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何能成為偶像

關羽為何能成為偶像

關羽,一個靠人格魅力傳世而沒什麼功業的武將,在民間享有至高無上的神格,這在成王敗寇的中國社會,是一件很奇怪的事。關羽的地位攀升始於宋,之後一路扶搖直上,像一個績優股,雖小有震盪,但終於不可收拾而漲停了,這算是奇蹟,但從當時老百姓的思維理解,關公性格弱點導致的失敗,正是博得更多後人喜愛的原因。

關羽的偶像成功歷程的關鍵,在朝是道德高度,在野是更生動的人格魅力,氣氛熱烈,朝野互動,千秋萬代。他從最初武廟的“陪祀”——也就是蹭姜太公的香火到武聖,沉浮幾度,體現出中國的神鬼界也如宦海。宋初有過一次對他的貶抑,因為太祖覺得只有“功業無瑕”的武將才有資格享受香火,可見當時還是有成王敗寇的理性價值判斷。後來關羽地位忽然升高,一是民間的哄抬,宋朝流行說三國的曲藝,關羽的形象深入民心,歷朝都有制度是地方百姓上報政府,說本地有某小廟靈驗之類,政府上報中央,中央就會封該神一個職稱,等於招安進入官方檔案。地方神尚有如此仕途,何況民間最大的英雄關羽,自然少不了地方上的造勢;二是佛道諸家對關羽的鐘愛,他們都把他當作了自己的“神”,各自有名號說法。在這樣全民崇拜的氛圍裡,關羽的官方身份名正言順地一路飆升了。

期間有過一次別緻的下跌,因為關羽的義氣從來最受流民崇敬,到了明朝,朱元璋以流民起家,得天下之後對於流民的殺傷力當然心知肚明,加以嚴格控制,在政治思想方面,最大的行動就是把第一偶像關羽貶職,剝奪了他獨自享有香火的權利,過了兩代皇帝,民間的愛戴實在太熱烈,關老爺這才被請回來。之後的榮耀就一騎絕塵,對於關公文韜武略的歌頌,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

關羽的武功家當也是一個值得推敲的方面,青龍偃月刀、赤兔馬、綠袍是標準形象,但是往故紙堆裡翻翻,《三國志》裡說“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能刺能斬,必然是劍。到了宋朝,居然有詩說是用“槊”的,也就是丈八蛇矛,最後元朝定版為青龍偃月刀,“槊”則勻給了三弟張飛。在長沙,城北附近有一條撈刀河,據說關羽戰長沙的時候,將刀失落河中,後來撈到,但河水已經沾了神品的仙氣,於是用這河水淬火的刀具,鋒利大勝儕類。附會如此,長沙的刀箭製造業一直在附近發展,“撈刀河刀剪廠”得名如此,當是傳統了。(來源丨老年日報 作者丨一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