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命陪君子:蓬皮杜訪華,周恩來機場迎接,兩人皆已癌症晚期

文 | 李響

除中國之外,世界上與周恩來最有緣分的土地恐怕就是歐洲。在樹立三觀的青年時期,他不僅赴法旅居兩年,還周遊英國和德國。耶魯大學教授羅達·威登堡以精神分析學方法研究了周恩來早期思想的形成過程,發現“與周恩來同期赴歐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有很多,但他們都沒有像周恩來那樣在歐洲奠定了一生的基礎”。正是在歐洲,周恩來為團結各黨派留學生初展統戰才能,熟悉了西方社會的思維邏輯、社會習俗。在歐洲,他不僅成長為革命家,更成長為外交家。也許,與西歐國家發展外交關係,是周恩來最得心應手的業務之一。

捨命陪君子:蓬皮杜訪華,周恩來機場迎接,兩人皆已癌症晚期

1973 年9 月,周恩來(左)和蓬皮杜(右)在歡迎宴會上相互敬酒

1973年9月11日下午,時任法國總統蓬皮杜專機在北京降落,他已是骨髓癌晚期,全身浮腫行動困難,在機場迎接他的,是確診膀胱癌一年多的周恩來。蓬皮杜不想像戴高樂一樣抱憾終身,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堅持趕緊來中國訪問,周恩來同樣在抓緊最後的時間為中國外交打開局面。法國媒體認為,總統訪問中國才是西方國家元首第一次真正訪華,尼克松訪華是為了解除兩國間的戰爭狀態,不能算數。

整個訪問過程是一場真正的捨命陪君子。兩個被絕症病痛折磨的老人,一起興致勃勃參觀了天壇,還坐火車去大同考察雲岡石窟。周恩來說,“由於沒有時間,我從來沒有參觀過雲岡石窟,應該感謝總統,如果總統不來,我也不會來的”。接著他們乘飛機去杭州遊西湖,登上上海大廈頂層觀看上海全景。9月17日中午,蓬皮杜結束7天的訪問,臨別時天降大雨,看到許多中國群眾冒雨列隊送行,蓬皮杜也沒有打傘,警衛想給重病的周恩來打傘,他生氣地拒絕,淋著大雨目送專機起飛。

回國半年後,蓬皮杜去世。1975年5月,周恩來留學期間的小師弟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訪問法國,他特別給周恩來等老同學買了很多法國麵包共享青春時代的味道。

1979年10月,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的周恩來舊居舉行了紀念牌揭幕儀式,時任法國總統德斯坦在致辭中說,周恩來是“一位具有巨大魅力、智慧超群和學識淵博的人”,是“使世界為之傾倒的文明”的當之無愧的繼承人。“對這位從不希望為自己豎立紀念碑的人,我們希望在他開始自己的戰鬥生涯和對法國產生友好情誼的地方向他表示我們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