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版的硬幣值得收藏?

樂藏藝術

在錢幣的收藏市場上,硬幣的收藏相對於紙幣的收藏略顯冷門。但是近幾年硬幣的價值也是逐漸上升,這讓錢幣收藏者對其格外關注。那麼哪幾款硬幣有收藏的價值,值得我們收藏呢?

在市面上,最稀缺的就是五大天王了,1979年、1980年和1981年的五分硬幣,1980年的2分和1981年一分硬幣,被收藏界稱作五大天王。

再一個就是長城幣了,長城幣可以算是紀念幣的始祖了,一共有四款,分別是一角、貳角、五角和一元。這些紀念幣非常稀缺,很珍貴,具有不錯的收藏價值。

其他的就是發行量比較少的硬幣比較有收藏價值,因為物依稀為貴。

其餘大多硬幣都發行太多,價值不高,不值得收藏。

喜歡的可以關注,有什麼不同的建議也可以評論


古董錢幣1

受邀回答此問題。之前回答過類似人民幣硬幣收藏與珍稀度的問題,我國1986版硬幣所有幣種一般就是習慣稱呼的“長城幣”的整套紀念幣,該套其實屬於紀念幣與一般流通幣長城幣圖案相同,只是年份和工藝不同,並不參與流通。

當時我國的長城幣發行了7年,為1980-1986年發行,整體時間短,存量遠不如一般輔幣多,不同年份又有諸多精製套幣,遂成為收藏者選擇比較多的人民幣硬幣收藏類別。

至於問題中所言“硬幣收藏之中都說1986年版元角幣鳳毛麟角”,這說的是1986年長城幣也是最後一套的精製長城套幣,是圈內習慣稱呼的“長城幣王”等。1986年長城幣精製幣套幣並不參與流通,是當初就精製工藝生產後裝幀好整體出口換匯或者饋贈外國友好人士(當時國內消費水平和收藏市場的尚未形成無法消費這種精製套幣;側面說明存錢罐裡不會出現這種精製幣)。這套幣裝幀形式為透明硬盒形式,由7枚幣和一枚庚寅虎年精製銅章組合成裝幀形式(附圖為裝幀盒中的錢幣類別標籤)。該套幣只以裝幀形式發行了660套,非常稀少。該套幣的造幣廠為現在依舊鑄幣的官方造幣機構瀋陽造幣有限公司(原瀋陽造幣廠)。因為該套幣沒有流通幣的普制形式,所以圖上這幾個1986年長城幣,明顯不對。

因為年代久遠,加之出口等因素存在一定的折損與沉澱,所以1986年長城精製套幣價值確實很高也非常稀少。更因為發行時間較長,錢幣保存程度造成品相不一,品相也決定了價值的多寡。好品相,出廠狀態的一般來說要達到價值二十餘萬。當然假幣也非常多,一些歹人更利用很多人不懂長城幣精製幣的相關知識而製造一些陷阱令人上當損失,不可不防。


錢幣司令

我國承擔主要流通功能的人民幣硬幣建國後總共公開發行了四套,第一套麥穗硬分幣,第二套長城幣,第三套牡丹幣,第四套菊花幣。相信相關研究性文章大家都不陌生,本文主要列出了流通硬幣中發行量最為稀少的品種大全。從各方資料可以看出以下品種是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發行量極稀少的品種,是目前所發行四套流通硬幣的絕對精髓,流通硬幣收藏最俱收藏價值的品種。表中長城幣發行量由於一些緣因像上海廠發行的並無確切數量,因此是參考了各權威資料及廣大收藏者多年研究的推斷,經過市場驗證看基本上正確。

以下是按版別分類(小天王分幣參考上表):


收藏那些事兒

我國發行的硬幣和紀念幣,究竟哪些才具有收藏、保值和增值的價值呢?要熟悉流通硬幣的發行情況,在平凡中尋找珍品。

從1955年開始,我國鑄造了第一套流通硬幣,面值為1分、2分、5分3種,1957年12月1日起開始發行流通;1980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第2套流通 硬幣,面值為1角、2角、5角和1元;1980年和1981年各出了一個硬輔幣裝幀冊,這些裝幀冊的價值要高於散裝普通硬幣數十倍;1992年6月1日, 我國又發行第三套流通硬幣,面值為1角、5角、1元3種,共24個品種。至1998年,每年均發行了當年的3種面額,其正面圖案均為國名、國徽和年號,背 面圖案除幣值外,1角的是菊花且外圓內呈9邊形,5角的是梅花,1元的是牡丹花。從圖案設計到規格、材質都進行了較大改進,同1分、2分、5分3種硬幣形 成了我國比較完整的流通硬幣體系。

