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代表茅侃侃創業失敗開煤氣自殺,在創業失敗的時候,大家都是怎麼熬過來的?

大兵在此

一、史玉柱:爬珠穆朗瑪峰,讀《毛選》

1997年,一系列不成功的產品和巨資修建的大廈拖垮了“巨人”史玉柱。在輿論的壓力下,一時間喧囂四起,投資人都開始找到史玉柱,要他還錢。這時的史玉柱35歲,欠下2.5億元債。曾經高調的他選擇了暫時的隱退。

三年間,他遊歷大江南北——爬珠穆朗瑪峰,隱居南京讀《毛澤東選集》。他在反思自己的失敗經歷時說:

“事實上每個企業、每個人真正能做的事很少,適合自己、能做成功的事實際更少。”

他向朋友借了50萬元作為啟動基金,將江蘇江陰作為腦白金的試驗田。1999年,腦白金的單月銷售額已經過億。

二、褚時健:“我得活下去,不要為難自己。”

褚時健曾經是中國有名的“中國菸草大王”,一手將紅塔集團建成大型企業,後因貪汙被捕,是中國最具有爭議性的財經人物之一。褚時健在被企業拋棄的時候說:“我得活下去,不要為難自己。”保外就醫後,他開始再度創業。他的果園是2002年開始種植的,現在已經有了“褚橙”這一優質品牌。從菸草種植專家到柑橘種植專家,褚時健在70多歲之後逐漸完成了人生的又一跨越。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談褚時健的時候說:“(褚時健)最值得我們敬佩的就是他保持了尊嚴”,此外,“他還有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


鎂客網

今天這個話題很沉重,茅侃侃雖然未聞其名,但深深感到惋惜,目前我們幾個合夥人也在創業過程中,深感創業艱難,九死一生,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創業失敗率本來就很高,帶上所謂的創業明星光環會更容易走彎路,下面就簡單談談個人對創業的一些想法,也希望與各位網友們多交流:

1、一個成功的公司絕不僅僅是一個好的創意,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淘寶網之前的先驅們例如8488,技術、商業模式都可以,但當時用戶的上網習慣尚在培育期,to C市場剛剛興起,據宋哲先生回憶最初阿里是以來國際貿易中to B生意存活下來,到了to C市場爆發後,阿里及時跟進,以免費策略PK掉最大對手ebay,才有後來的阿里帝國;

茅侃侃的快進人生:

一、高中階段:2000年,17歲的茅侃侃因為地理會考兩次不及格而選擇從北京育英中學退學,同年,他考下了微軟MCP(微軟認證專家)、MCSE(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MCDBA(微軟認證數據庫管理員)三項認證。

二、頻繁跳槽期:從網站管理員、軟件研發、創建技術網站,每份工作他都做過,也都沒有做太久。

四、彷徨期:

試水多個領域:不論是以真人CS為主營地Majoy,還是後來的移動醫療和移動交通領域嘗試,亦或者電競領域GTV項目,行業跨度大。

與股東多次決裂:Majoy和GTV項目均與股東決裂告終;

五、最後一根稻草:萬家電競的破產。2017年下半年,裁員、破產、電競夢碎就一直伴隨著茅侃侃,直至自殺離世。

不管是邏輯思維的羅振宇還是各路創業大咖,都在鼓吹什麼顛覆性創新、焦慮,就像羅胖在新年跨年演講裡所說的:

一方面是大者越大、強者恆強,前面的咱是追不上了。另一方面,是所有人都在逾越規則、所有人都在離經叛道,後面的很快就要把咱超過去了。

但是我堅持認為:成長必須是需要時間積累,早熟的孩子不管怎樣還是孩子,本質不會變,從茅侃侃的簡歷中雖然貌似涉獵頗廣,但深度很有限,無法靜下心來深入到一個行業裡,對於一個行業缺乏深度的洞見、行業內部發展趨勢理不清楚,匆匆上馬項目不是創業,那是自殺;

從華為的新人培養手冊兩段文字裡可以一窺這家巨無霸公司的管理智慧:

