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原來有這麼多的學問,你如果知道三條我就為你點贊

送禮物的學問

文| 方芸

送禮物原來有這麼多的學問,你如果知道三條我就為你點贊

在網上看到一篇林夕的《送禮》,大意是說,他以前很喜歡送一些自己不在乎的、不是特別的喜歡的禮物或衣服等的東西給別人,他爸爸叫他不要隨便送禮物給別人,他一直滿不在乎,後來一位做領導的叔叔給了他們一些別人送的放得有點皺了的蘋果,他回去一看覺得“什麼玩意兒,扔了的都比這個好”,後來就再也不隨便送東西給別人了。

這篇文章如果只是看看,而不去細想,或許覺得就是這樣,就是不應該隨便送東西給別人,可是您有沒有覺得作者前後兩種做法都太有些極端了?從前那種方式確實有些令人心裡不舒服,這樣的事情我同樣遭遇過,有些朋友會拿一些不很喜歡的東西送我,我雖然不想要,但也不會拒絕,畢竟他(她,以下都用他)送的時候都是滿高興的樣子,所以我只是陪著笑笑然後收下,然後既不穿、也不用,也不會扔,只是暫時放在那裡。收禮物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送東西就有學問可講了。

真正想送別人東西的時候,出發點一定不是從我的個人喜好和我這裡的東西,而是從對方的喜好和需要,如果我這裡有好多不錯的東西,但收禮的人都不喜歡或需要,我會去買合適他的;但是假如對方喜歡的是我這裡的一個我並不太喜歡的東西,哪怕他是比較有地位和身份的人,我也可以把這個東西送給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你怎麼知道別人喜歡或需要哪樣?你怎麼在送人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讓別人覺得讓他覺得你很尊重他,甚至在送別人你不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也很尊重他?

其實就在於生活中的細心和有心。在和朋友平時的交往中,通過察言觀色和談話可以瞭解到他的喜好,他的品味,他的需要,多去了解別人,是對他人的尊重,本來就會獲得他人的好感,再在關鍵時候送上他喜歡的東西,這個關係就更近了。但是即使對方喜歡這個禮物,要送出去也是不能太隨意的。

一是送禮的時間不能太隨意,不能看自己心情,想什麼時候送就什麼時候送,一般要在節日、生日、探望等特殊日子送。

二是送禮時表達的情緒也不能太隨意,不能表現出哪怕有一點點施捨的情緒在裡面,這種情緒會表現出雙方的等級差異,不管是地位上的,還是收入上的,都會讓讓收禮的人覺得心裡不舒服,不要到時候弄得你送了別人禮物,走了之後他還對你翻白眼。

三是禮物一定都要保持新的或者至少都是完好的,不要玩舊了用壞了再給別人,除非是別人找你要的。

四是不要讓朋友隨便看到你收到的嶄新的禮物,因為很有可能你就是打算把這個東西送給他給他一個驚喜。

五是可以給對方一些選擇權:如果他對你的一些東西表現出了興趣,擺出多幾樣的東西,鄭重其事地請他選擇一樣他最喜歡的,即使這些你大都不喜歡,但是一定不要一股腦的都給他,這樣讓人很不舒服,你是在擺闊氣還是我是你的收納箱?他選一樣最喜歡的,會覺得這個比較珍貴,而且挑剩下的也可以留給下一個朋友挑——其實這也體現出了一種人性的關懷。

這說著說著就說到物品的管理上來了,禮物也是需要管理的,尤其是那種總能收到很多禮物的人,更不能沒有一點條理。做父母的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灌輸給他管理的思想,從自己生活用品、衣著飾物,包括從別人送的禮物開始。對每一件禮物都要愛護,不要總是按自己的喜好來對待,喜歡,就愛不釋手地玩,不喜歡,就隨意亂扔,或者施捨似的送給別人。

送禮物原來有這麼多的學問,你如果知道三條我就為你點贊

新的東西,都要好好地愛護,不喜歡的,就收好放在那裡,你不喜歡,總會有人喜歡的,要多考慮一下別人。如果你的朋友都不缺這個東西,你能想到還有很多貧苦的人們或孩子見都沒見過或者見過也買不起這些東西嗎?即使是舊的,他們也沒有。你能想到把你的東西寄給或送給那些和你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嗎?你不需要,你可以隨意丟棄,可他們需要,卻得不到,這是多麼差勁的資源整合!

你不喜歡穿了的舊衣服,洗乾淨,疊好後,在你去山區旅遊或支教或考察時,可以背過去送給那裡的窮人;領導給的發皺的蘋果,你如果實在不想吃,可以提給街上送給乞討的人,也不至於把它們丟棄;你點的吃不完的飯菜,可以打包回去,帶給小區車棚守車大爺的小狗;甚至於你吃不完的半塊蛋糕,也可以捏成細末,撒到花壇裡給小螞蟻吃……

其實這就是資源的合理整合,多出的東西,你扔了就是垃圾,你巧妙地送人,就是資源,就是好東西。別人需要一樣東西,他要去買,你正好送給他了,他又少消耗了一份地球的資源。這世上的垃圾還不夠多嗎?地球的資源消耗得還不夠快嗎?其實什麼小事都可以看得很大,就像送禮物這樣的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大的一件事,如果人人都做好了,不是給世界的和諧增添了一份力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