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自縊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是如何處置崇禎帝的?

carrrrrson

“崇禎自縊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是如何處置他屍體的?”近日,有網友這樣提問。眾所周知,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崇禎太監王承恩的跟從下,吊死於煤上的歪脖子樹上。那麼,隨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1、滿朝文官只有30人哭拜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進北京後,崇禎的屍體很快被發現,大順軍把朱由檢、周皇后屍棺抬出皇宮,在東華門外示眾。結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睥睨(pì nì),是指斜眼看,表示厭惡、反感。

大順軍隨後把崇禎和周皇后放棺材裡,弄到了昌平。當時百姓打開了田貴妃的墓,把崇禎和周皇后合葬莊進去。清兵入主北京後,重新挖出崇禎和周皇后,用皇帝的禮儀安葬,並令臣民著喪服3天。諡號是“莊烈愍皇帝”,陵墓叫“思陵”。

2、《明季北略》的記述更詳細

《明季北略》對於崇禎死後的記述更加詳細:大順軍進京後四處搜尋崇禎、太子朱慈烺,搜到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把朱慈烺送到劉宗敏帳下;朱慈炯送到李牟帳下,並封朱慈炯為“宅安公”。後來有人把太子朱慈烺帶到李自成面前。

最初,朱慈烺跑到了母親周皇后的父親周奎的家裡,周奎裝睡沒開門。朱慈烺走出宮內被大順軍所抓。李自成封朱慈烺為“宋王”,被朱慈烺拒絕,又讓他下跪,朱慈烺大怒說,我能屈服於你嗎?

李自成問,你爹去哪裡了?朱慈烺答,已死在壽寧宮。李自成問,你老朱家為什麼失天下?朱慈烺答,誤用了賊臣周延儒等人。李自成笑著說,“你是個明白人。”朱慈烺問“為何不痛快殺掉我?”李自成說:“你無罪,我怎麼會擅殺?”

朱慈烺說:“如果真是這樣,你應聽我一句話。一是不準驚動我祖宗的陵寢,二是儘快以皇禮安葬我的父皇、母后,三是不準殺戮百姓。”同時說:“文武百官最是無情無義,明天肯定會入朝拜賀於你”。次日,朝賀者來了1300多人。李自成嘆息說:“這群人如此不義,天下怎會不亂?”於是,就動了殺百官的念頭。

《明季北略》中還記述了一名16歲宮女費氏的故事:

費氏看到大順軍進京後,投井自盡,去被大順軍用鉤子拉出來,看到她姿容俊美,就相互爭奪。費氏說:“我是長公主,你們要是無禮,一定告訴你們的主子”士卒就把她獻給李自成。李自成讓內宮的人查看,發現並不是長公主,就獎賞給了部下羅將軍。

這個羅將軍把費氏帶走宮門,費氏說:“我是生活在皇宮中的貴女,不能隨便就嫁給你,你必須擇吉日完成大禮,否則我就是死也不從命”。羅將軍大喜,回營後沒幾日就置辦酒席成婚。費氏洞房中懷揣利刃,趁羅將軍大醉,割斷他的喉嚨,自己也自刎了。

《明季北略》是這樣記述如何發現崇禎屍體的:

大順軍發現崇禎屍體後,用兩扇門抬出來,送到魏國公牌坊下面。崇禎屍體用頭髮蓋住臉,穿白服、藍色短上衣,原色鑲邊的白綿的背心,白色的褲,左腳鞋子、襪子沒了。右腳穿著紅綾襪。

崇禎屍體的上衣裡發現有血書:朕自登極十七年,致敵入內地四次,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據後來有文武官員交待,崇禎死前曾咬破手指,在衣服上寫了一封血書:朕之失天下,皆因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可殺,百姓不可殺。

《明季北略》是這樣記述安置崇禎屍體的:

大順軍用二貫錢,讓太監買來柳木棺,崇禎抬進去後在脖子下面放上土塊,棺材停放在東華門外的施茶庵。有兩個僧人誦經,老太監四五個人守靈;王承恩的棺材也放在一起,文武百官不能去哭拜。

