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carrrrrson

“崇祯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他尸体的?”近日,有网友这样提问。众所周知,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崇祯太监王承恩的跟从下,吊死于煤上的歪脖子树上。那么,随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1、满朝文官只有30人哭拜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进北京后,崇祯的尸体很快被发现,大顺军把朱由检、周皇后尸棺抬出皇宫,在东华门外示众。结果“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睥睨(pì nì),是指斜眼看,表示厌恶、反感。

大顺军随后把崇祯和周皇后放棺材里,弄到了昌平。当时百姓打开了田贵妃的墓,把崇祯和周皇后合葬庄进去。清兵入主北京后,重新挖出崇祯和周皇后,用皇帝的礼仪安葬,并令臣民着丧服3天。谥号是“庄烈愍皇帝”,陵墓叫“思陵”。

2、《明季北略》的记述更详细

《明季北略》对于崇祯死后的记述更加详细:大顺军进京后四处搜寻崇祯、太子朱慈烺,搜到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把朱慈烺送到刘宗敏帐下;朱慈炯送到李牟帐下,并封朱慈炯为“宅安公”。后来有人把太子朱慈烺带到李自成面前。

最初,朱慈烺跑到了母亲周皇后的父亲周奎的家里,周奎装睡没开门。朱慈烺走出宫内被大顺军所抓。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被朱慈烺拒绝,又让他下跪,朱慈烺大怒说,我能屈服于你吗?

李自成问,你爹去哪里了?朱慈烺答,已死在寿宁宫。李自成问,你老朱家为什么失天下?朱慈烺答,误用了贼臣周延儒等人。李自成笑着说,“你是个明白人。”朱慈烺问“为何不痛快杀掉我?”李自成说:“你无罪,我怎么会擅杀?”

朱慈烺说:“如果真是这样,你应听我一句话。一是不准惊动我祖宗的陵寝,二是尽快以皇礼安葬我的父皇、母后,三是不准杀戮百姓。”同时说:“文武百官最是无情无义,明天肯定会入朝拜贺于你”。次日,朝贺者来了1300多人。李自成叹息说:“这群人如此不义,天下怎会不乱?”于是,就动了杀百官的念头。

《明季北略》中还记述了一名16岁宫女费氏的故事:

费氏看到大顺军进京后,投井自尽,去被大顺军用钩子拉出来,看到她姿容俊美,就相互争夺。费氏说:“我是长公主,你们要是无礼,一定告诉你们的主子”士卒就把她献给李自成。李自成让内宫的人查看,发现并不是长公主,就奖赏给了部下罗将军。

这个罗将军把费氏带走宫门,费氏说:“我是生活在皇宫中的贵女,不能随便就嫁给你,你必须择吉日完成大礼,否则我就是死也不从命”。罗将军大喜,回营后没几日就置办酒席成婚。费氏洞房中怀揣利刃,趁罗将军大醉,割断他的喉咙,自己也自刎了。

《明季北略》是这样记述如何发现崇祯尸体的:

大顺军发现崇祯尸体后,用两扇门抬出来,送到魏国公牌坊下面。崇祯尸体用头发盖住脸,穿白服、蓝色短上衣,原色镶边的白绵的背心,白色的裤,左脚鞋子、袜子没了。右脚穿着红绫袜。

崇祯尸体的上衣里发现有血书:朕自登极十七年,致敌入内地四次,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据后来有文武官员交待,崇祯死前曾咬破手指,在衣服上写了一封血书:朕之失天下,皆因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可杀,百姓不可杀。

《明季北略》是这样记述安置崇祯尸体的:

大顺军用二贯钱,让太监买来柳木棺,崇祯抬进去后在脖子下面放上土块,棺材停放在东华门外的施茶庵。有两个僧人诵经,老太监四五个人守灵;王承恩的棺材也放在一起,文武百官不能去哭拜。

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到棺前大哭。李国祯哭着求其他大臣,一起上书要求以皇帝之死安葬崇祯。李自成看到上书后说,你们这些人一半为公一半沽名钩誉,根本不真是为了旧主,就撕碎了上书丢出宫门。

随后,一个青衣殿士拿着朱批书信出来说:“帝礼葬,王礼祭。”文武百官再次请求以皇帝之礼安葬。一会儿,青衣殿士再次出来传说:“准行了。”二十三辛亥日,周皇后在前、崇祯在后,两个棺材抬出皇宫,棺材上有红漆。

