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长江老农

以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是靠子女。不过随着今后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人养老的问题将获得较为妥善的解决!

子女养老:国内最普遍的养老形式!

虽然我们周边时常有不孝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让老人在晚年过的并不幸福,但这仅仅是少数,在笔者周边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老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生活,颐养天年。

以笔者的家乡为例,这些年,很多人外出挣到了钱,一些原先对父母赡养并不热衷的人意识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老人的晚年生活,想方设法让老人家过的更好。

现实,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

不过说实话,由于这些年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子女养老的情况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和危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空巢化”、子女异地分居等原因,农村养老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一些老人在子女外出务工或者工作期间只能作为留守老人,老年境遇及生活状况需要改善。

但是,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都面临资金匮乏、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敬老院条件简陋等现实短板,所以,有关部门亟须通过多种方式补齐短板,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2.28


粮油市场报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将会越来越多了,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和医保,虽然退休金有的多有的少,但是用来养老应该没问题,而且,城市的老人一般都会多多少少有点积蓄。但是,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养老却面临很多问题。

农村老人晚年生活没保障。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在农村主要从事种植业或是养殖业等工作,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在年轻的时候要供孩子上学,等孩子参加工作了还要操心孩子的婚姻问题,需要给孩子盖新房(如果孩子留城市了,还要给孩子凑钱买房),一下子就会掏空家底。等自己老了,孩子人在中年压力大,给自己养老能力有限。所以,在农村六十岁的老人大部分还要通过下地干活来维持生活,老年生活不幸福。少部分的由于家境不错,或是子女有能力,过的比较惬意。

那么,农村六十岁的老人该如何养老呢?我觉得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养老金,现在的养老金有点少,而且要提高医保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其次,对于子女有养老能力不愿意养老的,村镇要担负起相关责任,督促其进行赡养老人。对于子女没有养老能力的,鼓励农村老人将土地和房屋入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领域(例如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把房屋租给企业做民宿,由企业出钱对其养老)。


首都农业人

农村六十岁老人养老方式其实也不少,按照常理来说,六十岁了,儿女也大了,也会孝敬父母了,而且年纪一大把,总会有些积蓄的。虽说农村各方面生活条件没有城里那么好,同样的在农村开销会比城里少的多。

我外公和外婆就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那种老人,年轻的时候挣了钱一点点交的城镇养老保险,就压根没考虑农村养老保险的事,老了以后根本没人我妈和舅操一点心,每个月领着钱,每年还涨一点儿,小日子过的舒服的很。

每个老人其实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个规划,该为自己打算的时候还是得算算的。总是会看到农村娶媳妇又是借钱,又是贴棺材本的,其实真的没必要,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你把钱都给了孩子,孩子忙,你老了以后顾不上你,你该怎么办呢?

感谢关注爱农帮


爱农帮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怎么养老,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这部分老人,在农村生活百等不一,千差万别,因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收入,家庭贫,富,儿女的贫穷连自己都无法维持生活,虽然有孝心,但拿不出钱来孝敬父母,虽然,父母年老,自己也是中年,正是爬坡上坎的困难时期。儿女升学需要用钱,建盖房子需要钱,生产投资需要钱,自己生存也需要钱,因为在农村靠的都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又没有产前合同协议,在集市上只有随行就市。如果供大于需求,种养的东西过剩,不但没有经济收入,还要贴工贴投资本钱,绝大部分儿女不是没有孝心,而是没有经济来源。加之老人越老劳动的能力越差,也无法自食其力,所以,导致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偏差大。自己儿女经济条件好一些,自己原来也有点存款的相对来说就要好过一些。

现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说大部分是五十年代的人,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一辈子为家庭生活打拼,为儿女们读书,住房,成亲,花光和耗尽了一生辛辛苦苦的集储,可以说没有过着什么好日子,刚好现在条件,形势,政策好点,自己又不逢时,年老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我认为,对于父母的温饱,就医,居住等问题,儿女有直接责任和义务,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百善孝为先”。作为做儿女父母的衣,食,住行,儿女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孝敬父母,比如,自己吃的是粗茶淡饭,无条件给父母过好,最起码跟自己一样吃饱,又例如:病了送去就医,照顾是自应尽的责任义务,父母年老很多是没有和儿女生活,各居另饭,单独生活,就需要解决燃料问题,比如”柴碳”起暖用品是儿女考虑的事情,不能说儿女困难对父母就不管不顾,自己孝敬父母也是给自己的儿女做出表率,为今后自己养老打好基础,一代做给一代看。你条件在好没有孝心也是不行,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要加以引导。



