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是一個“定時炸彈”嗎?

媽誮

中醫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縱然現今社會對中醫的認知褒貶不一,但我個人還是相信能延續幾千年的東西自有其獨特的地方。《中醫學》中記錄正常的人體觀主要包括藏象學說,經絡學說,體質學說,其中在藏象學說中講到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什麼是氣?

總聽人說:“人活一口氣”,這裡的氣不僅僅指志氣,還有更原始的水谷之氣,元氣,心氣和臟腑之氣。



(一)氣從何而來?

(1)先天之氣來於父母。(2)水谷之氣來於食物。(3)自然之氣依賴肺吸腎納。父母給予孩子最初的氣之精華,也符合我們當代注重備孕,孕期營養思想,孕育一個健康寶寶可以影響其一生的幸福;人活著離不開五穀雜糧,食物給予人生存的基本動力,只有吃飽才可以有更高的追求;而人與自然的交融,依賴肺的一呼一吸,腎的納氣功能,三氣與五臟的協調平衡,人體之氣才能充沛。

(二)氣有何用?

(1)推動作用。氣可促進人體生長髮育,血液的生成與運行,津液輸不與排洩也離不開氣的推動。

(2)溫煦作用。氣可產生熱量,祛除寒冷,保持人體體溫恆定,各臟器正常運行。所謂“陽剛之氣”指的就是發揮溫煦作用的陽氣。



(3)防禦作用。氣既可以保護機體防止外邪入侵,又能夠祛除侵入體內的病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要氣的防禦能力下降,人體就增加了患病的幾率了。

(4)固攝作用。氣的固攝作用聽起來好像很難懂,我們反過來說如果這個功能減弱,會出現出血,尿失禁,早洩,臟器下垂,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5)氣化作用。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物質與能量的轉化作用。比方你吃的食物轉化成體內可吸收的營養,津液轉化成汗液,尿液等。



(三)氣分幾種?

(1)元氣。是最重要,最原始,最根本的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源於先天腎之精華,得後天水谷之精滋養。(2)宗氣。積於胸中之氣,屬後天之氣,與肺和脾胃密切相關。上“出於喉嚨,以貫心脈;下“蓄于丹田,注足陽明之氣街而下行於足”,上至呼吸,發音,語言,下至心臟推動,血液運行,都與宗氣相關。(3)營氣。乃脈中之氣,營就是營養,與脾胃運化和血液運行有關。(4)衛氣。行於脈外之氣,有防禦功效。保衛機體不受外邪入侵,同時溫養全身。



氣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若氣血不足,機體運化動力減弱,免疫能力降低,各臟腑之間協調失衡,臨床上就會出現“氣滯血瘀”“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症狀。若出現氣血不足情況應及時就醫調理,避免氣虛血虛嚴重引發危及生命的疾病。

(王芳,主管護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健康管理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的病變。氣虛: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氣虛則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血虛:面色無華萎黃、皮膚乾燥、毛髮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然後需要知道怎麼辨別可以通過以下11種方法簡單的判斷:

1.看眼睛:眼白的顏色變得渾濁、發黃,有血絲,表明氣血不足。

2.看皮膚: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表明氣血不足。


3.看頭髮:頭髮乾枯掉髮,頭髮發黃、發白、開叉,表明氣血不足。

4.看牙齦: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

5.看指甲:指甲上出現縱紋,說明氣血兩虧,出現透支,是肌體衰老的象徵。

6.看手指: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則代表氣血不足。

7.看睡眠: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表明氣血虧。

8.看運動:運動時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復的狀態,則表明氣血不足。

9.摸手的溫度: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冷,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10.看嘴唇:如果嘴唇為紅色或是深紅色或是紫紅色,說明你的身體火比較大,顏色越向著深紅髮展,代表著體內的火就越大。如果嘴唇為淡白色,那麼你的身體裡不論是氣還是血,都是處於相對匱乏的狀態。如果嘴唇為青黑(紫)色,那麼你的身體裡有較明顯的血瘀氣滯。如果嘴唇周圍的皮膚泛起一圈黑色,則體裡有溼氣存在,同時多少也意味著腎和脾胃都開始有不足的虧虛現象出現了。

11.看耳朵:現在人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不信你去仔細看看,現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來越僵硬、而且形狀上看上去已有些變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圓潤、肥大、飽滿的大耳朵了。而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裡卻很多見,這說明以前人的身體素質明顯強於現代人。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態,大人除了形態就主要看後天的情況了,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有無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如果耳朵萎縮、枯燥、有斑點、皺紋多,它代表了人的腎臟功能開始衰竭,你要注意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調理

1

多吃棗、豬蹄等補氣虛的食物。

2

血虛者要少吃大蒜、檳榔等食物。這類的食物過於辛辣生冷,不利於補血虛。


3

多吃藕。藕段間的藕節更是一味良藥,具有健脾開胃、養血、止血的作用,還能改善氣色。適合氣血不足的人士長期食用。


什麼時候 食補都是百益無一害。

1、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食材,還是一種茶,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補腎益精、預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環、補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種作用。

2、人參

人參是補氣血的中藥。人參含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糖類、人參皂甙、人參酸、膽鹼等,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調營養胃的作用。由於人參大補元氣,可常用於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脈微弱,血壓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於人參有補益強壯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


3、當歸

中醫認為,當歸味甘而厚,甘入脾,厚養血,具有補血的功效。《本草正》記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補血中之聖藥也。”由此可見,當歸的補血效果可見一斑。



4、黃芪

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昇陽,益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洩,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5、阿膠

6、三七

清代名醫趙學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稱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現代研究發現,三七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與人參有相似之處,其人參總皂甙含量超過人參。三七可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參有明顯的優勢。



7、山藥

從營養上講,山藥是健脾、除溼、補氣、益肺最佳的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山藥益氣、健脾、養胃,在補血食物、藥物中配合用之,可使補血的效果增強。


擁有夢想的鹹魚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足人就精神抖擻紅光滿面,氣血不足則臉色晃白、精神萎靡。氣血不足史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及大腦得不到滋養,所以人會生病。

那如何才能使氣血充盈呢?

方法有這些:1,服用紅棗、阿膠,山藥、黃芪、當歸等。

2,堅持打坐。

3,堅持慢跑。

4,習練氣功。

5,聯習書法,尤其是練行書,要做到以意領氣,氣沉丹田。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黃昌友書法:精氣神


手機用戶52099700724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氣血不足的出現是有原因的,氣血不足的發生、發現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只要這個病因不解除,氣血不足是不會改善的,無論進展還是好轉都需要一定時間,不像其它急重症病來得那麼急、那麼要人命,因而一般不太易成為“定時炸彈”,使人虛弱無力倒是很有可能!一般認為氣血不足多是後天之本不足造成的,脾胃功能決定了營養吸收、運化、代謝,補充水谷精微,化生人體的氣血津液,所以把脾胃養好就是培養後天之本,就能氣血化生有源。


清風1442317

也不能說是定時炸彈,但肯定影響身體健康,平時喝水的時候放點紅棗、黃芪、枸杞這些補氣補血,紅棗去核,不然容易上火,枸杞可以換成黑枸杞,這樣還能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容易上火的體質就用黃芪,如果喜歡花茶,選品質好的玫瑰花一起泡,補血的同時,玫瑰花還可以活血,效果很好。


鹿頭花Jade

氣血不足時間長了會使得內臟得不到滋養,從而引發許多內臟問題,如胃下垂,內臟下垂,胃痛,腹瀉等等。建議飲食上忌辣、腥、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多吃米粥。


浦康好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