并且为崇祯戴上头冠,穿上衮玉金靴,袍带上也有衮玉。设祭坛一处,李自成也出来,向四方垂拜并流泪。随后,大顺军抬棺材到了昌平,让人挖土造坟,四月初四安葬,抬棺的有二三十人,草草掩葬。跟着出来的大顺军将领也拜伏,也没被禁止。

同《明史》记述的一样,“哭拜者30人,拜而不哭者69人,余皆睥睨过之”,只有主事刘养贞用头触地,大哭。大事记中记载,崇祯被草草葬于西山长陵的旁边,只有襄城伯李国祯一人送行。


指动济南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大军破城,崇祯将后宫女子尽数杀死,与贴身太监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杀。

由于当时形式非常混乱,李自成占领皇宫后并没有发现崇祯的踪影,因此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后来才发现崇祯已经吊死在煤山上,这个曾经的大明天子头发散乱,衣服沾满了泥浆和血迹,衣服上写着“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而同样上吊自尽的周皇后,下身衣服用丝线层层缝死,令人动容。

农民军将崇祯和周后的尸体抬到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由于崇祯生前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寝,只好将崇祯和周皇后共同葬在田贵妃的墓中,整个葬礼办的非常寒酸。

直到清军入关后,为了缓和满汉关系,将田贵妃墓,命名为思陵,并进行了重修,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思陵旁边还有太监王承恩之墓,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忠贞殉主。


一点点历史

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李自成令人安葬崇祯帝和周皇后,而没有暴尸荒野,或不闻不问。

我看其他答主,对李自成安葬崇祯帝的前前后后,已经讲的比较多了。我这里重点说一说:草莽李自成,为什么会选择安葬崇祯帝?



我们知道,古代不乏有胜利者,会义无反顾的对前朝的统治者或失势者进行报复,甚至连死人都不放过,也要来个挫骨扬灰,掘坟鞭尸,以此来大泄其愤。

我说几个著名人物的例子

伍子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伍子胥,被楚王追杀而狼狈逃到吴国,随后凭借自身才能成为吴国丞相。伍子胥在帮助吴国大败楚国后,对已经死去的楚王的坟墓进行了掘坟鞭尸,以解当年受辱受迫害之愤!

曾国藩。在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后,清朝湘军的统帅曾国藩,对已死去的天王洪秀全的坟墓,来个掘坟挫骨,并命人将天王洪秀全的尸骨灰渣装进了一门红衣大炮里,随后点燃大炮,来了个冲天一响,魂飞魄散!

顺治帝。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不仅马上列举多尔衮多款大罪,削去多尔衮的爵位和一切封号,还查抄了多尔衮的家,对多尔衮势力进行血洗清算,最后还掘开了多尔衮坟墓,来了鞭尸挫骨,以泄顺治多年之恨!

李自成为何安葬崇祯帝?

草莽英雄李自成,为何偏偏要安葬崇祯帝?让崇祯帝暴尸荒野,不是更解气吗?



难道是李自成有仁爱之心?难道是杀人魔王良心发现要积点德?难道李自成害怕了于心不安?

其实这些可能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政 治需要。有人掘坟鞭尸,是当时政 治需要;有人妥善安葬敌人,也是当时政 治需要。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不同方式都为同一目的。

何谓政 治需要?李自成安葬崇祯帝,是为了笼络明朝官员、士大夫以及遗老遗少们的人心,借此以示自己仁德。

胜利者总是有足够宽容的理由,或足够不宽容的理由,连死人也可以作为利用的“道具”。因为统治者知道,无论怎么推崇死人(或黑化死人),死人也不可能再活过来与为敌。

后来,满清入关,打败闯王李自成大顺军后,也是上演了同一戏码。满清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对已死去的崇祯帝也是做足了文章,甚至不惜夸赞之词,和李自成安葬崇祯帝一个套路,都是出于自己的政 治目的。

哭戏,致古代“影帝们”




诸葛亮。三国里的著名桥段,诸葛亮吊唁周公瑾,哭得“情真意切”,如丧考妣,像真的似的。殊不知周瑜之死,和诸葛亮有着莫大关系。

曹睿。汉献帝刘协死后,曹魏皇帝曹睿也是带着群臣,哭得稀里哗啦,做足了戏份。

朱元璋。小明王韩林儿死后,朱元璋带领大臣同样哭得“悲痛欲绝”,说不但小明王的死与朱元璋也脱不了干系。

康熙帝。清朝康熙帝,多次南下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还搞三跪九叩大礼,除了康熙可能确实有些敬佩朱元璋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笼络明朝遗民,但戏份每次做得很足。