機遇總是偏向於踏踏實實工作者。您想做專家嗎?一律從工人做起,進入公司一週以後,博士、碩士、學士,以及在公司外取得的地位均已消失,一切憑實際才幹定位,這在公司已經深入人心,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您就需要從基層做起,在基層工作中打好基礎、展示才幹。公司永遠不會提拔一個沒有基層經驗的人來做高級領導工作。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每一個環節、每一級臺階對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義。不要蹉跎了歲月。

希望您丟掉速成的幻想,學習日本人的踏踏實實,德國人的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個有限的工作面上,才能熟能生巧,取得成功。現代社會,科學迅猛發展,真正精通某一項技術就已經很難了,您什麼都想會、什麼都想做,就意味著什麼都不精通。您要十分認真地對待現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努力鑽進去,興趣自然在。逐漸積累您的記錄。有系統、有分析的提出您的建議和觀點。草率的提議,對您是不負責任,也浪費了別人的時間,特別是新來的員工,不要下車伊始,哇啦哇啦。要深入具體地分析實際情況,發現了個環節的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踏踏實實、一點一滴地去做,不要譁眾取寵。

3、資本的貪婪與推波助瀾:最近各大V自媒體集中火力炮轟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在OFO投資項目中吃相過於難看,套現後哪管洪水滔天,製造大量共享單車垃圾,擠佔公眾空間。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不變,無限放大創業者的野心,各種跑馬圈地,公司虧損情況下仍然發放高額年終獎亂象,越來越偏離創業初衷,這裡再舉一個華為的例子,多年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曾率領機構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任正非只派了負責研發的常務副總裁費敏接待。事後,羅奇失望地說:“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對此,任正非回應稱“他羅奇又不是客戶,我為什麼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我是賣設備的,就要找到買設備的人”,老老實實為客戶服務的華為體量是BTA的總和:

拒絕資本的誘惑不是每個創業者能做到的,最後願茅侃侃在天堂裡能安心睡好!


斜槓視角

雖然不認識茅侃侃,但是聽到這個消息,心裡非常非常難過。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我也曾經有過長期的心情低落,當時甚至我閨女一句話,就能把我惹惱了。還無緣無故地流淚,總之,現在想想創業就不是咱們能幹的事情,精神壓力、資金壓力、身體壓力非常非常大。

茅侃侃是80後創業的代表人物,運營過網絡遊戲,做過移動醫療領域的APP,做過實時路況信息的APP。這次自殺主要是創辦的萬家電競資金鍊斷裂,員工的五險一金以及辦公房租都沒有錢支付。茅侃侃是2015年與上市公司萬家文化(600576)成立合資公司萬家電競,並擔任CEO的。

後來大家都知道,小燕子趙薇格格的胡鬧導致了萬家文化重組告吹,祥源集團接盤萬家文化,成為新的股東。祥源文化覺得電競並不是公司的發展方向,而且萬家電競持續虧損,不利於上市公司利潤目標的實現。拒絕向萬家電競提供借款幫助,茅侃侃的這次創業黃了。祥源文化希望電競資產儘早從公司剝離,但是茅侃侃認為這需要2-3個季度才能完成。

創業者和資方的矛盾公開化、白熱化,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雷士照明的吳長江和軟銀賽富投資,俏江南張蘭和鼎暉投資,最後都不是什麼好結局。但為什麼茅侃侃選擇開煤氣自殺?或許是他累了,絕望了,沒有傷疤的人,沒有痛哭過長夜的人是不能體會這種絕望的。

我也曾每天12點、凌晨1點鐘睡覺,寫商業計劃書,找投資,做方案,找律師盡調,但是最後我得到了什麼呢?心碎而已、皺紋而已。遇到了豬隊友,也是沒有辦法。現在我以近40歲的高齡重新回到職場打工,心態已經平和了很多。

願侃侃天堂安好!


艾米米

首先,表示對年僅34歲的茅侃侃離世表示惋惜!

我們不是別人,不能瞭解別人的想法,也許是因為他的壓力確實太大了,萬家電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400多萬元。2016也沒能獲得趙薇的融資機會,公司已拖欠了兩個月的員工工資。社保都是員工自掏腰包墊付的。可能是茅侃侃真的是無能為了了,我們普通人無法瞭解他的壓力!

