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失敗的黃埔生,3次革命,2次叛變,最後一次投河

如果從人生經歷的角度來說,原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趙希仲這個人,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電視劇。他的人生豐富複雜,雖說很不光彩,但就其曲折性來說,是很有看點的,最根本在於他這個人太“牆頭草”了,完全沒有骨氣和氣節,反覆無常就如同小孩過家家一樣。

最失敗的黃埔生,3次革命,2次叛變,最後一次投河

先說說他黃埔四期那些著名的同學吧。國民黨一方有代表人物張靈甫;共產黨一方有林彪;都是非常能打的軍事人物。相比於他們,趙希仲這個名字幾乎沒有知名度,但是他最高職位也擔任過新四軍一支隊的參謀長,也不能不算個人物。好,九華風從頭來說說這個人。

1、早期是進步青年

趙希仲是陝西長安縣人,1903年出生,1926年考入黃埔四期學習同時加入國民黨,分配到北伐軍司令部軍需處見習,次年調到湖北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5月份加入中共。雖然有兩重身份,這時主要是共產黨身份,也是在陝軍中中共秘密支部的主要成員。

最失敗的黃埔生,3次革命,2次叛變,最後一次投河

2、一度變節後再入黨

第一次變節發生在1929年。那時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處於低谷狀態,他被叛徒出賣而被捕,很快他也叛變並被釋放,1931年經人介紹到楊虎城下面幹了一個上尉連長。

也就在4年後,這支國民黨的軍隊與紅25軍打仗時戰敗,他當了俘虜,索性加入了紅軍,還在25軍當軍事教員,又回到共產黨這邊。被俘一年後的1936年,他由一個叫胡道傳的軍事教官介紹,二次入黨。幹得不錯,先是普通教員,1937年升為主任教員,1938年冬調皖南新四軍軍部工作,任教導總隊訓練部長、副總隊長,差不多一年一個臺階,直到新四軍軍部北移時任第一縱隊參謀長,達到他人生的巔峰。

最失敗的黃埔生,3次革命,2次叛變,最後一次投河

3、二度變節後四處流浪

接下來發生的皖南事變又給他帶來一次人生轉折。在突圍中他被國民黨108師俘虜。而且很快被識別出身份。國民黨如獲至寶,趕緊押送司令部,他再一次變節。此時是1941年6月,地點是上饒集中營。他不僅發表了脫離共產黨的聲明,還很快被國民黨任命為集中營中校軍事教官。1942年6月日軍逼近上饒,集中營整編後撤離,在撤離途中,他乘機逃跑了,開始流浪到金華,因語言不通又無“良民證”,很快被日本人發現並抓了去,做勞工,後找了個文書記賬類的輕鬆差事,半年後獲釋。

最失敗的黃埔生,3次革命,2次叛變,最後一次投河

1943年2月,他又開始流浪,後找了份工,又被日本人抓去,起初日本人要判他死刑,說他“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後因證據不足關押,一直關到日本人投降。出獄後,他回老家陝西長安縣,哪知道這裡的中統特務把他當作共產黨,要抓他,嚇得他又逃離老家,在外地找了個小生意餬口,直到全國解放才會老家。

最失敗的黃埔生,3次革命,2次叛變,最後一次投河

4、隱瞞身份混入黨內,被發現後投河自殺

1950年,趙希仲把他多年多次的變節行為隱瞞了起來,由中共西安市委書記趙伯平介紹再次參加革命,而且被中共西北分局統戰部送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去學習。1951 年調到甘肅蘭州西北新華公司任副經理。在1956年內部肅反中,趙希仲所隱瞞的變節問題初步有所暴露,他被撤職後就地監督勞動,乾點收發工作。文革期間,趙希仲像熱鍋上螞蟻,惶惶不可終日,在1968年8月的一天深夜,投黃河自殺身亡,結束了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