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什麼會不和?

用戶65989238

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日本陸海不和是很有名的,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昭和天皇在《昭和天皇獨白錄》裡面總結了幾條太平洋戰爭敗戰的原因,說其中最主要是不知己不知彼、過分強調精神因素、和陸海不和這三條。

第二件事是創造了神風攻擊而被尊為特攻之父,戰敗後切腹不用介錯,自己一個人折騰了12個小時才死成的軍令部次長大西瀧治郎中將在自殺之前說過一句這樣的話:“帝國海軍用主要力量在和帝國陸軍作戰,用一部分力量在和美國作戰”。

看日本軍人的回憶錄就有意思了,哪怕是在戰爭結束了幾十年之後,那些人還是不忘記說話之間要掃一下對方,陸軍軍人絕不忘記提海軍作戰的效率低下,海軍軍人的裝腔作勢,生活奢侈,而海軍軍人則卻滿嘴陸軍的土頭土腦,沒有見識。

日本陸海不和的傳說中最誇張的應該是接任古賀峰一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豐田副武,這人當初堅決反對和美國開戰,理由也很搞笑:“開戰是那幫陸軍動物們的主意,咱們海軍去跟著摻和什麼?”

(這位同學編了一本罵陸軍的詞典)

豐田認為是陸軍不能進行正常的思維活動,管陸軍叫“動物”,他當佐官的時候曾經編過一本詞典,裡面收錄了所有咒罵陸軍的海軍用語,刻了蠟紙油印了出來見人就散發,生怕別人罵起陸軍起來找不到詞。本來東條當了首相之後是想讓他當海軍大臣的,但這位一聽首相是陸軍,還是陸軍裡面他最討厭的東條,就一句話:“不幹”,結果逃掉了甲級戰犯。

不管“日本因為陸海不和而輸掉了太平洋戰爭”這個命題是不是正確,起碼日本人挺當回事,所以戰後辦的軍校“防衛大學校”就把戰前的“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兵學校”合併了起來,陸海軍三支自衛隊的軍官們四年裡在一個班上住一個寢室在一個鍋裡掄馬勺,培養感情。

但陸海不和的原因在哪裡卻諸說紛紜,有說是因為出身不同,最初的海軍是出身於薩摩藩,而陸軍則是長州藩,山頭主義在作怪;也有說兵制所學不同,陸軍先學法國後學德國,而海軍則一貫學英國。

這些都是原因,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所有國家都有陸海不和的問題,就是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也有這個問題,為什麼要把太平洋戰劃分為西南太平洋戰區(SWPA)和太平洋戰區(POA),前者由麥克阿瑟擔任最高司令官(Supreme Commander),後者由尼米茨擔任總司令官(Commander in Chief)的原因就是因為陸海關係不好。海軍不能把軍艦交給陸軍的麥克阿瑟指揮,所以只能按照軍種來劃分戰區。

(麥克阿瑟臨死都不忘記他曾“打敗過美國陸軍的敵人”)

但在西點畢業之後就不是人人都能佩戴這個標誌的,只有那些在打敗過美國陸軍的敵人的有功之臣才有佩戴這個標誌的資格,這個標誌是美國陸軍的功勳標誌。

“美國陸軍的敵人”理所當然地是“美國海軍”啦。

1901年,西點軍校棒球隊以4:3的比分戰勝了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棒球隊,麥克阿瑟本人就打了一分,所以他就享有終身佩戴這個“A”標誌的榮譽。

現在牛皮哄哄的第七艦隊也是美國陸海不和的產物,因為麥克阿瑟和尼米茲之間經常無法協調,所以在1943年3月組建了一支受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官麥克阿瑟指揮的第七艦隊,這樣太平洋上美軍就有兩支艦隊,一支是受尼米茲指揮,擁有兩套番號的第三第五艦隊,另一支就是第七艦隊。

即便是這樣,海軍也還是看不起給麥克阿瑟當運輸隊的第七艦隊。第三艦隊司令官哈爾西在本人口述的回憶錄裡他就公開指責第七艦隊的金凱德是“連菸酒都不沾的混蛋”,公開宣稱自己的旗艦企業號上就大量裝有蘇格蘭威士忌和波本威士忌,要知道那是曾經有過那部臭名昭著的《禁酒法》的美國。

(可憐的金凱德四星將軍,就因為和陸軍關係好一點就被哈爾西罵成了“混蛋”)

