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有什麼功效?

農產品元素

薏苡仁,也叫薏米。也是藥食同源的一味中藥,好多人忽略了它是一味藥。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吧。我想在這裡也說一句,在我們養生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小看我們的一日三餐,其實它主宰著我們的健康,有一句話說的好,家庭主婦決定著一家人的健康,這話一點也不錯。怎麼才算好呢?適合我們的才是好的,而這個需要你瞭解自己的體質,這個中醫可以幫你,以後在我的文章裡我會陸續的寫下來,健康來自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我。

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藥物有365種,並將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薏苡仁為列上品。這不起眼的薏米的食用已經有將近2000年左右的歷史了。中國人是很有智慧的民族,那些經過時間洗禮剩下的都是好東西。薏苡仁性味甘淡平和、功效健脾胃、益肺腎、利水溼、消腫毒。

薏苡仁無毒副作用,許多地方當做糧食,所以可以放心服用。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重複了,只是有幾點在我學這味藥後,發現需要注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雖然有祛溼的作用但是適合去溼熱,寒溼就不行了。

二、如果身體寒溼炒薏米就比較適合,焦香入脾,所以炒過的薏米健脾止瀉的作用更強了一些,生薏米利水的作用更強些。

炒薏米的做法:薏米洗淨晾乾,鍋裡不放油小火不斷翻炒,等炒到薏米表面局部金黃色,有一些焦香的味道,嘗一下熟了即可。

三、食用時將薏米磨成粉,泡水或煮粥後服用吸收會更好。

五、我們經常聽說紅豆薏米水祛溼的作用特別好,這裡我要強調兩點,一不是紅豆是赤小豆,只有赤小豆才有利水的作用。二、赤小豆薏米煮水只是適合溼熱。那麼怎麼分辨自己是溼熱還四寒溼呢

溼熱的症狀為: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尿黃、大便黏膩、不爽或乾結、臭味重。

飲食方面喜歡吃涼的。

寒溼的症狀為:舌質淡、水滑苔或白、白膩。大便溏洩或不成、尿色白。

進食生冷後不適,喜歡吃熱的。

七、近代名醫張錫純常給重病患者康復過程中服用山藥、薏苡仁這兩位藥,補益脾胃、除溼輕身。即可免除藥物難喝之苦,又能加速身體康復,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畢竟脾胃是後天之本,人無胃氣則死。山藥(藥店中的幹山藥片效果更好),薏苡仁磨成粉。早上煮粥吃很好,不要忘記寒性體質要把薏苡仁炒一下。


雨霖愛傳統文化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性味甘、淡,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排膿除痺,解毒散結的作用。主要用於小便不利,脾虛洩瀉,水腫腳氣,溼痺拘攣,腸癰,肺癰等。常用量為9~30克。

藥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2、抗腫瘤作用;

3、鎮痛作用;

4、解熱、消炎作用:抑制人中性粒細胞產生活性氧;

5、對心血管作用:能抑制呼吸中樞,使末梢血管擴張;

6、抑制骨骼肌收縮;

7、免疫作用:增加體液免疫;

8、誘發排卵作用。

臨床應用:

1、薏苡仁加木瓜。薏苡仁15克,木瓜15克水煎煮,具有祛溼通筋絡作用,主治筋脈攣急疼痛,暑溼吐瀉,溼痺;

2、薏苡仁加蘆根。薏苡仁15克,蘆根30克水煎服,具有清肺排膿的作用,主治濃痰,胸痛,肺癰;

3、薏苡仁加豆蔻。薏苡仁15克,豆蔻10克,具有清化溼熱作用,主治溼溫初起,頭痛身重,噁心嘔吐。

食療推薦:

1、薏苡仁排骨湯:薏苡仁30克,排骨150克,姜適量煮湯,具有補脾止瀉,利水滲溼作用;

2、薏苡仁茯苓排骨湯: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排骨150克,姜適量煮湯,具有利水滲溼,清熱排膿的作用;

3、薏苡仁小米粥:薏苡仁30克,小米適量煮粥,具有補脾止瀉,健脾和胃作用。

使用注意:薏苡仁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使子宮收縮加強,所以孕婦禁止使用。

目前以薏苡仁提取物薏苡仁油為主要成分的康萊特軟膠囊(注射液),具有消癥散結、益氣養陰作用,對於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及原發性肝癌,配合放、化療一起使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對中晚期腫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抗惡病質和止痛作用。



逸仙藥師

薏苡仁也有叫薏米的,感覺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薏米的主要作用就是祛溼。

薏苡仁

【性味歸經】甘、淡,涼。歸脾、胃、肺經


【功效】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清熱排膿


【臨床應用】

1.水腫,小便不利治水溼內停之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茯苓、豬苓、澤瀉等配伍;對脾虛溼盛之水腫腹脹、小便不利,多與茯苓、白朮、黃芪等藥同用,以益氣健脾利水;治腳氣浮腫,可與防己、木瓜、檳榔等同用

2.脾虛洩瀉

治脾虛溼盛之洩瀉,常與補脾益氣之人參、茯苓、白朮等同用,如參苓白朮散

3.溼痺

治溼痺而筋脈拘攣疼痛,與獨活、防風、蒼朮同用,如薏苡仁湯;治風溼熱痺,與防己、滑石、梔子等配伍,如宣痺湯;若治風溼日久,筋脈攣急,水腫,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治風溼在表,身痛發熱者,可與麻黃、苦杏仁、炙甘草合用,如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4.肺癰腸癰

