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個地方發生地震最多?

觸摸的小丑

在20世紀裡,全球共發生3次8.5級以上的強烈地震,其中兩次發生在中國。

上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佈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我國發生的地震又多又強,其絕大多數又是發生在大陸的淺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內。因此,我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

那麼中國究竟哪裡是地震帶?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佈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

以下是中國部分城市地震危險度排名 (UERDI值,指數越高風險越大)。


第一名石家莊 0.35;第二名合肥 0.25;第三名西寧 0.25;第四名海口 0.23;第五名長沙 0.22;第六名南昌 0.22;第七名杭州 0.21;第八名烏魯木齊 0.19;第九名成都 0.18;第十名鄭州 0.18。

我國哪些城市不會地震?應當說我國大部分城市都不在地震帶上,我們祖先的城市選址還是不錯的。而處於地震帶上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石家莊、瀋陽、合肥、太原、福州、臺灣、昆明、成都、蘭州、銀川、烏魯木齊等。不處於地震帶上就說明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小,只是會感受到強大地震的震感而已。


聽泉烹茶

1,我國的地震帶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佈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

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佈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

2、我國哪裡發生的地震最多


據統計,1914-2014年百年間,5級以上(含)地震,中國一共發生3888起,其中35 .9%發生在臺灣。大陸省市區裡,西藏、新疆、雲南發生率最為靠前,合併佔36 .6%.而北京、上海、湖南、浙江、香港、澳門,實在幸運,地震強度從未超過5級。


同樣在這百年,7級以上(含)地震,中國一共發生126起,同樣,臺灣“遭遇”最多,發生43起佔比34 .1%.大陸地區共計14個省市區發生過7級地震,新疆、雲南、西藏、四川次數排名在前。

其中,死亡人數超萬人的包括2008四川汶川

8級地震、1976年唐山7 .8級地震、1970年雲南通海7 .8級地震、1927年甘肅古浪縣7.6級地震、1920年寧夏海原縣8 .5級地震等。


字裡故事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的交匯部位,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我國地震活動具有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佈廣的特點,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

實際上,我國地震活動分佈又很不均,地震活動主要分佈在5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5個地區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雲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由此具體到每個省級行政區,我國地震最多的地方依次是新疆,四川,臺灣,西藏和雲南,六到十名分別是青海,內蒙,山東,甘肅和廣西。

2017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我國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421次,其中3.0到3.9級342次,4.0到4.9級66次,5.0到5.9級11次,6.0級到6.9級1次,7.0級以上1次,最大地震是2017年8月8日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的7.0級地震。地震最多的前五個省分別是新疆、四川、臺灣、西藏和雲南,具體如下: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新疆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157次,其中3.0到3.9級139次,4.0到4.9級15次,5.0到5.9級2次,6.0級到6.9級1次,7.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17年8月9日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的6.6級地震。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四川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87次,其中3.0到3.9級73次,4.0到4.9級12次,5.0到5.9級1次,6.0級到6.9級0次,7.0級到7.9級1次,8.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17年8月8日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的7.0級地震。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臺灣共速報三級以上地震24次,其中3.0到3.9級9次(根據速報管理規定,臺灣四級以下地震不屬於正常速報範圍),4.0到4.9級11次,5.0到5.9級4次,6.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17年2月11日在臺灣高雄市發生的5.6級地震。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西藏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35次,其中3.0到3.9級24次,4.0到4.9級10次,5.0到5.9級1次,6.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17年2月1日在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發生的5.0級地震。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雲南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29次,其中3.0到3.9級23次,4.0到4.9級5次,5.0到5.9級1次,6.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17年3月27日在雲南大理州漾濞縣發生的5.1級地震。


震長

地震,是一個充滿悲傷的詞彙,尤其於中國而言。  中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亞歐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災害國家。2008年造成近7萬人死亡、1.8萬人失蹤的汶川大地震,是中華民族永難忘懷的悲傷記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瞭解到,中國2015年度地震活動水平較2014年和2013年偏低,但比2012年和2011年要高。  儘管2015年不是地震的“大年”,但截至12月24日中國仍發生了3級以上地震598次,平均每天1.66次。其中,最多是新疆248次,其次西藏89次,第三是臺灣地區68次。  5級以上地震2015年中國共發生29次,臺灣地區15次,佔一半還多,其餘14次發生在大陸。  從地震發生的月份來說,7月份是今年地震發生最多的月份,3級以上地震發生了123次,佔全年地震次數的五分之一;但5級以上地震發生最多的月份是4月,發生了7次。  從全球來說,今年共發生了3次8級以上地震,是1920年以來第三次同一年發生3次8級以上地震的高活躍年份,表明全球8級地震持續活躍。  25個省區均記錄到3級以上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提供的數據,截至12月24日中國發生了3級以上地震598次。  按震級劃分,3.0—3.9級456次,4.0—4.9級113次,5.0級以上29次,無7級以上地震發生。  年度最大地震是4月20日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6.7級地震,最大破壞性地震是7月3日新疆皮山6.5級地震,損失最嚴重的是尼泊爾8.1地震,造成我國西藏災區27人死亡,860人受傷,經濟損失超過了100億元。

2015年度我國地震活動情況

  按照地域分佈來看,2015年全國有25個省區均記錄到3級以上地震。按照發生次數,地震最多的十個省(區)依次是新疆、西藏、臺灣、四川、雲南、青海、內蒙古、甘肅、河北和貴州。  

