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故事』小人盧杞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相傳他生得相貌奇醜,但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他以貢士第一名的成績入圍殿試,卻因奸相盧杞以貌取人、迭進讒言而落選狀元。鍾馗一怒之下頭撞殿柱而死,皇帝最後只好下昭封鍾馗為“驅魔大神”,並以狀元官職殯葬。

中國歷史上的小人比比皆是,但是像唐朝宰相盧杞那樣的小人行徑卻不是誰都能做得來的:他將元老重臣一個個排擠出朝廷,甚至迫害致死;把各路將帥逼得走投無路,被迫造反;在軍事和政治上屢屢瞎指揮,弄得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每每禍國殃民之後總能開脫責任,並讓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小人做到這麼極端,可謂小人中的極品了。

假公濟私,迫害忠良

盧杞生活於公元8世紀的唐德宗年間。據史書記載,盧杞相貌猙獰可怖,“體陋甚,鬼貌藍色”,堪稱歷史上最醜的宰相。不過,盧杞最醜惡的還不是他的長相,而是他的心靈。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擠、傾軋、報復,對於得罪了他的人,不置之死地決不罷休。

在盧杞謀取相權、獨攬朝政的過程中,可以說每一步都踏著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鮮血。前宰相楊炎打心眼裡瞧不起這個長相醜陋、不學無術,靠溜鬚拍馬和陷害他人而起家的副宰相,因而常藉口有病不與盧杞一起吃工作餐。盧杞記恨在心,處心積慮地中傷楊炎,終於把楊炎從宰相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而後又千方百計地害死了楊炎。

自從害死楊炎當上宰相之後,盧杞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資歷、有才能的人一個一個搞掉,好讓自己穩坐宰相的位子。

後來,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驅兵直指洛陽,德宗問計群臣,盧杞當即以李希烈居功自傲為由,建議朝廷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攜帶陛下詔書去勸降李希烈。然後將四朝元老、太子太師顏真卿恭維一番,說他是此行的不二人選。當時滿朝文武都知道,盧杞這麼做是假公濟私,意在要年過古稀的顏真卿去送死。結果,顏真卿真的被李希烈縊死。

還有前宰相李揆,此人在朝中很有威望,盧杞擔心皇帝再用他為相,於是找機會讓皇帝派他出使吐蕃。李揆當時也已是七十多歲的人了,連昏庸的皇帝也覺得不合適,但盧杞卻振振有詞地說:“派到吐蕃去的人,應當熟悉朝廷禮儀,因此非李揆不可。而且,連李揆這麼大年紀的人都可以出使吐蕃,日後派比李揆年紀輕的出使,他們就不敢有什麼藉口了。”後來,李揆果然死在從青藏高原返回的途中。

就這樣,盧杞一步步地把可能威脅到自己權位的人全都除掉。獨攬朝綱的盧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迫害其他大臣更加肆無忌憚,只要是他稍稍看不順眼的,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有一次,他到一位大臣府上做客,見其女琴棋書畫無不精通,便要她做自己的兒媳婦,在得知此女早已許配給大臣梅柏高的兒子梅良玉時,盧杞十分嫉恨,認為是梅柏高的兒子攪了他兒子的美事。於是便設計陷害梅柏高,致使梅柏高滿門抄斬。

胡亂指揮,禍國殃民

盧杞通過陷害他人而獨攬大權之後,更加虛榮和跋扈,在許多事情上禍國殃民。

他當宰相時,經常鼓動皇帝削弱將軍和各地節度使的兵權,使得許多原本沒打算反叛的地方勢力被逼造反。之後,盧杞又建議皇帝強硬處理,不停地討伐他們。這樣一來,各地的割據勢力越來越多,而朝廷的軍費開支每月超過百萬緡。為解決軍費,盧杞及其黨羽先是蒐括商人的錢財,常常用刑法或暴力強制商賈上交名目繁多的稅費。商賈們不堪重壓,長安的店鋪紛紛倒閉,市面極為蕭條。

商人都破產了,於是盧杞又開收間架稅(房產稅)、除陌錢(交易稅),盤剝普通市民。他規定新稅的徵收由各級官吏負責核查,而且鼓勵告發,沒收隱瞞者財產抵罪。此法推行後,主掌的官吏大肆舞弊,中飽私囊,而告發者更是如魚得水,鬧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結果是“恨誹之聲滿天下”。

