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問題是如何從零到一的呢?

冥天91

《道德經》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其實道就是無,因為《道德經》中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可見生成宇宙萬物的是無。

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會無中生有呢?其實這是誤解了“無”的含義。

其實,《道德經》中說的無,並不是虛無、空無,而是無名、無形、無具體屬性。

《道德經》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可見道是有物而無名,並非空無一物。

《道德經》認為道是萬物的本體、根源。世間萬物有各種不同的屬性,比如有大有小、有紅有黑、有硬有軟。既然道是萬物的本體,那它就不能有具體的屬性。如果道是大的,它就不能是小的東西的本體,如果道是紅的,它就不能是黑的東西的本體。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他試圖用水的性質去解釋萬物的生成。他的這種嘗試顯然是失敗的,因為水是具體的、經驗性的東西,怎麼能是世界的本原呢?他的這種學說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

老子認為萬物的本體“道”超越了一切經驗,是絕對抽象的東西,沒有具體的屬性,所以老子的思想流傳了幾千年,至今仍然有人在學習研究。

所以道無名無形,惚兮恍兮,這就是無的真實含義。

正因為道沒有具體的屬性,所以它蘊含著一切的可能性,能生成形形色色的一切事物。

道無名而有無,這就是“無生有”,又是“道生一”。因為道沒有具體的屬性,所以含有一對相反的屬性:陰陽,這是“一生二”。陰陽相互激盪運動,產生了一種混合狀態,這種混合狀態與純陰、純陽並稱為三,這是“二生三”。陰陽的混合生成萬物,這是“三生萬物”。


夢露居士

這是道家哲學,可以去參考道家思想。道家把零狀態稱為無,就是佛家本體空性狀態。由本體空性狀態化成初始宇宙就是道家的一狀態。天地宇宙陰陽變化,就是佛家所說內外因緣聚合,陰陽變化生的三,就是生命意識,就是佛家十二因緣法,生命開始因果輪迴。三生萬物,就是生命意識造作,生成世間萬象,就是佛家六道輪迴現象。

道家說道生一,你說的那個零狀態,道家稱為太初,稱為道,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本源真心。道家側重於客觀表述,佛家因為徹底瞭解本源的空性,覺知智慧性和光明能量特性,需要從人的智慧性方面來表述,所以稱其為本源真心,真如,本初佛,本心,無上大道等等。道家表述的說法,是順則為人,逆人道至無為則成道,並沒有很細緻去闡述如何從零到一的變化,只是闡述了規律原則。而佛家為了究竟說明眾生如何成為眾生,如何又從眾生脫離苦趣返回到大道的道理,便說出了真實原因:妄生因緣!也就是說,眾生本來面目是這個本源真心,卻因無明妄念產生,從而諸緣聚合輾轉增上從而形成我執妄心,輪迴生死,這是第一因,往前就再沒有原因,故而佛說:妄本無因!若是往前有因,就不是妄了!也許有道友會問:為什麼本源真心會產生妄念?這便是本源真心它自身的根本幻,於它來說,具有根本幻的特點,就是本來就是如此,法爾如是!在它來說,幻化一切就是它的特點,不管如何幻化,皆是自身遊戲,並無真實!然而由它幻化的一念無明眾生,那就是酸甜苦辣麻五味具全了,也因此有了大家今天的看到的世界和體驗的滋味了!由一念無明所生眾生,必須明白自己的本來面目,去除因為這一念無明種子所長成的習氣大樹,才能重歸本源清淨狀態,究竟脫離煩惱,大樂自在。由眾生脫離習氣所形成的斷德智慧,使這位佛永離輪迴苦惱,成為此本源真心中清淨面,其成佛修行整個過程經歷被本源銘記。所以,從究竟來說,整個宇宙時空一切凡聖和涅槃輪迴相,都是本源真心的自娛自樂!它不斷生出妄念,因此眾生無盡!而已經歸於本位清淨面的諸佛,加持眾生那一念靈識,使其逐漸脫離輪迴態!所以,如何從零到一,以及為什麼要從零到一,已經是宇宙時空本源的終極秘密與真相了。這便是佛家的觀念,信不信隨便你。


