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鐵甲網綜差強人意,愛奇藝的嘻哈神話能否延續?

街舞鐵甲網綜差強人意,愛奇藝的嘻哈神話能否延續?

2017夏天火了一個《中國有嘻哈》,成為網綜切入小眾文化的成功樣本,毫無疑問,首個嘗試“吃螃蟹”的愛奇藝,今年自制內容的走向就是沿著“有嘻哈”的模式,吃下一個又一個新“螃蟹”。

然而想法總是好的,單就《熱血街舞團》和《機器人爭霸》來看,愛奇藝受到的競爭阻隔來得如此之快,這是外界所沒預測到的。一連兩款網綜遭遇高開低走的狀況,與優酷出品的《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的意外逆襲相比,無疑將愛奇藝置於一個異常尷尬的境地。

或許一個爆款的出現,並不能代表愛奇藝在打造網綜節目的水準,甚至也不能證明小眾文化會成為自制內容的切入口,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對於剛剛上市、股價波動明顯的愛奇藝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優酷無爆款,但卻成功阻擊愛奇藝

在綜藝節目中,開撕、反轉或神剪輯可能是製作組修煉得最爐火純青的“技能”,但沒想到現實中這種劇情也能頻頻上演。

《這!就是街舞》開局不久,就報出了四位導師聯合炮轟節目組剪輯混亂無章、誤導觀眾的負面,使得觀眾對尚未露面的《熱血街舞團》期待頗高。隨後《熱血街舞團》在《這!就是街舞》播出第四期時同一時間開播,開播40分鐘即宣佈播放量破億,而後者當時單期千萬級別的播放量則略顯“寒酸”。

不過這樣的開端卻導致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結局,不管是口碑還是關注度,在這場優酷與愛奇藝正面力扛的競賽中,有著爆款樣本的愛奇藝反而輸得很徹底。

在4月底豆瓣公佈的綜藝排行榜上,《這!就是鐵甲》、《這!就是街舞》評分分別為8.4和7.6,再加上評分高達9.3的《圓桌派第三季》,優酷綜藝憑藉這三個節目,確實獲得了不錯的口碑積累。而縱觀愛奇藝今年的網綜,《偶像練習生》雖開局火爆,但評分才5.6、尚未及格,《熱血街舞團》更是口碑滑落低至5.3,《機器人爭霸》評分7.6,卻依然沒超越同期的《這!就是鐵甲》。

街舞鐵甲網綜差強人意,愛奇藝的嘻哈神話能否延續?

同樣是在廣告招商上,《熱血街舞團》總招商6.5億,雖然是《偶像練習生》的兩倍有餘,可《這!就是街舞》同樣官宣招商過了6億,可見商業利益層面,愛奇藝的吸金能力並沒有高出優酷或騰訊很多。

當然僅憑這兩個節目的對比,還遠遠不能下定論,因為無論是街舞還是機甲,優酷依然沒有打造出一款像《中國有嘻哈》這樣的超級網綜。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到收官之時,《這!就是街舞》網絡播放量為12.3億,而去年《中國有嘻哈》節目視頻播放量達到30億次,短視頻播放量達到80億次。更關鍵的是,《這!就是街舞》參賽選手的熱度遠不及PGone、Gai等Rapper,甚至比不過《偶像練習生》出道的愛豆,這關係到後續商業變現的利益。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小眾文化潛藏的爆款邏輯下,優酷阻隔了愛奇藝再造一個熱門IP的規劃,甚至也證明了面對同樣題材的網綜,優酷的製作能力和糾錯能力在愛奇藝之上,這已然是最大的成功。

相反,愛奇藝卻要面對能不能複製《中國有嘻哈》的難題。

愛奇藝劇情式真人秀還未延續就已失效?

從《中國有嘻哈》出乎意料地爆火後,愛奇藝網綜便提出了“劇情式真人秀”的概念,雖然作為這一概念的提出者,其副總裁陳偉很早就否定了“劇情式真人秀萬能”的說法,可從《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到《機器人爭霸》,愛奇藝宣傳節目時的定位一直還是劇情式真人秀。

而這兩個節目的失敗,是否預示著劇情式真人秀的失效?

回頭再看《中國有嘻哈》,製作組之所以首創了劇情式真人秀的模式,是因為一開始製作組就深知這種小眾文化要想推廣,必須借力而行,而實際上他們所藉助的並沒有擺脫綜藝的慣用套路。一是流量思維,二是矛盾營造,或許是嘻哈文化中天然的戲劇衝突和個性標籤,使得節目在這兩點上拿捏得較為適當,也由此吸引了觀眾的注意。

可說到底劇情式真人秀能稱之為模式嗎?它可能只是愛奇藝爆款範本問世後,被冠以成功之名的一個概念。我們看到在《熱血街舞團》和《機器人爭霸》中,相同的概念卻引起了不少問題。

車澈曾說過,劇情式剪輯可以彌補舞蹈的單薄,理論上這一理念沒錯,可他可能沒想到過度的劇情設計或剪輯只會淹沒節目題材本身,這實際上是本末倒置。正如很多觀眾吐槽那樣,我是來看街舞競賽的,你卻讓我看一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甚至賽制的安排刻意製造出內鬥的戲份,也引起很多人反感。

這與節目組的另一個問題也有關係,當這種劇情佔據篇幅過長,真正給參賽者展示的時間又能有多少?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熱血街舞團》採用了團戰的方式,可實際上這增加了選擇晉級人員的難度,也更容易產生不公平的結果。另外壓縮選手時間的還有流量至上的思維,為了討好粉絲,前幾期節目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看流量明星。

與之相反,愛奇藝的致命傷正是《這!就是街舞》備受好評的關鍵因素,在愛奇藝依然想著如何把小眾文化綜藝化和娛樂化的時候,優酷選擇的方案是聚焦,聚焦選手、突出街舞,僅靠這兩點,顯然在觀眾緣方面後者就贏了。

這正是劇情式真人秀的潛在弊病,去年《中國有嘻哈》在網綜市場異軍突起時未能發覺,一旦有了競爭者在同一賽道上,就暴露無疑。而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中國新說唱》已經未播先熱,優酷也安排節目進行攔截,再加上騰訊的模仿基因,如果在有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愛奇藝未能延續“有嘻哈”的成功,那隻能證明其爆款邏輯並不成立。

今年戛納電視節上,國際IP保護協會FRAPA點名愛奇藝《偶像練習生》與韓綜《produce101》相似度高達88%,刷新史上抄襲之最。而且原版《produce101》製作公司CJ E&M公開指責愛奇藝已不是第一次抄襲其重點IP,在去年暑期上線的《中國有嘻哈》,從節目LOGO到舞美風格以及賽制上,都與韓綜《show me the money》相似度很高。

當然,值得認可的一點是,相比優酷、騰訊視頻都有背後的大文娛體系作為支撐,愛奇藝深知背後資源的羸弱,故而在花式賺錢上,它的探索比前兩者賣力得多。比如《偶像練習生》播出時推出的偶像練習生VIP定製卡,以及《熱血街舞團》創意插入廣告等等。

《熱血街舞團》、《機器人爭霸》即將成為過去式,《中國新說唱》才是今年愛奇藝的重頭戲,只不過嘻哈已被“教化”,觀眾還能看到原滋原味的“有嘻哈”嗎?若是滿屏的正能量,估計這屆網民要不樂意了。

作為國內最具創造力和活力的網綜製作平臺之一,習慣了奔跑在大道上的愛奇藝,可能將面臨一段走鋼絲的路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