,最起碼跟自己一樣吃飽,又例如:病了送去就醫,照顧是自應盡的責任義務,父母年老很多是沒有和兒女生活,各居另飯,單獨生活,就需要解決燃料問題,比如”柴碳”起暖用品是兒女考慮的事情,不能說兒女困難對父母就不管不顧,自己孝敬父母也是給自己的兒女做出表率,為今後自己養老打好基礎,一代做給一代看。你條件在好沒有孝心也是不行,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要加以引導。



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雖然在農村,為國家的貢獻也相當大,從過去為國家上繳公餘糧,那怕是自己吃不飽飯,都要餓著肚子支援國家建設,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都知道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農村連吃苞谷飯都吃不飽,再說現在的鄉(鎮)中學就是這代人每戶按在戶冊人口,分年度徼費國家,而建起來的學校,對現在的交通方便,庫塘水壩的建設以那代人的辛苦,勤勞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是當過兵的人,在南疆為保衛領土完整,為人民的安寧,為捍衛祖國尊嚴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生活的艱辛磨練使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一顆樸實善良的心。



現在老了,喪失了勞動能力,國家民政,應該按月發放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費,每月300元左右的標準,國家應對這部分老年人補助繳納一定的養老保險,使農村六十以上的老人真正感覺到家庭的溫暖,社會的溫暖,共產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也真正讓老年人感覺到,老有所依,老有 所住,老有所靠,老有所樂的四有保障生活。


不忘青春18

我也是農村人,對農村老人問題有些許想法,不知道如何:

如今的農村老人問題正處於一個過渡的階段,以前不存在這樣的兩地遙遙相隔的問題,有也很少。現在,經濟發展,社會開放,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出走外地闖蕩打拼,兩地相離就此形成。問題就在於,現在的農村老人是保守的一派,他們很少有過的慣城裡生活的,不願去城裡跟孩子一起住,不就開始讓孩子為難嘛!

我就覺得,尊重老人,是最大的孝順。

農村土生土長的老人,有鄉土情懷,他們一般不願意搬離自己長時間居住的農村。這是農村老人的特性。養老問題嘛,如果孩子能在農村陪伴,那不用說,必是最好的。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外闖蕩,農村畢竟只是老家,很少有留在農村的了。所以,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接老人去與自己住,或者讓老人留在農村,抽空多回家去去看望。我估計這個問題就是樓主的困擾。

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必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前面已經說過老人一般不願意離開農村,那就要明確老人是不是真的不願意離開農村,跟孩子去城裡?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是真不願意,自己喜歡農村,那這個…孩子的尊重老人家,他們在農村也挺好,老人家喜歡那種濃濃鄉土氣息,喜歡有濃濃人情味的地方,從這點講,

對於行動方便的老人,可以讓他們留在農村,農村更適合老人養老。如果真讓老人留在農村,孩子去城裡發展,注意一點,多打電話,多回家探望,他們的任何情況作為孩子必須要在最短時間內得到確切消息。而如果是行動不方便的老人,那沒辦法,不管咋說都不應該把老人獨自留在農村。俗話說,養兒為防老嘛,他們老了,需要孩子的關心和照顧。

有另外一種情況,自古講婆媳關係猛如虎,事實上有些翁媳關係也不那麼好!而農村一旦出現這種問題,直接導致老人不願意去城裡跟孩子一起住,兒子是中間人,雖然最為難,但最終也得從他那裡解決問題。如果是婆媳或者翁媳關係導致農村老人養老問題,那關鍵還得看兒子,重點是溝通協調,既要考慮老人,也必須要考慮妻子。婆媳關係的根源與其說是婆婆或者媳婦的問題,倒不如說是兒子的問題,如果兒子處理的好,我想是不存在婆媳關係問題的。

還有就是養老院,我奉勸農村走出去的人,不要把老人送養老院,老人很介意很介意的!老人家不圖你給他多麼奢華的生活,也不求你給他多麼安逸的日子,你有心,你有意,他們都明白,不困貧寒富貴,這樣就夠。

說來道去,農村老人養老所有難題都多少能歸結點於經濟能力問題。因為經濟困難,出門在外,回家看看父母都不容易,因為經濟困難,城裡的房子也不寬敞……

還是那句話,尊重!家和萬事興,和和睦睦就最重要,老人在農村還是城裡都不重要,你的關心,你的問候才是最重要的。


龍洞堡主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的養老以不某個家庭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所面對大問題。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23086萬人,佔總人口的16.7%,其中65歲以及上人口15003萬人佔總人口的10.8%,那麼這麼龐大的老年群體,該如何養老呢?

我們看傳統的養兒防老,單一化養老模式,能否承擔重負呢?

生活,工作壓力山大,父母這邊卻無暇顧及,只能憾顏力不從心。

當然這其中包括雙獨生子女(4+2+1)家庭,他們養老更是難堪重負,兩個人要養活照顧雙方的四位老人,一個孩子。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無人分擔,只能自己扛著。

那麼面對如此尷尬局面,老年人該如何養老呢?