金剛心9981

如圖中所示:道就是無極和太極,我後面再來解釋從零到一,先說“道生一”是指產生了一爻,也就是連著或斷開的一層。代表一陰一陽,“一生二”變成兩爻的四種組合:少陰、太陰、少陽、太陽,都是兩層,“二生三”就變成三層三爻的八種組合:就是先天八卦,“三生萬物”就是:三爻與三爻組合成的六十四卦,也叫易,他就代表著萬事萬物。

那為什麼道是無極和太極呢?這就是道的存在狀態。道就是無與有之間的轉化。

比如深山中有一朵美麗的鮮花,並沒有任何人發現他,他就近乎不曾存在過,當我們看見了,他就在我們心中顯示出來了。無有是同時存在的。

我們晚上做了個夢,那麼的真實,一覺醒來,卻又感覺空空如也。無有也是同時存在的。

以上兩種形態是心識辯證法,道就是自然的存在,由觀照心與分別心而起生滅。道的自身也是生滅同時存在,所以也沒有絕對的零。不是零生一,是道生一。

從物質形態出發,所有的事物的本質也是空有之間在轉化的,大家自己去看看量子物理力學的相關解釋。我是外行,不便細聊。

我一直主張讀經典不要去看別人的註釋,也別聽我胡說八道!當做消譴吧!


一盞荼

宇宙是從無到有,0是印度數字,古中國不存在0。

從無到有,“先天五太”已經說明。

→_→無極,什麼也沒有



太易

,時空概念已出現。宇宙者,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但只是無垠虛無的宇宙狀態。易者,變也,太易,變之始也。此時可以視為〇,即分界,從無到有的過渡

《道法會元》卷六十七張善淵《萬法通論》說∶太易者,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見氣也。(太易,是指陰陽的分化尚未出現,廣大無垠的原始虛空,當這一階段,沒有光明沒有形象,沒有形狀,也沒有名稱。寂靜呵無形呵,這就叫做太易。太易,一切現象的開始,但物質實體還未出現)


想象宇宙大爆炸時時空膨脹,各種能量擴散,就像洪水洗刷每個角落。此為宇宙洪荒



太初

,無形無質,只有先天
一炁
,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狀態。

想象大爆炸後宇宙冷卻,量子真空破缺,形成最初的宇宙物質團塊。就像空氣中水珠凝可見之汽。此為能量凝聚成實體___氣


太始,

張善淵則說:太始者,陰陽交合,混而為一,自一而生形,雖有形而未有質,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質者也。(太始,是指陰陽交合,混合為一,自有了一,便產生形。雖然有了形,卻尚未有質。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質的階段。)

想象一下大爆炸後物質密度追上輻射密度,物質成型而又不斷粒子轉變。就像凝聚的水汽不斷變化形態,卻沒有穩定的性質。此時為太一,一,統一體



太素,

《列子》將太素定義為質之始。張善淵認為:太素者,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是曰太素。太素,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太素,是太始變化成形,有形然後有質,卻尚未成體。太素,就是質的起始而尚未成體的階段。)

想象一下粒子轉變穩定,中性原子形成,性質明顯。汽凝為雨,人可以感知它的溫度,卻不能抓住。此時為趨勢



太極

,陰陽微分的宇宙狀態。

想象一下正負電荷結合,即對立又統一,陰陽相成,此為一生二



三即三才

太初時雖有日月,未有人民,漸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問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___《太上老君開天經》


此即二生三也

/道教體系有些亂

從哲學概念來說,大自然從無變有,大道自然衍生出統一,統一中又有二元對立,對立中又出現中間過渡,和為三。世界就在對立統一與調和中不斷髮展


恍兮惚兮5

這是個屬於道家這些哲學的問題。

道家先賢,俯仰天地,洞察萬物,總結出陰陽循環周流不息的道理,說到根子上就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翻譯過來就是,道衍生出來一個東西,然後分化為陰陽,陰陽交合而為中,然後演化為萬物。

就像現在二進制算法,只有1和0,但能夠組合模擬出世間萬物。

那麼,提主問:這個一是怎麼從零來的呢?老子在道德經上已經回答得明明白白: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也就是說,一是從無而來,這個無就是道的形態。



如果有心,還可以進一步問:什麼是道?

