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抱著枕頭的小恐龍

我跟大家分享兩個文人的故事:明朝心學大家王守仁和清朝高士奇。

著名的心學大家王守仁,長得很瘦弱,弱不禁風的那種。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明武宗朱厚照以許泰為副將軍,太監張忠提督軍務,他還要親自南征。結果,王守仁只用了35天就平定叛亂。為了不讓皇帝南征,加重百姓負擔。王守仁就將寧王獻給了太監張永,讓張永領了這個功勞,併為百姓勸說朱厚照不要再繼續向南行軍。

由於沒有抓到寧王這個俘虜,許泰和張忠就不樂意了。天天派自己帶來的京城士兵堵在王守仁家門口罵。但是,王守仁絲毫不介意,還給軍士送醫送藥。時間久了,這些士兵也都不好意思再找王守仁麻煩。

結果,王守仁不急不慢,連放三箭,三箭全中!

京軍皆歡呼,張忠和許泰再也不敢找王守仁麻煩了,不舊率兵撤走。

高士奇這個屬於野史,不過故事很精彩。

高士奇是康熙身邊的親密謀臣,負責每天給康熙講書釋疑。後來,高士奇辭官回家。半路上,沒有了路費。就找了個鹽商家,給商人的三個孩子當老師。

一年,鹽商過生日。宴請了當地所有的鄉紳、名流,官吏,偏偏沒有請高士奇。鹽商的小兒子知道以後,就去請高士奇也去。高士奇覺得這個小兒子很不錯,就答應陪他去“闖席”。

鹽商看見高士奇,才想起來疏忽了。這個時候,首座還空著。鹽商也是假裝謙讓一下,請高士奇做首座,感謝他教導三個兒子。高士奇也不客氣,直接就坐到了首座,端茶就喝。

這個時候,滿桌都是當地名流鄉紳。很多人覺得一個私塾先生竟然敢座首座,真是不懂規矩。都只側目斜視高士奇,但是,高士奇毫不慚愧。

酒過三巡,就有人故意問高士奇:老先生一生,坐過幾次首桌首席?

高士奇伸出手掌,泰然自若的回答:五次!

“姐姐出嫁,我代父親送姐姐到姐夫家。姐夫家設席款待,我坐了首桌首席。”眾人樂了,這是小老丈人,能坐首席。

“十六歲入學科舉,我中了個頭名解元。南京貢院設鹿鳴筵,我坐首席首位。”眾人吃了一驚。


“後來我受康熙爺知遇之恩,被推薦為博學鴻儒科,取在一等額外之名。康熙爺在文淵閣設筵,太子執壺勸酒,老先生我不才,又坐在首席首位。”這時,已經有人嚇得打碎了杯子。

“五十五歲榮歸故里,我辭官之時。天子率百官於體仁閣設筵餞行。這一席還是我在首座首席,這是第四次。”

“今天,是第五次。”眾人呆若木雞。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以貌取人”之說,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孔老夫子捶胸頓首的表示因自己輕率的加入顏值協會,嫌棄當時的小透明子羽長得不怎麼理想,導致與一位優秀的弟子失之交臂。當然了,這也不是個無法被原諒的事。畢竟直到現在,我們仍處在一個耿直的看臉社會中。



而且,古代因為“以貌取人”而做出讓人啼笑皆非事情的,也不止孔老夫子一個。《史記· 陳丞相世家》曾記載,絳侯、灌嬰與陳平關係不太好,就誣陷他,跟劉邦說:“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啥意思呢?說陳平長得這麼好看,品德肯定不過關,聽說在家的時候還偷嫂子。(陳平大哥:我不要面子的啊)


別說,屌絲羨慕嫉妒恨下的酸話,配著陳平那張花容月貌的小臉蛋,還真的挺有說服力,劉邦當時就疑心上來了,把陳平好一頓盤問。


如果這還算是“盛世美顏”帶來的幸福煩惱的話,那麼長的有待商榷的古人們,就是真的扎心了。


有“七子之冠冕”美譽的王粲,是一個小小年紀就展露出不凡天資的學霸,在漢末動亂,人才匱乏,市場渴求量巨大的前提下,應該是搶手貨,走到哪裡都有人上趕著發offer才對。於是,自信滿滿的王粲和劉備一樣,想去投奔劉表,闖出一番事業。


