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編的古文選本有哪些是值得推薦的?

劉愚愚

中國古典文章之精深粹美是讓人歎為觀止的。兩千年來,幾乎所有一流的才智之士都將他們奇瑰無方的智慧,蓋世的才華寄託在文章之上,相伴而行,甘苦與共。

在中國古人的意識中,文章從來不是小道。在所有文明中,也只有中國人會提出,文章是經國大業這樣的意見,把作文提高到了與治國同等的高度。

可惜新文化以來,視舊為朽,古文被棄之如敝履。新時期以後,思維有所扭轉,雅道重啟,國故興復,古典文章也日益受到重視,各種古文選本相繼推出。

但選文又何嘗容易?大佬魯迅的名言,“選本所顯示的,往往並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選者的眼光。眼光愈銳利,見識愈深廣,選本固然愈準確,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殺了作者真相的居多,這才是一個‘文人浩劫’”。

單就我所見市面上那些古文選文而言,或者泥沙俱下,或者畸輕畸重,或者濫竽充數,插書滿架,紙新墨濃,但滿意的實在不多。

但是,就我有限的瀏覽而言,比較合意的也並非沒有。它們往往默默無聞,基本沒人提及,但我偏好它們。所以我有心將它們推介給大家看看,檢驗一番。


1,《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選六百篇》,河北教育出版社於2009年,陳延嘉、王存信選編

這本書幾乎不見人提及。豆瓣上連打分的人都沒有。徵之原因,我想可能是大家都覺得既有《昭明文選》中華書局本和上海古籍社本公之於世了,何必多此一舉?

我個人倒沒有覺得如此。像我這樣的,純屬外行,不想裝逼,純粹只想老老實實閱讀點古文,踏實學點作文技術,過去的《文選》,選文很多辭賦、註解繁雜、豎排繁體,常常是我視為畏途的。

而這本《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選六百篇》無疑是暫時性的、很好的替代讀物。簡體橫排,所選全部為文章,選文精到,註解切實,並且有意在《昭明文選》之外增補遺漏,滄海拾珠,予人以切實的文章薰染。

當代人選編六朝以前文章,我所見以此本最好。


2,施蟄存選《晚明二十家小品》,上海書店1984年影印

現代白話文運動肇始時,當時人為白話文的合理性找尋“傳統資源”,另外也想為此新興文類“補充營養”,幾乎都不約而同的盯上晚明小品。

所以民國時代的明清小品選本,大大小小,數量極多。以10932年沈啟無編《近代散文抄》為開端,劉大傑《明人小品集》、阿英《晚明小品文庫》、王英《晚明小品文總集選》等紛然問世。

就我個人閱感,這其中還得屬施蟄存選輯的《晚明二十家小品》最妥帖。施先生舊學深湛,同時又是新派文人,可謂舊學邃密新知深沉,以他的眼光、才情去觀照篩選晚明小品,自然明眸善睞、靈心善感,更能洞燭幽微,選人不及,所以反倒能後來居上。

《晚明二十家小品》,同題選本還有作家阿英編選的。其實也不錯,可以參照。但選文略顯粗糙,也許這位革命作家當時實在比較忙吧。


3,《明清名家小品精華》,安徽文藝出版社,歐明俊主編。

該本共選明清115位名家小品560篇,厚厚一大本,1000頁左右,害我斷斷續續讀了兩三年還沒讀完。

這種文學選本,選文是極為精到的,同時又重視“知人論世”,所以也多參照史學研究成果來論釋選文。

書中每篇作品均包括原文、註釋、評析三個部分。原文都有版本依據,且多采通行本中的善本;對文中的難字難詞、典故、生僻的地名、官名及典章制度作注,以省翻檢之勞;評析文章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對作品思想、內容或藝術的特點作簡要的剖析。


我所見當代明清文選本,當以此部最好。


4,《百年文言》

這本書專選20世紀時那些“偏統”文人“逆潮流而動”的古文作品。

編選者陳永正與徐晉如兩位先生,前者是當今文史名宿,以舊詩、書法、文章、古典文學研究享譽士林;後者徐氏則少壯學人,為人精銳猛烈,為學敢為人先,強強聯合,可以說是聯袂選出了過去百年最好的古文作品。

作者大抵皆一時名賢,所選文章富於故實。一本在手,可藉以窺見百年風氣轉移之一端,也可切實為古文寫作汲取之參考,又可以作一部百年小史參看,饒富多益,功在當代。

唯一需要吐槽的,是這部書偏貴。554頁,定價在158元。


以上選本,基本囊括了先秦以來至於建國前的好文章。

但是,這其中唐宋文是闕出的。這既是我本人不喜唐宋文章之故,也是因為時下唐宋文選本,也確實難得其選,只好暫付闕如。

唯一需要說明的是兩點:1,當代人選本再好,格於學養,還是難以和古代選本抗衡。所以學有餘力,還是要“溯洄從之”,回到本源,以《昭明文選》、《駢體文鈔》、《古文辭類纂》等選本為楷式;2,這只是代表我個人非常淺薄的偏好。一如窮鄉僻壤的女子,偶入城中,未免被人譏為土氣,反倒更著意搔首弄姿,貽笑大方。這是實在話。

2018,5,12午間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抽空寫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點贊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