這才算是問到根子了。因為:

第一,道時刻存在;

第二,道育化萬物;

第三,老子能感覺出來觀察出來道卻無法準確地描繪出來;

第四,道有種種變化,需要人們掌握道理解道運用道。

總之,道之為物太奇妙了、作用又太廣博了,所以必須反覆觀察反覆思考,爭取合道而行。

這就是修道。


每天學點謀略學

從零到一?應該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你明白悟了“

”的含義,就明白宇宙的誕生與起源了。

“道”生一,一既是一切,當然包括天地萬物了。

《道德經》開章就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關於“道”,蕭梁時代有位著名的大禪師傅善慧,他有一首詩也有類似的說法:“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這裡解釋下什麼叫“先天”?以哲學的觀點說,宇宙萬物沒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謂的先天,有了宇宙萬物,那就是後天了。換言之,“道”就是先天之前就存在了,就是第一因。如果用西方哲學名詞來說此謂“本體”,此謂“上帝”,用數學代號來表明則為"O".

但是題主的問題真實義?恐怕不是想要如此的答案,猶如西方科學家所說的宇宙起源來自於130億年前的大爆炸,一樣沒有任何意義,否則也不會來這裡尋求不同答案了。

老子悟“道”,能知道宇宙緣起,第一因,為什麼我們普通人不能知曉呢?

這就要對我們自己的“人”身來做個剖析了,人為什麼投胎為人道,從佛家的說法,這是因為源自於“心意識”上的一念無明,而入六道輪迴,不能破迷得悟,想知道六道之外的世界,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思索宇宙的真相。

這正應和了,西方一句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一樣,主角楚門生活在一個巨大的人造蒼穹之下,沒到因緣際會時,永遠是不能了知真相的。

猶如我們坐在一張轉椅上,在椅子旋轉的時候,又怎麼可能分辨出東南西北的呢。

另外,所有的世間道理分為兩種。

相待”道理與“證成”道理。

“相待”道理就是指相對待的道理,或是從書本上看的,或是從別人處給聽到的道理,但是有個弊端,容易造成,道理是(他人的)道理,我是我,與我有何相干呢?

我們經常看到所謂“成功學”心靈雞湯文章大都是如此。

證成”道理是指自己“證悟”到的真理,就像老子悟“”一樣,原來“天人合一”就是最高的道。

如果你沒智慧,只是看到這四個文字而已,卻永遠思索不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史記sj

老子講的道是宇宙成因及真實相而不是哲學!不修道很難懂道任你世間學問再高也不解如來真實義!宇宙萬物都是一體的,宇宙萬物就是當人當下一念變現的!在最初沒有宇宙萬物時,連一片雲一絲風都沒有,那時就是一個念一個意識一個靈體存在!老子講先天地而生,老子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誰,也就是無始,佛祖說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子的!那個念動了起妄想了發出能量了,即老子講的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能量振動才有了宇宙萬物。佛法,道法,打坐,禪定,唸佛都是在教人不起妄想,妄想不起了你的念不動了你就又回到本來處,道,佛,道佛就是能量。這宇宙萬物就是佛說的眾生一念妄想心變現而來!為什麼說眾生呢?是因為我們都是一體,其實宇宙萬物就是一尊佛一個道一個念變現而來,我們都共用一個第八識也就是佛性。 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不是平常理解的道,它不是道理的道,道即是一個能量團,一個念,一個意識,因能量無形無相卻又真實存在,老子沒辦法形容它就強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道生一,本來的道是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一念妄想起生出無,也就是那個道念起妄想了就是起心動念了,意念發出就是發出能量,意念也就是腦電波現在浙大學生用意念能控制小白鼠,證明意念是有能量,一念妄想起生無,無即是能量,無不是啥也沒有的無,是因能量沒有形相就叫它無,二生三,也就是無生有,能量振動生出粒子來,粒子即物質,物質有形有相就叫它有,三生萬物,也就是有生萬物,不同頻率振動出不同的物質,不同的物質組成宇宙萬物,老子怕人誤會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說道不是平常的道,名字也不是平常的名字,道生一即道生無,無你不要理解為和啥也沒有的無,無是能量,無名萬物之始,也就是沒有名字,說啥都是錯的,無形無相的道是萬物的開始,有名萬物之母,能量振動出來的粒子就是物質,物質有形有相了可以叫出名字了,鐵的頻率振動出鐵的粒子,石頭的頻率振動出石頭粒子,不同頻率振動出不同的粒子,不同的粒子組成宇宙萬物,宇宙萬物皆是由粒子組成也就是三生萬物即有生萬物,就是有名萬物之母。老子講的道是萬物的成因及真實相也就是現在的基礎物理學量子的波粒二象性,是波時就是無,是粒子時就是有,波粒就是能量轉物質,物質轉能量。老子講的道是物理學,老子講的德是符合道的規律本性即是德,有德就是得道,德與道是精神物質的統一體,萬物皆是能量振動出來的,讓能量道生出宇宙萬物的指令,念,就是你我他發出的妄想!這世界就是佛說的眾生一念妄想心變現來的,因為我們都是一體的,就是老子講的道生的,科學發現的能量振動出來的。萬物都是一個道生一個念變現一個能量團振動出來的,萬物一體,天人合一這才是聖人要講的真實道。 去收印廣法師講解的妙法蓮華經楞嚴經看懂悟後起修。宇宙就是你我他的思想你我他的念你我他的意識,你想多大就有多大,你起心動念它就會成形!你一念不起它就如如不動了!