結果劉表是一個外貌協會骨灰級會員,拒絕一切長得不美好的人來到他的面前。不幸的是,王粲雖然有一顆遠超旁人的大腦,卻沒有與之配套的硬件外觀,被勉為其難的放在一邊落了15年的灰。直到遇見曹操,千里馬才終於找到了他的伯樂。


當然,在這條與命定基因相抗衡的路上,王粲從來不是一個人。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也是一時豪傑,才名遍佈天下。這位同志覺得,他這一身本領,做個北門學士一點也不過分。於是就大膽的衝到武則天面前提要求。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宋同志是齙牙。於是我們可以想象,武則天自幼進宮,待在一個美人扎堆的地方,滿眼錦繡綾羅,養成了極高的審美意趣。忽然有一天心情正不錯時,看見一個牙擦蘇過來跟她推銷自己,做一個成天在她眼皮子底下晃悠的秘書······

不管是受到驚嚇還是十動然拒(也許還有一頓好打),反正宋之問這個官沒做成。


如果這時候你決定灌毒雞湯,說在看臉的社會,長得不好沒前途什麼的,請等等聽我說:長得不好看也分種類的,有人受盡世態炎涼,有人一步登天飛黃騰達,不信看劉邦。


《史記·高祖本紀》中曾勇敢的描述了高祖劉邦的外貌“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先不說在人人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古代,司馬遷是從哪裡知道的高祖大腿上有72顆黑痣,就說高祖這長相,挽尊筆法說像龍,大白話不就是長得抽象嗎!鬍子長得好看也不頂用。



按說就憑這相貌,鐵定是處處受白眼的命運,還別提高祖的個人道德素質也十分堪憂。結果人家死皮賴臉去參加名士呂公的宴會,被老頭一眼看中,聲稱:“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還把閨女嫁給了他。最後呂公也的確沒走眼,人家確實開創一代偉業,當了皇帝。


好了,別把自己當劉邦了,喝了毒雞湯繼續加班吧。


參考文獻

《中的“以貌取人”》

《趣話古人以貌取人》

《孔子“以貌取人”把誰看走眼》


歷史研習社

大家好,我是趣撩歷史,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以貌取人”的事例。很多答友說的都是因為相貌醜陋被人嫌棄的事例,下面我要說的卻是因為長得太俊秀被人猜忌,差點被趕走的一位才子,他就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宋玉。

登徒子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是泛指非常貪花好色的這樣一類人,這個典故出自宋玉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賦》。登徒子是楚國的大夫,他嫉妒宋玉的才華,就在楚王面前敗壞宋玉的名聲,說宋玉長得像個娘們,平時口花花,四處勾搭大姑娘,特別好色。讓楚王小心他,不要讓宋玉出入後宮,否則楚王的帽子會變綠。

楚王就把宋玉招呼過來,把登徒子的話轉述給宋玉,然後對宋玉說:“帥哥,解釋解釋吧。”宋玉就說:“大王你看,我長得俊秀那是天生的,平時能言善辯那是因為我的老師把我教育的博學多才、口齒伶俐,至於說我好色,那純屬是登徒子在放屁!”楚王就說:“你說你不好色有什麼證據嗎,有就說清楚,沒有證據現在就滾蛋,從此不要在我面前出現。”

宋玉說:“當然有證據了,大王且聽我分說。全天下漂亮小姑娘屬我們楚國最多,而楚國的美女都集中在我的老家臣裡,而臣裡最漂亮的小姐姐就在我家隔壁。我家隔壁老王家的小姐姐長的老帶勁了,那長的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傾國傾城、霹靂閃電,我們那的大小夥子看到她都渾身發抖。就這樣一個花容月貌的美女,趴我家牆頭看了我三年,就想和我零距離接觸,我都沒答應,您說我好色嗎?”

