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重磅!央行釋放12大信號,外資要來中國了

「深度」重磅!央行释放12大信号,外资要来中国了

「深度」重磅!央行释放12大信号,外资要来中国了

剛剛,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宣佈中國金融開放12大具體舉措,6項預計上半年落實,5項年內落實,還有滬倫通爭取年內開通。

六項預計上半年落實的開放措施是:

1、 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

有分析稱,在中國加入WTO後,曾有一段時間外資踴躍參股中資銀行。但全球金融危機後,境外投資者部分曾因母公司財務壓力增大撤出中國。

如今取消持股比例限制後,外資或重返中國銀行業,對中資銀行有何影響?

「深度」重磅!央行释放12大信号,外资要来中国了

部分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情況(圖:券商中國)

據韓國經驗表明,外資大量進入韓國銀行業,一方面打破了銀行跟財團往來甚密的關係,提高了銀行經營的自主性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外資銀行更傾向於增加對個人的貸款,銀行的信貸結構發生了改變。

從長遠看,外資進入銀行業可提高本土銀行經營的自主性和盈利能力,增加對居民部門的貸款。有競爭就有動力,未來或許也能提升中國銀行業的綜合水平。

2、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以後不再設限。

有分析認為,放寬外資准入對券商和保險業影響不大。對券商而言,雖然將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但合資券商的證券經紀業務仍會受限,短期內券商業的競爭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

對於保險業來說,保險業的“自留地”最少。當前約四分之一的保險公司有外資參股。雖然數量不少,但合資保險公司整體的市場份額不高,人身險和財產險保費收入分別只佔全行業的6%和2.2%。合資保險公司的業務構成與中資公司差別不大,人身險以壽險為主,財產險主要是車險。未來,保險行業拼的還是是服務。

3、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證券公司。

4、為進一步完善內地和香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機制。從今年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的額度擴大4倍,也就是說滬股通和港股通每日的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人民幣。

對此,證監會副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對鳳凰網財經回應道:“都擴大了四倍,南北都擴大了。因為A股要進入MSCI,境外機構投資者有需求,但是調整投資組合需要很多額度,目前這個額度太少了,另外,我們也要進一步擴大資本項目可兌換,易行長也講了,提了這個要求。”

而對於放寬四倍會不會帶來股市波動,方星海表示,“不會。境外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所以我們看他們投資行為非常穩定,而且他們投的在中國股市比例非常,大概2%,所以不會對股市有什麼大的波動。”

5、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租業務。

6、放開外資保險經濟公司經營的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

對於保險業,有分析認為:下一步,監管部門將進一步提升中國保險市場對外資保險機構吸引力。一是對於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將進一步優化監管環境,鼓勵其進入健康、養老、巨災保險等專業業務領域,參與保險業經營的新模式,支持其參與國家和保險業的各項改革,促進其健康快速發展。

「深度」重磅!央行释放12大信号,外资要来中国了

五項年底前落實的舉措是:

1、鼓勵在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濟、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


2、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


3、大幅度的擴大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


4、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單獨設限,內外資一致。


5、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兩年代表處的要求。

滬倫通爭取年內開通

內地和香港從5月1日起互聯互通額度擴大

目前滬倫通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除了宣佈上面這些金融開放措施,易綱還說了啥?

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央行行長易綱回應鳳凰網財經“未來如何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提問時表示:

開放措施、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一直是在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現在和多少年以前比,我們資本項目可兌換不管是在FDI還是在ODI,還是在金融市場方面,比如說中國的股市、債市,外資怎麼進入,中國的股市債市怎麼樣納入全世界主要的指數,這些工作都在做,就包括我剛才宣佈的提高滬港通、深港通和港股通每天的額度,實際上它都是在有序的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換,使大家在資本項目下越來越方便。同時我們改革的步驟是穩妥的,穩妥的意思就是說它還是要控制住風險,使得整個過程比較平穩。

易綱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它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也是一個市場驅動的過程。所以我們企業、金融機構和個人他有這方面的需求,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節約交易成本,可以節約貨幣錯配的成本,對沖貨幣錯配的風險,那我們都樂見其成。但是它主要是要市場驅動,我們要使得人民幣、美元、歐元、日元和其他貨幣的競爭是平等的,企業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用哪種。

中國不會以人民幣貶值來應對貿易摩擦

對於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易綱表示,中美貿易摩擦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且是長期問題,必須用理性的方法看待這個問題,中國不會以人民幣貶值來應對貿易爭端。

他稱,中國貨幣政策重點是關注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服務於實體經濟。中國匯率機制由供需決定,是一個市場決定的機制,它運行良好,未來也會繼續良好地運行下去。

他表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國美國之間的貿易逆差,或者不平衡的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這種複雜性體現在,首先這種不平衡是結構性問題。中國是在產品附加值價值鏈的末端,所以說,中國的貿易順差實際上代表了整個東亞對於美國的順差。

其次,貿易不平衡是宏觀經濟的問題。目前的情況,美國對中國有貿易逆差,但是另外那一方面,如果看預算,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也在增長。預算赤字越高,貿易赤字也就越高。

第三,再看投資,有了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美國的經濟會更好,投資越高經常賬戶的赤字就會越大。

繼續實行審慎貨幣政策,已經做好收緊利率準備

易綱稱,目前中國是審慎的、謹慎的貨幣政策。我們沒有什麼量化寬鬆,或者零利率的政策。現在主要的央行都開始收緊利率,開始退出擴張,也會進行縮表。我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期待這樣變化的發生,所以我們也已經準備好了進行這樣的改變。

未來利率市場雙軌融合是改革方向

易綱,被問及到中國的基準利率接下來是否會發生變化時,他表示最好的方式是讓中國的兩條利率軌道逐漸融合,“這是我們的改革方向。”

易綱提到,目前中國有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兩條軌道,其中貨幣市場的利率完全由市場來決定,比如政府債、公司債利率等等。此外,對於基準利率也放鬆了一些空間,存貸款利率可以較之基準利率稍微有所上浮或者下降,這由商業銀行根據市場狀況來決定。

中國目前離流動性陷阱比較遠

易綱表示

中國對虛擬貨幣一直是比較謹慎的

虛擬貨幣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比較少

考慮如何能夠使不動產資產證券化這個市場發展起來

關於不動產資產證券化是個稍微複雜的問題,我們的不動產一直沒做起來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的基礎資產,它怎麼考慮和發達市場的不動產是不一樣的。

人家的基礎資產就是要賣掉的,資產證券化以後這部分資產是真正賣給市場了,這樣使得銀行資本充足率和它的貸款會下降。而中國的機構它有的時候這個不動產的資產不太捨得賣斷,所以在這方面有一些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考慮。從政策上我們也在考慮如何更有效的能夠使Riss資產證券化這個市場能夠發展起來。

金融監管會走向什麼模式以及如何協調

我認為目前中國的監管框架一定要加強監管,但是我們目前監管的基本框架還是一個分業監管的框架。在分業監管框架的職責是清晰的,但是過去這些年的經驗來看,我們要特別關注跨市場、跨產品和跨機構的風險的傳染,比如說我們考慮的就是大資管,指導意見未來將要出臺,實際上我們就使得資產管理這個業務,不管你是銀行做的還是證券做的,還是保險做的,都應該在同一個規則下競爭,要儘量減少監管套利,這是我們的一個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