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因殘疾通不過體檢,這是一種典型的就業歧視

就業歧視何時休

文| 馬滌明

幼兒園老師因殘疾通不過體檢,這是一種典型的就業歧視

因右眼無眼球,浙江義烏女子王麗(化名)申請教師資格證被拒。狀告兩級教育局勝利後,王麗先後兩次進行教師資格體檢,最近一次的體檢結果顯示,其因為右眼無視力,仍然被判定為“不合格”。目前,義烏市教育局正對這一結果進行判定。(5月23日《新京報》)

王麗在幼教崗位工作近10年,但2016年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因單眼視神經萎縮,在體檢中被認定不合格,義烏市教育局對其作出不予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決定。王麗因此提起行政訴訟,最終,法院撤銷了義烏市教育局不予認定王麗幼師資格的決定。這個被稱為“中國教師資格殘障歧視第一案”的判決結果,從法律上給出了,身體殘疾不等於身體不健康的權威結論。

然而,資格證問題上的體檢問題過關後,教師資格體檢又被判定不合格,讓這位殘障教師“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而義烏市教育局在此前曾有法院判決撤銷其不予認定殘障人士教師資格的決定後,再次因同樣的問題判定殘障教師身體不健康、體檢不合格,且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以行政複議決定撤銷其認定殘障教師體檢不合格的決定的情況下,仍繼續堅持“歧視決定”,義烏市教育局這種“歧視眼鏡”的顏色是不是太深了?

很多工作都對身體情況有一定的要求,但“殘疾”與“不健康”又不完全在同一概念上,且殘疾人也不是不能勝任一些工作。義烏的幼師王麗,此前從事幼教工作已近10年,這說明,殘障問題並未影響其勝任幼師一職。而像王麗這種殘障不等於不健康、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卻在體檢中被認定“不合格”,遭遇殘障歧視而不能入職的情況,現實中並不少見。

去年曾有報道,福建連江縣殘疾人教師林傳華,參加當地公辦教師統招,總成績第一,因身體殘疾無法被錄取。當地教育局表示,此舉是依照省教育廳頒佈的體檢標準來執行,暫無更好的解決辦法。但這位被教育主管部門認定體檢不合格的殘障人士,卻已在教師崗位上工作了6年,是一傢俬立中學的物理教師,並擔任班主任及初中物理組集備組組長等職務。並且,他所帶班級物理成績名列前茅,其本人還獲得過“優秀教師”稱號。

事實上能勝任工作的優秀教師,卻被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頒佈的體檢標準給擋在了門外,顯然是這種“標準”不合理、不科學。

而地方政府部門制定的這種體檢標準,與《殘疾人保障法》中關於“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勞動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的立法精神和規定,存在明顯的牴觸。如果殘疾本身被認為不健康、成為就業或評定職稱的障礙,那就是典型的歧視。

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用人單位以及部門規章的立法者,對明顯存在的殘障歧視問題無意識,折射的是對殘障人士權益的不重視。這種情況下,各級殘聯組織在反殘障歧視,特別是督促有關方面糾正對殘障人士存在歧視的部門規章、地方政策方面,應有更多的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