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陪君子:蓬皮杜访华,周恩来机场迎接,两人皆已癌症晚期

文 | 李响

除中国之外,世界上与周恩来最有缘分的土地恐怕就是欧洲。在树立三观的青年时期,他不仅赴法旅居两年,还周游英国和德国。耶鲁大学教授罗达·威登堡以精神分析学方法研究了周恩来早期思想的形成过程,发现“与周恩来同期赴欧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有很多,但他们都没有像周恩来那样在欧洲奠定了一生的基础”。正是在欧洲,周恩来为团结各党派留学生初展统战才能,熟悉了西方社会的思维逻辑、社会习俗。在欧洲,他不仅成长为革命家,更成长为外交家。也许,与西欧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是周恩来最得心应手的业务之一。

舍命陪君子:蓬皮杜访华,周恩来机场迎接,两人皆已癌症晚期

1973 年9 月,周恩来(左)和蓬皮杜(右)在欢迎宴会上相互敬酒

1973年9月11日下午,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专机在北京降落,他已是骨髓癌晚期,全身浮肿行动困难,在机场迎接他的,是确诊膀胱癌一年多的周恩来。蓬皮杜不想像戴高乐一样抱憾终身,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坚持赶紧来中国访问,周恩来同样在抓紧最后的时间为中国外交打开局面。法国媒体认为,总统访问中国才是西方国家元首第一次真正访华,尼克松访华是为了解除两国间的战争状态,不能算数。

整个访问过程是一场真正的舍命陪君子。两个被绝症病痛折磨的老人,一起兴致勃勃参观了天坛,还坐火车去大同考察云冈石窟。周恩来说,“由于没有时间,我从来没有参观过云冈石窟,应该感谢总统,如果总统不来,我也不会来的”。接着他们乘飞机去杭州游西湖,登上上海大厦顶层观看上海全景。9月17日中午,蓬皮杜结束7天的访问,临别时天降大雨,看到许多中国群众冒雨列队送行,蓬皮杜也没有打伞,警卫想给重病的周恩来打伞,他生气地拒绝,淋着大雨目送专机起飞。

回国半年后,蓬皮杜去世。1975年5月,周恩来留学期间的小师弟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访问法国,他特别给周恩来等老同学买了很多法国面包共享青春时代的味道。

1979年10月,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的周恩来旧居举行了纪念牌揭幕仪式,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在致辞中说,周恩来是“一位具有巨大魅力、智慧超群和学识渊博的人”,是“使世界为之倾倒的文明”的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对这位从不希望为自己竖立纪念碑的人,我们希望在他开始自己的战斗生涯和对法国产生友好情谊的地方向他表示我们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