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臭鱖魚為什麼能成為徽菜的代表?

胡胡92

黃山臭鱖魚,是徽菜的代表菜之一。

黃山臭鱖魚鮮嫩微辣、肉質酥嫩。聞上去臭,吃起來特別香,“臭”與“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這正是黃山臭鱖魚的魅力所在。夾上一筷子,經過發酵的魚肉成“百頁狀”,吃上一口,齒頰留香。

關於臭鱖魚的起源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相傳徽州商人外出做生意回家,想帶幾條鱖魚給妻兒老小嚐鮮。因離家較遠,到家時鱖魚已經有點兒發臭,但是又捨不得扔。商人妻子用濃油赤醬處理一番,誰知紅燒之後吃起來別有風味,比鮮鱖魚味道更好。後來,鄉親們紛紛仿效,臭鱖魚漸漸成為徽州名菜,甚至徽州有了“魚不臭不吃”的風俗。

想要做出好吃的臭鱖魚,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鱖魚的產地就有考究,必須是清水湖魚。

鱖魚的大小也有講究,選擇一斤二兩左右重的鱖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清洗乾淨後,再根據氣候決定醃製方法。一般夏季水醃,冬季幹醃。水醃就是用鹽水浸泡。幹醃需要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許精鹽,然後逐一將魚表面抹上適量的精鹽,整齊地放入桶內,一層一層往上碼,最後在上面壓上重物將鱖魚壓緊,每天上下翻動一次。相對於水醃,幹醃工藝更復雜,但口感更好。


黃山臭鱖魚,可以整條紅燒,也可以切塊。入油鍋略煎,配以豬肉片、筍片,小火紅燒,最後收汁。這樣,一盤美味鮮香的臭鱖魚就可以出鍋了。


安徽網

黃山臭鱖魚,在徽菜裡很有名,因為,以前,鱖魚都是從別的地方用擔子挑過去的,挑著擔子從黃山要走很多天,又怕魚會變質,壞了,就把鹽撒在上邊,隔絕空氣,不被氧化。

臭鱖魚,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是發臭了的,變質了的,安徽人,過年的時候就吃,也是那個地方的傳統,臭鱖魚,的做法,味道,清淡,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和為貴,以藥材作為食材,把魚的自然味給提煉出來。

徽菜最大的特點就是,燉,做法沒有那麼講究,講的是以食物養身的理念,以身為本,從徽菜的文化就能體現出

安徽人的低調,不張揚,平和,這跟安徽的地勢有很大關係,有很多山,丘陵,盆地,所以,那邊的人,把山裡的很多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用做食材,這也是徽菜的跟本,也是厲害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