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最爱女作家严歌苓 何故总被怼三观不正

导演最爱女作家严歌苓 何故总被怼三观不正

而“三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不可否认,当我们每个人提到“三观”这个词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认知局限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我们眼中所谓的正或不正更多是在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内做判断,即便找到了抱团的群体,也不意味群体大就能占据“三观”的制高点。

导演最爱女作家严歌苓 何故总被怼三观不正

一个作家的三观当然是通过她的作品来展现的,我最早看过的严歌苓小说是《海那边》,现在想来,这一篇就已经涉及了“三观”问题——怎样对待一个智商欠缺的人才更人性化,严歌苓似乎倾向于给他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境安抚他暂时的躁动就好,而对立方却主张“他是傻子你也不能骗他。。真相是残酷的,但也要选择真相”。“让弱者自我催眠,自我消解破坏力。”是从这篇就开始几乎贯穿严歌苓大部分作品的一个主题。

导演最爱女作家严歌苓 何故总被怼三观不正

严歌苓有一篇不太出名但我印象很深的小说《抢劫犯查理和我》,幸亏没有人把它改编成电影,否则严歌苓会被骂得更多。小说中,年过而立的“我”遭遇了一个美少年查理的抢劫,由此展开了一段充满迷幻怪诞而又邪恶的罗曼史。因为抢劫犯的美貌与“典雅柔弱”的举止,“我”不但可以忽略他的抢劫劣迹,还可以背着未婚夫 跟他偷偷约会,在他服兵役走向战场杳无音信后还依稀表达了惆怅怀恋之情。

导演最爱女作家严歌苓 何故总被怼三观不正

其实,将乏味生活中一切脱轨事件罩上绯色光环的爱好,大部分女性是可以理解甚至是欣赏的,但若是放到是非道德的天平上去红衡量,又避免不了一场道德审判,被抢劫的爱上抢劫犯跟被强奸爱上强奸犯不是一样没操守气节嘛!不管严歌苓是出于女性的泛浪漫主义情怀,还是就是三观问题,她笔下的受害者总是对施害者有那么一点斯德哥尔摩情结。非常容易被卫道士找到攻击点。

导演最爱女作家严歌苓 何故总被怼三观不正

虽然严歌苓小说多数是以女性主义为标签的,但却“成功”给绕开了女权,在她那部以她父母为原型的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中,女人终其一生所付出的挚爱、隐忍、牺牲都是为了得到不爱她的丈夫的认可接纳。尽管她父母故事的现实版是以半途离异落幕的,而且严歌苓也曾在很多场合下表达了她能理解父亲一定要找一个灵魂契合,可知性对话伴侣的执念,在那场艰难的离婚拉锯中,严歌苓扮演的是帮助父亲劝导母亲同意离婚的角色。这让网络上的职业怼小三团体十分不满。看到很多人抨击严歌苓不但跟渣男父亲占同一立场对付自己可怜的母亲。还对父亲的新欢女演员颇多赞誉溢美之词。

导演最爱女作家严歌苓 何故总被怼三观不正

严歌苓虽擅长描写弱者,但一向都不与弱者为伍的,但对于母亲她最终还是以她作家的特权让她父母的故事在自己文字这个维度中达成完美的结局——在《一个女人的史诗》中,母亲在晚年终于等来了父亲的理解和爱,她一生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明明现实版印证可能走不通的道路,严歌苓还是想劝道女人:如果男人不爱你,还是忍着吧。忍到七老八十,男人总会再爱上你的。可是谁又知道男人到这时是真爱上你,还是太老了需要你照顾的权宜之计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