只有襄城伯李國禎、兵部郎成德、主事劉養貞到棺前大哭。李國禎哭著求其他大臣,一起上書要求以皇帝之死安葬崇禎。李自成看到上書後說,你們這些人一半為公一半沽名鉤譽,根本不真是為了舊主,就撕碎了上書丟出宮門。

隨後,一個青衣殿士拿著硃批書信出來說:“帝禮葬,王禮祭。”文武百官再次請求以皇帝之禮安葬。一會兒,青衣殿士再次出來傳說:“準行了。”二十三辛亥日,周皇后在前、崇禎在後,兩個棺材抬出皇宮,棺材上有紅漆。

並且為崇禎戴上頭冠,穿上袞玉金靴,袍帶上也有袞玉。設祭壇一處,李自成也出來,向四方垂拜並流淚。隨後,大順軍抬棺材到了昌平,讓人挖土造墳,四月初四安葬,抬棺的有二三十人,草草掩葬。跟著出來的大順軍將領也拜伏,也沒被禁止。

同《明史》記述的一樣,“哭拜者30人,拜而不哭者69人,餘皆睥睨過之”,只有主事劉養貞用頭觸地,大哭。大事記中記載,崇禎被草草葬於西山長陵的旁邊,只有襄城伯李國禎一人送行。


指動濟南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大軍破城,崇禎將後宮女子盡數殺死,與貼身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

由於當時形式非常混亂,李自成佔領皇宮後並沒有發現崇禎的蹤影,因此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

後來才發現崇禎已經吊死在煤山上,這個曾經的大明天子頭髮散亂,衣服沾滿了泥漿和血跡,衣服上寫著“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而同樣上吊自盡的周皇后,下身衣服用絲線層層縫死,令人動容。

農民軍將崇禎和周後的屍體抬到東華門外,裝入柳木棺內,搭蓋了臨時靈棚,由於崇禎生前沒有為自己修建陵寢,只好將崇禎和周皇后共同葬在田貴妃的墓中,整個葬禮辦的非常寒酸。

直到清軍入關後,為了緩和滿漢關係,將田貴妃墓,命名為思陵,並進行了重修,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築。思陵旁邊還有太監王承恩之墓,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碑以嘉許其忠貞殉主。


一點點歷史

這個問題答案很明確: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明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殺,李自成令人安葬崇禎帝和周皇后,而沒有暴屍荒野,或不聞不問。

我看其他答主,對李自成安葬崇禎帝的前前後後,已經講的比較多了。我這裡重點說一說:草莽李自成,為什麼會選擇安葬崇禎帝?



我們知道,古代不乏有勝利者,會義無反顧的對前朝的統治者或失勢者進行報復,甚至連死人都不放過,也要來個挫骨揚灰,掘墳鞭屍,以此來大洩其憤。

我說幾個著名人物的例子

伍子胥。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伍子胥,被楚王追殺而狼狽逃到吳國,隨後憑藉自身才能成為吳國丞相。伍子胥在幫助吳國大敗楚國後,對已經死去的楚王的墳墓進行了掘墳鞭屍,以解當年受辱受迫害之憤!

曾國藩。在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南京後,清朝湘軍的統帥曾國藩,對已死去的天王洪秀全的墳墓,來個掘墳挫骨,並命人將天王洪秀全的屍骨灰渣裝進了一門紅衣大炮裡,隨後點燃大炮,來了個沖天一響,魂飛魄散!

順治帝。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順治帝不僅馬上列舉多爾袞多款大罪,削去多爾袞的爵位和一切封號,還查抄了多爾袞的家,對多爾袞勢力進行血洗清算,最後還掘開了多爾袞墳墓,來了鞭屍挫骨,以洩順治多年之恨!

李自成為何安葬崇禎帝?

草莽英雄李自成,為何偏偏要安葬崇禎帝?讓崇禎帝暴屍荒野,不是更解氣嗎?



難道是李自成有仁愛之心?難道是殺人魔王良心發現要積點德?難道李自成害怕了於心不安?