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虽然在农村,为国家的贡献也相当大,从过去为国家上缴公余粮,那怕是自己吃不饱饭,都要饿着肚子支援国家建设,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农村连吃苞谷饭都吃不饱,再说现在的乡(镇)中学就是这代人每户按在户册人口,分年度徼费国家,而建起来的学校,对现在的交通方便,库塘水坝的建设以那代人的辛苦,勤劳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是当过兵的人,在南疆为保卫领土完整,为人民的安宁,为捍卫祖国尊严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生活的艰辛磨练使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



现在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国家民政,应该按月发放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费,每月300元左右的标准,国家应对这部分老年人补助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使农村六十以上的老人真正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温暖,共产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真正让老年人感觉到,老有所依,老有 所住,老有所靠,老有所乐的四有保障生活。


不忘青春18

我也是农村人,对农村老人问题有些许想法,不知道如何:

如今的农村老人问题正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以前不存在这样的两地遥遥相隔的问题,有也很少。现在,经济发展,社会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出走外地闯荡打拼,两地相离就此形成。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农村老人是保守的一派,他们很少有过的惯城里生活的,不愿去城里跟孩子一起住,不就开始让孩子为难嘛!

我就觉得,尊重老人,是最大的孝顺。

农村土生土长的老人,有乡土情怀,他们一般不愿意搬离自己长时间居住的农村。这是农村老人的特性。养老问题嘛,如果孩子能在农村陪伴,那不用说,必是最好的。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闯荡,农村毕竟只是老家,很少有留在农村的了。所以,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接老人去与自己住,或者让老人留在农村,抽空多回家去去看望。我估计这个问题就是楼主的困扰。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老人一般不愿意离开农村,那就要明确老人是不是真的不愿意离开农村,跟孩子去城里?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是真不愿意,自己喜欢农村,那这个…孩子的尊重老人家,他们在农村也挺好,老人家喜欢那种浓浓乡土气息,喜欢有浓浓人情味的地方,从这点讲,

对于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让他们留在农村,农村更适合老人养老。如果真让老人留在农村,孩子去城里发展,注意一点,多打电话,多回家探望,他们的任何情况作为孩子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切消息。而如果是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那没办法,不管咋说都不应该把老人独自留在农村。俗话说,养儿为防老嘛,他们老了,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照顾。

有另外一种情况,自古讲婆媳关系猛如虎,事实上有些翁媳关系也不那么好!而农村一旦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导致老人不愿意去城里跟孩子一起住,儿子是中间人,虽然最为难,但最终也得从他那里解决问题。如果是婆媳或者翁媳关系导致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那关键还得看儿子,重点是沟通协调,既要考虑老人,也必须要考虑妻子。婆媳关系的根源与其说是婆婆或者媳妇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儿子的问题,如果儿子处理的好,我想是不存在婆媳关系问题的。

还有就是养老院,我奉劝农村走出去的人,不要把老人送养老院,老人很介意很介意的!老人家不图你给他多么奢华的生活,也不求你给他多么安逸的日子,你有心,你有意,他们都明白,不困贫寒富贵,这样就够。

说来道去,农村老人养老所有难题都多少能归结点于经济能力问题。因为经济困难,出门在外,回家看看父母都不容易,因为经济困难,城里的房子也不宽敞……

还是那句话,尊重!家和万事兴,和和睦睦就最重要,老人在农村还是城里都不重要,你的关心,你的问候才是最重要的。


龙洞堡主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以不某个家庭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所面对大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以及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那么这么庞大的老年群体,该如何养老呢?

我们看传统的养儿防老,单一化养老模式,能否承担重负呢?

生活,工作压力山大,父母这边却无暇顾及,只能憾颜力不从心。

当然这其中包括双独生子女(4+2+1)家庭,他们养老更是难堪重负,两个人要养活照顾双方的四位老人,一个孩子。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无人分担,只能自己扛着。

那么面对如此尴尬局面,老年人该如何养老呢?

