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變相減負,兼談帶來投資機會

前一段時間我們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說現在投資什麼樣的股票最好,剛剛中國正在開二會,教育部長提出來要給中小學生的進行減負的話題,中國的教育部長提出來以後的小學要在下午3點半就放學,減少課外作業,讓小學生有多一些玩的時間。

教育部變相減負,兼談帶來投資機會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就認真說現在投資學而思這些上試公司的最好時候,因為小學生空出來的時間都將會被這些課外補習班給填滿。

七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人是幸福一代,當上小學和中學時候,根本就沒有補習班的說法,沒有補習班原因是當初父母對於孩子是不是能考上大學沒有多強心理預期,說白了我們當初能考上大專就可以超出父母預期,能考上大學就遠遠超出父母期望,當然如果什麼也考不上,父母基本也無所謂。這個是一個大背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所以也沒有補習,當然也補不起。我們當初的考試是7門課!

慢慢地,隨著中國大學擴招,能考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父母對於子女的期望也是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希望自己的子女至少能考一個大專,慢慢變成考一個二本,一本之類的,這個時候父母督促子女的學習就越來越嚴,子女們為了考一個好的一點大學,學習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高中學生的睡眠的時間就越來越少, 大約是2000年的時候,中國教育系統開始出現了第一次給學生減負的聲音,其中很多專家就提出來減少高考課目,本來高考要考7門課,現在變成了5門課了,所以相對應的學習時間就會變少,最起碼也能減少二門課外作業。

教育部變相減負,兼談帶來投資機會

但是事與願違,自從高考從考7門課變成3+2考試以後,學生們更加累了,學生們把原來的少考二門課的時間用於要考的5門課上去了,這個就是導致一個嚴重結果:花在語文數學和英語必考的三門課的時間變得更多了,使得正常難度考試拉不開分數差距,所以這幾門課的考試難度越來越難,反而使得學生學重更加累。後來高考也是越來越想清楚了,與其考3+2,還不如返回考7門課時代,結果大部分省高考就變成三門主課:語門數學英語+理綜(或是文綜),結果我們高考又返回到了原點,學生不但沒有減負,連帶家長也填到高考當中去了。

其實沒有變的就是高考這個指揮棒,伴隨這個這個指揮棒,就有高中卡位戰,其實各個地級市都有自己的重點高中,重點高中在985,211和一本大學入學率要高很多,所以家長位把考大學的競爭提前了三年變成了考重點高中的競爭,而且高中在中國不是義務教育,各個高中為了招到優質學生拼儘自己的全力,招聘更好的老師,督促學生努力學習,在考大學的入學率能排一個好名次,這樣在下一年招生當中可以有更好的地位。河北的衡水二中就是因為嚴格管理,督促學生努力學習,從而在北清復交入學率要遠遠領先河北省其它的高中而聞名。

以此類推,為了進入好的高中,必須要進入好的初中和小學,初中和小學在中國是義務教育,而且義務教育是按學區來進行劃片的,這樣又推升學區房的概念,學區房在北上廣深等一線二線城市已經高得讓人受不了,但是除此之外,各個重點初中,或是比較好的初中開了一條胡志明小道,就是有一定名額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在目前的學校的情況下, 想通過正常的考試已經拉不開距離的情況下, 只能過過特長:奧數、體育、英語等來招生,正是因為這些才催生各式各樣興趣班。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只要還是少數人能考上北清復交的情況下,任何官方通過壓縮教學時間方式來給學生減負的舉措必將是無用功,而且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會加重家長負擔。

例如這次教育部想讓小學在下午3點半就放學的舉措,一則就是小學生放學之後有財力的家長必然把孩子各類的補習班、興趣班,沒有財力的家長必然要把孩子送到各類託管班(家長沒有下班的情況下),如果連託管班也送不起的情況下,可想而知,大部分孩子的時間就會花各在騰訊的各類手機遊戲上。這類舉措只能加重教育的不平等、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以及家長們的沉重的財務負擔。

教育部變相減負,兼談帶來投資機會

如果想給學生減負最好辦法就是延長在校時間,例如放學時間變成5點半或是6點,把從3點半到6點這段時間變成一個混班興趣班的時間,例如想學奧數學奧數,想打球的打球,以及各種動手的科學實驗班,把社會上各種興趣班的活動變成在學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