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還是利他,是企業家境界的分水嶺

文 | 和君諮詢業務合夥人 徐洪力

中國企業形形色色,有一些企業常常因為企業級的水平不高,出現“企業家封頂”現象。這些企業家,沒有大視野,展不開大格局,丟掉了大夢想,不思進取,安於現狀;企業當然就步履維艱,更不要提持續發展。對於這樣的企業家,管理諮詢服務機構也往往有力無處使,費盡心血卻無功而返,不免心存遺憾。

之前一直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的根源,直到最近認真讀了幾本稻盛和夫先生的大作,才發現根源在於對人生意義的不同解讀和認知。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活著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也就是利己與利他之間的區別。這一差別,從本質上決定了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水準,決定了企業能否持續發展、基業長青。利己還是利他,是企業家境界的分水嶺。

認為人生是為自己,抱有利己主義思想的企業家,通常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滿足(MANZU)、自負(ZIFU)和孤獨(GUDU),可以稱為3U。

首先,利己的企業家容易滿足。一旦企業成功,在收穫名利之日,也是企業家心生滿足之時。企業家創業之初大多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披星戴月、風餐露宿有之;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亦有之。但因為創造財富、出人頭地的目的還沒達到,這一切都可以忍。一旦成功,便無需再忍,於是就各種揮霍、各種消遣。即便不揮霍、少消遣,也難以再有進取之心,覺得這輩子值了。為什麼還要奮鬥呀,人生不就是為了名利嗎,既然都有了,為什麼不好好享受呢?商海搏擊,不進則退,在這樣的企業家的帶領下,企業當然不可能持續壯大。發展停滯、沒落衰敗在所難免。

其次,利己的企業家會陷入自負。利己主義的人很容易認為成功是因為自己本事大,其他的因素都會被他或故意或下意識地弱化,因為在他們的眼裡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既然企業成功是老子的功勞,你們當然得聽我的!自負情緒一旦產生,也就聽不進去逆耳忠言,覺得自己懂得一切,能搞定一切。剛愎自用的結局不用猜也知道,企業當然不會有好日子過。

第三,利己主義的企業家大多感覺孤獨。私心重的人是不願意別人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的,因為他們的很多想法不可告人。他們更喜歡把自己偽裝起來,特別是對下屬和員工,因為他們想哄騙大家為自己效力。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背地裡打自己的小算盤,這樣的人怎能不孤獨!孤獨的企業家怎麼能帶領團隊走得更遠,把企業做強做大?

相反,抱有利他思想的企業家通常也有三個明顯的特點:進取(JINQU)、謙虛(QIANXU)、融入(RONGRU),可以稱為另一個狀態的3U。

首先,利他的企業家很難滿足於現狀

,因為他們知道服務他人是沒有止境的,自己的名與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給他人帶來幸福。利他的企業家認為財富並不屬於自己私有,而是受人之託代管的。這一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就是美國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他在《財富的福音》裡闡明,財富是上帝委託他代眾人保管的,所以他要將財富回報於社會。因此他的後半生基本上都在捐助各種公益事業,僅他捐獻的圖書館就有3500座之多。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慾,企業家會很快停下腳步,只有為了大眾的利益,企業家才能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其次,利他的企業家懂得謙虛,因為他們知道成功是眾人的努力達成的,而不是一己之力。所以,我們才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感言都是感謝、感謝再感謝,雖然他們本人能力超凡,卻從不會自吹自擂。牛頓說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毛澤東把中國革命的成功歸功於人民,所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相比之下,把企業成功歸於個人能力的企業家是多麼厚顏和無知。

此外,利他的企業家很容易融入團隊,他們不會感到孤獨。利他的企業家為別人著想,心底無私天地寬,事無不可對人言,這樣人的身邊都是真心的朋友、心悅誠服的同事和下屬,他們怎麼會孤獨! 稻盛和夫先生35年前創辦盛和塾,已經87歲高齡的他仍然堅持分文不取,四處奔走,義務為全世界近7000名塾生授課,期望大家能因為通過學習提高心性、拓展經營。受他精神感動的人何止千萬,這樣的人怎麼會孤獨!

利己的企業家容易滿足、自負、孤獨;利他的企業家進取、謙虛、融入,都是3U,但狀態完全不同,結果也完全不同。所以說,利己還是利他,是劃分企業家境界的分水嶺。以此來劃分,立見高下,百試不爽。真心希望抱有利己之心的企業家早日開悟,走上利他的光明大道。如此,則企業興盛、社會繁榮、國家強大、民族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