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解放军作战部队的普通士兵一直是不配发手枪的,手枪只配发到连排级以上的军官,我军甚至为团级以上军官单独研制小型手枪,例如著名的64式手枪,最初研制目的就是为部队中高级指挥员及公安干警配备的,后来的92式5.8毫米手枪也一样。

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现代战争已经跟二战的作战模式相差甚远,步兵作战多为巷战、CQB等近距离作战,在这种城市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手枪作为士兵的副武器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目前我军只针对执行特种作战的士兵配发手枪,并没有完全配发,有一部分非作战专业的士兵步枪都用不到,更别说手枪了。

首先手枪从设计理念上定位于自卫武器,手枪有效射程一般为50米,作战距离一般也就是30米左右,只适用于近距离作战。而早期打仗是需要士兵冲锋或者在战壕、散兵坑等掩体内隐蔽射击的,作战距离在百米之外,使用手枪想击中百米之外的敌人基本只能靠信仰了。

其次,手枪的操作难度要高于步枪,后坐力大,不易控制,精度差,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连30米的目标都很难击中。

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普通公安干警都配备手枪,为什么到了部队却成了一定级别的象征?

普通士兵的作战环境大部分都属于高强度的战争环境,并不需要担心火力全开导致的过度杀伤和误伤等问题,反而是你死我活的拼杀。威力小了打不死敌人自己就有危险,射程近了够不着敌人也是不行。所以小威力手枪就成了比较鸡肋的选择,多带一把手枪增加的负重跟手枪带来的作用并不相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