其實這些可能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政 治需要。有人掘墳鞭屍,是當時政 治需要;有人妥善安葬敵人,也是當時政 治需要。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不同方式都為同一目的。

何謂政 治需要?李自成安葬崇禎帝,是為了籠絡明朝官員、士大夫以及遺老遺少們的人心,藉此以示自己仁德。

勝利者總是有足夠寬容的理由,或足夠不寬容的理由,連死人也可以作為利用的“道具”。因為統治者知道,無論怎麼推崇死人(或黑化死人),死人也不可能再活過來與為敵。

後來,滿清入關,打敗闖王李自成大順軍後,也是上演了同一戲碼。滿清打著“替崇禎帝報仇”的旗號,對已死去的崇禎帝也是做足了文章,甚至不惜誇讚之詞,和李自成安葬崇禎帝一個套路,都是出於自己的政 治目的。

哭戲,致古代“影帝們”




諸葛亮。三國裡的著名橋段,諸葛亮弔唁周公瑾,哭得“情真意切”,如喪考妣,像真的似的。殊不知周瑜之死,和諸葛亮有著莫大關係。

曹睿。漢獻帝劉協死後,曹魏皇帝曹睿也是帶著群臣,哭得稀里嘩啦,做足了戲份。

朱元璋。小明王韓林兒死後,朱元璋帶領大臣同樣哭得“悲痛欲絕”,說不但小明王的死與朱元璋也脫不了干係。

康熙帝。清朝康熙帝,多次南下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還搞三跪九叩大禮,除了康熙可能確實有些敬佩朱元璋之外,更多的還是為了籠絡明朝遺民,但戲份每次做得很足。

這就是老道的政 治家們,心理素質過硬,臉皮夠厚,超越一般感情之上,一切只是為了需要。所以,千萬不要用普通意義上的感情去衡量他們。



崇禎帝上吊自殺前,非常悲壯,寫下血書:……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故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可是人都死了,被李自成“用”了一回,又被滿清“用”了一回,可是沒有一個是真心祭奠崇禎帝的。

中國有句老話叫:貓哭耗子,下一句不言而喻。


峰子奇觀

1644年3月18日夜,李自成命令大順農民軍圍攻北京城,不久,明宮太監曹化淳打開城門迎降,農民軍將士魚貫而入,進佔了北京外城。

19日凌晨,心知大勢已去、無力迴天的崇禎帝朱由檢由太監王承恩攙扶著出宮登上煤山。煤山上有座壽皇殿,殿旁有棵歪脖子古樹 ,崇禎令王承恩在樹枝上搭上一根白綾,他自己將白綾套上了脖子。忠心耿耿的王承恩眼睜睜看著崇禎死去,隨即也吊死在他的對面。

差不多就在崇禎自縊煤山的同時,農民軍打開了北京內城各門。午後,闖王李自成、“權將軍”劉宗敏等率大隊人馬,由德勝門轉大明門,浩浩蕩蕩進入了北京城。至此,歷16帝享276年國運的明王朝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

史載,農民軍進京初期,紀律尚可,本已人心惶惶的京師秩序漸漸得以恢復。不久,大順軍軍紀崩壞,以劉宗敏為首的大順軍大小將官縱容士卒將京城女子玉帛劫掠一空,又將擒獲、歸降的明朝文武官員一個個剖腹挖心,灼肉折脛,用異常毒辣殘暴的手段追索藏銀。明朝遺老遺少和京城縉紳世家、百姓對其恨之入骨,相率出城逃亡者日眾。

李自成和麾下將士進京後,享樂思想滋生,大小將官吃喝嫖賭,李自成則佔據紫禁城,在裡面做起了帝王美夢。大順軍在城裡搶人錢財,占人妻女,忙得不亦樂乎,哪裡還有閒心去管崇禎的屍首?

