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虎作倀”由來唐穆宗時期,為什麼古人認為有倀鬼作怪?

相傳唐穆宗時期有個叫馬拯的處士,某日山間遊玩天色漸晚迷了路,差點踩上獵人的陷阱。被獵人拉上樹,獵人說山間有虎,不如先在樹上住一宿。半夜時,馬拯被一陣嘈雜之聲驚醒,一看樹下竟有十幾個人男女老幼,但聽到樹下有人說:“快來看,這裡有個陷阱,這是誰想謀害咱們大王啊,趕快把他拆了吧!”於是他們七手八腳地把獵人的陷阱拆了繼續趕路去了。馬拯感到匪夷所思,便叫醒獵人把剛才的情況說了一遍。獵人說:“那些都是倀鬼,就是被老虎吃了的人。專門為老虎探路的,他們說的大王就是老虎,看來老虎要來了。”邊說邊趕緊下樹把陷阱重新佈置好。上樹不久果然有虎至,並觸動了陷阱的機關,被一支利弩射殺,死前難免一陣咆哮。咆哮聲傳出很遠,那幫倀鬼聽到回來一看,虎已死絕。頓時痛苦失聲,馬拯罵道:“爾等倀鬼,自己是怎麼做的鬼啊?都是被這隻惡虎吃了,還‘為虎作倀’,虎死狐悲什麼?!”

成語“為虎作倀”由來唐穆宗時期,為什麼古人認為有倀鬼作怪?

以上便是為虎作倀的來歷。我們知道,為虎作倀這個成語形容沒有主見的人,幫壞人做事,幹壞事,成為壞人的打手和幫兇。他們甚至明明自己先受了傷害,還要幫助惡人去害更多的人。現實案例中就有不少被引誘吸毒的人,反過來也參與引誘別人吸毒。還有個別被強姦的女性也輪為強姦犯的幫兇,幫他們拉皮條,殘害自己的小姐妹。還有那些傳銷者,明明知道自己上當受騙,還要騙自己的親戚朋友。所以,現實中為虎作倀的例子太多了。

成語“為虎作倀”由來唐穆宗時期,為什麼古人認為有倀鬼作怪?

其實,本文第一段的傳說只是傳說之一,唐朝戴孚的《廣異記》、唐·裴鉶《太平廣記》、明《趼廛筆記》等著作中都有類似傳說。其實意思都是說的倀鬼被虎俘獲,心甘情願地為虎效命,並幫助老虎開道,破壞獵人的陷阱,尋找更多的無辜者讓老虎享用。一但碰到單行的人,他們便引誘到老虎身邊,甚至還會扒光被害者的衣服,以方便老虎進餐。那麼為什麼古人會認為有倀鬼助虎呢?

成語“為虎作倀”由來唐穆宗時期,為什麼古人認為有倀鬼作怪?

原來,古時候虎患嚴重,虎難也不斷,死於虎口之人不勝枚舉。人們往往談虎色變!畏虎之情溢於言表。也難怪武松打虎後那麼受人愛戴了。我們知道虎死如雞,人死如虎。意思就是說人不害怕死虎,而害怕死人。死的人多了,越發讓人害怕,尤其死者的親戚朋友鄉鄰們,他們之中的膽小者就難免會做各種各樣的噩夢,其中不乏有夢到被虎吃的死者,去引誘自己上山入林也遭虎險的噩夢。古人都信夢,做了噩夢也會跟家人說。因虎患嚴重,說夢的人也有可能有朝一日會慘遭虎口,所以一但有說夢的人也被虎吃,倀鬼一說就等於應驗了!

成語“為虎作倀”由來唐穆宗時期,為什麼古人認為有倀鬼作怪?

好在當今盛世沒有虎患了,而且老虎越來越稀有了,都成保護動物了。其實世上哪裡有什麼鬼啊?只不過人的心裡、夢裡確實是有鬼的,各種鬼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