“您再看看登徒子那個傢伙,我都不稀得說他,他媳婦長得老難看了,那娘們長的是豁牙漏齒、蓬頭垢面、口歪眼斜、腿瘸腳跛,渾身都是扁平疣,還有內痔外痔混合痔肛瘻肛裂……。就長成這樣人神共憤的德行,登徒子還寶貝的不得了,天一黑就往他媳婦被窩裡鑽,在登徒子勤奮的耕耘下,到現在都生了5個娃了,您說到底誰好色!”

楚王被宋玉這番言辭逗得是哈哈大笑,然後就繼續重用宋玉。顏值如宋玉者,都差點因顏值高而遭到貶斥,可見長得太好看也容易被“以貌取人”。

登徒子好色賦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閒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閒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裡,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趣撩歷史

第二品德。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話題無論是誰要想做官,必須有一個好品德好名聲。當然這個也不是百分百,例如宋之問。但是當時的社會認知與今天不同。有很多事我們今天看來就是不可饒恕的罪過在當時可能會被認為無所謂。例如可以帶著幾個妓女隨意玩耍,看老婆不順眼可以馬上修了等等。

第三,也是與本題最為相關的一點,就是要看儀表。不要求高富帥起碼也得是個正常人,身高體重都有一個標準,看這個人有沒有官威,走路,坐著,站著都是一個什麼狀態。這是最典型的一個以貌取人的例子。個人認為有很多我們認為很有才的文人不能考中官,在這一關應該有很大關係。

第四,也是最後一道最關鍵的考題。唐代考試沒有什麼特定的題目,所以很少有人能作弊。說的只是相對其他朝代而言。這個環節主要考的就是你的治理能力。比如在某個省份現在正在鬧旱災很嚴重,今年很有可能把這個問題當做考題提交上去,讓學生們去答,如果他是那個地方的長官會如何如何。在這一關如果能過了,就是高中進士了。所以唐代有二十老舉人,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可能回答的有點跑偏不過並不妨礙唐朝是一個以貌取人的特殊朝代。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老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先人們把這些經驗教訓都彙編成名言來告誡我們這些後人,不要以貌取人。可歷史上以貌取人的事例還是比較多的,列舉幾個:

1、晏子使楚:齊國大夫晏子受命出使到楚國。楚國人看晏子身材矮小,便想戲弄他一番,於是不開大門讓他從小門進入,這不僅是對人的羞辱更是對國家的羞辱。晏子壓住內心怒火,笑呵呵的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門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狗門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只得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2、子羽的故事:孔子門徒三千,有七十二賢人,其中一個魯國弟子叫淡臺滅明,字子羽。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拜孔子為師。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3、雖說相由心生,但好的皮囊不一定有好的心腸,大家所熟知的妲己娘娘天生麗質,深得紂王喜愛,可是她心如蛇蠍,謀殺大臣,剜心、炮烙、剖腹驗孕、敲骨驗髓。。。。。。 最後葬送商湯多年基業!


以貌取人害人不淺,希望我們能夠以心取人。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以貌取人,談談你的經歷吧!


以史為鏡,方不荒唐——史鏡唐 誠信互粉


史鏡唐

主人公覺得對方醜,於是鄙視對方,結果慘被對方打臉,這就是以貌取人的最常見含義。

以貌取人反被打臉的故事設定符合大家的心理,於是一些經典的故事都採用了這一設定,比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嫌棄鳳雛,曹操嫌棄張松,都被打臉

但是和以貌取人相對應的還有一個詞,叫做相由心生。

其實以貌取人是從古至今以來最常用的用人、識人邏輯,以貌取人被打臉這種才是小概率事件。以史為鑑舉幾個例子。


一,林肯以貌取人


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總統有一次親自面試一位應聘者,卻沒有錄用那個人。

幕僚問他原因,林肯竟然堂而皇之地宣稱:“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幕僚非常不解地問道:“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過錯嗎?”