之後,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引清軍入塞,並在山海關一片石聯合清軍夾擊前來討伐的李自成大順軍,大破之。李自成領潰兵逃回北京後,在武英殿匆匆舉行了登基儀式,然後押著數百車財物,倉惶出京,失魂落魄的往西北方向逃去。李自成在京城裡只待了短短42天,只做了42天帝王夢。

多爾袞在吳三桂的引領下殺入京城。史載,為籠絡中原人心,多爾袞下令將崇禎帝朱由檢和周後的屍骸用柳木棺收斂,寄放在寺廟裡。後來又下令以禮安葬他,並允許明朝遺老官紳們哭拜祭祀。祭奠完後,決定將崇禎夫妻殯入田妃的陵墓。清廷從十三陵田租裡撥出1500兩銀子,明歸降太監曹化淳和前明文武們自籌1500兩,共3000兩用於開掘墓道、修築碑亭。1644年底,朱由檢終於入土為安,和他的周後、田妃一起安息在地宮裡了。

南明小朝廷建立後,給崇禎諡號“烈皇帝”,廟號思宗。清廷給他諡為“莊烈愍皇帝”,沒有廟號,只將他的陵墓賜名“思陵”。從清廷和李自成對待崇禎遺體的態度與手段上看,李自成胸無點墨,毫無遠見,其敗亡早已註定。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李自成對於崇禎身後事的處理,可謂是虎頭蛇尾

先是下令將崇禎安葬於明十三陵,得以同列祖列宗團員,此事甚得民心

而後又成為甩手掌櫃,不僅不主動承擔下葬任務,還十分摳門的一個子兒都不出,因而失去民心

最終,滿清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帶著幾十萬明朝降軍,一舉滅掉了李自成

所以說李自成在崇禎皇帝的處置問題上,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的崇禎,以一種屈辱的方式和祖宗團圓

北京城破之後,崇禎急召大臣議事,然而一個人都沒有等來。絕望中的崇禎帶著王承恩策馬狂奔至景山,在那棵宿命般的歪脖樹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盡去朝服、以發覆面的朱由檢,留下“諸臣誤我”的血書後,自殺殉國。隨後入京的李自成發現崇禎遺體,於東華門附近搭建靈棚,放置崇禎及其皇后的靈柩

然後狗血的劇情接二連三的上演

李自成忙於收編明朝遺臣,為了方便大家登記“特意”設置了接待處,必經之路就是崇禎的靈棚。結果大臣們爭先恐後的前往接待處,而少有人哭祭先帝

據記載,僅有三十餘名官員在崇禎靈棚前哭拜,剩下的唯恐躲之不及,紛紛目不斜視趕去向闖王報名,由於報名現場太過火爆,一度導致報名處癱瘓

所以說崇禎臨死前發出的“文臣人人皆可殺”的憤慨,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也基本屬實。帝后的靈柩就這樣在那放著,直到一名大臣痛哭不止,向闖王請求安葬,才讓崇禎下葬的事情開始啟動。

而在這之前,沒有人在乎過,也沒有人請求過,對於崇禎來說,實在是一種悲哀

入了明十三陵的崇禎,卻只能鳩佔鵲巢草草下葬

或許是出於政治目的,也可能是被那個痛哭的明朝官員打動,李自成下令安葬崇禎,並允許其進入明十三陵。可是隨後的舉動,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忙於瓜分財產,收編物資的李自成團隊,沒有一個人願意為崇禎下葬買單,甚至連李自成也是大手一揮,交給當地官員處理,隨後就忙著去撈錢撈地撈美女去了

無奈的地方官員昌平州吏目趙一桂,只能採取募捐的形式為先帝籌款。由於連年征戰財政早已枯竭,政府是拿不出來錢的,最後在當地商賈的支持下,一筆233兩白銀的“鉅款”成為此次崇禎下葬的全部費用

說來可憐,一般來說皇帝登基後就會忙著給自己修建陵寢,有的甚至一修就是幾十年,所以古往今來皇帝陵寢大多富麗雄偉,一如明十三陵中的各個帝王陵墓。但崇禎是沒有給自己修建陵寢的,他把錢都剩下來用在了挽救明朝上。因此趙一桂的首要問題就是得給崇禎找個地兒