30914548敢為天下先

白話說說就明白了,深奧的無需囉嗦,零○也叫圓○,世間萬物皆在圓○裡,八卦裡面所有一切皆出不了這圓○,在裡面產生的一始二影三幻...實實虛虛真真假假都由心念而定,無論你現實生活夢境想象,等這個過程結束,怎麼來的怎麼去了都歸入零○,這個○圓無形無影,有如人的心大心小,有如演變出軍事八卦陣等都出不了這個圓○,所以有什麼想不開時,就隨手畫個圈圈,都在圈子裡,一切沒什麼大不了,可誰也跳不出去,這個圈⭕是上天設置好的👌不是零到一,而是一在零裡面,在大圈子混,別跳進人為出來的圈⭕裡就阿彌陀佛了


今心念念今心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宇宙真諦,道,非常道,是說這個真諦地球上的人不能理解的。幸虧若干年後,宇宙送來了“玻璃質透明含晶隕石”,告訴了我們真相,讓我們真正懂得了這一二三的含義,和從無到有的過程。

這是透明玻璃質隕石中一個汽泡,我們就從一個汽泡講“無中生有”。汽泡無色透明,過去人們認為是空氣,怎能變出東西來?



這三張照片是“無中生有”的過程。現在我們知道是氫的核聚變創造了物質,是汽泡“微恆星”的爆炸產生了“雪花”隕石學叫“球粒”。

“球粒”是構建宇宙,星糸,星球,岩石的最基礎材料,球粒結集體與能量共同創建了宇宙的一切。為更清楚表達一二三,三生萬物的真相,我再把另一種形態的“球粒”集結展示一下



這是另一種“球粒”的產生過程。這些雪花都是硅質的,不是天娥羽毛。……那麼它們又是怎樣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呢?看隕石實物裡“球粒”集結的過程,就都明白了。



這是球粒集結成巖,成岩石星球的真實過程。三生萬物,光有這一樣球粒不行,還有很多模樣的“硅球粒”



若干年後一次次核聚變又產生了“碳球粒”,碳球粒是生命的要素,有了碳,就有了生命,有了地球上的動植物。看碳球粒放大照片

碳球粒就最先在黑玻璃質隕石裡產生。
後來又產生了多種元素,道生一二三,三生萬物,道是能量變物質的核聚變,到今天,宇宙還在繼續著核聚變,太陽光就是太陽核聚變產生的,而地球人和地球表面還是不會核聚變。而我們通過玻璃質隕石瞭解了這個“道,非常道”。


大連富麗庭隕工周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應該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道德經裡簡單而又玄妙動物話,描述天地萬物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混沌到有序的這麼一個過程。

一切的開端都是餛飩一片,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這一切最終極最原始動物狀態,最高的真理,我們不知道怎麼給它命名,就管它叫“道”吧,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就是說明了,道是語言很難描述的東西,但我們又必須用語言描述說,這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


中國人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我們很多時候更關注生活,生活才是我們孜孜不倦追求的東西,至於道如何生一,大概我們也不是太關心,只知道是道生一這一步就行了。

至於說想更加詳實的瞭解宇宙的企起源,那隻能是看物理學了,跟文學就沒有多大關係了,切不可拿文學來套用物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