治肺癰胸痛,咳吐腥臭膿痰者,常與葦莖、冬瓜仁、桃仁等配伍,如葦莖湯;治腸癰腹痛,可與附子、敗醬草同用,如薏苡附子敗醬散此外,尚能解毒散結,用於贅疣,癌腫


【性能特點】本品淡滲甘補,既能利水滲溼,又能健脾止瀉。且利水不傷正,補脾不滋膩,為淡滲清補之品。故凡水溼為患均可用之,尤宜於脾虛溼滯者;其滲溼舒筋緩急之功,善治溼痺拘攣者;又其性涼,清肺腸之熱,排膿消癰,為肺癰腸癰所常用


【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溼熱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


小偏方

配方:薏仁50克+百合100克+蓮心20克+小米20克=煮粥

主治:身體煩熱、口腔潰瘍、溼疹、滋陰養腎。


三口山陳姐

【拼音名】Yì Yǐ Rén

【英文名】SEMEN COICIS

【別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溝子米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Stapf的乾燥成熟種仁。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

幹,打下果實,再曬乾,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及雜質,收集種仁。

【性狀】本品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

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

【鑑別】本品粉末類白色。主為澱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多面形,直徑2~20μm,臍點星狀;復粒少見,一般由2~3分粒組成,加碘試液澱

粉粒顯棕紅色。

【炮製】薏苡仁:除去雜質。

麩炒薏苡仁:取淨薏苡仁,照麩炒法(附錄Ⅱ D)炒至微黃色。

【性味】甘、淡,涼。

【歸經】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健脾滲溼,除痺止瀉,清熱排濃。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溼痺拘攣,脾虛洩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1.風溼身疼,日暮加劇。用麻黃三兩,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

2.水腫喘急。用郁李仁二兩,研細,以水濾取汁,煮薏苡仁飯,一天吃兩次。

3.沙石熱淋。用薏苡仁(子、葉、根皆可)水煎熱飲(夏月次飲),以通為度。

4.消渴。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有膿血。用薏苡仁十兩,搗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許送服。

6.癰疽不潰。吞服薏苡仁一枚。

7.蟲牙痛。用薏苡仁、桔梗研末點服。

8.疝疾。用薏苡(以東壁黃土炒過),加水煮成膏服下。

9.黃疸。用薏 苡根煎湯頻服。

10.殺蛔蟲。用薏苡根一斤,世細,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將蟲殺死打出。

11.月經不通。有薏 苡根一兩,水煎服。

12.牙齒風痛。用薏苡根四兩,水煮含漱。

13.祛溼除溼清熱:薏苡仁30克 粳米60克:將薏苡仁、粳米共同煮粥。每日2次,作主食吃

【用法用量】9~30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備註】(1)薏苡根功用與薏苡仁基本相同,清熱,利尿並有驅蟲作用,能治蟲積腹痛。

(2)用於溼熱內蘊之症,對小便短赤,可與滑石、通草等同用;對溼溫病邪在氣分,溼邪偏勝者,可與杏仁、蔻仁、竹葉、木通等同用

。本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虛水腫、腳氣腫痛,配伍茯苓、白朮、木瓜、吳茱萸等同用。用於脾虛有溼的洩瀉、帶下,可與白朮、茯

苓等配伍。用於溼滯皮肉筋脈引起的痺痛拘攣,常與桂枝、蒼朮等配合應用。治肺癰胸痛、咯吐膿痰可與鮮蘆根、冬瓜子、桃仁、魚腥草

等配伍;治腸癰,可與敗醬草、附子等同用。


獅虎科技

《神農本草經》雲:“薏苡仁主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溼痺,下氣”。《名醫別錄》雲:“薏苡仁除筋骨中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兩部藥書都指明瞭薏苡仁長於祛除筋骨中的風溼邪氣,所針對的病位僅限於筋骨。

溼邪滯留於筋骨,會痺阻氣血的正常運行,令肢體麻木不仁、屈伸不利,中醫把這種證侯統稱為痺證。痺證形成之後,局部的氣血被溼邪阻遏,抵禦外邪的能力下降,遇風則化為風溼;遇寒則化為寒溼;遇熱則化為熱溼。這三種不同的溼痺都有肢體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的症狀,薏苡仁所主治的溼痺僅僅是其中之一的風溼痺,如果是寒溼痺則用之無益。

如果筋骨中的風溼邪氣較輕,沒有疼痛的症狀,僅僅只是肢體麻木、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只用薏苡仁一味藥同粳米煮粥食療就可以了。

“薏苡仁粥,治久風溼痺,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治筋脈拘攣,薏苡仁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良。”這是記載於《本草綱目》上的一個食療方。薏苡仁除筋骨中的風溼,粳米粥補正氣,利腸胃,對於緩解筋脈拘攣很有益處。

以上所說的薏苡仁是經過炮製,達到藥用標準的薏苡仁,並非生薏苡仁。炮製薏苡仁需要將薏苡仁和糯米取各等份再一同炒熟,去糯米之後的炒薏苡仁才可以入藥。

/完/


至美中醫、至樸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