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將軍本已置身海外,奈何非要回國,成為俎上魚肉?

西安事件之後,最大的受害者是楊虎城。

延安按照蘇方的建議,分析了形勢,通過自己的切實努力呼籲保蔣,實現了“停止內戰”的目標,獲得了可貴的發展期。

蔣介石雖然丟了面子,但張學良又親自送回,又寫悔過書,又在法庭受審,判了十年徒刑,最後被蔣介石“特赦”,但仍由軍事委員會管束。黨內黨外、包括國際上的反饋,很多面子已經找回來了,中短期內,也沒有任何損失。

張學良在宋美齡小姐姐的指示

楊虎城將軍本已置身海外,奈何非要回國,成為俎上魚肉?

下,配合蔣介石演出了所有的戲份,之後幾十年的幽禁歲月,讓他混吃混喝最終活過百年,未嘗不是對他的一種保護。試問,就1931年時的“不抵抗”和1931年到1936年間的顛沛流離,從東北王到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軍隊越來越少,原來飛機大炮都能自己生產,現在想要點步槍子彈都要仰人鼻息。。。

少帥的職場生涯實際上從1931年就已經結束了,蔣介石把他放回軍中,也是對未來的抗戰事業的不負責任,通過他退入關內的所作所為,他除了到處頻頻聯名發表抗日宣言,又能在抗戰過程中產生什麼積極作用?被日寇捉住了怎麼辦?會不會跟汪精衛惺惺相惜搞搞聯合?抗戰之後他又能取得什麼樣的地位?一切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楊虎城將軍本已置身海外,奈何非要回國,成為俎上魚肉?

楊虎城呢?儘管處境不錯,但他的感覺最慘。

本來是想在與蔣介石的滲透與反滲透中,保住自己的地盤,成立西北聯合政府,他是最傾向於殺蔣的,沒想到隊友們的意見全都反對他。如果說地盤被佔,是他原本最牴觸的現實,可經此事件,已勢單力孤的他也不得不無奈接受了這個現實,做一個縮小版的老上司馮玉祥那樣的下野將軍是他馬上要面對的結局。

蔣介石對楊虎城雖然恨,內心未嘗不理解,地盤之爭貫穿於他人生始終,他當然也理解楊的立場。公派出國考察,已經近乎頤養天年,比對小六子客氣多了,小六子也算半個自家人,廢柴一根,養著算了,你楊虎城於蔣某人又有哪些過分交情?你有要好的小姐姐嗎?

楊虎城踏上出國考察之途,臨到美國時,七七事變爆發,楊虎城傳信宋子文,“不忍逍遙海外,準備返國抗敵。”

到這裡,就可以了,心情可以理解,立場已經表達,既然蔣氏阻撓回國,那麼無法回國實現抗戰殺敵的夢想,不為君故,沒人怪你。從抗戰實際角度,楊虎城的手下早就一個個被蔣氏撬走,說句不客氣的話,本身影響力既不大,陝西也沒有被日寇佔領,回來以後也的確派不上用場,對抗戰全局沒有益處,除了給蔣介石添亂。

楊虎城將軍本已置身海外,奈何非要回國,成為俎上魚肉?

但楊虎城已經決意給蔣介石添亂,在美國,在法國,在西班牙,多次為中國抗戰發聲,尤其是在西班牙那次,他還發表了《向英美播音》,批評英美兩國政府的綏靖和不作為,對於正在苦盼英美支持的蔣介石來說,這種發聲簡直是一個個響亮的耳光,我們完全可以判斷出他當時對楊虎城的牴觸心理,楊之發言,未免有越俎代庖之嫌,把他這位領袖置於何地?

楊虎城繼續惹怒蔣介石的,是他不斷私下發表的關於西安事件的言論,猶有忿憤之情,他太低估國民黨情報部門在國外的勢力了。

壓垮楊虎城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派人向蘇聯聯繫,擬去蘇聯考察。這天消息背後蘊含的信息量很大,總的意思是——有藉助國外勢力,回國東山再起,對抗中央的企圖心。

蔣介石可以容忍一個下野的二級上將當年對他的“犯上”,但絕不容忍上述最後一條可能性的發生。

楊虎城最後謝絕了手下的忠告:“張學良已經失去自由,風向對將軍不利,不適合回國”,毅然踏上了回國的航程。

楊虎城將軍本已置身海外,奈何非要回國,成為俎上魚肉?

一個國民黨左派、為陝西行了不少善舉、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約束不住自己手腳、保不住自己地盤的“老軍閥”楊虎城的悲劇下場就此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