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不聽話,從“家長蹲下來”開始改變!

1

我們小區有個“孩子王”,再調皮搗蛋的孩子交到她手上,也能乖乖就範,她是我們小區的一個媽媽,但教育孩子真的有招,老人們都說她肯定是當老師的,才這麼會帶孩子。

孩子調皮不聽話,從“家長蹲下來”開始改變!

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在小區溜達,孩子用完餐巾紙故意揉成一團,笑嘻嘻的丟在地上還踩幾腳,我忍住脾氣教育他:“媽媽和你說過,垃圾要丟進垃圾桶,快撿起來丟掉。”

三歲多的孩子叛逆得不行,撿起來迅速扔到另一個地方,笑哈哈跑遠了,動作歡快灑脫。

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他會聽才怪。”

我氣極了,把孩子揪到餐巾紙面前,教訓他:“快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媽媽要生氣了,再不撿就打你屁股了。”

孩子也不甘示弱,裝模作樣的乾嚎起來。

幸好,孩子王來救場,她拉開孩子,蹲在孩子面前說:“寶貝,餐巾紙擋住我的路了,我都過不去了,我們把垃圾送回家吧,它的家在垃圾桶。”

就那麼三言兩語,神奇的事發生了,我兒子屁顛屁顛就把餐巾紙撿起來扔垃圾桶了。

我向孩子王討經驗,她說得玄:“把孩子真當孩子,有時候也要當小大人對待。”

看著我疑惑的眼神,她繼續解釋:“孩子還小,不懂大道理,得蹲下來和孩子好好說,再小的孩子也有面子,咱又得維護好小大人的面子。”

2

孩子小,聽不懂大道理,大人要蹲下來好好說話。

小大人,也是要面子的,大人要注意說話方式。

這些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

孩子調皮不聽話,從“家長蹲下來”開始改變!

全國百萬媽媽們信賴的育兒專家張思萊奶奶,把她的外孫銘銘教育得很好,但在孩子自己吃飯的問題上也遇到難題,孩子吃飯磨蹭,邊吃邊玩,督促和教訓都沒有用,只好強行餵飯。

後來銘銘上了親子班,第一天就遇到不好好吃飯的問題,正要強行餵飯,生活老師蹲下來,直視銘銘,慈祥地小聲問道:“為什麼要餵飯?吃飯磨蹭好不好呀?再餵飯就是小寶寶哦,銘銘最想做大哥哥了,來,看看我們會不會自己吃。”

結果,銘銘很痛快的自己吃起來,還吃得很快,吃完用餐巾紙擦嘴,將餐具放回指定的地方。

對於這件事,張思萊奶奶感慨良多,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汗顏。

她表示她一直潛意識的認為,我們是大人,是教育者,是給孩子進行教育,因此平素和孩子溝通時,總是居高臨下去審視孩子所做的一切,對於孩子的言行,總是站在“我們”的立場,去評價,去發號施令,並未考慮過孩子在想什麼,要求孩子言聽計從。從未考慮過“尊重”孩子,也沒想過用“尊重孩子”去教育孩子養成健康人格。

在這一點,張思萊奶奶說出了我們做家長高高在上的真實狀態。

我們以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服從聽話,卻從未蹲下來以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我們以大人的要求判定自己是否因為孩子的表現而有面子,卻從未蹲下來考慮過小大人的面子。

孩子不聽話,我們的口頭禪是:“你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你再這樣爸爸就要打你了”、“你這麼不聽話我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字字句句傷人不見血,可我們用得順當自然,站在家長的高度表達著我們的權力,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嬌小無助的孩子。

可孩子要是說一句:“媽媽我不喜歡你我不要你了。”

媽媽們就如地獄裡走一圈,身心受到極大傷害,指責孩子沒良心。

明明是家長強詞奪理,卻指責孩子調皮搗蛋。

家長和孩子就是這麼不平等。

3

很多家長很疑惑,我學了那麼多科學育兒知識,可還是養不好孩子,這到底是為什麼?

孩子調皮不聽話,從“家長蹲下來”開始改變!

這和很多人試著“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作用也不見得大,其實是一樣的問題。

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我們始終以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其實我們知道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表示我們對孩子的尊重;

也明白孩子哭鬧調皮時抱著孩子共情,表示我們對孩子的理解。

但即使我們這樣做,也只是希望能停止孩子的“無理取鬧”,別給我惹麻煩。

對孩子來說,他想爬高或許是想去遠方探險;他玩沙或許是想搭建一座城堡;他想踩泥坑只是想體驗下小豬佩琦一樣的快樂。

對家長來說,這就是孩子調皮搗蛋,那麼危險那麼髒,怎麼就是不聽話,快給我停下,不要煩我。

可孩子要什麼?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尋找並反饋給孩子。

請家長真的“蹲下來”,從和孩子同等角度開始,用一顆平靜溫和的心,把孩子真的當成一個孩子。

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些孩子話,用遊戲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在草地上滾一滾,穿著雨鞋在泥坑裡翻騰跳躍,和孩子真正的分享童年快樂,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

用孩子的視野,看孩子看到的世界,石頭是寶石,沙子是珍珠,踩水坑是闖蕩海洋;那和你眼中的名牌包、翡翠珠寶、繁華盛世是一樣的,請允許並儘量和孩子一起,在他純真的世界多一些想象。

也請家長真的“蹲下來”,平等的尊重孩子這個“小大人”,小孩人小心不小,他也有他的世界和美好,他也需要享受尊重,需要平和的語言,關注的眼神,同等的地位對待,也只有被愛和尊重對待過,才能真正學會愛和尊重別人。

我們的孩子真的是個孩子,他需要你全身心的關注;

我們的孩子其實又不是個孩子,他是個小大人,你一丁點的敷衍他都看得見。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無限的關愛。”

但願我們都能學會,把孩子當做自己來尊重,把孩子當作孩子來玩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