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內家拳,之所以為內,指運動方式由內動帶動外動。

內為軀幹,外為四肢,軀幹帶動四肢運動。

內為心,外為身,心意調動身形。用心意通過呼吸綿綿若存地去調整身形;調到身體像個流轉著氣的氣球般,懸浮著。就可以感覺到身心像合在了一起。

拳術修行,煉的就是身心合一。身和心的連接處在呼吸,從呼吸入手,呼吸合上身形動作,進而達到身心合一。

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該感覺得到心意呼吸身形,三者同在;久而久之,該淡的自然淡掉,留下一絲愉悅,留下一片開闊。這就是行止坐臥皆不離拳,練的就是心意功夫。

心意拳可以說是最早成型的內家拳,後來的內家拳多多少少總參考了些心意的東西。

所以,對於學內家拳的人來說,多瞭解一下心意拳的東西,可能會有不小的收穫。

特別是戴氏心意的蹲猴,外形上看,就一起一落,一束一展。這其實就是不出步的“熊鷹合演”--心意拳的核心;戴家人稱其為萬式之母。

真是這樣嗎?

先看兩張圖

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一個是太極拳的九曲珠,是魏樹人老先生在[楊氏太極拳術述真]一書中最後一篇“內功勁法”,最後一頁所論述的。太極拳強調“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

一個是八盤掌(八卦掌)的九宮歸一訣,任志誠的[陰陽八盤掌]開篇就是這幅圖。強調八盤掌要練到九宮歸一。

兩圖一對比就知道,太極拳的九曲珠就是八卦掌的九宮歸一訣,即使略有不同,也只是不同流派的不同人的表達方式不同,理解方式不同。

再回過頭看看蹲猴,你就明白了,戴家拳先人夠直接,上來就練這個!先簡化了,練腿和身體的七星,七星練好了,腿腳再動起來,再加上手的兩星,九星齊備!戴家拳見效快,可見一斑。

再多說一句,其實剛開始的時候,腿和身體的七星,可以先不管第四顆和第六顆,簡化為五星,等五星有東西了再加上。由五星,到七星,再到九星,逐層深入。

以上為形,為身。蹲猴束身時的脊柱,跟豹子奔跑時的脊柱很像,都是要求弓脊柱。

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關於蹲猴的呼吸,三皇玉訣裡有這麼一段話:

黃帝曰:人發殺機,天地反覆,何也?廣成子曰:人發殺機者,去六慾七情,靜則靜於情意,動則動於神機。內用神炁,上下相合,守於神者,陽炁也。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天地反覆乃陰陽升降,人之反覆,呼吸徹於蒂耳。一吸天炁下降,一呼地炁上升,吸者天炁,呼者地炁,我之真炁相接也。人能下運地炁至天上,故曰人發殺機,天地反覆也。

這段話講的就是蹲猴,。蹲猴也叫天地陰陽翻。

練蹲猴的時候,吸氣下蹲,全身塌縮,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自己的真炁接天地之氣,合而流轉;展身呼氣,地氣降,天氣升,自身融於天地中,有開天闢地之勢,殺機現!

這說的還是有點玄乎,有點像拳意,感覺落不到實處;關於呼吸,還是再細化一下:“人能下運地炁至天上”,如何運?吸氣!抬頭吸氣。

蹲猴有個要點:面微仰,講的就是這個。要微仰,其實神意到了就可以了。

這也是“熊經鳥伸”裡的“鳥伸”:“鳥伸”就是“抬頭”“吸氣”。

鳥平時都是縮著脖子的。海鷗抬頭,是從喉頭,拉任脈,把氣血抽上去,也就是吸氣。鴿子走路,是用頭把腳抬起來的。抬頭,就是吸氣,可以讓人精神一振。

吸氣猛烈,常人也有體會,不過是在“極端”時刻。 俗話說, “倒吸一口涼氣”。“倒”字形容得非常貼切,吸氣是從腳面開始的。吸氣,真息,感覺是涼的,整個任脈,從腳面,小腿,大腿正面,喉頭,鼻孔,眼睛,都是涼的。

鳥伸,就是大周天。關鍵在喉頭。“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英雄”。降喉,也就是把任脈,督脈連通了。鳥平時,脖子都是彎曲的,縮的。這就是降喉。降喉,相當於把任脈繃緊,然後,一抬頭,腳底之濁氣,全部被拉上來,周身一片清涼,然後督脈之氣,自然下降,一片溫暖。

至此,呼吸就清楚了,蹲猴的呼吸要領在頭領。

抬頭吸氣。彷彿前面蓋著一張網,以臉為起點,往上提(這似乎就是氣聚口鼻),地之氣就沿任脈被抽上來了;天之氣沿督脈往下降。同時小腹往上翻,合著腳下抽上來的氣往上走;到鼻,隨著鼻吸氣,從腦後下往下走脊柱下行,(這時感覺彷彿是脖子後面在吸,脖子和後腦交界點在吸),進而自行周流不息。

吸至不能再吸時,再一停頓---“定”,也是常說的五蘊皆空,閉五行;這時會感覺到彷彿很多很細很細的泡泡,從身體裡連成線連成片地往上冒,(像倒啤酒時,酒裡歡竄著的泡泡),從鼻孔出去;呼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

接著再吸。氣息綿綿若存,意氣行如雲煙,周流不息;最後周身雲騰霧起。就是薛顛所說的體呼吸。整個人像抱著個蛋,也像在蛋中(“似老母雞抱蛋”這是戴氏蹲猴蹲丹田裡提到的)。