作為80後的創業代表,茅侃侃也曾自己說到:自己不適合創業,自己性子太急!對於他最終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我們所有人都只能表示惋惜而不要過多的評價!

創業失敗,首先還是要調整好心態,坦然面對失敗,成功的路不好走,在創業之初我們就應該考慮到失敗,經歷過失敗,我們下次才能走的更遠,飛得更高。


失敗了最好找出原因,資金問題就尋求貸款,或融資,或他人幫助,決策失誤引起的就要多多尋求經驗,人員問題引起的就要找些前輩取取經等。總之,失敗了,找出原因,反思自己。而不是一蹶不振。

調整了心態也要調整好生活狀態,經歷過失敗的人,人生領悟已經提高了一個層次。也要有一個不服輸的心態,贏得下一次的勝利!

多看些勵志書籍,名人傳,創業指導書籍等!心胸自然會豁達些,大度些!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遇到事情,換個角度思考,也許會

有不同的結果!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失敗了即使什麼都沒有得到,你也總會得到一些經驗,得到更高的人生價值!給自己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努力的去奔赴下一次成功!


農村孩子想創業

我講講我的經歷吧。

我85年的,初中畢業後來北京是02年。最初在飯店打工從服務生幹到了大堂經理的級別,工資從最初的180漲到了2000左右。用了9個月時間。隨後辭職不做了。又陸續在網吧待了一個月,獨自一人來石家莊的裝修公司幹了2個來月。隨後又折返回北京在出版社做一名庫房管理員,一干就是2年,一晃來到了05年,果斷辭職跟我哥去幫忙,他那時候創業,到了09年。這時候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孩子。想不能老打工了。就懷揣著借來的1.5萬,在姚家園那邊租房招人置辦二手電腦做排版業務。那時候太艱難。我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來。原因一沒業務二沒多好的技術。全憑不怕苦不怕累。晚上12點從客戶那回來。團結湖步行回來。那時候沒有公交了。有時候早點也在公車上睡著,有好幾次是做過站到了總站。這年快最後一週艱苦到了老婆要拿10塊錢維持我們幾個人的生活。我自己個都無助的😭了,沒人幫。時間過的很快,我也沒想離開這行。又隨後自學設計,到了11年逐步好轉一些,通過自己努力在12年買了個不到10萬的車,全是為了給孩子買的。那時候條件跟不上老生病。很愧疚。

到13年搬通州來,還是艱難的生活著。家裡以為掙錢了。其實沒存錢。那時候感覺不如上班的。朝九晚五的上著。我呢通宵的幹著。錢還不是現結。到了16點時候我準備想點什麼事了。別的行業投資還是大。不熟悉。那我繼續在我熟悉的出版圈待著。繼續幹這吧。那就再從策劃幹起吧。這一干更難了。原因是沒錢,到了17年結束,策劃並寫了30幾本書了已經,猛然一看,居然還沒掙到錢。太失敗了。明年是18年我還得繼續踉踉蹌蹌的走著。不能倒下,還有老婆孩子爹和媽。16年到現在也是不停的找能給投資的。不知為什麼周圍的朋友一個個都缺錢也不好意思張嘴。唉。

創業不是那麼好創。千萬別隻看人前顯貴,看不到人家身後艱難困頓時候。

每一個成功者的光環之下那肯定是萬般影子在跟隨。只不過默默的隱藏了而已。切記切記。也致敬我的2018,希望好起來。


擺渡者工作室

相信這裡回答問題的應該都是創業過的人。我現在是42歲開始第三次創業,今年第三個年頭,現在也遇到了資金困難、團隊不穩定、市場低迷、個人背了一身的債,創業路上有同感的人右上角!