隨著國家和社會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各項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國家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家居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也就是說老年人養老主要以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兩種模式。雖然老年人養老以家居為基礎,但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居家養老就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成員和社會來提供相應的照料和養老服務的方式。它是吸收了機構養老專業化服務和傳統家庭養老優點的新型養老模式。家居養老,是把社會化的養老服務引入家庭,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和創新。



社會養老即機構養老,就是將老年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該模式的優點在於通過集中管理,能夠能使老年人得到專業化的照顧和醫療護理服務。無障礙的居住環境設計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備註: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和機構養老等三個有機部分組成。居家養老服務,是指由政府和社會力量依託社區,幫助家庭成員為在居家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35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您有什麼看法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


神農35

首先要說的是,看到這個問題,我很感動。這樣的問題最應該被拿出來討論,形成熱點,讓更多的人去關注農村人的養老問題。

我現在雖然在香港工作,但是我的父母在農村,我的根永遠在農村。

關於這個問題,我詳細諮詢了我在民政局的朋友。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屬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中心。但具體的情況,各省市還有些差別。有的地方還歸衛生局管,有的地方歸社保局管理。

從2005年開始,國家開始實行農村養老保險計劃,簡單的說就是每月交幾百塊錢,到60歲以後可以領取相應級別的養老金。即使不交錢,也可以享受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國家實施新農保政策,凡是年滿60歲以上的老人,即使不繳納養老保險金也可以每月領取不少於55元的養老金。

如果家裡有兩個老人,每月的養老金就是至少110元。這些錢購買肉油蛋,溫飽基本上能解決,但是手裡肯定是緊巴巴的。這個時候就應該作為子女的我們出手了。如果子女不養老,那麼父母在生出來的時候,就應該把他(她)掐死,或者根本不應該生出來。

作為農村老人來說,60歲左右,體格都是很棒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口糧地,都在勞作中,這無關貧富,這是刻進骨髓裡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農村的老人家家戶戶都會自己種蔬菜,絕對綠色無汙染。

老人,尤其是農村老人,那真是辛苦了一輩子。作為子女的我們,一定要在物質上給予最大的幫助。他們的物質要求真的是很低,每月給父母500元,他們絕對花不完。相比於物質來說,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多回家看看,讓父母開心,別冷落了他們,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心。相比於城市的老人來說,農村的老人已經沒有了高額的退休養老金,如果子女再不去關心他們,他們會更寒心。

願全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能度過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關注也是一種幫助。


全景觀看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雨季不用大道理大文章來分析農村老人該怎麼養老,只想用最真實的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了,至2017年底我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17.3%。在目前我的家鄉60--70歲之間的老人恐怕還沒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



雖然現在的農村生活是越來越好,可農村的田間地頭裡60歲以上的老人的身影總會在人們的視線中。按理說到了花甲之年是該安享晚年了,可農村的老人有那資格嗎?就算兒女在孝順老人們自己也不能閒著,因為他們不想只靠兒女養著,想幫自己兒女多幹點活;多給孩子們減輕一點負擔。


在農村以打工種地或是在鄉鎮私企業上班的兒女們所掙的錢那都是不容易得來的,六十歲以上老人的兒女們在這個經濟瘋漲的社會和農村攀比虛榮心的陋習中壓的喘不過氣!

國家每年給予農村65週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補助100元的養老金,一年1200元的助按說真的不少,畢竟老年人的增多國家財政也是一筆不少的出資。但是!這筆錢在農村就醫保繳費每個老人需要繳納410元。農村人自身的保障都要掌握在自己所交的醫保費用的等及上,交的多有病的時候報銷的就多一點,農村人那有捨得多交錢的,一般都按最低檔交,保個心裡平安就是了……


到底農村老人該怎麼養老?這個問題老百姓給予的回答是:都希望國家能把農民經濟發展、農村醫療保自費繳納金除消、老人養老金能在提高。民富國強安居樂業!

我是雨季敬請關注,喜歡和您們一起交流。


雨季8918


謝謝!農民的養老問題,必須要納入城市養老的經驗和模式。必須合理規劃和儲備月月進賬的養老金,也就是農養退休金。否則農民養老問題就不可能解決。



這就是所謂的“細水長流”。如果讓農民自己儲備五十萬來做為養老金,真的是空話。不是儲備不起,可能零敲碎存達到了,但是不能恆定。原因是農村用錢應急的事情太多了。今天孫子結婚要用,明天外㽒家有急事,你就不可能儲備完善的。如果你有退休金就不一樣了。


這就是特色,農民的特色。必須有適合農民特色的養老才是務實。


柯子28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該怎麼養老?

農村老人養老問題現在依然十分嚴峻,目前存在主要的兩種方式是①老人自己掙錢養家②孩子們給老人養老。

①老人自己掙錢養家。目前,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多為地地道道的農民,沒有退休金。不過,農村很多老人身體還挺硬朗。六十歲以上的農民普遍都還下田種地,有的到了古稀之年了依然自己種糧種地。老人說:反正自己還能折騰,就儘量不給子女添麻煩。

②孩子們給老人養老。二十年前的農村,村裡的人都還沒外出打工。上了年紀幹不動活了就在兒子家吃飯,如果兒子多的老人就要在孩子們家輪流吃飯,多為一個月為限。可由於兒子兒媳們相互斤斤計較,很多老人過得並不開心。

聽過這樣事例:一個快八十歲的老爺爺,有兩個兒子。也是在兩個兒子家輪流吃飯,一個月為限。可是前一個月只有28天,而後一個月有31天,這下後一個月養老人的兒媳婦不願意了,居然和另一個兒媳吵起來!結果老人氣得兩天都沒吃飯!

現在,老人的孩子多在外打工。多數農村老人都成了留守老人,身邊多沒人照顧,生活過得很孤單。子女一般就過年回家,在家待完幾天又出去了。兒女們除了給老人一點經濟上的支持外,幾乎談不上給老人養老。

我是王行,專注三農。對於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怎麼養老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指正和補充,感謝閱讀,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