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胖點好,還是瘦點好?​?

老許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體脂百分比正常人的體脂百分比男性15±5%,女性20±5%,超過上限就屬於超重,男性超過25%屬於肥胖,女性超過30%屬於肥胖,醫生建議無論是男女,都不要超過上限。


所以,老年人也一樣,體重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過重,加重了身體負擔,尤其是老年人,血管硬化的情況下,很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而如果體重過輕,身單體薄,容易營養不良,尤其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的情況下,很容易骨折。其實逐漸衰老的過程,要注意肌肉的萎縮,要注意體重的過輕,預防骨質疏鬆。


首先,防止體重過輕的措施,多吃一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魚類、大豆,牛奶等,多吃海鮮類食品,有助於補充充足的鈣;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有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消化不好的老人注意少量多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其次,防止骨質疏鬆,強化補鈣的同時,注意多參加戶外運動,一方面有助於皮膚吸收紫外線,促進鈣的吸收。


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運動要循序漸進,運動前做好體格檢查,運動後做好相應的醫務監督;最後,老年人體重過重的情況下,切勿快速減重,對於體質較差的老年人,根本承受不了體質快速下降而帶來的危害。



醫聯媒體

作為專業的營養師,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對於老年人來說不要胖、不要瘦,適宜體重和體脂肪才能真正延年益壽!

這裡就不得不引入一個概念:BMI(體質指數)。通過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對老年人的適宜體重有更好的瞭解。

對於成年人來說,BMI≤18.5kg/㎡就可以判定營養不良。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建議BMI最好不低於20kg/㎡,不超過26.9kg/㎡。通俗點說,老年人的體重應該保持在一個適宜的穩定水平。

老年人更應該關注肌肉衰減

人體的骨骼上覆蓋著骨骼肌,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骼肌會隨之減少並伴有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減退。為了避免這一情況,老年人應該:

1, 多吃牛羊肉、注意飲奶、常吃大豆製品。

2, 多吃海魚海藻等海產品

3, 保持適度的身體運動,多曬太陽

4, 少吃多餐

5, 保證充足睡眠

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很多老年人因為牙齒的原因、腸道的原因,選擇清粥小鹹菜作為日常飲食。雖然消化負擔小了,但是營養攝入也會造成不足。尤其會造成鈣質攝入不足。老年人要注意喝奶,曬太陽,多吃豆製品。如果喝鮮奶有腸胃上的不良反應,還可以選擇酸奶或者舒化奶來進行替代。

每天保證吃一點豆製品也會達到補鈣、補充優質蛋白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老年人的體重就有點超重或者肥胖了,千萬不可以過度過快的追求減肥效果。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引起其他副作用。

總而言之,老年人要時常監測體重變化,胖瘦適當,才能身體健康!

【田晶】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王興國營養特訓班第五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有句俗語怎麼講,“千金難買老來瘦”是吧?

其實老年人太瘦並不好,與個人身體情況不符的瘦會使老年人身體虛弱、抵抗力或耐受力低下。太瘦的老年人通常胃腸道功能不是很好,營養素攝入的能力和質量都比較低,體內的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和養分,會加速各組織器官的衰老,從而縮短老年人壽命。

但是如果太胖,又會引發很多的疾病風險,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等一系列問題。老年人的“胖”通常來講都是脂肪含量超標,反而肌肉的含量是日漸衰減的,這對健康非常不利。

無論胖瘦,都有一個度的把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強營養,合理膳食。谷薯類、蔬菜類、豆類及其製品、奶類及其製品、肉類、水果這些的均衡攝入,為身體提供了強大的營養基礎,保證了肌肉的營養,再加上優質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身體的代謝機能才會正常,線條才會優美,病痛自然遠離。


茄子營養師

年紀大了,究竟是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呢?

其實,僅僅以體重因素評判一個人的身體好壞,是很片面的。

要想評估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狀況,需要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

1、 體重指數BMI

體重指數(BMI)可以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的參考。

BMI的計算公式: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kg/m²)

建議中老年人把自己的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或不超過正常範圍上下限的10%

2、 腰 圍

腹部脂肪厚度能反映內臟脂肪的多少,所以可以通過測量腰圍來大致估計自己的內臟脂肪含量。

在我國,安全腰圍為男性85釐米,女性80釐米。一旦超過這個標準,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將大大增加。(腰圍界限值與相關疾病危險度的關係詳見上圖表1。)

3、脂肪分佈與體型

如果脂肪主要分佈在

腹部,稱為內臟型肥胖或“蘋果型肥胖”。這種肥胖容易導致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併發症。