由於有些年號的硬幣鑄造發行量非常小,有的基本上沒有在市場上流通。

帶有牡丹圖案的1元硬幣計劃發行到1999年,2000年開始發行帶有菊花圖案的1元幣,是21世紀發行的第1枚1元幣。然而看到2000年又發行了帶牡丹 圖案的1元幣,由於極少見這枚幣,市場價炒到每枚1000元左右。又如年號為1979年的5分硬幣鑄造發行量極少,物以稀為貴,這枚幣的收藏價值特別高。 類似上述原因,稀見的硬幣還有1981年的1分,1980年的2分,1980年和1981年的5分,形成了“五大珍品”,其收藏價值很高。

判斷流通紀念幣的行情走勢和人們的喜好,並及時購進收藏。

為了紀念國際或我國的政治、歷史、文化、體育等方面重大歷史事件或傑出歷史人物或保護珍稀動植物等,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普通金屬紀念幣,這種紀念幣也可以實際面額進入流通領域。

198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由上海造幣廠和瀋陽造幣廠鑄造,在全國發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流通紀念幣,這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流通紀念 幣。接著又發行了幾套流通紀念幣。剛發行時,因為對流通紀念幣認識不足,有些人不願意要,這就說明流通紀念幣收藏價值還未被人們認同。直到1992年流通 紀念幣才開始活躍起來,價格不斷攀升。

至今流通紀念幣已經發行了80多套。

流通紀念幣的面值不等,有1角(如第6屆全國運動會)、1元(如國際和平年、宋慶齡誕辰100週年)、5元(如珍稀動物、世界文化遺產)、10元(香港、澳 門特別行政區成立、迎接新世紀);每套紀念幣有1枚(如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週年,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2枚(如第11屆亞運 會、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3枚(中國共產黨成立70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等。

有的流通紀念幣是成系列的,如:中國珍稀動物紀念幣從1993年開始發行“大熊貓”一直髮行到“中華鱘”結束,連續發行了10枚。而世界文化遺產紀念幣也發 行了10枚。還有,從2003年開始發行的羊年生肖賀歲紀念幣到2016年發行的第二輪生肖羊幣已經連續發行了14枚。

集藏者要弄清每套紀念幣發行總數,發行量越少,收藏價值越高。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週年紀念幣發行了260.8萬枚,每枚面值1元,目前市場價已漲至千元以上,而比該幣發行還早兩年的“和平年”,由於發行量達到2704.8萬枚,現在市場價格每枚只有幾十元。

那如何保存?

一定要妥善保管,使硬幣完美無損,光澤如初。

硬幣收藏是按級保值或增值的,一般可分為五級:

1.未用,即新幣原色原光,絲毫沒有損傷;

2.美品,基本上原色原光,有極輕微的、極細小的磨損,邊、齒、字、圖案均完美無損;

3.上品,已有較明顯的自然磨損,但字、齒、邊、圖案均能清晰可見;

4.中品,有相當的字、圖案不清,或創傷嚴重,或鏽斑不能除掉,或變形,如果是高檔幣可暫存;

5.下品,幣面傷痕累累,字、圖案只能隱約認清。如是下品的,只有珍稀幣才有留存價值。

為了保持硬幣的高品位,收藏時要注意:

1.硬幣不宜用手觸摸。新幣或清洗過的硬幣,用手尤其是溼手或汗手接觸,極易留下指紋或汗跡,破壞其原有的光澤,欣賞把玩硬幣時可戴上較薄的手套或用較軟的塑料鑷子取放;

2.硬幣不能在潮溼或氧化性強的氣體環境中存放,以免生鏽、氧化;

3.硬幣不能接觸酸鹼,酸鹼有很強的腐蝕作用,硬幣遇酸鹼會變色;

4.硬幣不要雜亂存放,要分門別類地裝入硬幣冊,有序存放。

這四個方面的關注,才能較好地保持硬幣的品相不受損。



天下藏

硬幣收藏,越是稀少,越是品相好,越是成套,價值才越高。

默唸三遍,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農作物”硬分幣

1975年第二版人民幣硬分幣——“農作物”,鋁合金材質,正面圖案由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和數字1975組成。

