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江蘇這麼牛?

王海艦

網上一直有對各省市藝人的盤點,許多網友說江蘇籍的明星好像很少,這種話題總能引起共鳴。為什麼江蘇人當明星的的相對而言比較少呢,大多數網友得出的結論是:江蘇經濟發達,注重教育,所以想讓小孩子去當明星的就比較少了。

為什麼江蘇在大多數人眼裡是這種印象呢?我們還是從娛樂一點出發來看。下面我們看一張圖片。

一、基礎教育

二、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方面南京一家獨大,不過其他市也有自己不錯的大學,總體來說江蘇的大學質量在全國排的上前幾了。

江蘇有兩所985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江蘇有11所211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當然江蘇靠的不僅是教育才這麼厲害的,還有各個方面的支撐走到了今天。教育是許多江蘇人從小抓的重點,正因為有這樣的重視,讓江蘇越來越好。


鹽城視界

這個問題很複雜,一個地區發達的原因很難從幾個方面就概括了。是一個經年累月的過程,是千百萬人努力的過程,甚至是大自然恩惠的過程。


江蘇自古就是一個人文薈萃,充滿魅力的地方。“煙花三月下揚州”,“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蘇湖熟,天下足”……這些古詩,古語都反應出了一個富足,美好的江蘇。古代大運河穿省而過,依靠這條南北大動脈蘇州,揚州,淮安繁華一片。六朝古都南京,更是人們嚮往的“帝王州”。徐州說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發源地應該沒有疑問,畢竟漢高祖劉邦和他的團隊是從這裡出發……


江蘇並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省份,
除了水資源其他沒什麼豐富的資源。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86畝,條件如此緊張,人們不得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即使如此努力種地並不一定能養活所有人,一部分人就不得不去做生意,商業逐漸繁榮。

如今的江蘇第三產業比重越來越來重,旅遊業越來越發達,對自然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對環境的治理已經足夠長遠,不在只盯著眼前的利益了。江蘇的政商環境,政府與百姓的關係也相對和諧。並沒有政府高高在上的感覺,更多的感受到了一個服務者的姿態。

由於長江天塹的阻隔,江蘇江南江北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不同的文化圈會出現摩擦,但我們都同踩在江蘇這片土地上,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應該將建設美好江蘇放在第一位。即使有的地區率先發達富裕,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富裕的地區總在無形之中幫助相對落後的地區,我們不能忽視這些。

最後江蘇的繁榮和富強還有很多路要走,在這條路上,我們不光自己要走好還要挽著其他夥伴的手一起走好


嘉哥在行動

江蘇為啥這麼牛?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來論述。

中國歷史悠久,有的地區古代十分發達,近現代稍顯落,如河南、陝西、四川等,而有些地區古代比較落後,現在非常發達了,比如廣東。而江浙地區從古至今卻一直比較發達,這種發達不僅在經濟上,更在教育、文化、技術上,始終領先全國。

江蘇雖然面積不大,但屬於平原地帶,一馬平川,交通便利。這裡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水路縱橫,土地肥沃。省內有長江、淮河兩大河流橫貫東西,又有太湖、洪澤湖、高郵湖等眾多大湖泊,更有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而且東臨廣闊的太平洋,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在全國絕無僅有。這些都為江蘇古代農牧業、漁業等發展提供了絕佳條件,因此江蘇古代就有“漁米之鄉”的美稱。

古代是以農業為主,農業發達必然帶來經濟發達,從而造就眾多歷史名城,毫不誇張的說,江蘇是全國曆史名城最多的省份,毫不為過。省會南京,六朝古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底蘊厚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古有天堂美稱,是聞名世界的東方水城,江南園林的代表。無錫,太湖之濱的漁米之鄉。徐州,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大漢高祖劉邦之鄉。揚州,唐代就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說法,可見當年夜生活的繁華。此外,還有江南名城常州、江北名城泰州,兵家重鎮鎮江,國家溼地鹽城,體教強市南通,海濱城市花果山所在地連雲港,總理故理淮安,項王故里宿遷,可以說十三個城市各具風采,歷史文化名人眾多,真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連如今的第一大城市上海,也是從江蘇劃出去成為直轄市的,可見江蘇之牛。

新中國成立以後,江蘇更是抓住機遇,走在全國前列。如今,以上海為龍頭江浙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區,已經成為全國經濟最發達區域。江蘇產值高居全國第二,人均產值也排在全國前列,是唯一一個所有省轄城市全部入圍全國百強的省份,百強縣也是江蘇最多,兩院院士更是冠絕全國,為國家發展輸送出眾多人才。

未來江蘇應當與時俱進,進一步縮小南北差距,為率先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而努力,而不要不爭什麼經濟總量第一的虛名。只有老百姓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強。為江蘇加油!!!


以名立信

2017年,江蘇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7189元。[5]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29.3萬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4元。江蘇屬於長江經濟帶北翼,與安徽、浙江、上海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經濟最差的地級市宿遷排全省第13位,倒數第一!那到底多少?2017年,宿遷GDP2610億元,同比增長7.3%(人口:485萬),人均GDP5.38萬元,全國城市排名第90位。這就是宿遷2017年的成績單。超過了很多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市,最差的宿遷都這樣了,更不用說蘇州南京這樣的城市。

教育

作為教育大省的江蘇,985高校和211高校數量也並不少。江蘇的985高校一共有兩所,分別為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江蘇的211高校有11所,除985高校的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以外,還有蘇州大學、江南大學、河海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中國藥科大學。江蘇入圍的高校大多為部屬高校,僅蘇州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兩所為省屬高校。

雖然比不過北京上海,但是這樣的教育絕對可以秒殺大部分省份。

第一次回答 望多多支持


人在海安

為啥江蘇這麼牛?首先說說咱江蘇的優勢 1.交通海運,對外出口方便。長江下游航道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水運便利。 2.高校眾多,教育資源豐富,人才高地。 3.受上海影響和輻射多,市場廣闊,信息便利 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易於基礎設施建設。 5.亞熱帶季風氣候,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 6.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 。

其次是江蘇歷史人文底蘊深厚,自古就是一個人文薈萃,充滿魅力的地方。“煙花三月下揚州”,“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蘇湖熟,天下足”……這些古詩,古語都反應出了一個富足,美好的江蘇。古代大運河穿省而過,依靠這條南北大動脈蘇州,揚州,淮安繁華一片。六朝古都南京,更是人們嚮往的“帝王州”。徐州說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發源地應該沒有疑問,畢竟漢高祖劉邦和他的團隊是從這裡出發…

再次是人文文化的包容,加上人們的勤奮與商業交流的發達,長江天塹的阻隔,江蘇江南江北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不同的文化圈會出現摩擦,但我們都同踩在江蘇這片土地上,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應該將建設美好江蘇放在第一位。多種因素的交替,造就了江蘇經濟成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