如果脂肪主要分佈在臀部,稱為皮下型肥胖或“梨子型肥胖”。這種肥胖對關節的損傷特別大。

4、血壓、血脂、血糖

人們習慣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和胖人劃等號。其實,很多瘦人體內的脂肪含量也可能超標,他們患這些疾病的風險並不小。因此建議上了年紀的人都要定期測血壓、血脂、血糖等。

另外,有條件的老人還可對自己的肌肉含量、心肺耐力和心腦血管風險等進行評估。

老年人要想身體健康,除了時常關注以上幾個影響因素的變化,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飯菜太素很危險,要重視蛋白質的攝入

大多數老年人都知道,日常飲食要“少鹽少油少糖、多吃粗糧和綠色蔬菜”。還有一些老人追求“老來瘦”,長期堅持吃素。

他們都過分追求了飲食的素淡,忽視了優質蛋白的攝入

,這是很危險的。

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就有可能導致老年人肌肉萎縮、機體無力、疲倦、抵抗力減弱、患上某些消化方面的疾病因此,老年人必須重視蛋白質的攝入。

老年人補充蛋白質應注意:

  1. 食用優質蛋白如魚肉、牛奶、雞蛋等,尿酸不高的老人還可以吃大豆。

    注意:膽固醇高的老人不宜吃雞蛋,可以多吃魚肉。魚肉除了富含蛋白質,還含有能夠降低膽固醇的不飽和脂肪酸。

  2. 蛋白質的攝入,最好均衡分配在三餐中,不要集中在一餐。

  3. 最好在適當運動後攝入蛋白質

  4. 身患疾病的老年人,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蛋白質

(2)適當運動以預防肌肉衰減

很多老年人身體沒勁、步伐緩慢、容易跌倒、骨質疏鬆加重等,都與肌肉衰減有關因此,老年人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適當的力所能及的運動來預防肌肉衰減。

建議:

  1. 老年人可以做一些抗阻運動(如坐位抬腿、靜力靠牆蹲等)來增加肌肉力量。

  2. 還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如中等速度的步行、打太極拳、跳舒緩的廣場舞等。

  3. 每週運動2~3次,每次30分鐘左右。

  4. 運動強度以運動後心跳輕度加快、不會氣短、口唇不發紫、少量出汗、心情愉悅為度。

平時吃飯注意調整,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再加上適當鍛鍊,體重自然維持的比較好,“老來瘦”、“老來胖”都不應該過度瘦和過度胖。

提醒:不明原因的突然消瘦,要小心!

在沒有減肥的情況下,機體在短期內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且通過飲食調節和充分休息後依然不能恢復時,就應該高度警惕病理性消瘦的可能性。

例如,癌症、糖尿病、甲亢以及一些慢性消化道疾病等

,都有消瘦的症狀。

總的來說,大家不必糾結年紀大了“胖點好”還是“瘦點好”,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整體的身體狀態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上。(67)


家庭醫生雜誌

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有錢難買老來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太瘦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某些慢性病(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還會更加骨質疏鬆、貧血、免疫力低下等風險。實際生活中老年人的體重還是稍微胖一點的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體重和BMI應該比我們正常人應該略高,除老年人外還有運動員這種肌肉比例比較高的人他的BMI應該也稍微高些。正常人的正常體重是18.5kg/㎡≤BMI<24kg/㎡,老年人的標準體重(正常體重)20kg/㎡≤BMI<26.9kg/㎡。通俗點說,老年人的體重應該保持在一個適宜的穩定水平。

老年人的體重相對於年輕人可以稍微胖一點,但還是要控制在合適的體重範圍內。現在很多的老人她的飲食吃的非常不好,而是迷戀營養補充劑。老年人應該更加重視飲食質量,提高生活品質。老年人的飲食推薦每天吃主食(穀類)225克,大豆製品30克,奶類300克,蛋類25克(每週3-4個或是每天半個)蔬菜350克、水果200克、肉類50克、魚蝦50克,烹調油20克、食鹽5克。 老年人推薦在一日三餐的基礎上加餐1~2次,即“3+1”或是“3+2”每一餐吃的都要多樣化,每一餐都要有主食、有高蛋白質的食物、有蔬菜。三大類食物缺一不可。加餐最好選擇水果、牛奶、酸奶、豆漿、堅果、雞蛋、水餃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儘量不選擇方便麵、麵包、餅乾、點心、桃酥、蔥油餅、油炸零食等這些高能量低營養的食物。吃零食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選擇好零食就特別關鍵。


熱愛生活、摯愛營養、擅長烹飪、喜歡運動、80後雙子座,我是營養師史曉毅!