林肯回答:“一個人40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40歲以後的臉卻是自己決定的,他要為自己40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於此對應的中國版本也有。

《論語》.陽貨篇提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意思是一個人四十歲的時候大家還討厭他,這個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二,眾美女以貌取左思


那麼一個人基因不算好,長的醜,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古代沒有韓國,人怎麼改變自己的相貌呢?

潘安可以說是古代美男子的代表了,每次出門都被美女圍著馬車送瓜果。同時代的左思長得很醜,也學潘安坐在馬車上出門,結果被女的扔瓜果皮。

但是左思醜歸醜,擋不住左思有才,三都賦一出,洛陽紙貴。可以說左思就是熟讀詩書氣自華的典範了。

其實長的好看也好,長的難看也罷,人相處久了,一個有趣的靈魂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網上著名的一句話: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以史為鑑

我國曆史上“以貌取人”故事很多,有的流傳為經典,有的則被傳為笑柄;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著名的一代梟雄曹操不僅給後世留下很多經典戰例、膾炙人口的詩詞、著名的成語典故,直到今天我們都廣為傳頌;儘管是梟雄曹操也有其失算的一面,並且還是因為“以貌取人”而直接導致三國鼎立的格局和“曹操以貌取人失去西川”的遺憾✔


在東漢末年,天下群雄涿鹿,曹操先後打敗北方袁紹、袁術、呂布、公孫瓚、馬騰韓遂等勢力,進而又乘勝追擊奪取了當時的四戰之地荊州,劉備被迫正籌備逃往蜀地投奔蜀地宗親益州牧劉璋;

此時的曹操正在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時候,難免有些膨脹;在劉璋派“別駕”張松帶著禮品和一張極具戰略價值的益州 “形勢圖”(如:蜀地地形、地貌、風土民俗、兵力佈防、要塞糧倉等)去向曹操示好,張松本來也是一個才華橫溢、放蕩不羈、嘴巴刻薄之人,又是小矮個、相貌也不招人待見;到了曹操軍營,本想曹操能對他以禮相待,所以也就比較傲慢,談吐之中還時不時的調侃和譏諷一下曹操;曹操本來就有些膨脹,又看張松“其貌不揚”,哪能會給張松好果子吃,一頓譏諷和貶斥把張松轟跑了;


張松是高興而來敗興而去,回到益州見到主子劉璋,就說了很多關於曹操怎麼貶低劉璋和征討益州的野心等讒言;劉璋本來就怕曹操攻打益州,情急之下就採取了張松和法正的建議,派張松前去請劉備大軍入蜀共拒曹操,這就給以後劉備設計奪取益州埋下了伏筆和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也是三國鼎立最為關鍵的一步!

這就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曹操以貌取人失去西川”的糾結😖典故!


求圖55

明英宗朱祁鎮就是一個非常非常以貌取人的皇帝。他手下好多大臣都是因為長得帥而得到重用的。

朱祁鎮偏重北方士人,而不喜歡南方士人,所以在選拔庶吉士的時候,特地囑咐內閣大臣李賢,一定要多選北方人,但是,總有例外,江西人彭時因為風度儀表俱佳,得到了朱祁鎮的偏愛,於是朱祁鎮又告訴李賢,南方人“必若時者方可”,雖然朱祁鎮不喜歡南方人,但是,只要像彭時一樣長得那麼帥,,那也行。

另一個因為長得帥而被重用的,就是嶽正。嶽正“長身美鬚髯”不僅個子高,而且鬍子長得很好看,這在古代絕對是帥哥特徵。朱祁鎮看見了,“色喜,連稱善”,拉著嶽正問長問短,然後就把嶽正拉近了內閣。

有因為長得帥而得到機會的,當然,也會有因為長得不帥失去機會的。出名的神童張元禎選庶吉士的時候,就因為長得矮小、不好看,差點被刷下來。但是,多虧了李賢老成持重,對同事們說道:“此神童,不可以貌取。”於是派人趕緊把已經送出去的名單追了回來,把張元禎的名字加了上去,這才保舉張元禎當上庶吉士。

