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曾進言為方孝孺求情,姚廣孝是個怎樣的人?

Sky小仁

姚廣孝是元末明初的大名人,他本來是江南世家子弟,精通書畫,後來14歲出家為僧,法號道衍。

姚廣孝讀書甚多,性喜結交江南名士,與宋濂、劉基等人均為好友。又從靈應宮道人席應真研習《易經》,通曉陰陽術數,又有個道家名號叫作逃虛子,堪稱身兼儒、釋、道三家之長。

後來年紀日長,元末時遊歷四方,一日至嵩山腳下,遇到一個相面的先生名叫袁珙的,看到姚廣孝之後,立刻說道:“這個僧人面貌不同尋常。雙眼作三角之狀,如同病虎一般,一定是個奇人,日後定是國朝初年的劉秉忠之流。”

劉秉忠是元初忽必烈的軍師,拜在海雲和尚門下,法號子聰,後來元朝初年的國家制度以及上都、大都二城,都是劉秉忠主持修建,一時傳為神人。袁珙將姚廣孝比作劉秉忠,讓姚廣孝非常高興。從此姚廣孝便立志以劉秉忠為榜樣,希望成就一番事業。

後來元末風雲變幻,朱元璋最終建立大明,姚廣孝此時已經是名震一方的高僧了。洪武十五年(1382 ),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發妻馬皇后病逝,朱元璋下令全國甄選高僧輔佐諸王,為馬皇后誦經祈福。這位道衍大師就趁此機會結識了當時的四王子燕王朱棣,成為朱棣的左右手。朱棣被封在北平之後,姚廣孝就住持大慶壽寺。朱棣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都會有請教他的意見。上圖姚廣孝墓塔,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常樂寺村

靖難發動時,姚廣孝對朱棣做了很多思想工作。

有一次說:“微臣已經知道天命在殿下一方,又何必擔心民心呢?更何況殿下所針對者,只是齊泰、黃子澄等太子身邊的佞臣,並非弒君。”

就在朱棣起兵時,突然風雨大作,燕王府的琉璃瓦被捲了下來,摔個粉碎。眾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竊竊議論。朱棣很是擔心,姚廣孝卻連忙跪倒,大聲喊道:“所謂飛龍在天,風雨從龍而至。青琉璃瓦被風捲下,預示大王居處屋頂不日就將改換黃瓦,實在是大吉之兆!”眾人大喜,也因此卸去了心理包袱。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逝於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諡號恭靖。皇帝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鄧海春

姚廣孝算是中國最不務正業的和尚了,朱棣很大程度上能夠起兵造反,姚廣孝可謂功不可沒。

姚廣孝,法名道衍。出身醫門,十四歲時出家為僧。按理當和尚應該六根清淨,靜心修佛。但是他卻拜了個道士為師。他的道士師父叫席應真。而這個席應真也是不務正業,不去鑽研道家學說或者去煉丹修身,偏偏鑽研陰陽術數。師徒兩個,一個道士,一個和尚,整天研究天象,不亦樂乎。

明史中記載,道衍和尚有一次讓一個叫袁珙的相士算了一卦,說他“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意思說,這是何等僧人,三角眼,好像生病的老虎,一定愛殺戮,像劉秉忠。劉秉忠是元初的一個和尚,整天給忽必烈出謀劃策。袁珙這樣說,道衍不但沒生氣,還“大喜”。可見骨子裡,姚廣孝就不想當個和尚。

後來事實證明,相士說的沒錯。他還跑去參加朱元璋舉行的一次考試,考試結束並沒有被授官,而是給打賞了一件衣服。著實讓他很鬱悶。後來他結識四王爺朱棣,說要給朱棣送一頂白帽子。白帽子就是“皇”字的意思,就是激起了朱棣那點權力慾。

最後,道衍跟了朱棣,不聽勸說朱棣造反,結果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奪了侄子的皇位,君臨天下。

不過朱棣成功後,姚廣孝勸朱棣只可招降方孝孺,而不可殺掉。結果方孝孺是個硬骨頭,寧可被誅十族都不願投降朱棣為其效力,結果招來滿門抄斬的大禍,歷史上也留下暴戾的汙點。

在姚廣孝的煽風點火下,成就了永樂大帝,也成就了永樂盛世。但是因為朱棣的暴戾,大家也就恨朱棣,也恨那個煽動朱棣造反的和尚———道衍,並稱他黑衣宰相。史料記載,在朱棣登基第二年,姚廣孝回家省親,結果榮歸故里,無人歡迎,結果對他打擊很大。後來他白天穿官服上朝,晚上穿僧衣唸佛。臨死的時候勸說朱棣放了溥洽。據說這個人知道朱允炆的下落。


長安那片月

姚廣孝曾進言為方孝孺求情,姚廣孝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問題由(秉燭讀春秋)來回答。