愛下廚的吃貨營養師

我先給你個標準答案,老人最健康的體重範圍在BMI20~26之間。和成年人(18~65歲之間)的健康體重範圍值BMI18.5~24是有差別的。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BMI。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的人的特點,通過身高體重間的關係來計算出最合理的數值範圍。其公式為: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

現在是一個已瘦為美的時代,想要好看,先瘦下來的思想充實著很多國人的大腦。紙片人這個概念隨之出現。太多人為了瘦下來,用盡各種辦法,什麼節食,減肥藥,打美容針之類的層出不窮。但過低的體重會降低身體面對抗疾病的抵抗能力。尤其是針對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容易得的疾病會大量消耗體內的能量,導致體重下降。合理的體重給我們了一個有效的緩衝,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應對疾病。

體重過高我就不多說了,現在流行的高血壓,剛血脂、高血糖和體重過高有直接的關係。

合理的體重離不開健康的日常飲食,下面我列出最需要注意的幾點。

每天300g的奶,綜合營養吸收好(尤其是補鈣給滿分)。

哪怕味覺退化了,也不能多放鹽,菜錢雖然比飯貴點,但比那些保健品,藥物之類的是便宜太多了。

炒菜真用不了那麼多的油,清淡點挺好吃的。要不孫子的體重就又超標了。

沒事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接觸接觸新鮮事物,體重自然而然就達到最佳範圍了,而且這樣會有效增加肌肉比例,我記得有一個國際忌的梯臺走秀,一位80多歲的中國大爺那天用碩壯的肌肉直接燃爆全場,秒殺全場的帥哥靚妹。他能你也不會差。一天小小的10000步絕對不會是問題的。

營養海賊團船長~肖雲濤(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營養學會會員、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營養大使,擅長上班族營養)


營養海賊團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其實,這句話未必正確。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倡導的,O條健康生活方式中,第一條“在健康體重範圍內儘可能的瘦,’,對絕大多數成年人來說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對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未必適用。研究顯示,老年人稍胖,死亡率反而低。美國一項對600萬人進行的40年追蹤調查發現,稍胖者(超過標一準體重,0%一,5%)壽命最長、死亡率最低,在澳大利亞和日本也有類似的報告。由此可見,對老年人來說,在“健康體重.,範圍內體重稍高一點更有益千健康。有些老年人體重雖然超重,但超的卻是脂肪,而不是肌肉。所以,老年人減體重應當減脂肪而不是減肌肉,如果盲目減重,尤其是節食減重,很可能會因營養不良而患上"肌肉衰減綜合徵”。“肌肉衰減綜合徵”至今尚無公認定義。2010年,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徵歐洲工作組將其定義為’‘老年人骨骼肌質量和力量及功能下降的一種病徵”。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人體的骨骼肌隨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地衰減。


健康守門人

人到老了不管胖瘦,健康最好,雖然現在追求瘦一點好,但是老年人還是稍胖一點,比較好,胖一點有一定的免疫力,有些老年人到老了進食很困難,吃的很少,有一點小毛病,就受不了了,老年人想吃啥就吃啥,我曾看一百歲老人,每天都要吃肉,喝酒,就這種飲食照樣活一百多歲。

所以老年人無論胖瘦,健康一點心情好點,開開心心的,最好!


風吹不倒的秋草

老年人胖點好,還是瘦點好?有句話講,有錢難買老來瘦!我認為老年人的瘦不是骨瘦如柴的瘦,而是身體上必須有一定的體脂,這樣的廋才會長壽。

下面我舉兩個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先說,我父親在八十歲左右,就是瘦,這種瘦不是沒有肉的瘦,在這段時間裡身體很不錯,吃的好,也睡的好,在家裡每天做老倆口的飯吃,每天會有兩到三個小時的低耗能的煅爍。

可是,他們最大的錯誤,不喜吃肉。在家父八十六歲時,身體,體脂降底到骨瘦甜柴的壯況,隨之,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經過幾個月的調養又恢復了起來。

我父親的倆個老戰友,他們的體重都很胖,在進入七十歲時,都應心臟病,過世!

至於為什麼胖的老人就易病亡,我不太瞭解醫學的知識,不能用醫學的術語來講解。

我只能以我知道的案例來回答,希望能給你有所邦助。


聲聲不止

老年朋友注意啦!我覺得有兩件事大家要放在心上。

♥️堅持鍛鍊不放棄。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堅持運動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更有精力面對精彩的晚年生活。老年人的鍛鍊強度要適量。不適合做高強度、高難度的項目。慢走、游泳、跳廣場舞都比較適合。

♥️♥️拒絕濫補不盲從。晚輩們整天忙於工作,無法陪在老人身邊,逢年過節就會買些昂貴的保健品以表孝心。有些老人很是偏信保健品,一頓不吃渾身不得勁。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維生素等基本能滿足身體所需了。

祝願老年朋友身體越來越棒!過肥或過瘦都不利於健康,保重(保持體重)也很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