沒過多久,李希烈反叛,率領叛軍圍攻重鎮襄城,形勢非常危急。而這時被調來勤王的士兵竟然譁變叛亂,攻入了京城長安。盧杞跟著皇帝被叛軍追著一路奔命,被圍在奉天城(今陝西乾縣)。此時,陝西的官軍集合起來一支一萬多人的部隊前來增援,當時奉天城的外圍全是叛軍,援軍入城只剩下兩條必經之路:一是距離奉天北面12裡的漠谷,二是距奉天西北4裡的乾陵(唐高宗李治陵寢)。大多數將軍都認為不能讓援軍走漠谷,此地既險又窄,一旦遭到敵軍伏擊,後果不堪設想。而走乾陵則可以利用茂密的柏樹林隱蔽行軍,到達後可同奉天守軍形成犄角,裡應外合地分散敵軍兵力。

可此議卻遭到盧杞的強烈反對,他的理由是:走漠谷行軍速度更快,就算遭到伏擊,奉天也可立刻出兵接應,而走乾陵無疑會驚動先帝陵寢。生死存亡之際,大唐的第一宰相以絕對外行的眼光,提出了一個愚蠢的理由,更不幸的是,這個充滿神聖感的理由最終征服了“孝順”的天子。

援軍在穿越漠谷時果然遭遇伏擊,叛軍從兩側山頭居高臨下地發射強弩、投擲巨石,漠谷頃刻間變成了死亡之谷,唐軍傷亡殆盡,救援行動徹底失敗。好在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自千里之外長途跋涉而至,率部擊退了叛軍,否則唐朝歷史可就真要被改寫了。

轉危為安之後,李懷光揚言要勸皇帝誅殺導致皇帝出逃的宰相盧杞等人,盧杞為了保命,一邊阻撓李懷光見皇帝,一邊在皇帝面前陷害李懷光。最終逼得滿腔忠義的李懷光對朝廷大為失望,帶兵反叛。

小人中的極品

盧杞一面在朝堂之上大開殺戒、專權跋扈,一面胡亂指揮、禍國殃民,最終被釘在了《奸臣傳》的恥辱柱上。如此內無才學、外相醜惡的盧杞之所以能爬上相位,禍國殃民,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太擅於偽裝,不但迷惑了皇帝,在得勢之前也迷惑了絕大多數的官員。

首先是他的出身。他的祖父盧懷慎也當過宰相,而且一心為國,頗有清譽。而他的父親盧弈更是有名的忠臣,安祿山攻陷洛陽時,盧弈因為痛罵叛賊安祿山而被其殺死。如此“根正苗紅”的背景很能迷惑人,而盧杞也正是依靠祖蔭入仕的。

再有就是他察言觀色和裝模作樣的本領。盧杞雖然沒什麼能耐,但他在生活上假裝什麼都不講究,不嫌舊衣粗食,人們以為他繼承了盧懷慎的清儉之風。在任虢州(今河南靈寶)刺史時,他曾向唐德宗上奏,說本州有三千頭官豬,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唐德宗於是令其將豬移往同州(今陝西大荔),盧杞卻答覆說:“同州之民也是陛下的百姓,臣以為不如將它們分給百姓吃了吧。”唐德宗感動地說:“官在虢州而憂他州,真是宰相之才!”遂下詔將官豬賜予貧民,調盧杞進中央擔任御史中丞。做了御史中丞之後,盧杞很能揣摩唐德宗的心理,故而每有奏事,必切中唐德宗的想法。由此,一年後就升為御史大夫,沒出一個月,又被拜為宰相。

可見,小人在得勢之前,往往表現得比君子還要大義凜然。要知道不是誰都能擔任御史中丞這一官職的,負責監察百官的人本身必須是乾乾淨淨、能為表率的。事實上,當初盧杞在皇帝和許多朝臣的眼裡,既是忠良之後,又恭謹清廉、耿直正派。不幸的是,小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他們從善良的人們手中騙取權柄之日,也便是撕破面具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