但美國的陸海不和並不阻礙美國太平洋戰爭戰略的實現,都不會妨礙一個戰役的實行,比如在沖繩戰時美國陸海軍的衝突非常嚴重,但最後海軍還是退一步,尊重陸軍的指揮權。

各國陸海軍衝突的根子都在爭奪軍費的分配份額上,國家預算中的軍費數目是確定的,誰多拿了一點,另一方就肯定會少拿,這是個零和關係。但美國在二戰時的軍事預算非常充足,不但能支持美國自己同時在亞太和歐洲的兩個戰場作戰,還支持了英國、中國、自由法國和蘇聯的作戰,所謂的陸海不和只是遺留下來的感情問題,處理起來比較方便。

而日本這邊則完全不同,太平洋戰爭已經完全超出了日本帝國能負擔的經濟和產業能力,無論如何濫發票子然後再以“愛國儲蓄”的手法回收票子也沒有用,技術手法解決不了結構問題,於是隨著戰事的日益擴大,陸海之間的矛盾也就日益尖銳,最後甚至成了昭和天皇說的“敗戰三因素”之一了。


冰冷雨天

舊日本陸海軍的矛盾由來已久,最早要追朔到幕末時期薩摩藩與長州藩就攘夷問題上存在的矛盾。在民風彪悍,有悠久的航海歷史和海外貿易的薩摩藩,由於當時的藩主島津齊彬的主導,熱衷於研究西洋軍事學。該藩向英法派遣留學生,還從國外購置多艘軍艦。島津齊彬特別崇尚西洋技術,並在鹿兒島興辦了日本最早的反射爐、鍊鐵爐、軍工廠、蒸汽機械製造廠等。受此風氣的影響,薩摩藩可謂是人才濟濟,而當時的薩摩革新派中,就有後來日本維新運動中的核心人物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等人,這些人的主張類似於咱們國家當時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

島津齊彬的相片

而作為當時積極進行改革的雄藩之一的長州藩,卻主張排外主義的“攘夷論”,洋學風氣不盛。但是卻出現了木戶孝充、高杉晉作、山縣有朋等在明治時期如雷貫耳的名字,這些人主張先攘夷,後開國。兩強藩在維新運動主張上的截然相反,導致後來在倒幕運動中時有摩擦,矛盾越積越深。

長州藩的家紋,對日本戰國遊戲熟悉的朋友想必都認識這個家紋,長州藩其實就是戰國時期的毛利家傳承下來的。

薩摩藩家紋,薩摩藩就是戰國時代島津家傳承下來的。

到了明治時期,經過幾次官制改革後,此時的日本已經清除了政府高官中的舊公卿大名實力,出身薩摩、長州、土佐、肥前諸藩的維新派藩士佔據了要職。中樞部門尤其為薩摩、長州出身者獨佔。此時,日本國內大規模的內戰已經結束。但是要發動對外擴張的侵略戰爭又嫌實力不足,所以軍隊最主要的任務是防範西方國家從海上的攻擊,海軍和海防成為了軍事建設的重點,陸軍的作用則只是鎮壓國內有可能發生的地方騷亂和武士叛亂。因此,明治初期的國防建設採取了“海主陸從”的方針,對統一的日本國武裝稱呼為“海陸軍”。而海軍的軍費也要比陸軍多出50%。

但是,明治維新時期的戰爭主力是以長州藩兵為主力的陸軍。時任兵部大輔的山縣有朋是長州藩出身,對“海主陸從”的局面不滿,於是他在陸海軍分別設省之際,宣佈日本武裝力量的統稱為“陸海軍“,實行“陸主海從”的國防方針。就當時日本國策而言,無論是叫“陸海軍”還是“海陸軍”,其發展目標都是為了海外擴張。但是此時卻牽涉到了狹隘的門戶和地域之爭。此時陸軍的重要職位已由長州藩出身的前藩士們把持了,山縣有朋的這一倡議自然得到了無比贊成,卻引起了以西鄉從道為首,在海軍中勢力最大的薩摩藩巨頭們的不滿。“陸海軍”和“海陸軍”之爭,實際上是長州、薩摩兩藩勢力對今後日本軍隊建設中陸軍與海軍誰主誰次,以及爭奪對軍隊的最高控制權的一次較量。因為此時長州藩出身的山縣有朋正手握兵政大權,薩摩藩的勢力暫時敗下陣來。近現代日本陸海軍抗爭(不和)的傳統也就此宣告拉開序幕。

西鄉從道(1843年5月4日—1902年7月18日)日本第一位海軍元帥。明治維新九元老之一,甲午戰爭時期的海軍大臣。他是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的弟弟,兩人在倒幕運動中十分活躍。