这就是老道的政 治家们,心理素质过硬,脸皮够厚,超越一般感情之上,一切只是为了需要。所以,千万不要用普通意义上的感情去衡量他们。



崇祯帝上吊自杀前,非常悲壮,写下血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可是人都死了,被李自成“用”了一回,又被满清“用”了一回,可是没有一个是真心祭奠崇祯帝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猫哭耗子,下一句不言而喻。


峰子奇观

1644年3月18日夜,李自成命令大顺农民军围攻北京城,不久,明宫太监曹化淳打开城门迎降,农民军将士鱼贯而入,进占了北京外城。

19日凌晨,心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搀扶着出宫登上煤山。煤山上有座寿皇殿,殿旁有棵歪脖子古树 ,崇祯令王承恩在树枝上搭上一根白绫,他自己将白绫套上了脖子。忠心耿耿的王承恩眼睁睁看着崇祯死去,随即也吊死在他的对面。

差不多就在崇祯自缢煤山的同时,农民军打开了北京内城各门。午后,闯王李自成、“权将军”刘宗敏等率大队人马,由德胜门转大明门,浩浩荡荡进入了北京城。至此,历16帝享276年国运的明王朝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史载,农民军进京初期,纪律尚可,本已人心惶惶的京师秩序渐渐得以恢复。不久,大顺军军纪崩坏,以刘宗敏为首的大顺军大小将官纵容士卒将京城女子玉帛劫掠一空,又将擒获、归降的明朝文武官员一个个剖腹挖心,灼肉折胫,用异常毒辣残暴的手段追索藏银。明朝遗老遗少和京城缙绅世家、百姓对其恨之入骨,相率出城逃亡者日众。

李自成和麾下将士进京后,享乐思想滋生,大小将官吃喝嫖赌,李自成则占据紫禁城,在里面做起了帝王美梦。大顺军在城里抢人钱财,占人妻女,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闲心去管崇祯的尸首?

之后,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塞,并在山海关一片石联合清军夹击前来讨伐的李自成大顺军,大破之。李自成领溃兵逃回北京后,在武英殿匆匆举行了登基仪式,然后押着数百车财物,仓惶出京,失魂落魄的往西北方向逃去。李自成在京城里只待了短短42天,只做了42天帝王梦。

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杀入京城。史载,为笼络中原人心,多尔衮下令将崇祯帝朱由检和周后的尸骸用柳木棺收敛,寄放在寺庙里。后来又下令以礼安葬他,并允许明朝遗老官绅们哭拜祭祀。祭奠完后,决定将崇祯夫妻殡入田妃的陵墓。清廷从十三陵田租里拨出1500两银子,明归降太监曹化淳和前明文武们自筹1500两,共3000两用于开掘墓道、修筑碑亭。1644年底,朱由检终于入土为安,和他的周后、田妃一起安息在地宫里了。

南明小朝廷建立后,给崇祯谥号“烈皇帝”,庙号思宗。清廷给他谥为“庄烈愍皇帝”,没有庙号,只将他的陵墓赐名“思陵”。从清廷和李自成对待崇祯遗体的态度与手段上看,李自成胸无点墨,毫无远见,其败亡早已注定。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李自成对于崇祯身后事的处理,可谓是虎头蛇尾

先是下令将崇祯安葬于明十三陵,得以同列祖列宗团员,此事甚得民心

而后又成为甩手掌柜,不仅不主动承担下葬任务,还十分抠门的一个子儿都不出,因而失去民心

最终,满清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带着几十万明朝降军,一举灭掉了李自成

所以说李自成在崇祯皇帝的处置问题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崇祯,以一种屈辱的方式和祖宗团圆

北京城破之后,崇祯急召大臣议事,然而一个人都没有等来。绝望中的崇祯带着王承恩策马狂奔至景山,在那棵宿命般的歪脖树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尽去朝服、以发覆面的朱由检,留下“诸臣误我”的血书后,自杀殉国。随后入京的李自成发现崇祯遗体,于东华门附近搭建灵棚,放置崇祯及其皇后的灵柩

