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會降嗎?

初晴筆記

不會明降,但會暗降,其實,一些四五線城市已經有這個苗頭了!

所謂“暗降”,即是說雖然房價跟以前相比沒有下降,但也停止增長了,用經濟學名詞解釋就是“滯漲”。

比如三四線城市—— 山西陽泉市的房價已經開始出現這種現象了。

據報道,3年前,某人曾在陽泉市中心買了一套房子,當時花了50萬元,然而3年過去了,現如今那套房子總價依然是50萬元左右徘徊,而且更要命的是,即使按原價去賣,房子還賣不出去。

像陽泉市房價陷入“滯漲”的現象,未來20年,將會在更多的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上演。

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未來20年,中國人口高峰已過,即使是二胎政策都無法拯救人口危機問題,如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我國新出生人口是1723萬,與2016年(1786萬人)比,減少了63萬人,而且,一胎新生兒更是少了121萬人;

即是說,二胎政策根本無法彌補一胎新生嬰兒下降造成的缺口,在2017年,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僅有12.43‰,比日本還低。

而20年後,恰是小週期出生的人口長大買房成為消費主力的時候。需求整體不足,屆時,房價靠什麼去漲;

而且,隨著當下的大城市化,未來新生人口只會進一步的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及內陸的省會城市聚集。

那些弱二線、大量的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和經濟,將不可避免的陷入“滯漲”狀態,房價自然也就難以漲起來。

【T教授說】


天天說錢

未來20年,房價會怎樣?

1、現在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即便是過去20年,全國房價不停漲,但分化也很厲害。北上廣深寧廈等一批城市漲了近20倍,但西部一些城市可能就漲兩三倍,也很不同。未來20年,依然是分化的格局,不同的城市潛力不一樣。

2、我不相信未來20年仍能復刻過去20年的走勢。首先未來10年,全國房價可能還要漲。房價上漲,背後是供需關係等諸多因素。全國住房需求持續增長,去年進城人口2000多萬人,帶來大量需求,而庫存下降了10%以上,此消彼長,漲價可以理解;地價和其他材料價格上漲帶來成本上升,房價易漲難跌;經濟保持強勢,收入較快增長也為房價提供支撐。未來10年,房價上行的支撐因素基本都在。 而更遠的未來的10-20年間,房價可能走勢偏平。城市化就是房地產市場的長度。當我們的城鎮化基本結束(70%以上),而經濟也將恢復低速運行時,房價將會恢復平穩。10年後,城市化已經接近70%,那時候就不要太指望房價大漲了。

3、至於20年後,房價到底會到何種高度?雖然在樓市我算是看多的一員,這些年沒有明顯的看空理由。但樓市短期看資金,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10、20年之後就難言很樂觀了。我們有理由相信,20年後,中國經濟世界第一,全球前十的城市有一半在中國,那時候房價肯定是比現在高很多了。我們個人能怎麼辦?認清大勢,順勢投資;積累財富,從資產到資本,最後換取時間的自由與精神自由。


孟祥遠

不管是二三線還是三四線城市,未來城市房價如何,你看兩個關鍵的點不會錯:

一個是:城市土地供給情況;

二是:城市人口流入情況,也就是對人口有沒有吸引力。

類比現在的南京、廈門、鄭州、合肥、青島這些城市,你就會理解這些城市房價降的可能是很小的,至少不會回到從前。


樓市馬後炮

從人口角度看,二線以下城市肯定會降的,都不用等20年後,5-6年以後,1949年建國後出生的老年人口年齡將達到74歲人均壽命,中國每年死亡人口將突破2000萬,而出生人口按現在下降趨勢,估計不足1500萬,每年人口下降500萬以上,日本歷史上出現的荒廢房屋增多的想象將是可以預見的必然趨勢,但由於中國城市化仍未完成,一,二線城市有年輕人湧入,可能會多支撐一段時間,但最終房價還是取決於購買的人群水量


人生如戲不如歸去

政策的搖擺和不確定性太強,房地產的黃金白銀時代已過,目前對於房價預測,三到五年內或許還能基本預測準確,二十年時間太久,無論基於什麼樣的理論基礎去做判斷都是不負責任的。只能說五年內房價應該還是整體向上的,中間或有波動,但是大趨勢不會變。


平凡的世界也要好好活

歷史證明,絕大多數群眾都盼望的一個美好結局,肯定只是一個美好願望而已,現實如此歷史如此。僅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絕大多數人只是盲從,只是韭菜。從貨幣超發貶值的角度看,房子還會漲,十年前貨幣購買力是100,十年後只會是15,所以,十年後房子至少漲3-5倍。可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