背面圖案,1分為大豆、水壩;2分為棉花、工廠;5分為麥穗、拖拉機。

拍出過73.6萬的天價。

二.“工農學”硬分幣

這套硬幣正面圖案為天安門,圖案上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下方是數字1975和麥穗齒輪。

背面圖案,1分為紅小兵,2分為女社員,5分為鋼鐵工人。

被拍出過64.4萬元的高價。

三.“五大天王”硬分幣

分別為1981年1分、1980年2分、1979年5分、1980年5分、1981年5分

這五種硬幣在當時並未大規模生產和發行,造幣廠只生產了很少量,與同年度各種面額硬幣裝幀成為“年度中國硬幣套裝”,作為收藏品贈送或出售給外國客人,十分珍貴。

如今每枚的身價已經高達上千元,全套五枚已飆漲至萬元以上

四.“四小龍”硬分幣

分別是1955年1分、1957年1分、1992年1分、1992年2分

和“五大天王”一樣,主要作為收藏品饋贈外賓,所以國內基本沒有。

現在每枚價格均在200元以上。

五.2角硬幣

流通時間十分短暫,1980年發行,1986年就停止發行,2001年7月1日正式停止流通。

在收藏市場中,目前品相普通的2角硬幣參考價約在百元左右。一些年份特殊,種類稀少且品相完好的硬幣高達

千元。1986年的2角硬幣十分稀少,只鑄造了660套,市場的拍賣價格高達3萬元。

六.2000年菊花1角幣

2000年菊花1角硬幣實際並未被投入市場流通,只是作為裝幀冊發行。

2000年菊花1角硬幣是第四套人民幣1角硬幣的“關門幣”,也是最後一枚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的1角硬幣,其收藏價值尤為突出,現在的市場價已過

千元

七.93年梅花5角

梅花5角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命名的最後一枚硬幣,此後的硬幣則改印為中國人民銀行。93年梅花五角採用進口銅材,手工雕刻制模板,並且93年,各種設計、鑄造工藝都達到了頂峰,這堪稱梅花5角的幣王之一。

八.2000年牡丹1元

此外,還有“五朵金花”(1992年牡丹1元、1993年梅花5角,1994年菊花1角、蘭花1角和荷花5角)、“中國硬幣五大珍”(1956年2分、1956年5分、1957年5分、1959年1分)等等,收藏價值都極高。


這些硬幣值得被收藏的原因,不僅僅是

稀有,更是因為其有著不一般的意義

所有有情懷、有意義的東西,都值得被細細把玩、妥善收藏。

比如由匠人工坊出品的這幾把大馬士革刀。每一把都是由匠人師傅親手做出,凝聚了匠人的靈性,極致精巧又飽含情懷。大馬士革刀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再加上一代又一代刀匠的技藝沉澱,每一把都值得收藏。

(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羽毛紋·冷月)

(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博伊)

(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雲鵲)


茶人雅趣

這枚一元硬幣價值一千元:

牡丹一元中,最稀少的則是2000年牡丹一元硬幣,這枚牡丹一元硬幣,沒有公開發行,而是裝幀成冊,裝幀冊的用途,這樣的一枚2000年牡丹一元硬幣價值在1000元以上了。

牡丹一元有何優勢?

優勢一、牡丹花是花中之王,也最有望成為我國的國花;2000年是千僖龍年,這一年的硬幣可謂千年等一回。發行量小,未正式流通。2000年牡丹花1元硬幣之所以被廣大藏友所關注,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流通中極為少見。

優勢二:2000年牡丹花1元硬幣也是枚錯幣,它的錯誤不在地設計和製造,而在於它是一枚本不該出現的硬幣。作為發行方的中國人民銀行其實也很冤枉,從這枚硬幣未曾投入市場流通可以看出當時人行可能並未打算髮行。

只不過後來為了裝幀《2000年版中國硬幣》才臨時製造了一批,從而鑄成大錯。當然1999年菊花1元硬幣功不可沒,它就像綠葉,沒有它也襯不出2000年牡丹花1元硬幣這朵紅花。


一紙一筆一墨

值得收藏的硬幣:



