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相同的情況下,為什麼有時候光圈越大鏡頭越貴?

柳侍墨

鏡頭的“光圈數”大小,決定了一個鏡頭獲取光線的能力高低。而這種能力,在很多情況下,會直接決定出片的圖像質量!

簡單舉個例子,模特的T臺走秀,一般情況下,為了抓拍不糊,你的快門速度至少要保持1/320以上。而T臺的距離很長,閃光燈在這種場合基本上是派不上用場的。這個時候,如果你用F2.8的鏡頭或者F4.0的鏡頭,往往就意味著出片是ISO1600還是ISO3200。畫質高低自然可想而知。

其次,就鏡頭自身而言。

要獲得更大的光圈數,鏡頭就需要更大直徑的鏡片,而且還需要鏡片的折射角度更大。這就意味著你要麼犧牲畫質採用更高的鏡片曲率,要麼採用折射率更高的昂貴材料。(有戴眼鏡的朋友問問眼鏡店,折射率1.57跟1.67的鏡片差價多少倍就懂了。)所以大光圈的鏡頭用料更好,價格也自然更高。

而且為了驅動更大更沉重的鏡片,鏡頭需要更高級更強勁的馬達,而為了保護昂貴的鏡頭,鏡身的設計和用料也會相應提高。

這就是為什麼鏡頭光圈大一級,價格翻2翻的原因。

下面圖片是佳能50mm鏡頭的4個規格,分別是1.0L、1.2L、1.4、1.8。

該圖片源於網絡,謝謝原作者。


從耗子胖成豬

開門見山:

一、光圈越大,鏡片口徑相對越大,成本越高

比如適馬85 1.4art鏡頭,為保證最大光圈畫質,特別是邊緣畫質,採用了超大口徑:

來張手持圖,體積感受更直觀:





二、光圈越大,為保證大通光量下的色散控制及銳度等,採用的特殊鏡片通常較多

比如佳能70-200:




三、光圈越大,鏡頭及鏡片加工精度要求越高,成本同樣會上升



綜合以上原因,在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最大光圈每增大一級,就可能導致成本的成倍增長,價格高昂也就不足為奇了。


小k印像

以佳能的24-70mm鏡頭為例,它有兩款產品:EF 24-70mm f/2.8L II USM和EF 24-70mm f/4L IS USM,如圖↓

f/2.8↑

f/4↑

焦距相同,光圈越大,意味著鏡頭的進光量就要越大,這就要求鏡頭的口徑就要越大,f/2.8的直徑是82mm,f/4的直徑是77mm,說明f/2.8鏡頭內的十幾片鏡片都要比f/4的鏡片都要大,光從這點來講就要更貴了。

其次,大光圈的進光量雖然更多了,口徑也更大了,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色像差和像差的問題,所以,f/2.8的鏡頭比f/4的鏡頭多出了1片超級UD鏡片和1片研磨非球面鏡片,用以補償一般光學玻璃的多種色像差和球面鏡片易出現的像差,多出的這兩種鏡片也是價格高升的主要原因。

以上兩大主因組合起來,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兩者之間的價格相差了一倍有餘,所以說,焦距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大,鏡頭越昂貴



攝影匠洪辰

攝影者都知道,相同焦段的鏡頭,光圈越大,鏡頭的通光量越大,越能夠讓拍攝者在暗光下獲得優質的片子。此其一;光圈越大,景深越短,越能夠獲得漂亮的焦外虛化。此其二。而要滿足這兩點,鏡頭生產廠商在大光圈鏡頭的製造技術和工藝上的難度則呈倍數甚至幾何級數的增加。道理很簡單,要確保大光圈鏡頭在最大光圈下的成像質量,是會遇到很多問題的,比如對焦(因景深實在太淺),比如銳度,比如邊緣衰減,等等,不一而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高級的材料、複雜的技術手段和極高的工藝水平,其鏡片往往還要靠手工研磨,它的產量當然也就很低,如此種種,造成其成本高昂,售價也就水漲船高了。即便如此,不少f1.4以上的大光圈鏡頭(僅指35、50、85等鏡頭,而長焦大光圈一般不會大於f/2.8),其最佳畫質都是要在收縮半檔甚至一檔光圈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這也間接體現出大光圈鏡頭的製造難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