最後,趙一桂用這200多兩白銀將崇禎皇帝及周皇后安葬在其妃田妃的墓穴之中,三人同墓或許有點擁擠,但至少也算是入土為安了

出殯的當日,在場之人看到思陵如此淒涼寒酸,還現場集資為先帝陵墓包了一層磚

關於此事歷史上有詳細的記載,甚至說每一錢、每一分的花銷都記得明明白白,由此可見當時安葬崇禎是有多麼的困難,也側面反映出人民對於李自成此舉的不滿

去過十三陵的,不知注意過沒有,崇禎的思陵甚至不如一些太監、妃子的陵墓

屢敗屢戰的闖王,為何山海關一戰便一敗塗地

入了京的李自成,原本捏著一手好牌,可惜活生生被自己和部下打臭了

先是劉宗敏大肆迫害前朝大臣,刑訊逼供只為撈錢,讓原本一心投靠李自成的士大夫階層徹底失望,雖然說也未嘗不是件好事(畢竟明末大臣沒啥好鳥),但一棒子打死這種事總是弊大於利的

然後就是李自成對於崇禎皇帝的後事處理上,真的是昏招跌出。先是不管不顧,而後同意下葬,卻分文不出。既然要選擇以帝王之禮安葬崇禎了,那就做戲做全套啊!拿出一筆錢,把喪事辦的風光一些,藉此機會表達一下自己是迫不得已,是為了百姓云云

如此一來,既得了民心,又讓人信服,不是美事一樁?可李闖王偏偏要扣這個門,一毛不拔不說,還不管不問。這讓前朝遺民心裡如何接受?

最後,說來也巧,忙著撈錢撈女人的劉宗敏色迷心竅,給人吳三桂最愛的小妾也給掠奪了,直接導致吳三桂反水,後果不必多說,李自成一敗塗地

勝利衝昏了大順軍上下所有人的頭腦,沒有一個人保持清醒,或者說有人保持清醒但大部分人已經迷失了自我,所以失去民心的李自成很快敗亡

在處置崇禎的問題上,李自成犯下了巨大的錯誤,並給清軍入關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口號——為崇禎皇帝報仇

明明是一場好秀,卻偏偏讓李自成給演砸了,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滿清入關奪取天下後,順治皇帝還特意跑到思陵祭拜,流了幾滴眼淚、叫了幾聲哥哥,還出了三千兩銀子將思陵修葺了一番,算是把戲做足了

雖然戲演的不算真,三千兩也不是很夠意思,但是對比李自成,實在是強太多



置身黑白的精彩


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公元1611年-公元1644年)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煤山


大家都知道,崇禎最終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樹上,而且崇禎在死了三天後才被人發現。許多大臣看見他的屍體,還假裝沒看見,甚至還繞道走。

最後李自成發現了崇禎皇帝的屍體,那李自成是如何處置崇禎皇帝屍體的呢?

不管是政治目的還是收買人心,李自成下令按天子禮儀安葬崇禎皇帝。只是可惜這事因為錢的原因而沒辦好。因為當時大明的錢庫確實沒有錢了,而李自成又不肯拿自己的錢給崇禎來安葬啊(按天子禮儀下葬是需要很多錢的)

最終崇禎皇帝被安葬在了田貴妃的墓園。有些淒涼,但總算是入土為安了。


左將軍

論雲:關於李自成如何處理崇禎遺事 這個有明確記載 諸家史料對此都沒有太大爭議 通常流行的說法是:崇禎死後三日才被發現 李自成於三月二十三將皇帝皇后屍體安置在東華門外 讓僧人唸經超度 期間至此哭泣的不過二三十人 其餘的故明官員對此看都不看一眼 等到四月初三 才將崇禎葬在了天貴妃墓中 這其中諸家史料雖然沒有多大出入 然而有些記載卻並非那麼詳實 此次就考證諸家史料 有志於此者 自知之



崇禎帝殉國處

《明史·卷三百九·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傳·李自成傳》謂:“已,乃知帝后崩,自成命以宮扉載出,盛柳棺,置東華門外,...用兗冕禕翟,加葦廠雲。”

《明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莊烈帝二》謂:“丙辰,賊遷帝、後梓宮於昌平。昌平人啟田貴妃墓以葬。”