  根據地震災害損失統計,2015年導致中國損失最嚴重的是尼泊爾8.1地震。本次地震造成我國西藏災區27人死亡,860人受傷。第二大地震災害是7月3日的新疆皮山6.5級地震,共造成3人死亡,260人受傷。  我國大陸東部6級以上地震平靜近18年創200年紀錄  2015年度地震活動的顯著特點是我國大陸地區出現5級地震長時間平靜期,其中7月4日到10月11日我國大陸地區出現持續101天的5級以上地震平靜,為2008年以來最長的5級以上地震平靜時段,直到10月12日青海瑪多5.2級地震打破這一平靜。  另一個特點是我國大陸東部6級以上地震顯著平靜,自1998年河北張北6.2級地震以來,大陸東部6級以上地震平靜時間已近18年,為1820年以來的最長平靜時段。  2006到2012年我國東部地區5.5級以上地震平靜,2013年華北、東北地區連續發生10次5級以上地震,在2013年吉林前郭5.8級震群平靜1年多之後,2015年3月30日在貴州劍河發生5.5級地震和4月15日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發生5.8級地震,活動水平增強。  此外,2015年東部地區的4級地震在環渤海地區集中活躍。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12年以來華北地區震群活動比較突出,其中以遼寧蓋州與山東乳山震群最為顯著。  蓋州震群從2012年2月開始活動,至今已持續3年8個月,共發生4級地震8次,最大為2015年8月4日4.8級地震。  乳山震群從2013年10月開始活動,至今已經持續了2年,共發生4級地震4次,最大為2015年5月22日4.6級地震。  
近百來年地球第三次同一年發生3次8級以上地震  放眼全球,截至12月24日,全球今年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19次,與全球年平均水平18次相當。這包括3次8級以上地震,即4月25日尼泊爾8.1級地震、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島8.0級地震和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級地震。  總體來說,2015年度地震頻度稍高,能量釋放顯著增加。2015年全球7級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西部和喜馬拉雅地震帶,我國周邊7級地震活躍。
2015年全球7級以上地震活動分佈圖

  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全球7級地震出現了4次超過60天的平靜期,其中3次的平靜時間超過80天。  從經驗來說,這麼長的平靜期往往意味著接下來就是更大地震的活躍。

  數據顯示,2003~2013年全球7級地震超過80天的平靜僅在2004年、2007年和2012年出現過,並且長時間平靜結束後全球7級以上地震活動都進入活躍階段。  2015年全球一共發生了3次8級地震,似乎正是這一規律的繼續。  今年也是1920年以來第三次同一年發生3次8級以上地震的高活躍年份,表明全球8級地震持續活躍。  實際上,全球自2001年就進入了8級地震的活躍時段,每年均有8級地震發生。


藍色星球

根據山勢走向可以看出地質運動的情況,山是什麼東西,有的山是雨水衝涮而成,比如黃土高原的山,這些山分部在陝西省,甘肅省,的一部分,河南省的一部分,泥層厚。這是由於西面高山雪水融化長期淤積的結果。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到了夏季喜馬拉雅山脈的雪水大量的溶化向東面低的地方流去,產生了中國的兩大河流,長江和黃河,沖積出了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喜馬拉雅山是一個什麼樣的山,我們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就在青藏高原,為什麼青海湖的湖水是鹹的,為什麼不是淡的呢。在喜馬拉雅山脈發現的海底貝殼,原來這裡是古代的海洋,而今天這裡離海洋最遠。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千萬年的地質構造的變化,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擠壓的結果。印度板塊原來是印度洋中的獨立古大陸,它向歐亞大陸板塊移動,而歐亞大陸又是巨大的大陸,它擠不動,這就產生了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聳起,造就了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使原來在海底的土地聳起,海水流去,不斷的升高,變成了今天的青藏高原,無法流走的海水留了下來,成為湖泊,也就是今天的青海湖,當然海水是鹹的,青海湖的水也是鹹的。那麼印度板塊的運動停止了沒有,今天的地震表明印度板塊的運動沒有停止,它在繼續的擠壓歐亞大陸板塊,喜馬拉雅山在擠壓中還在升高,青藏高原還在升高,在這個造山運動中,我國西藏和四川交界的歐亞大陸板塊就是擠壓的結合部,這一條結合部在強大的板塊擠壓中將產生地震,而這個地震的時間結束,就在於印度次大陸板塊的運動力量是否靜止,在沒有靜下來之前地震是不會消失的。但是擠壓激烈的時間已經過去,這就是火山爆發的時間消失了,在青藏高原河流旁我們看見的溶岩流下的凝固岩石形狀就是地質構造演變的痕跡。九寨溝地震,汶川地震,告訴我們,這個地方的地質構造極不穩定,地質運動造就的綺麗風光,其實隱藏著危險。


寶樹白石34222787


中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三,地大物博,東西南北緯度相差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中國位於世界二大地震帶上:環太平洋地震帶和亞歐大陸地震帶――也就是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中國西部地區正好位於亞歐地震帶上。東部的臺灣和長白山附近是地震的多發區。


新時代的人類

中國的地震帶,一個是印度板塊擠壓造成沿喜馬拉雅山,一直到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地帶,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臺灣,還有幾天小的地震帶,相對而言,長江中下游地球剛性板塊,比較穩定,不易地震


天高兮雲淡

中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集中發生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在中國發生的地震又多又強,其絕大多數又是發生在大陸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內。因此,中國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國家,也是蒙受地震災害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

影響中國的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臺灣地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影響地區的主要代表,而四川、西藏、雲南等中國西部地區受歐亞地震帶影響較多,這些地區成為地震頻發區


檸檬先森


l湖湘客

還用問?四川多啊!當然四川地域也大,幾率大一些。還有就是處於比較大的斷裂帶上。所以08年512後,有雅安,這次又有九寨溝。確實有點多,但這是天災,確實無法避免。要為四川人民祈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