長州藩出身的山縣有朋(1838年6月14日—1922年2月1日)是日本陸軍之父,開啟了長州藩軍人控制陸軍的時代。


彼得堡的肥天鵝

日本陸軍與海軍的不和有著相當深刻的歷史淵源,這要從明治維新初期說起。



其一,明治維新的主力軍是薩摩藩和長州藩,如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都出自薩摩藩和長州藩。


明治政府開始出現兩大派系。

其二,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後建立新軍隊的基礎來自於薩摩和長洲,薩摩成為海軍,長洲成為陸軍。 而明治維新初期沒有政府議會,也沒有憲法,完全是藩閥政治,薩摩藩和長州藩各自擁兵自重,基本左右了日本政局,陸軍和海軍也成了兩大派系相互競爭的工具。


其三,日本海軍學習對象是英國,日本陸軍學習對象先是法國,經過普法戰爭後改為學習德國,從此,日本海軍和陸軍就開始了各自不同的發展路線。

其四,發展海軍和陸軍都需要相當一部分的資源,而海軍和陸軍又代表了不同藩閥的利益,所以相互之間都在爭奪資源以發展自身實力,比如,在鋼鐵資源和石油資源上經常發生摩擦。

其五,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陸軍分裂為皇道派和統制派,二二六兵變后皇道派被打壓,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上臺。



陸軍親近法西斯德國意大利,海軍親近英國美國,陸軍要加入法西斯軸心國,海軍反對軸心國,要與英國美國妥協。


最後陸軍與海軍的爭鬥中佔上風,以此打壓海軍,海軍出身的首相米內光政下臺,陸軍東條英機出任首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陸軍基本負責中國和南海戰線,海軍負責太平洋及其島嶼路線。

二戰期間,日本海軍損失最為嚴重,幾乎全軍覆滅,海軍職責陸軍偷懶,陸軍則指責海軍不打勝仗浪費國家資源。


直到後來東條英機兼任陸軍大臣,參謀長等要職,更加偏向陸軍,也是海軍作戰部長成了東條英機的傀儡。


八風秀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早在戊辰戰爭時期 ,薩摩藩和長洲藩在攘夷問題上存在根本矛盾。薩摩藩認為,日本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技術,通過“蘭學”達到攘夷的目的。而長洲藩認為,應該先攘夷後開放,只有打跑了西方人,才能向西方學習。

戊辰戰爭結束後,明治天皇改造日本軍政結構,改造完的日本陸軍有原長洲藩掌控,海軍則是由原薩摩藩掌握。由於早期日本經濟不發達,工業落後,所以只能優先發展一個軍種,海軍就成為了首選。於是明治時期的軍隊建設方針“海主陸從”。時任兵部大輔的山縣有朋是長州藩出身,對“海主陸從”的局面不滿,於是他在陸海軍分別設省之際,宣佈日本武裝力量的統稱為“陸海軍“,實行“陸主海從”的國防方針。雙方就資源分配你方唱罷我登場。直到二戰後才結束!


每日點兵

這事說起來話長,在日本歷史上長州藩與薩摩藩一直積怨很深。到了幕府時期,長州藩發動政變,薩摩藩幫著幕府鎮壓,欠下了長州藩一筆血債。結果倒幕時,這兩藩在坂本龍馬的撮合下結盟,一舉推翻了幕府。在組建軍隊時,薩摩藩控制了陸軍學習德國,而長洲藩則控制了海軍學習英國。最終結果是陸軍看海軍是奢侈的膽小鬼,海軍看陸軍是血海深仇的土鱉。

由於日本國力有限,陸軍和海軍要在各個層面相互拆臺、爭奪資源,任何的合作都是不可能的。比如外交上,海軍親英美,陸軍親德;戰略上陸軍要北上,海軍為了反對不惜南下對抗英美;而山本五十六因為親英美(做過駐美武官)不同意陸軍加入“德意日”聯盟,一群陸軍士兵居然端著大槍,跑到海軍省懟著海軍省大門向院內瞄準。而陸軍發起的“2.26兵變”中,內閣中所有的海軍大佬基本都被殺了(這是借刀殺人啊!),而最先趕過去“平叛”的居然是海軍,連長門號都開到了東京灣。

武器裝備上甚至是製造一個螺絲,陸軍的向左旋,海軍的向右旋。陸軍看海軍有陸戰隊就組建自己的海戰隊,不僅有海戰隊員近30萬,還有自己的軍艦和運輸船,陸軍還順手造了潛艇和航母;而海軍則自己造了坦克。