姚廣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說起姚廣孝這個人他的主要業績就是幫助朱棣奪了朱允文的天下,其次就是朱棣靖難成功後稱帝,姚廣孝為朱棣設計北京城並負責遷都一事。並擔任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最高編撰官。

姚廣孝是被朱元璋選派到燕王府做朱棣的軍師的。後來朱元璋駕崩,朱允文繼位。朱允文重用書生齊泰和黃子澄,並採納了二人的削蕃計劃,燕王朱棣見此情景,在姚廣孝極力攛掇下,朱棣於是打著“靖難”的旗號,提出清君側的政治口號,實則就是行造反之實。

等待時機一成熟,朱棣打起了“奉天靖難”的旗號。誓師出征的那天,姚廣孝早早來到了大殿門前。陡然間颳起了一陣狂風,把大殿上的瓦吹落了幾塊,朱棣大驚失色,以為上天示警呢。“此乃大吉兆啊”!只見姚廣孝大聲說道。“吹落青瓦是將要換紅瓦啊,紅瓦只有皇宮才有資格用”。姚廣孝言外之意就是要改朝換代了。

造反也不是容易的事,“靖難”三年了,只佔了幾座城池,對朱允玟的江山無傷大礙。朱棣整日愁眉不展。姚廣孝審時度勢,提出直接殺到南京城。不在和朱允文軍隊糾纏,這也是姚廣孝的打蛇打七寸的戰略計劃。但他提出南京城破後,叮囑朱棣不要殺方孝孺,否則會斷了讀書的種子。此時姚廣孝已料到了結局。

果然如姚廣孝所料,“燕子“飛進了南京城,城破,朱允玟火燒皇宮,自此失蹤。朱棣稱帝,號永樂。命方孝儒寫即位詔書,方孝儒死也不寫,只寫了燕賊篡位。朱棣怒,“你不怕滅你九族”,朱棣威脅道。十族奈我何?方孝儒大聲回道。一個一個在他面前殺掉,始終不能動其心,連殺七日。最後,方孝儒千刀萬剮以身殉國。

到最後朱棣沒聽姚廣孝之言,事後,姚廣孝依然回到了慶壽寺。雖然朱棣政績不錯,但殺戮太重,使他揹負了600多年的罵名。


1418年(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重,不久,病逝,終年八十四歲。太宗開國兩朝配享太廟名單中,十六位功勳自中山王徐達以下,皆為出生入死的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列者,僅有姚廣孝一人。


秉燭讀春秋

向敬之

姚廣孝的道衍和尚俗名。是他激奮了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一役,做了一回建文帝的亂臣賊子,但對於永樂帝來說,他是了不起的帝王師。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去世,明太祖大辦喪事,“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明史·姚廣孝傳》),有人向朱棣推薦了道衍。道衍出家做和尚,卻跟道士學陰陽術數之學。相士袁珙稱他:“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

電視劇《大航海》中的道衍和朱棣

朱棣和道衍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朱棣請道衍去燕京。道衍隨朱棣“至北平,住持慶壽寺。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行事詭秘,竊竊私語,道衍和朱棣在密謀大事。

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成了建文帝,聽從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削藩,弄得朱家親王們人心惶惶。道衍鼓動朱棣:“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就出師儀式上,狂風大作,吹落瓦片,朱棣不禁變色,道衍哈哈大笑,稱飛龍在天,要給燕王的房屋換黃瓦。

一個瘋和尚,變成了一個謀略家。他一番詭論,弄得朱棣心裡癢癢的,決意造反。道衍又給朱棣出謀劃策,弄了一系列師出有名、造反有理的旗號,激勵朱棣將造反進行到底。

《明史·姚廣孝傳》說:智勇善戰的朱棣攻城略地,但“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歷史上的永樂帝和姚廣孝

朱棣做了明成祖,姚廣孝雖未入內閣成為首輔,但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遠非首輔閣臣黃淮、解縉、夏原吉和楊士奇、楊榮等所能及,故有稱“黑衣宰相”。

明成祖“往來兩都,出塞北征,廣孝皆留輔太子於南京”,還命皇太孫朱瞻基師事姚廣孝。

永樂十六年三月,84歲的道衍病逝於慶壽寺,朱棣“震悼,輟視朝二日,命有司治喪,以僧禮葬”,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諡號恭靖。朱棣“親制神道碑誌其功”,稱讚“廣孝器宇恢弘,性懷衝澹。初學佛名道衍,潛心內典,得其閫奧,發揮激昂,廣博敷暢,波瀾老成,大振宗風,旁通儒術,至諸子百家無不貫穿,故其文章閎嚴,詩律高簡,皆超絕塵世。雖名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不及也。……廣孝德全始終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澤被後世,若斯人者,使其棲棲於草野不遇其時以輔佐興王之運,則亦安得播聲光於宇宙垂功名於竹帛哉”(《國朝獻徵錄》卷三)。