一,老闆是個什麼鬼

1.拿著身體去賭未來的事

2.開始有錢,慢慢沒錢,最後借錢

3.永遠在各種算計,工資、房租、水電、繳稅

4.遊離在法律邊緣

5.狠不下心的,最後都是自己傷心

二,公司是個什麼鬼

1.名片上和網站上寫的最多的詞

2.忘記家的地方

3.沒有時間概念的地方

4.每天都想把牆上的獎牌、企業文化換成新的

5.吃飯、工作、休息、娛樂、發洩的地方

6.經常會拿起計算器,算房租

7.每天呆的時間最長,卻很不想待下去

三,創業結果是什麼鬼

1.證明自己還有用,還活著

2.證明這個社會太現實

3.證明錢就是錢,人卻不是人

4.證明侃侃同志不如自己堅持

5.證明自己曾經擁有過,老了後不後悔再說

最後,祝侃侃同志到了另一個世界,那裡不用寫BP,不用讓步,不用擔心下個月發工資的事情,祝他好好開發遊戲,開心快樂!


信用界

再一次看到關於茅侃侃的信息,非常扎眼。我自己與他並不相識,有一個朋友與他私交很好。據他訴說,那幾年茅侃侃壓力很大,過於重視外界對自己的看法,深陷其中,放不下,希望此題過後,不再提,望他一路走好。



我創業這麼多年來幾經波折,失敗是常有的事。尤其現在,投資失敗更是平常。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有一次,不光失敗,還欠款百萬。每日惶恐度日。我現在回頭看,總結一下創業失敗如何對待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不要過於重視外界的嘲諷和過份的關


心。我們自己失敗後,經常會遇到咋了,幹黃了啊。還有過份的關心:沒事,從頭再來,可別悶出病啊。這些事千萬別放在心上,就當是個屁放了。

2.深刻反思自己的能力,哪裡不足,繼續學習,比如管理不行,那就學管理,專業不行,學專業,團隊不行,找合夥人。

3.關鍵是別反思自己的性格,成功的人啥性格都有,人也無完人啊,總反思自己性格缺陷就容易自輕自賤。

4.放下心裡負擔,振作起來,超越自己,輕裝前進,失敗是成功之母。很快就會成功的。

總結:失敗和成功都是人生的一種經歷,是生活對於我們的磨練,讓我們更精進。感恩成功與失敗,繼續前進,感受生命的意義。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本人創業2次,簡單這兩次的經歷吧。

現在跟一個朋友一起做個新公司。

有類似經歷的朋友可以在下邊也發表下經歷。回味下那段艱難歲月


賈志冬

作為一個80後的創業者,雖然沒有侃侃作的那麼大,但也熬過了十年的自主創業,做的是傳統行業,說實話,心累!這個中間經歷了太多太多,要服務好客戶,整合培養供應商,經歷了合夥人的分分合合,員工的進進出出,業務忙的時候墊資壓力大,業務淡的時候資金壓力還是大,畢竟進項有限,出項卻是眾多。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大家都想在這條路上能夠風風光光,事業有成!豈不知,絕大部分人都是支離破碎。因為事業的壓力,很多人做不到家庭事業雙平衡,重視了事業,疏忽了家庭,不說妻離子散,但很多並不和睦。以犧牲家庭為代價如果最終取得了事業的成功那也還好,但很多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事業的不成功和家庭的不幸福不理解,是很多人走極端的原因,寄希望於事業的成功為稻草,結果稻草沒抓住,人也就垮了,大概侃侃也屬於這種,對於事業寄予了太大的希望。我相信那些外債並不是最關鍵的,畢竟公司是可以破產的,而個人信譽的破產,對自己能力的質疑和別人的不理解,更讓人難以承受。很多時候家人參與了管理不好辦,不參與的不理解,感同身受的太少了。很多管理課程會給你講,如何做好老闆,把握住大方向,搞好戰略啊,要有眼界啊,公司要學會放權啊……但那是極少數公司能把握住的,絕大部分的創業者是真的做不到,人的悟性和能力的確差別比較大,能做到的真的做大做強了,更多的則是小企業主,根本窮其一生可能也做不到。

我也時常反省自己,考慮自己該怎麼變才能讓公司更好,但實際人的很多特性在大學之後基本定型,更適應社會的可能你還看不慣,堅持自己那一套還吃不開,悲哀。

個人覺得創業的關鍵在於選好行業,風口之上,豬也能飛,是很有道理的。搞清如何能夠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暫時不敗。為人還是要靠譜的,別人願意幫你也很關鍵,除非你是那種天妒的英才,才有資格蔑視世人的眼光,不屑於他們的幫助。