作戰時,陸軍的運輸船被擊沉了,肯定不告訴海軍,所以海軍的運輸船一樣會在這裡被擊沉,反之亦然。以海軍參謀的說法是,海軍30%的精力是在打美國人,剩下70%就是在對付陸軍。


墜母的世界

雖然一個國家的不同軍種之間可能會存在一些矛盾,但是像日本海軍馬鹿和陸軍馬鹿這樣嚴重到這個地步,還是十分罕見的。原因有以下點:

第一,歷史原因。早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各地大名爭鬥十分激烈(類似民國的軍閥割據),由於七卿流亡、禁門之變、八月十八日政變、征伐長州等事件,薩摩藩和長州藩結下了不解之樑子。後來兩家為了利益,暫時結為同盟。明治維新後,薩摩藩的勢力主要是海軍,長州藩的勢力主要在陸軍,這就為海陸不和埋下了伏筆。

第二,海軍和陸軍爭奪權力。明治維新以及後來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海軍和陸軍都覺得自己貢獻更大。原本是陸軍略強於海軍,海軍想提高自己的地位,於是爭鬥越來越激烈。後來二二六兵變,叛軍殺了內閣中海軍的無數高官,陸軍的上層內心打小算盤,一直拖延著不肯鎮壓;海軍就直接把軍艦炮口對準叛軍,甚至“長門”號還瞄準了國會。雖然這次事件在天皇的干預下解決,但之後圍繞著擴軍問題、軍費分配問題,海軍和陸軍依舊互看不爽。

第三,海軍和陸軍相互爭奪資源。日本是個國土面積很小的島國,鋼鐵、石油等資源不足,海陸本來就競爭激烈,還互相不信任。陸軍覺得海軍不靠譜,自己建立了海戰隊,自己造戰艦、潛艇、甚至是航空母艦;而陸軍則不給海軍需要的陸地裝備,於是海軍自己建立了陸戰隊,造坦克、裝甲車。當時的空軍分屬海陸管理,即海航和陸航,海軍和陸軍造的飛機互相不通用,這一度導致在戰爭末期的後勤危機。

第四,海軍和陸軍的戰略理念不同。陸軍主張“北上”,海軍堅持“南進”;陸軍主張持久戰,海軍要速戰速決;

(日本陸軍下屬的航空母艦“秋津丸”)

陸軍和海軍在戰場上失利了互相指責,得到了重要情報堅決保密不告訴對方,獲勝了互相爭搶功勞……總之,幸虧陸海馬鹿們撕x,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進程。


軍情解析

日本陸軍和海軍歷來不和,二戰以前日海軍很氣粗,因日本是一海洋島國,離不開海軍,很多戰爭由海軍主導。二戰開始,海軍部與陸軍部主要分岐在北上還是南下。陸軍主張北上,進攻蘇聯與德國納粹會合。經過幾個回合,陸軍爭取到機會,發動諾門坎戰役,以傷亡五六萬人,大敗告終。後海軍得勢,日軍本部同意海軍戰略,三本五十六也被迫組織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多彩人生1250382763

其實不止日本,各個國家的軍種之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和,日本只是尤為明顯;國家每年投入到軍備中的財政和資源都是有限的,各軍種都在儘可能多的為自己爭取利益,就會自然的去打壓對手;同時由於當時日本的海陸軍各自只按自己的決策行事,經常造成陸軍冒進,靠海軍來收拾爛攤子的局面,矛盾越積越深


愛模型的貓大叔

首先需要知道的事情是日本國軍隊在明治維新初期是依靠藩閥起家的,而在西南事變之後島津在日本帝國中的勢力從此煙消雲散。

從此薩摩海軍和長洲陸軍這兩個藩閥派系掌控日本海軍和陸軍很多年,直到昭和天皇裕仁登基之後這個事情才得以得到解決。

而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在軍費有限的情況下陸軍和海軍自然是為了有限的軍費而大打出手,故此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由此而生。


艦載機的整備間

日本近代的軍事力量建立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在倒幕運動中,明治天皇聯合長州藩,薩摩藩等四個藩主倒掉了幕府統治,之後建立現代陸海軍時,長州藩便統治陸軍,薩摩藩統治海軍,這兩個軍事力量來自兩個不同的利益集團,經常會產生一些分歧,大到國家大政方針,小到軍隊榮譽,物質分配,陸海軍都會爭搶,海軍認為陸軍是土包子,陸軍認為海軍是敗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