以禮觀書

在射鵰三部曲,以及鹿鼎記中,金大俠總是或多或少,會帶上千年少林寺出來露臉。

這些和尚,除了不吃肉,殺人放火,一樣都不落,全然沒有出家人的樣子。

其實,歷史上也是有很多和尚,真的是除了不吃肉,啥都能幹的。

大明朝就有兩個著名的和尚,一個是朱元璋這個假和尚,一個就是千古第一僧道衍和尚姚廣孝。

朱棣能搶了侄子的江山,有一大半功勞,要歸功於劉基第二的姚廣孝。

姚廣孝法名,叫道衍和尚,出生在1335年,實際上只比朱元璋小7歲,但卻活了83歲,比朱元璋多活了十多歲。

劉基出身於1311年,劉基比道衍和尚大了24歲,剛好一代人差距。

這個人,雖然剃度出家了,但是學的是陰陽之術,也就是和劉基一樣,天文地理之數,全然於胸。

但凡學陰陽之術的人,其實內心裡都有一顆躁動的心,其實就是野心家。

所以姚廣孝假和尚,真鬥士,不安心做和尚,而是想著創建一番豐功偉業。

尤其是看到只比自己大7歲的,同樣是和尚的朱元璋,竟然成為開國之君,心中更是特別難以忍耐。

但是他比劉基差了一個世代,劉基在,就沒他道衍和尚什麼事了。

當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的時候,姚廣孝已經33歲了,只能在廟裡繼續苦學蟄伏。

大明江山已定,滿腹才學,一身的縱橫之術,卻無用武之地了。

天子選和尚給死去的馬皇后唸經祈禱,偏偏朱元璋又看不上他。別的和尚,都能做僧官,他卻只能做個僧衣,也就是普通的和尚。

道衍和尚心中之委屈,可見一斑,恨死朱元璋在這個大和尚了。

而太子朱標的突然死亡,讓道衍和尚重燃了希望。他知道未來的儲君之位,將引來大震。

這傢伙眼光獨到,暗查各位藩王皇子,發現了朱棣英明神武,最是奇貨可居。於是要求跟隨朱棣去了北平,天天給朱棣洗腦,縱談時局天下,待機而動。

道衍和尚牛逼啊,非常的有預見性,一到了北平,就成為了朱棣的劉基。一手策劃了靖難之役,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就幫助朱棣拿下來南京,奪下了大明江山皇位。

這就是不世出的道衍和尚。不僅建了開創了新朝,而且還報了仇,顛覆了自詡聰明絕頂的朱元璋遺囑。

當年朱元璋若看得起自己,道衍和尚輔佐的將是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朱允炆這個孫子。那麼,歷史上,將不會有朱棣什麼事了。

這個和尚,其實不是和尚,而是陰陽縱橫家。當然,他也頗有文才,主持修撰《永樂大典》,提振了佛學昌盛。對大明的文化建設,宗教建設,也是很有貢獻。

武能安邦,文能治國,還能著說等身,實乃千古第一和尚,朱元璋這個假和尚,萬萬不及了。


三生有畫

姚廣孝,一個錯當了和尚的明朝鬼谷子,一個一心只想把自己的才華施展的人,有人的才華是唱歌,有人的才華是畫畫,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一個頹廢的藝術家。姚廣孝的才華可不一般,他的才華是陰陽縱橫之術,學的是陳平那一套翻雨覆雨的陰謀術,他在亂世就是劉伯溫,可惜只不過晚生了一點點而已,結果太平盛世,他這一肚子才華眼看著就只能埋沒了。

造反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朱棣也不熟一開始就是想反的,畢竟自己也是朱允炆的叔叔,一方大員,誰沒事去造反玩兒呀。姚廣孝看中了朱棣,一對朱棣說了一句“帶我進府,可以送你一頂白帽子”,朱棣是王,加一頂白帽子不就是皇上嗎。最後因緣巧合,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朱棣反了,姚廣孝成了他最重要的參謀,姚廣孝的一身才華終於可以施展了。

事實證明,姚廣孝的才華的確是絕世罕見的,打戰,造反,陰謀,縱橫,這些在這個和尚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最終幫助朱棣成功多去皇位後,卻什麼都不要,高官厚祿,金錢美女,什麼都不要,朱棣委以重任,但他每次上完朝總是回到自己的小廟裡,一身黑衣,被人成為黑衣宰相。


說來說起姚廣孝不為什麼,就是想施展自己的才華,現在大多數人說自己才華被埋沒,真實的意思大概是說自己不掙錢吧,或者沒有靠才華掙到錢,但姚廣孝是純粹的,一個沒有目的,一心真的只為施展才華的這麼一個人。

說到替方孝孺求情,方孝孺把一隻貓變成老虎,但變成老虎之後,可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