而成書較早的 或免去文字獄的《北略》《國榷》《甲申紀事》在相互彌補之下 可能會得到一個較為理想的答案

《明季北略·卷二十》謂:“未時,逆賊發錢兩貫,遣太監市柳木棺,枕以土塊,停於東華門外施茶菴,覆以蓬廠。有兩僧誦經,老太監四五人。二十三日辛亥,乃改殯先帝后,出梓宮二,以丹漆殯先帝,黝漆殯先後,加帝翼善冠,袞玉滲金靴;後袍帶亦如之。設祭一罈,自成亦出,四拜垂淚。順天府偽府尹行昌平州,撥夫造壙,於四月初三日發引,初四日安葬,抬柩止二三十人,賊數騎從得勝門送出,草草掩于田貴妃墳內。”

《甲申紀事》謂:二十三日“是日,殮先帝於東華門,用價五兩買兩棺,與後俱殮。王承恩亦殮焉。棺停茶蓬下,長班目擊為餘言也。初三日,葬先帝及後於田貴妃墓。黎明,令數人舁去。”

《國榷·卷一百》謂:“庚戌,先帝遺弓見於萬歲山,同先後連椅出頓東華門之席舍,先後紉裳,鼻孔微傷,武選主事大足劉養貞走哭三日夜失聲,市柳棺以殯之。有菜傭某過,慟甚,遂於其處觸石死之。帬臣臨泣者二三十人,餘者皆揚揚策馬不顧也。兵部主事懷寧劉若宜來哭,疾呼太祖高皇帝,哭聲悲咽,觀者為之墮淚。”《卷一百一》謂:“庚申,李自成命禮。政府尚書恐焴祭大行皇帝葬昌平。東宮二王臨送東華門,數卒舁梓宮至昌平城下,棄之而返。昌平吏民奉至西門外十里田貴妃園,合帝后葬焉。”

大抵明清史料龐雜 治史者宜左右考證之 若孤證者 非必不能信 亦不能全用 惟左右推敲之下可以一用


張洵美

大家好,我是沒腦子的小魚,我來為大家解讀明末那段歷史。《甲申傳信錄》記載:“易袍履與承恩走萬歲山,至巾帽局自縊。”掀開歷史的帷幔,一探歷史的真面目。崇禎向來剛愎自用,這一性格決定了他不會投降,也不會輕易去死。1644年3月18日,在李自成即將破城之時,崇禎派人將皇太子送出城後,自知眼前一切女眷面對農民軍將在劫難逃,便發了瘋一般地逼迫皇后懸樑自盡,又親手將袁貴妃等女眷全部殺死。然後,和秉筆太監王承恩一起取太監衣帽化裝後,企圖從崇文門、正陽門、朝陽門、安定門等處逃走,皆因不敢亮明身份,守門士兵不知他是皇帝而被阻。被逼無奈,崇禎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跑到了皇城內較偏僻的巾帽局(今東城區織染局衚衕東端),在此休息,觀察時局。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佔據皇宮,崇禎眼看大勢已去,這才北出神武門,爬上景山東坡,撕下一塊衣襟,咬破手指給李自成寫了一封信:“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然後摘去纓冠,用頭髮遮住面孔上吊自盡,表示無臉去見祖宗,“以發覆面,白袷藍袍白細褲,一足跣,一足有綾襪”,樣子十分狼狽。王承恩哭拜了崇禎,也自縊在對面的海棠樹上。李自成攻入皇宮後四處找不到崇禎,就下了通緝令:把皇帝交出來的封萬戶侯,賞金萬鎰;首告也賞金千兩。兩天後,三月二十一日,他的手下才找到偏僻的巾帽局,發現了後山樹上垂掛的兩具屍體。李自成命人拿兩張門板抬著皇帝和王承恩,放在東華門邊,給錢二十串,買了柳木棺材殮之。枕著土塊,覆以蓬廠,而周後亦從東華門出,置龍文凳上,藉以錦縟,覆以錦被。二十二日,崇禎屍體還暴露在外邊,有人把錦被拿下來蓋在上面,遷帝於茶庵。二十三日,李自成用王德化的建議,用朱漆梓宮及皇后梓宮禮數對待帝后。當時的崇禎穿著空靴,有人問內監是什麼原因。內監回答說:“鳳不裹頭,龍不裹腳”。二十四日,東華門東北忽然哭聲大震。李自成問怎麼回事。回答說:諸位大臣、老百姓和太監們懇請您允許先葬了皇帝再說。李自成這才答應以帝王的身份重新改殯,崇禎帝頭戴翼善冠,身著袞玉滲金袍,周後亦依制加袍帶,合葬于思陵,明十三陵中的末建之陵,也是規模最小、最為簡陋的一座陵園。
清軍攻入北京後,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採取了很多綏靖政策,給崇禎舉行國葬,建造陵寢,將吊死崇禎的槐樹定為“罪槐”,用鐵鏈鎖住,並立下馬碑,令文武官員臨近此處必須步行而過,以示對前朝皇帝的“敬意”,也提醒八旗子弟,要引以為戒,不能重蹈明朝的覆轍。到了民國時期,民國政府把下馬碑改為了“明思宗殉國處”紀念碑,上書“中華民國十九年三月,故宮博物院敬立”字樣。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鐵鏈被盜走,不知所蹤。文化大革命時期,革命小將把古槐當作“四舊”砍掉了。現在,政府又在原址上新植了一棵槐樹。