随着国家和社会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家居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也就是说老年人养老主要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虽然老年人养老以家居为基础,但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成员和社会来提供相应的照料和养老服务的方式。它是吸收了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和传统家庭养老优点的新型养老模式。家居养老,是把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创新。



社会养老即机构养老,就是将老年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能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备注: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居家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您关心的就是我关注的,神农35愿与您一起探讨交流。您有什么看法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关注。


神农35

首先要说的是,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感动。这样的问题最应该被拿出来讨论,形成热点,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农村人的养老问题。

我现在虽然在香港工作,但是我的父母在农村,我的根永远在农村。

关于这个问题,我详细咨询了我在民政局的朋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但具体的情况,各省市还有些差别。有的地方还归卫生局管,有的地方归社保局管理。

从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计划,简单的说就是每月交几百块钱,到60岁以后可以领取相应级别的养老金。即使不交钱,也可以享受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因为在2010年的时候,国家实施新农保政策,凡是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即使不缴纳养老保险金也可以每月领取不少于55元的养老金。

如果家里有两个老人,每月的养老金就是至少110元。这些钱购买肉油蛋,温饱基本上能解决,但是手里肯定是紧巴巴的。这个时候就应该作为子女的我们出手了。如果子女不养老,那么父母在生出来的时候,就应该把他(她)掐死,或者根本不应该生出来。

作为农村老人来说,60岁左右,体格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口粮地,都在劳作中,这无关贫富,这是刻进骨髓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农村的老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种蔬菜,绝对绿色无污染。

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那真是辛苦了一辈子。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在物质上给予最大的帮助。他们的物质要求真的是很低,每月给父母500元,他们绝对花不完。相比于物质来说,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多回家看看,让父母开心,别冷落了他们,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相比于城市的老人来说,农村的老人已经没有了高额的退休养老金,如果子女再不去关心他们,他们会更寒心。

愿全天下所有的老人们都能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关注也是一种帮助。


全景观看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雨季不用大道理大文章来分析农村老人该怎么养老,只想用最真实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了,至2017年底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7.3%。在目前我的家乡60--70岁之间的老人恐怕还没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虽然现在的农村生活是越来越好,可农村的田间地头里60岁以上的老人的身影总会在人们的视线中。按理说到了花甲之年是该安享晚年了,可农村的老人有那资格吗?就算儿女在孝顺老人们自己也不能闲着,因为他们不想只靠儿女养着,想帮自己儿女多干点活;多给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


在农村以打工种地或是在乡镇私企业上班的儿女们所挣的钱那都是不容易得来的,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儿女们在这个经济疯涨的社会和农村攀比虚荣心的陋习中压的喘不过气!

国家每年给予农村6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100元的养老金,一年1200元的助按说真的不少,毕竟老年人的增多国家财政也是一笔不少的出资。但是!这笔钱在农村就医保缴费每个老人需要缴纳410元。农村人自身的保障都要掌握在自己所交的医保费用的等及上,交的多有病的时候报销的就多一点,农村人那有舍得多交钱的,一般都按最低档交,保个心里平安就是了……


到底农村老人该怎么养老?这个问题老百姓给予的回答是:都希望国家能把农民经济发展、农村医疗保自费缴纳金除消、老人养老金能在提高。民富国强安居乐业!

我是雨季敬请关注,喜欢和您们一起交流。


雨季8918


谢谢!农民的养老问题,必须要纳入城市养老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合理规划和储备月月进账的养老金,也就是农养退休金。否则农民养老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这就是所谓的“细水长流”。如果让农民自己储备五十万来做为养老金,真的是空话。不是储备不起,可能零敲碎存达到了,但是不能恒定。原因是农村用钱应急的事情太多了。今天孙子结婚要用,明天外㽒家有急事,你就不可能储备完善的。如果你有退休金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特色,农民的特色。必须有适合农民特色的养老才是务实。


柯子28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在依然十分严峻,目前存在主要的两种方式是①老人自己挣钱养家②孩子们给老人养老。

①老人自己挣钱养家。目前,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为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退休金。不过,农村很多老人身体还挺硬朗。六十岁以上的农民普遍都还下田种地,有的到了古稀之年了依然自己种粮种地。老人说:反正自己还能折腾,就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

②孩子们给老人养老。二十年前的农村,村里的人都还没外出打工。上了年纪干不动活了就在儿子家吃饭,如果儿子多的老人就要在孩子们家轮流吃饭,多为一个月为限。可由于儿子儿媳们相互斤斤计较,很多老人过得并不开心。

听过这样事例:一个快八十岁的老爷爷,有两个儿子。也是在两个儿子家轮流吃饭,一个月为限。可是前一个月只有28天,而后一个月有31天,这下后一个月养老人的儿媳妇不愿意了,居然和另一个儿媳吵起来!结果老人气得两天都没吃饭!

现在,老人的孩子多在外打工。多数农村老人都成了留守老人,身边多没人照顾,生活过得很孤单。子女一般就过年回家,在家待完几天又出去了。儿女们除了给老人一点经济上的支持外,几乎谈不上给老人养老。

我是王行,专注三农。对于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怎么养老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欢迎指正和补充,感谢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