這個海豚的神態也很像;如嬰兒一般懸浮。難怪這樁也叫嬰兒樁。這樣蹲猴抱丹而睡,也不錯。

收功,起身,如小雞破蛋探頭而出,清爽,神清氣爽!這是養人的練法。

這就是蹲丹田。人講久蹲不起。

其實,開始不能蹲太久,抗不住的,蹲蹲就起,蹲蹲就起。

如圖,蹲猴的周天行氣路線很特別,當練通了鼻子到大椎這條路後,會感覺好像鼻子就是脊椎的頂點,吸氣就是從鼻子這個頂點,將氣吸入整條脊椎,吸到丹田;並且脊柱會隨著呼吸微微的伸縮。

我感覺,呼吸時氣走這條路線特別舒服(要配合微抬頭,翻丹田);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不要去走那些複雜奇特的行氣路線。

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技擊的練法:

吸氣,縮成一團,展身呼氣,背一展,胸一空。氣分兩股,一股沿背,往上冒;一股沿胸往下,沉到腳底。這一展,像忽然長了翅膀,鷹擊長空。展也是鳥起飛時的那一瞬間。練空了,感覺就像從一大氣球中,撐爆出來,這是不是開天闢地!撐向四面八方,好像不止上下兩個方向。

或乾脆一呼一吸,一伸一縮就好了。

實戰應該就一縮一伸,呼吸也不知道去哪了,甚至不知道什麼在伸縮,就本能潛意識在動。這應該是忘我的境界,忘我才能一往無前,一往無前是氣勢在行;氣隨勢行,就像水隨勢行一樣。

心意搏鬥,有一種原始的瘋狂:衝開自我,放出本我,超我超然的看著;像是放出了一頭猛獸,或是神魔,超我要管得住它。

自我是後天,本我是先天,超我…

蹲猴是雙重,為養,為練。有東西之後,保持蹲猴束式,一條腿支撐,一條腿伸出,展身,往前搬出,就是搬丹田。由此,向技擊進發。這是戴家拳的大概路子。

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寶鼎的形意比較直接,可能也省略了些東西。

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心意拳養生,開啟於“鳥伸”,成於“鳥伸”。心意拳始於豎勁,一起一落,就是鳥類走路-----頭一縮一抬。

太極拳的養生則來自於“熊經” 。

薛顛說,熊形,攪海。

“海”是人的下腹部。熊經,就是把人的下腹部,骨盆,腰,小腹,包括大腿根,當成一個水缸,左右搖晃。

熊經,最補人! 晃一會,命門就會發熱。練熊經鳥伸,都必須慢。大水缸裡的水,自然地,按重力的速度,蕩。

太極十三式的步伐:進、退、顧、盼、定。就是前後左右晃盪,就是很好的熊經。

如何晃?

魏樹人的[楊氏太極拳術述真]有寫楊氏太極的步:左右兩腳分開,左腳到右腳之間,分五個點,人的重心在二四兩個點上來回晃。

楊氏太極的意象:以鍾喻身。人的胸腹腰挎就是一個鐘身。鍾錘在人身中脈從上垂到鐘口,配合二四點步伐,鍾錘前後左右晃盪,撞鐘身發聲。因此太極發勁很雄渾,如洪鐘,聲波滾滾;似錘,開石裂金。

太極的很多式都以錘命名,就是這個道理。我喜歡以雄厚的剛勁來看太極,這樣才有熊的氣勢,雖然這樣比較片面:太極的勁有極剛,有極柔,進而能剛柔相濟。

太極的鐘口在腰胯。撞鐘口發音波,就是熊經的晃水缸,起水波。

太極拳,以二四點步伐配合熊經的意來練。

只做定步動樁也不錯。

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蹲猴,熊經鳥伸,九曲珠

最後說說八卦掌:

八卦掌基本功---轉掌:勁氣走螺旋,綜合了橫豎兩勁,綜合了熊經和鳥伸,綜合了飛禽和走獸,八卦掌是內家拳集大成者。

我比較喜歡八卦掌,可惜我不會八卦掌。只知道八卦掌的養開啟於轉掌;技擊開啟於單換掌。

轉掌就是下身蹲猴,上身鷹翻,腳下陰擺陽扣。轉到手腳相通,周身一體。

關於單換掌,補充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說法:鷹搏鬥三時,都是想繞到對方後背去,躲開對方的爪子,下自己的爪子。所以鷹都是全身跟著爪子走,不斷翻滾旋轉。單換掌練的就是這個本能。

關於鷹翻。

任致誠的書裡有寫到“第二式:鷹翻式,練時站夾馬式,沉住丹田氣,以右手向左腋下穿,左手順肩向外推,以右肩對左膝為度,左手向右亦然。”

鷹翻時腹部左右拉伸很明顯,蹲猴翻丹田時腰腹前後運動很明顯。久練這兩式,腹部會逐漸充實,帶脈會拉起。

我打籃球時。就喜歡輕微的蹲著猴,左右晃,晃到左邊,左腿獨立支撐,右腳輕點地,晃到右邊,右腿獨立支撐,晃單重的熊形;投籃就是展身;再加上八盤掌的陰陽擺扣步,左右旋轉。狀態好的話,那是酣暢淋漓。

我平常就是有意識的做做神意上的“抬頭吸氣翻丹田”,用丹田這個水泵,將氣從鼻子吸入整條脊椎,吸到丹田,接著定住丹田,緩緩吐氣。外不露形。有空就蹲蹲猴,晃晃太極的動樁,練練鷹翻式,走走擺扣步,轉一轉,純粹當健身運動;沒空就算了。

蹲猴還是自己瞎琢磨的,改過的。其他的更不用說了,也就是皮毛的皮毛。

以上關於內家拳的理解,只是我個人的片面之言,只是想拼湊個彙總,防止以後想回憶起這些東西的時候忘了。

寫的有點亂,但細細體會幾遍,應該會有所收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