然后狗血的剧情接二连三的上演

李自成忙于收编明朝遗臣,为了方便大家登记“特意”设置了接待处,必经之路就是崇祯的灵棚。结果大臣们争先恐后的前往接待处,而少有人哭祭先帝

据记载,仅有三十余名官员在崇祯灵棚前哭拜,剩下的唯恐躲之不及,纷纷目不斜视赶去向闯王报名,由于报名现场太过火爆,一度导致报名处瘫痪

所以说崇祯临死前发出的“文臣人人皆可杀”的愤慨,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基本属实。帝后的灵柩就这样在那放着,直到一名大臣痛哭不止,向闯王请求安葬,才让崇祯下葬的事情开始启动。

而在这之前,没有人在乎过,也没有人请求过,对于崇祯来说,实在是一种悲哀

入了明十三陵的崇祯,却只能鸠占鹊巢草草下葬

或许是出于政治目的,也可能是被那个痛哭的明朝官员打动,李自成下令安葬崇祯,并允许其进入明十三陵。可是随后的举动,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忙于瓜分财产,收编物资的李自成团队,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崇祯下葬买单,甚至连李自成也是大手一挥,交给当地官员处理,随后就忙着去捞钱捞地捞美女去了

无奈的地方官员昌平州吏目赵一桂,只能采取募捐的形式为先帝筹款。由于连年征战财政早已枯竭,政府是拿不出来钱的,最后在当地商贾的支持下,一笔233两白银的“巨款”成为此次崇祯下葬的全部费用

说来可怜,一般来说皇帝登基后就会忙着给自己修建陵寝,有的甚至一修就是几十年,所以古往今来皇帝陵寝大多富丽雄伟,一如明十三陵中的各个帝王陵墓。但崇祯是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的,他把钱都剩下来用在了挽救明朝上。因此赵一桂的首要问题就是得给崇祯找个地儿

最后,赵一桂用这200多两白银将崇祯皇帝及周皇后安葬在其妃田妃的墓穴之中,三人同墓或许有点拥挤,但至少也算是入土为安了

出殡的当日,在场之人看到思陵如此凄凉寒酸,还现场集资为先帝陵墓包了一层砖

关于此事历史上有详细的记载,甚至说每一钱、每一分的花销都记得明明白白,由此可见当时安葬崇祯是有多么的困难,也侧面反映出人民对于李自成此举的不满

去过十三陵的,不知注意过没有,崇祯的思陵甚至不如一些太监、妃子的陵墓

屡败屡战的闯王,为何山海关一战便一败涂地

入了京的李自成,原本捏着一手好牌,可惜活生生被自己和部下打臭了

先是刘宗敏大肆迫害前朝大臣,刑讯逼供只为捞钱,让原本一心投靠李自成的士大夫阶层彻底失望,虽然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毕竟明末大臣没啥好鸟),但一棒子打死这种事总是弊大于利的

然后就是李自成对于崇祯皇帝的后事处理上,真的是昏招跌出。先是不管不顾,而后同意下葬,却分文不出。既然要选择以帝王之礼安葬崇祯了,那就做戏做全套啊!拿出一笔钱,把丧事办的风光一些,借此机会表达一下自己是迫不得已,是为了百姓云云

如此一来,既得了民心,又让人信服,不是美事一桩?可李闯王偏偏要扣这个门,一毛不拔不说,还不管不问。这让前朝遗民心里如何接受?

最后,说来也巧,忙着捞钱捞女人的刘宗敏色迷心窍,给人吴三桂最爱的小妾也给掠夺了,直接导致吴三桂反水,后果不必多说,李自成一败涂地

胜利冲昏了大顺军上下所有人的头脑,没有一个人保持清醒,或者说有人保持清醒但大部分人已经迷失了自我,所以失去民心的李自成很快败亡

在处置崇祯的问题上,李自成犯下了巨大的错误,并给清军入关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口号——为崇祯皇帝报仇

明明是一场好秀,却偏偏让李自成给演砸了,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满清入关夺取天下后,顺治皇帝还特意跑到思陵祭拜,流了几滴眼泪、叫了几声哥哥,还出了三千两银子将思陵修葺了一番,算是把戏做足了

虽然戏演的不算真,三千两也不是很够意思,但是对比李自成,实在是强太多



置身黑白的精彩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公元1611年-公元1644年)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


大家都知道,崇祯最终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而且崇祯在死了三天后才被人发现。许多大臣看见他的尸体,还假装没看见,甚至还绕道走。

最后李自成发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那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皇帝尸体的呢?