今天還在想,創業的路上註定不可能安安靜靜,大概哪天不在這條路上了,才會放下那顆焦慮的心。回想過去拿工資的時候,雖然少,但過的沒心沒肺的,很開心。現在賺的多了,但發現已經許久沒有那種沒心沒肺的笑了,人都僵了。我直到創業之前都沒搞清楚過年為什麼叫年關,以前覺得過年多好啊,小時候有得吃有的玩,工作了,有獎金,有假期,直到自己創業了,終於明白了年關的含義!這可能也是人生路上的得與失吧。其實真的很欣賞馬雲,那種樂觀派,為大眾為民族的思想,雖然很難,有以苦作樂的精神,一直抱有希望,併為之努力。不能做那種極端派,把事業做稻草,一旦事業不順,人很容易崩潰。作為自勉吧。

今天這則消息感慨太多,也對自己十年的創業路做了一個小結,做一個樂觀派,做一個對社會和民族有用的人。

侃侃,創業路上的同伴們肯定理解你,但你依然走的過於極端,人生浮浮沉沉當作常態或者會好些,願天堂沒有焦慮沒有遺憾…


光宇勝博裝飾

對於這個80後所謂的創業者的詳細情況我沒有了解,但是創業失敗開煤氣自殺的這種行為既讓我心痛,也讓我遺憾!曾幾何時全國上下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國家的號召使得眾多的不安分的人們心血澎拜,好像一夜之間自己獲得了點石成金的法寶,殊不知創業尤如股市一般也是充滿了風險的,同樣的事情不同人去做可能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通過這個事件我也想提醒更多的準備創業的人: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首先,創業並非適合所有人。我雖然也算是走過了十幾年的創業者,但我從內心深處沒有感覺自己是創業者,總覺得自己可能不太適合創業,當時開辦公司從事教育培訓工作也是被逼無奈之下的選擇,在自己身無分文的狀態下,除了滿腔的激情和夢想,其他幾乎什麼也沒有,當時的狀況是臘月二十六連回家過年的汽車票也買不起,大年初四帶著東拚西借的四萬多元來到西安開始了我的創業之路,當然我選擇的是儘可能投資和風險小的教育培訓行業,雖然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但一直沒有發展壯大,也充分說明了我可能不是太適合自己創業,當時的衝動更多的可能想要是解決生存問題罷了。


其次,創業者從一開始就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因為我們每天都會看到新的公司註冊和許多企業關閉注消,任何企業也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週期的,美國的企業平均壽命7年左右,中國的私營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每年有大約100萬個私營企業破產倒閉,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創辦經營企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連阿里和華為這樣的企業都多次提醒員工企業隨時可能面臨倒閉的危險。眾所周知曾經的三株口服液和秦池古酒等企業是多麼的強大,彷彿一夜之間就銷聲匿跡了,留下更多的是一聲嘆息和遺憾。因此對於創業者而言,應該充分做好失敗的準備:一旦創業失敗自己的生活質量是否受到影響;自己的孩子和父母的生活是否有依靠等等。


再次,即使失敗了也要有擔當。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失敗了沒有關係,也許可以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儘可能不要一蹶不振或萬念俱灰尋求短見,更不要為了逃避債務而跑路。因為我的企業規模比較小,加之思路比較保守,因此既沒有做強做大的可能,也沒有遇到和麵臨巨大的危險,因為我始終把風險和損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我周圍也有一個創業的80後,當時我的感覺他做的小企業還湊合,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好像突然強大了,開始和京東商城進行戰略合作,每年計劃好像有上億元的貿易量,我在心裡默默祝福的同時總覺得有一點點憂慮,結果幾個月前聽說企業困難虧損幾千萬元,借了周圍朋友大約有1500萬元左右,曾經在朋友圈裡發了一些信息,一會兒尋死覓活,一會兒發誓負責任還債,情緒雖有波動但還是堅強的活著。

結合以上分析,一方面提醒更多的大學生創業的朋友要注意控制風險;另一方面提醒創業失敗的朋友不要輕易放棄和輕生。千錘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江東才子多英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