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老字号迎来新机遇

这些老字号随着世事的变迁载浮载沉,有些在磨难中被击垮,俨如历史尘埃;而有些在磨难中一次次变革成长,历久弥新。他们长期浸润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与记忆的丝线交织勾连,也给我们烙下一个个时代的印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着如今的消费趋势,老字号又该何去何从?这正如杭州市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陈卓君说的那样:“老字号的开拓创新具有挑战性”。他们在注重质的同时,也注重量的提升,这也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老字号迎来新机遇

(图:杭州河坊街上老字号门店)

老字号的困境

按照商务部2017年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现有1128家,浙江目前拥有中华老字号91家,居全国第四位,浙江老字号浙江老字号461家,涵盖中药、黄酒、丝绸、茶叶、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其中产业分布以杭州、绍兴和宁波数量最多。

据陈卓君介绍,老字号有着厚重文化底蕴和商业积淀,因其不可再生的特性,老字号还拥有着比物质价值更高的品牌意义与价值。她在与企业的接触和了解过程中发现,发展颓势的老字号,大多面临着经营理念陈旧、缺少创新人才、产品单一无法与时俱进、盈利不足、技艺传承困难等问题,而这些因素互相之间又有着因果循环。

她说,“一些老字号产品单一,消费者多是中老年朋友,比如糕点就不符合年轻人口味,但现在年轻人是消费主力,所以不创新企业规模只会越做越小。”

据有关分析,全国老字号中约30%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只有20%左右能改革创新焕发生机,剩下的也只是勉强维持经营。

陈卓君认为,老字号发展的关键还需掌门人具有危机意识和谋求发展的理念,能够主动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愿意把老字号作为一个项目去分享,借助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创新经营思路。

传承创新:把握市场 产品创新

老字号,“老”在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在匠艺的代代传承,那么如何“倚老卖新”?杭州市商务委商贸发展处副处长丁敏认为,老字号转型和品牌的延伸皆需增强内生动力,以创新思维制造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王星记扇业掌门人孙亚青认为,产品创新是“激发内在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过程,而只有知道企业的文化定位,以及传承技艺的文脉沿革才能创新发展,“在古代扇子可代表身份和信物,可用来纳凉、把玩,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现在我们也可以借此挖掘经典。”

“杭扇”是“杭州三绝”之一,彰显独特的江南文化和风韵,而已有一百四十多岁的王星记则成为“杭扇”流传至今的代表,其如今的年产销超过2000万元。

孙亚青介绍,王星记有一款十二生肖女士折扇曾在网上被秒杀一空:“我们看准市场抓住年轻消费者,比如设计与服饰搭配的扇子,你可以每天一个花色拿在手上把玩,这也是时尚。”

除了自主创新,王星记还善于找“外援”玩跨界,比如与万事利丝绸合作制作礼品盒、与服装设计师共同研发设计、用蕾丝做团扇……目前王星记的产品发展到25个大类上万个花式,并以每年35%的更新率迭代产品。

不仅是王星记,还有被赞为“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的张小泉剪刀,一直秉持“良钢精作”之工匠精神,设计出栩栩如生的鹤型剪、奔月彩剪等艺术性产品,同时通过改革,积极拥抱今天的工业化大生产,把产品延伸向现代五金制造,已有美容护理用具、锅具、文具等六大产品群。

传承创新:积极参与 扩大影响力

酒香也要常吆喝,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即使是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要如孔雀开屏方能吸睛夺目。

1982年,王星记出品的一把微雕小楷《唐诗三百首》真金全棕黑纸扇曾轰动当时的世博会;2016年,王星记给G20杭州峰会献上了“总统礼”和“夫人礼”。其中“总统礼”檀香山的扇面雕刻了六和塔和钱塘江;晚会礼品扇《忆江南》的扇面颜色变化寓意着“从西湖蓝到钱江绿”,烫金色碎片散落在扇面,象征着20个参会国家。

孙亚青解释,这些设计融合中国文化、杭州特色和国际化的元素,让每一把扇子都经得起推敲、回味。G20杭州峰会上的这几款扇子成了热销品,企业订单不断,甚至延长了当年的销售旺季。

王星记一次又一次亮相重大国际舞台,如今孙亚青还与迪奥签约了合作。“有底气也要有魄力。”她认为,不仅仅是王星记,老字号都有着自己内在的魂魄,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变化的市场经济,带着中国符号走向国际,在每一次国际参与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2017年“一带一路”中国与乌克兰文化交流周上,老字号丝绸品牌喜得宝惊艳开幕式,展示了一组“丝路丝韵”为主题的系列艺术丝巾,完美融合了中国丝绸文化与书画艺术。

浙江省商务厅商贸流通处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载体,老字号的走出去,不仅能充分展现企业品牌、历史文化和商业文明,还能扩大经济合作交流。

据统计,浙江老字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50家,杭州解百、古越龙山、华东医药等10家老字号在主板上市。

保护老字号品牌 引领消费升级

新消费环境下,“触网”也成了老字号展示自我、拓宽销售渠道的方式。特别是在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要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促进新业态发展。

张小泉从2010年开始布局网络营销,王一品、西冷印社、五芳斋等一批规模老字号也先后触网在淘宝、京东、孙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王星记加入了“天猫出海”。

近两年,浙江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商务联发〔2017〕60号)和《浙江省推动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以政策驱动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动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实施“老字号+互联网”工程,开发老字号APP的同时,还积极推进老字号连锁布局。

据悉,张小泉剪刀、毛源昌眼镜、五芳斋粽子、王星记扇子等已在省外开设线下门店2000多家。丁敏透露,未来杭州还会陆续筛选和鼓励更多老字号入驻特色商业街区,“要比肩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东京银座。”

此外,杭州现在已建成王星记扇子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一批老字号主题博物馆,把旅游和文化体验相结合,让人们全面“触摸”老字号。

“浙江老字号,特别是部分消费品和餐饮服务老字号,在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是商贸流通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商务厅工作人员表示,挖掘、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对当前消费升级的潮流十分契合,能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品质化选择,有力繁荣消费市场。

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推进老字号认定、保护工程,树选老字号工匠,建设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讲好老字号故事,同时拓展老字号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