不管是政治目的还是收买人心,李自成下令按天子礼仪安葬崇祯皇帝。只是可惜这事因为钱的原因而没办好。因为当时大明的钱库确实没有钱了,而李自成又不肯拿自己的钱给崇祯来安葬啊(按天子礼仪下葬是需要很多钱的)

最终崇祯皇帝被安葬在了田贵妃的墓园。有些凄凉,但总算是入土为安了。


左将军

论云:关于李自成如何处理崇祯遗事 这个有明确记载 诸家史料对此都没有太大争议 通常流行的说法是:崇祯死后三日才被发现 李自成于三月二十三将皇帝皇后尸体安置在东华门外 让僧人念经超度 期间至此哭泣的不过二三十人 其余的故明官员对此看都不看一眼 等到四月初三 才将崇祯葬在了天贵妃墓中 这其中诸家史料虽然没有多大出入 然而有些记载却并非那么详实 此次就考证诸家史料 有志于此者 自知之



崇祯帝殉国处

《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李自成传》谓:“已,乃知帝后崩,自成命以宫扉载出,盛柳棺,置东华门外,...用兖冕祎翟,加苇厂云。”

《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谓:“丙辰,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

而成书较早的 或免去文字狱的《北略》《国榷》《甲申纪事》在相互弥补之下 可能会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

《明季北略·卷二十》谓:“未时,逆贼发钱两贯,遣太监市柳木棺,枕以土塊,停于东华门外施茶菴,覆以蓬厂。有两僧诵经,老太监四五人。二十三日辛亥,乃改殡先帝后,出梓宫二,以丹漆殡先帝,黝漆殡先后,加帝翼善冠,衮玉渗金靴;后袍带亦如之。设祭一坛,自成亦出,四拜垂泪。顺天府伪府尹行昌平州,拨夫造圹,于四月初三日发引,初四日安葬,抬柩止二三十人,贼数骑从得胜门送出,草草掩于田贵妃墳内。”

《甲申纪事》谓:二十三日“是日,殓先帝于东华门,用价五两买两棺,与后俱殓。王承恩亦殓焉。棺停茶蓬下,长班目击为余言也。初三日,葬先帝及后于田贵妃墓。黎明,令数人舁去。”

《国榷·卷一百》谓:“庚戌,先帝遗弓见于万岁山,同先后连椅出顿东华门之席舍,先后纫裳,鼻孔微伤,武选主事大足刘养贞走哭三日夜失声,市柳棺以殡之。有菜傭某过,恸甚,遂于其处触石死之。帬臣临泣者二三十人,余者皆扬扬策马不顾也。兵部主事怀宁刘若宜来哭,疾呼太祖高皇帝,哭声悲咽,观者为之堕泪。”《卷一百一》谓:“庚申,李自成命礼。政府尚书恐焴祭大行皇帝葬昌平。东宫二王临送东华门,数卒舁梓宫至昌平城下,弃之而返。昌平吏民奉至西门外十里田贵妃园,合帝后葬焉。”