新中國硬幣之祖

中國流通幣王
幣面時間與鑄造時間、發行時間均不一致的硬幣

中國硬幣五大珍
牡丹壹元

銅質梅花五角
大菊花壹角

新中國硬幣之五朵金花
長城畫面首次在硬幣上出現

老夥計49547

建國以後我國發行過四套金屬流通硬幣,其中不乏價值不菲的稀有品。但這些稀有硬幣,幾乎都是未公開發行,沒有在市場上大量流通的硬幣。只是裝幀成冊,作為旅遊紀念品,創外匯,或者贈送給外國友人的饋贈禮品。

我這裡就把這些極品硬幣細數一下以供參考,

第一套流通金屬幣(分幣)之中的五大天王:

1981年的1分、1980年的2分硬幣、1979年、1980年、1981年的五分硬幣。這五枚分幣,沒有公開流通,世上罕見,價格不菲。

其他的一些分幣,大多還價值不高,偶見有收的,也多是成捲成盒的收,單枚流通品玩的人很少。


第二套流通金屬(長城幣)中的1982年裝幀套幣、1984年裝幀套幣、1986年裝幀套幣,還有1985年的2角,也沒有公開流通,只出現在裝幀套幣中,但1985年其他面額硬幣有公開發行,所以1985年的裝幀套幣幾乎都集中在了那一枚2角硬幣上。1986年的裝幀套幣,一共只發行660套,是最為稀有的長城幣,人們所說價值十幾萬的長城幣就是指它。

第二套長城幣其他公開流通的幣種,也有一定收藏價值。其市場行情現在是83年>80年>85年>81年。具體詳細價格在我的文章裡有,感興趣的可以去看。


第三套流通金屬幣(老三花),老三花中,只有2000年菊花一角以及2000年牡丹一元沒有公開流通,據說其價格已經在千元以上。流通品就是最近非常流行的梅花5角,由於製作異常精美,深受藏家喜愛,最近漲勢很猛,估計也很有升值空間。其行情現在是93年>94年>91年>96年>92年>95年>其他年份,具體價格我的不知道哪篇文章裡也有。

第四套金屬流通硬幣,新三花。我現在還沒看到有人在大量收藏,不太清楚,或許也有人收吧,請懂行的朋友補充指正。



另外還得提醒一下,我說的那些稀有品種,是真的很稀有,絕不可能在市場上輕易見到。價格倒是不錯,可假貨也很多。請大家收藏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垚林收藏

這些版的硬幣值得收藏,如:








這些版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收藏。


流暢37322834

天天都在說什麼古董之類的非常值錢,為何我的青銅斧放在家裡三十多年了無人問津呢。是我爺爺以前在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的一座瓷泥山工作挖出來的。史料記載是這樣說的——青銅斧,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這是國內眾多考古專家和貨幣研究學者目前形成的共識。

1959年,湖南寧鄉黃材出土的商代銅鐃中藏有224只小青銅斧,大小一致,全是新鑄,未見使用痕跡。據《居後敦》銘文"貨餘一斧,舍餘一斧",以及《易﹒旅》中"得其資斧"等記載推斷,資斧當為資金。可見"斧"曾具備貨幣的職能,東周銅幣"布錢"大抵源於斧下的斤字。由此可認定寧鄉銅鐃中貯藏的銅斧是一種稱量貨幣。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金屬貨幣。

考古學者羅俊揚運用大量的出土資料和貨幣實物,用“引史論錢,以錢正史”的方法,研究考證貨幣歷史,並用大量事實證明,生長在長江流域的先民首先使用貝幣、龜幣,他們較早地使用印紋陶幣和鉛質的頭像幣,網幣及環幣,他們在率先進入鐵器時代之後,用青銅鑄造斧幣、戈幣和“鬼臉錢”,他們還用青銅和黃金作稱量貨幣。這些貨幣同黃河流域行用的鏟幣、刀幣、環幣並駕其驅,組成了燦爛的中華貨幣文化。青銅器出現後,人們利用青銅器製造各種禮器、錢幣及生產工具,由於當時社會青銅極其珍貴,斧形器貨幣便產生了。而從目前已知出土的器物來看,早期出土的實物斧形個體均偏小,不可能用於作戰的實用兵器,而作為禮器也太小,宜一般素工的多,有紋飾的少,故作為禮器也不可能。那麼小型的青銅斧形器,應是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這是國內眾多考古專家和貨幣研究者目前形成的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