而因為長得帥而入閣的嶽正,很快也遇到了阻礙。嶽正才能很高,但為人不拘小節,又一次對著朱祁鎮說話,說的口沫橫飛,竟然把唾沫噴到了朱祁鎮的衣服上,自己還沒察覺。朱祁鎮很生氣,對身邊的太監說:“齷齪鬍子對我言,指手畫腳!”很快,就不再喜歡和嶽正說話了。

參與了奪門之變的徐有貞,長得也很醜,而且沒有儀態,看到人家摔跤,就“俛首側項,噱然而笑”,朱祁鎮看了也不喜歡,便說道:“

徐有貞可惜無福。”朱祁鎮自己的顏控屬性,決定了不少大臣的升降啊……


營三千

我想最著名的“以貌取人”的例子,應該就是“以貌取人”這個詞語的來源本身吧。

按照《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的說法,澹臺滅明長相非常醜陋,孔子認為長相如此,才能自然有限,於是並沒有很看重他。最後澹臺滅明不但在其他諸侯處名聲遠播,而且率領三百門人弟子前往楚國,在楚國傳播孔子學說,成為儒學南傳的重要人物。故此孔子後來感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因為宰予這個人比較能說會道,結果卻“晝寢”,還參與了齊國的田常之亂,氣得孔子想跟他斷絕師生關係。對比澹臺滅明,孔子自愧自己沒有足夠的識人之明。

澹臺滅明



其實早已經有人把澹臺滅明向孔子推薦過。《論語》中記載,孔子弟子子游做武城宰的時候,孔子就曾經問過子游,說你在武城遇到過什麼賢人,會跟他一起說點什麼私房悄悄話嗎?(“汝得人焉耳乎?”)子游說,有位澹臺滅明,這個人平時走路都只走大路不走小路,從來沒有因為公事以外的事情到我的寢室來過。言下之意,這人行得正,不跟我來套近乎。但是顯然孔子見到澹臺滅明之後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沒有足夠重視。

在古代來說,以貌取人是非常普遍乃至正常的事情。《史記·留侯世家》說張良長得像女人一樣嬌弱,然而卻有如此智能,就引用了孔子的以貌取人云雲。說白了其實就是張良個子小,今人覺得小個子腦筋靈活,不是傻大個,古人可不這麼想。容貌包括身高和體重,具備一副好身材,在先秦兩漢人看來,這就是才能的表現,是為古代的“顏值即正義”。

張良


pku小動物

三國裡面就有兩個人因為長的比較醜,而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從而改變了天下的局勢,這就是張松和龐統。

張松,本是益州別架,劉璋部下。曹操佔領荊州的時候,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荊州就派張松前去向曹操談和。然而張松這個人,人醜才高,有點狂。曹操剛剛接受劉琮的投降,志得意滿,看到張松又醜就不願意搭理他。

張松本有意把西川地圖獻給曹操,哪知道因為醜不得曹操重視,結果便宜了劉備。劉備在張松回西川的路上等待張松,三天之內只談風花雪月不談國事,讓張松深受感動,最後主動獻上西川地圖,為日後劉備入川提供了詳細的軍隊部署,道路行軍路線。


鳳雛龐統,魯肅把他推薦給孫權,孫權因為他醜,不肯重要。龐統投奔劉備,劉備也嫌他醜,讓龐統做了一個縣令。

龐統當了縣令三個月只是喝酒睡覺,張飛聽說龐統如此散漫當然憤怒,還好張飛尊敬文人沒一刀殺了。龐統立馬展現他過人才能一天時間解決了一百天的工作,得到張飛的推薦,要不然可能也要被劉備埋沒了。孫權不以貌取人的話,有了鳳雛得輔佐,江東何必偏安一隅。劉備不得龐統哪能那麼輕鬆攻佔西川!

劉備不以貌取人終能三分天下,曹操,孫權以貌取人錯失改變天下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