大抵明清史料庞杂 治史者宜左右考证之 若孤证者 非必不能信 亦不能全用 惟左右推敲之下可以一用


张洵美

大家好,我是没脑子的小鱼,我来为大家解读明末那段历史。《甲申传信录》记载:“易袍履与承恩走万岁山,至巾帽局自缢。”掀开历史的帷幔,一探历史的真面目。崇祯向来刚愎自用,这一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投降,也不会轻易去死。1644年3月18日,在李自成即将破城之时,崇祯派人将皇太子送出城后,自知眼前一切女眷面对农民军将在劫难逃,便发了疯一般地逼迫皇后悬梁自尽,又亲手将袁贵妃等女眷全部杀死。然后,和秉笔太监王承恩一起取太监衣帽化装后,企图从崇文门、正阳门、朝阳门、安定门等处逃走,皆因不敢亮明身份,守门士兵不知他是皇帝而被阻。被逼无奈,崇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跑到了皇城内较偏僻的巾帽局(今东城区织染局胡同东端),在此休息,观察时局。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据皇宫,崇祯眼看大势已去,这才北出神武门,爬上景山东坡,撕下一块衣襟,咬破手指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摘去缨冠,用头发遮住面孔上吊自尽,表示无脸去见祖宗,“以发覆面,白袷蓝袍白细裤,一足跣,一足有绫袜”,样子十分狼狈。王承恩哭拜了崇祯,也自缢在对面的海棠树上。李自成攻入皇宫后四处找不到崇祯,就下了通缉令:把皇帝交出来的封万户侯,赏金万镒;首告也赏金千两。两天后,三月二十一日,他的手下才找到偏僻的巾帽局,发现了后山树上垂挂的两具尸体。李自成命人拿两张门板抬着皇帝和王承恩,放在东华门边,给钱二十串,买了柳木棺材殓之。枕着土块,覆以蓬厂,而周后亦从东华门出,置龙文凳上,藉以锦缛,覆以锦被。二十二日,崇祯尸体还暴露在外边,有人把锦被拿下来盖在上面,迁帝于茶庵。二十三日,李自成用王德化的建议,用朱漆梓宫及皇后梓宫礼数对待帝后。当时的崇祯穿着空靴,有人问内监是什么原因。内监回答说:“凤不裹头,龙不裹脚”。二十四日,东华门东北忽然哭声大震。李自成问怎么回事。回答说:诸位大臣、老百姓和太监们恳请您允许先葬了皇帝再说。李自成这才答应以帝王的身份重新改殡,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亦依制加袍带,合葬于思陵,明十三陵中的末建之陵,也是规模最小、最为简陋的一座陵园。
清军攻入北京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采取了很多绥靖政策,给崇祯举行国葬,建造陵寝,将吊死崇祯的槐树定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立下马碑,令文武官员临近此处必须步行而过,以示对前朝皇帝的“敬意”,也提醒八旗子弟,要引以为戒,不能重蹈明朝的覆辙。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把下马碑改为了“明思宗殉国处”纪念碑,上书“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故宫博物院敬立”字样。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铁链被盗走,不知所踪。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小将把古槐当作“四旧”砍掉了。现在,政府又在原址上新植了一棵槐树。


我属鱼没脑子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最终君王死社稷,所以崇祯皇帝虽然说历史评价各有褒贬,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最后的死亡,大家还是给予了认可的,毕竟如果江山都没了,自己还有什么脸苟活,而那些所谓的后主,被俘之后,苟活的颜面也确实让人所不齿。


崇祯皇帝最后死了,但是作为,入到北京城的李自成来说,其实相对来说,对于崇祯也还好,并没有说把他暴尸荒野,或者是对于他的尸体有什么样子的不尊重的举动,崇祯皇帝还是下令,北京昌平的人们,对于崇祯皇帝给予安葬


因为崇祯皇帝没有领情,所以就在他的皇妃的坟墓之内,给崇祯皇帝开了一个学,最终将崇祯皇帝葬入到穴内,但是由于双方面是敌手,关系,与直肠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所以关于安装费用的出处,却一直并没有从李自成这里出,所以最终还是昌平的百姓来集资做了这件事情,最终将崇祯皇帝入土为安,他也是成了明朝唯一没有皇陵的皇帝。


但不管怎么样,崇祯皇帝最终是质疑而始终,比像陈后主,李后主,或者是刘阿斗一样被后人所不齿和诟病。?


夏末90118

崇祯帝是明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逼死周皇后,在煤山自缢。死前他在衣服上留有血书,意思是只要李自成放过其他人,自己的尸体任由处置,可见崇祯帝是一个真爷们,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连累其他人。明朝传到崇祯帝的时候已是个烂摊子,外有清兵威胁,国库捉襟见肘。崇祯帝十六岁登基,他非常勤政,节俭治国,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贫苦的老百姓横征暴敛,最终官逼民反,李自成的农民军迅速壮大。他生性多疑,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北边门户大开。从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崇祯帝只好选择自杀来谢罪大明江山。


李自成找到了崇祯的遗体,被太监们放在草棚子下面,他的旧臣们一个个避而远之,非常冷漠。李自成买了棺木,设灵堂,还亲自去祭坛凭吊崇祯帝。并以天子之礼安葬他。可到处都找不到崇祯帝帝陵寝,因为他们不知道崇祯帝就没有为自己修过陵寝。于是找到了崇祯帝曾经非常宠幸的田贵妃的陵寝,就把崇祯帝与田贵妃和葬了。李自成也有大仁大义的一面,他恨朱明王朝,但他对崇祯的子女没有搞殊杀,值得敬佩。他对崇祯很仁慈,但对老百姓还是乱杀无辜,因而也失去了民心,最终也导致了他的彻底失败。


崇祯帝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还能全身入土,他曾无数次的揣测“逆贼”李自成会将自己鞭尸,或者将自己的头砍下了挂在城门上。他搞不懂仇敌李自成能这般的善待自己。李自成也搞不懂从叛亲离的崇祯死得如此凄凉。他们都应了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们都遭到报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