我屬魚沒腦子

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最終君王死社稷,所以崇禎皇帝雖然說歷史評價各有褒貶,但是對於崇禎皇帝最後的死亡,大家還是給予了認可的,畢竟如果江山都沒了,自己還有什麼臉苟活,而那些所謂的後主,被俘之後,苟活的顏面也確實讓人所不齒。


崇禎皇帝最後死了,但是作為,入到北京城的李自成來說,其實相對來說,對於崇禎也還好,並沒有說把他暴屍荒野,或者是對於他的屍體有什麼樣子的不尊重的舉動,崇禎皇帝還是下令,北京昌平的人們,對於崇禎皇帝給予安葬


因為崇禎皇帝沒有領情,所以就在他的皇妃的墳墓之內,給崇禎皇帝開了一個學,最終將崇禎皇帝葬入到穴內,但是由於雙方面是敵手,關係,與直腸能做的也就這麼多了,所以關於安裝費用的出處,卻一直並沒有從李自成這裡出,所以最終還是昌平的百姓來集資做了這件事情,最終將崇禎皇帝入土為安,他也是成了明朝唯一沒有皇陵的皇帝。


但不管怎麼樣,崇禎皇帝最終是質疑而始終,比像陳後主,李後主,或者是劉阿斗一樣被後人所不齒和詬病。?


夏末90118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的一個皇帝,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禎帝逼死周皇后,在煤山自縊。死前他在衣服上留有血書,意思是隻要李自成放過其他人,自己的屍體任由處置,可見崇禎帝是一個真爺們,一人做事一人當,不連累其他人。明朝傳到崇禎帝的時候已是個爛攤子,外有清兵威脅,國庫捉襟見肘。崇禎帝十六歲登基,他非常勤政,節儉治國,面對千瘡百孔的江山,他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貧苦的老百姓橫徵暴斂,最終官逼民反,李自成的農民軍迅速壯大。他生性多疑,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把袁崇煥凌遲處死,北邊門戶大開。從叛親離,走投無路的崇禎帝只好選擇自殺來謝罪大明江山。


李自成找到了崇禎的遺體,被太監們放在草棚子下面,他的舊臣們一個個避而遠之,非常冷漠。李自成買了棺木,設靈堂,還親自去祭壇憑弔崇禎帝。並以天子之禮安葬他。可到處都找不到崇禎帝帝陵寢,因為他們不知道崇禎帝就沒有為自己修過陵寢。於是找到了崇禎帝曾經非常寵幸的田貴妃的陵寢,就把崇禎帝與田貴妃和葬了。李自成也有大仁大義的一面,他恨朱明王朝,但他對崇禎的子女沒有搞殊殺,值得敬佩。他對崇禎很仁慈,但對老百姓還是亂殺無辜,因而也失去了民心,最終也導致了他的徹底失敗。


崇禎帝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死後還能全身入土,他曾無數次的揣測“逆賊”李自成會將自己鞭屍,或者將自己的頭砍下了掛在城門上。他搞不懂仇敵李自成能這般的善待自己。李自成也搞不懂從叛親離的崇禎死得如此淒涼。他們都應了那句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們都遭到報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